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07

食人间烟火、吃五谷杂粮,凡人都会得病,也都有病痛的恐惧,人需要药所以就有了药,而且人还期盼它能医治百病。但所谓有效的药也只能根治某一种疾患,还不好说有什么副作用。不过社会上有一种药是可以包治百病的---假药,真药的疗效在生理,而假药的畅销是迎合了某种心理。

很多时候教育的过程也是医治的过程,而能够医好一种疾患的医生就已经很成功了。教育上也讲究对症下药,而理性的病人同样也不能奢望药到病除,更不要期待包治百病,教育上一样没有通用的药方,更没有全能的医生,贪图长生不老的仙丹也会短寿。

眼下教育的问题或如中医的困惑。或许问题不在于医治的疗效,而是而是表面康复背后的代价。当社会上医治病患已经普遍采用西药了,学校里还在固执地宣讲中医的疗效;很多年轻人不去努力成为一个好的专科医生,时间长了于是乎成了中医,而且越老越有方子...

教育上的疾患选择中医还是西医?

十一 04

和彭亚聊天,她提到工作的辛苦和收获...自己也想起了很多。

很多时候人因为收获的安抚而淡忘了付出的痛苦。收获,什么是收获呢?生活中物质的占有是收获,发现是收获,甚至交换也是收获...收获有物质的获得,也有精神上的感悟。
和收获的获得相比,付出是一种客观的失去,只不过失去表层后的新面孔被当作收获了。付出的收获是失去后剩余的那部分,失去的越多,收获的越真。

收获有得的收获也有失的收获,得的收获是一种装饰的过程,是外在生理的需求,得的越多越显累赘;而失的收获则是内在真我的召唤,这样看来奉献的高尚也是一种需求了。

得和失的关系,很多时候正如磨擦起点的过程,带了负电的物体获得了多余的电子,而另外一方却因为失去了电子而带正电。
生活中的很多所谓的收获正如带正电的物体,因为失去所以获得。

30

面对社会现象的复杂,人们却一惯用简单的逻辑去总结,而正当你满足于自我感悟的精细时,却沮丧地发现它的反面似乎更有道理。
或许事理本来就是正和反两方面的发展,只不过总以一面示人,正如天上的月亮,尽管有圆缺表象的变化,但地球上的人其实只是看到了月球的一面。

人很多时候是用两套逻辑来思考。
心向往着未来,却知道把自己的双脚放到现实的基石上,追求中掉了鞋子也会挽起裤脚前行;眼观望着现实,却把他人的心灵放到未来的浮云上去设想,而偶尔遮蔽了一点阳光,就以为他要吞噬你的太阳。这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不同,是乐观与悲观的不同。

25

Pre:和朋友振鹏谈及写网志和读网志的体会:
写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是播种的过程,也是自我发现和发掘的过程。
读的过程是欣赏的过程,是品味的过程,也是历史回顾和审视的过程。

尽管太空技术已经帮助人类获得了超高纯度的晶体,而空气的大部分组成还是氮气。即便是其中的细菌和灰尘也不能阻止人对氧气的需求。关键是人体吐陈纳新的过程有相应的生理保障。
很多时候对是非曲直上的分歧都会在现实环境有所认同,而那种单纯针对空气的纯净程度的苛求是不恰当的,况且这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相比现实的有必然性,更为关键的是问题的另一方面,那就是我们自身的相应机制是否建立和健全。

既然人不会因为空气的纯度拒绝呼吸,那就不要在环境的问题上过多争论。

20

Pre:电路中的故障会使负载断路,或可能因为短路而产生过载。人的疾病或亦如此,局部的病变除了影响整体的机能外,也有使某器官功率增大的可能。惆怅等情绪多和身体状况有关,而当有作诗的冲动则多是病态的表征,难怪有文人的才华多和疾病有关的说法。

正视阳光的眼睛看不到身后的影子,而不停歇的脚步却又总能让原来的影子也被阳光普照;回避太阳的目光触及到的多是自己的影子,即便通整姿势的调整和位置的改变,或可让原本的影区没了影子,却不得不付出原本不是影子的区域变成了影子的代价。

人对自己“缺点”的态度总有这样两种,追逐目标的人由别人去评说;背离理想的人多应和着别人在自我纠缠;至于那些低头跟在别人身后的人,往往看到前行者的影子而忽略了自己的...既然我们无法做到透明,我们自然也无法摆脱影子的纠缠。

树木的眼里山没有影子,根自然也不曾见过叶的影子。有时草因影子小而被树忽略,有时则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太阳不动,影随人行;树木不动,影因日变。人的优缺点正如影子一样,或与你有关,或与环境有关。

看到别人长长的黑影时,那是因为他的理想刚刚露出了地平线,别忘了是太阳总要升起;看到自己长长的影子,那是背叛的理想已经落山西山。理想的太阳升得越高,最随者的影子就会越小,伟人的太阳总挂在头顶,而他的影子在脚底。

有阳光就有会有影子,只不过有时影子在你身后,有时在你身前,而所谓的没有影子多因为影子在脚下,或者本身就在影子里的缘故。如对巨人的崇拜或于自我的一无所知

不管怎样,能看到影子,则也一定是见到了阳光。

·用blog看病
·透明玻璃下也有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