25

编了一道非常绕嘴也绕脑的题目:
光的反射定律:以确定的入射角通过确定平面上确定点的入射光线,你确定有几条呢?

眼下的学生啊:)
课堂上有学生回答问题时给想偏了,学生甲学着《河东狮吼》里苏东坡的手势取笑,而同桌的学生乙则把圆珠笔放到眼前做鬼脸跟着起哄,名曰笔视他...

[0,1,无穷]

23

认识的学生中虽少有复姓的,而如欧阳天华这样四个字的名字也并不稀奇。但单姓四字的名字却第一次听到。
女生爸爸姓曹,妈妈姓沙,孩子取名曹莎百合,估计百合除了百合花的意思外还有夫妻恩爱百年好合的寓意,妙!让我想起了以前有王姓的孩子妈妈姓师,取名王若师...
听百合说就因为曹莎百合的名字,她小学老师把自己的孩子也取名刘园抒晴了。如果我家小孩叫什么呢?邱砚文方/芳:)

老师说“日本人捕鲸...”学生说“不对,俄罗斯人普京!”

20

放假了反而更忙乱:(天天盼着开学...
上了校报,据说上万份的发行呢:)近来身边很多人提起及,看来小传媒的即时影响要强于大媒体呢。

这些天总开会,忙乱中竟也看完了《费马大定理》,感慨知识探索时如波涛起伏,偶也惊涛拍岸,而天才的灿烂多如一现昙花...“科幻小说家Clarke曾这样写道:有过一个有名望的教授说某事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那么有可能下一天它就被证明是错误的。科学证明不可避免变化不定和假冒。另一方面,数学证明是绝对的,无可怀疑的。”

哈达说:“不朽”可能是个缺乏理智的用词,但是或许数学家最有机会享用它,无论它意味着什么。数学家的样品,像画家或诗人的一样,必须是美的;各种思想,像色彩或词藻一样,必须以和谐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美是首要的标准,丑陋的数学不可能永世长存。

皮特.海因说:值得解决的问题会以反击来证明它自己的价值。
伊夫斯说:一个高超的问题解答者必须具备两种不协调的素质---用不安心的想象和极具耐心的执拗。

数学不是沿着清理干净的公路谨慎前行的,而是进入陌生荒原的旅行,在那里探险者往往会迷失方向。撰史者应该注意这样的严酷事实:绘就的是地图,而真正的探险者却已消失在别处。---安格林

16

一则酒的广告这样说“八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味道,九十年代我们喝的是品质,如今,我们还要喝健康。” 不仅是酒,人生价值的取向本身就有其时代性,一味追求味道会淡化品质,而注重品质又会忽视健康…社会前进一小步的背后是千万人倒退的一大步。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不同人才有不同的需求,而社会的需要直接决定了教育的导向。创新在眼下还不是那么重要,至少社会还没有给更多人体验创新创造价值的成功机会。相反大多数人体会了屈从和忍耐能带来回报的现实,眼下的创新多是教育的口号,踏实和顺从才是社会的选择,也是教育的取向。

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大米白面,以至于天天吃大米白面一度成为那时的理想。理想的作用不能低估,但身体却是靠一口一口的苞米面窝头滋养长成的。正如我们的生活在奔向小康,我们的教育也在走向素质教育,只不过眼下还要靠吃糠咽菜度日。应试教育是一个阶段,而素质教育是一种层次。

穷人在意的是生存,富人才有余地让生活过得更好,素质教育是社会上一部分先富起来人的理想,但眼下还只是穷人的幻想。素质教育没有错,应试教育也没有错,错误仅仅是错位而已,不过徘徊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自视清高和富有良知的反倒成了无人理会的可怜虫。

眼下的学校更像工厂,作为工头的教师要完成校长布置的任务,作为经理的校长要向作为董事的家长汇报学校的效益,而这一切都源自对童工学生的剥削。学校需要分数,家长需要的也是分数,他们都深信孩子的未来依据于现在,确信经过如此锤炼才能有个美好的未来,如果这是对的,的确值得庆幸,人能在对自我满足中帮助他人;事与愿违的话,这将是人集体的悲哀。

创新,我们真的需要吗?民主,你准备好了吗?宏观看历史上愚民之策不是偶然,它几乎成了传统。如生物经过自然选择一样,人还要经受社会的选择。钝民之举或是一种社会的整体选择,这是为存在的牺牲。

社会发展的层次和当前社会的需要注定了眼下教育的所有。

时代的逻辑

16

专家台上索然无味,听众台下昏昏入睡。

台上的满腹困惑,听众这么没素质,这么重要的东西,竟然睡倒一片...台下的一嘴牢骚,砖家讲的什么玩意,不能吃不能用,还不中听:(快点结束吧...所谓的责任让讲的撑下去,纪律的约束让听的忍下去,就这样大家彼此两厢不情愿地消耗着。

教育与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如此认识上的偏差,而教育的最大消耗就是原有珍贵的好奇心和热情在各自自以为是却彼此一无是处的主观隔阂下消耗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