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树是树,草是草;城市里,楼房是树,树是草。
心愿里,爬上树顶,去看日出。
清晨,中山公园里跑步,透过楼宇的间隙看到升起的太阳,明媚的阳光唤起我对日出朝阳的回忆和想象...
树林里,树是树,草是草,我是那小鸟;
城市里,树是草,楼是树,爬上树端看日出。
城里的树和高楼相比和树林里的草一样矮小,我原本是那枝头的一只小小鸟,为了看那日出朝阳,吃力地往楼上爬...
当看日出都成了一种奢望的时候,些许的愿望是动力,也是无奈。
生活中的高矮通常是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物体高度的客观比照,至少我们知道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的不同。而人对人的评价却更多取决于自己所处”地势”的现实,远非设身处地的公平。尽管”山登绝顶人为峰”,但"一览众山小"是山顶的高度,山高非人高。"天高云淡"则是地面的视角。既然有"屁股决定脑袋"的事实,自然会有"手足指导眼睛"的逻辑。
很多时候年龄是山,山顶的长者可以无视自己的老迈,却总不会忘记对后生的告诫;很多时候权势是山,山顶的长官即便是对专家也会指手画脚;很多时候财富是山,山脚穷人心里的蓝图却是富人眼里的天方夜谭...
我站在我的山上看你,你站在你的山上看我。
有时老师是学生的山,老师站在山顶俯视,学生站在山脚仰视;有时大学生是中学生的山,中学生是小学生的山…山上俯视山下的渺小,山下仰视山上的缥缈。爬上高山的需要付出翻山越岭的艰辛,而被人抬上山的却只见山小不知树木。
我们站在自己的山顶看世界,有时看到了渺小,,但那不是因为你的伟岸,是你站的山高;有时看到了高远,那不是真正的高不可及,那是所处的山峰让你高山仰止。
同一平面内人的差异应该很小,但现实中少有平原,不过我们应该诚实地告诉自己,山高费人高。
并没有现在
芳香是随风飘的,闻到时花儿或许已凋谢了;歌声是需要跨越距离的,听到时鸟儿或已飞走了;光速极大,传播也需费时,看到一个物体时,已经不是看到的那个物体了,正如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逻辑。即便是亲身的触摸,神经的反应亦有所迟阈。
闻到的是过往,听到的是先前,看到的是过去,触摸到的是刚才...
其实物理的动态发展和生物的现实局限注定我们是没有办法生活在现在的,人是没有现在的,而所谓的现在也仅仅是迟到的历史和臆测的未来。
爱是有条件的
总理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俗人或许这样理解: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对的,那爱定是和利益相关的;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错的,那爱是有条件的。
不加牛奶的咖啡
班上来了新学生,微黑,“哪个学校的?”“光明的!”“Wo,原来是加了咖啡的牛奶啊:)”旁边有学生接话,“qiusir,那您就是不加牛奶的咖啡了。”晕倒!
美酒酿造需优质原料、精心酝酿和长久储藏。
佳酿飘香,香飘十里;
蜜蜂酿蜜需长途跋涉、遍撷群芳和聚少成多。
蜂蜜甘甜,沁我心脾。
相对传统的封闭和网络的开放,其成功的方式或途径或可以从美酒和蜂蜜的不同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