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4

The Knowledge Cafe Benjamin Anyacho 无边界学习 打造个人知识体系 王琰译
(期末监考第二天看的书,一直没整理)
当今社会的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知识咖啡馆”。事实上,所有的知识工作者都需要空间和思维方式来分享一些疯狂的想法,让他人检验并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前言
我的父亲是一位木匠,也是一位极富领导才能且情操高尚的人···虽然他所做的木工手艺品并不是最复杂的,但他会在所有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不被分享的知识是无用的知识。只有建立了互惠、迭代和互动的知识转移和交换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知识转移。
知识交流难道不应该像父子关系一样毫无威胁且志趣相投吗?
知识工作者的头脑需要被点燃,而不是单方面地灌输信息。Winston Churchill曾说,“未来的帝国是思想的帝国。”最重要的知识转移或交流不是发生在教室或会议室里,而是发生在谈话中。
你的知识并不能保障你的工作。虽然你的知识体现了你的价值,但只有将其投入工作和应用方面,以及其他人应用于其他方面时,它才会增长或产生回报。
引言
知识咖啡馆是在一个群体内部营造参与、讨论和交流知识的思维方式和环境。
只靠学习远远不够。如果我们想要理解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就需要再咖啡馆提供的对话环境中碰撞出让自己恍然大悟的时刻。
学习敏锐度、多功能性、反馈才能给我们的经验赋予意义,才能在高绩效的组织中营造出协作的氛围。
咖啡馆也是未来的大学
信息只有被解释或应用于具体的环境中时才会产生能量。
知识不是力量,权力才是力量,根据知识采取行动的能力才是力量。好奇心是发现知识和智慧的先决条件。
1、知识好奇心
如果你能记住自己在一天中学到的所有东西,只能证明你学得还不够。因此,我们必须使学习变得更敏捷。
爱喝咖啡的人可以在此喝咖啡,也可以受好奇心的驱使与他人建立联系。
对话为王
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Plutarchusa曾说:“头脑不是用来装填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把。”
2019年的说法,我们所获得的大约85%的信息、文档和知识库都是随机、过时和琐碎的;我们花了20%的时间来寻找那些我们本身就已经拥有的信息···
知识需要被唤醒
无知是知识的一种选择
知识如果不加以管理,将会永远丢失。
技术变成了注入系统的病毒,本来是要治愈系统,但它最终却杀死了系统···
知识决定了一个让你的能力边界。我们的胜利和成就取决于自身知识的深度。
知识只有加以使用才能获得价值,如果不使用或者不重复使用,它们就会变得毫无价值。
知识登记册
生活就像坐在咖啡馆里一样,可以自己选择坐在哪个位置,你不会等着别人来为你选好座位。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关系学习,而不是事务性学习。
学习意味着要获得知识,否则就只是信息曝光。我宁愿被称为学习者也不愿被称为老师,因为你很难教会别人那些连自己都没学过的东西。每一位伟大的老师首先都是一位了不起的学习者。(从年龄上自己称得上老师了,但从知识上和信息上,对师的理解倒是模糊了。)
2、知识咖啡馆的定义
“民主不是在街头产生的,而是在咖啡馆的碟子的碰撞中产生的。”
第一空间是家庭场所;第二空间是工作场所,知识咖啡馆是第三空间。
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移到寻找和培养能够不断放弃不再相关的技能、观点和想法,并学习新知识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不断反复地挑战现状。
“仅仅告诉人们一些新的见解是不够的。相反,你必须让人们以一种能唤起它的力量和可能性的方式来体验这些新的见解。与其将知识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不如帮助他们配一副新的眼镜,让他们用全新的方式去看待世界。”
“作为顾问,我最大的优势就是保持无知,只提出几个问题。”
定期组织午餐会学习(午餐会的经历我也是组织过几年,很多细节历历在目)
同伴教学是Eric Mazur(物理教授)在1997年推广的一种基于证据的交互式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和交谈来进行学习。
你必须有足够的好奇心才能激发别人的好奇心。
当我说分享时,是指给予和接收知识的双方。
传递知识就是在培养他人进而提升自己。(教师职业的最大裨益在于此了)简单说,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在于,穷人害怕失去,不相信能够从分享中获得收益。
对失去的恐惧让很多人无法真正成长。
一个内心贫穷的人甚至会开着兰博基尼去排队领取免费的汉堡,连送你一程都要向你索要油费。
传递知识,不为赢利,只为表明自己的观点。
谷歌招聘策略中最大的考量因素是聘用“会学习的动物”。
知识是你所知道的东西,而智慧是你所做的事情。
3、含“咖啡因”的知识: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获取、分享和有效使用知识的过程。
用“学习教训”代替“经验教训”
知识迭代和立即重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
咖啡馆式学习也是大学未来的趋势。
孤岛导致了部落文化的出现,它同时也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社会群体中。
孤岛团队可能会患上信息肥胖症。
(搞一个年度教师演讲,我的这一年~~~)
4、设计有效的知识咖啡馆
对很多人来说,知识管理就像新年愿望,不出二月就忘得一干二净,明年初的时候又会想起曾经许下的···
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马祖尔提出的适用于主动学习的“同伴教学模式”,古尔滕称之为“反转教学”。
知识咖啡馆不仅是一个合作的空间,也是一种思维模式。
5、咖啡馆革命中的知识工作者
在数字时代,领导者必须尽力使每位员工都成为知识工作者。比尔·盖茨
人才是知识管理中最关键的因素。
如果我们不学会获取和储存永恒的智慧,人类未来的命运就好像深陷在一个充满新技术的泳池里,尽管拼尽全力游泳,依旧只能停在原地。
知识共享是新的超级力量。
马丁·路德·金:如果你不能飞,那就跑;如果跑步不动,那就走;实在走不了,那就爬。无论怎样,你都要勇往直前。
6、知识文化和知识咖啡馆
数据=条理不清的事实
信息=数据+组织+环境
知识=信息+解释+判断
在短视思维、过度竞争、绝秘和保密、漠视知识重用、抵制新思想的文化中,不会产生知识共享的环境。
如果每次因为建议奖励或激励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我就能得到一分钱,那我早就成为富翁了。
文化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练习的东西超过了通常需要记忆的东西,那么就会产生超量学习的效果。超量学习,就像持续的只是交流或分享你所学的知识一样,会将信息或知识封存得更为牢固。
“传统文化所鼓励的竞争、知识窃取式的过度分享,将知识的可见性降低至最低水平。”
7、知识咖啡馆环境:趋势、未来和颠覆性技术
鉴于当今世界98%的信息都掌握在人类的手中(电子设备),我很难相信教室未来依旧是知识的最佳传承载体。
在戈德曼看来,课堂是一个重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学生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对话,构建自己的理解和身份。如果课堂的环境不重视人际的互动,那么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潜力。
(对学习有长远意义的方法和让学生感到舒适和习惯是两回事)
作为学习者,我们的交际任务不会对完成科学任务产生反效果,甚至可能还是完成科学任务的必要先决条件。
每个人都被卷入了知识转移的艺术中。
机器永远不会帮助我们转移人的好奇心或同理心。?
8、应对艰难对话的知识咖啡馆
房屋因智慧而建造,又因聪明而立稳。其房间因知识而充满各样宝贵美好的财物。
多个团队共同拥有的山羊最终会被饿死。
变化就像手术,所以你首先需要注射麻醉剂,并在变化之前做好计划。
赫拉克利特: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知识是被情景化的信息。
谦逊不是否认你的优点,而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缺点。Rick Warren
9、知识管理的路线图、价值与知识管家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不妨试试看无知的代价。知识比无知便宜。
本杰明·富兰克林:用于知识方面的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过度解析)
10、其他与知识咖啡馆冲突的知识管理方法和技术
“一个人若想取得进步,首先必须经常回顾过去。”
11、知识领导力咖啡馆
知识区别于信息的六大特征:知识是人类的行为;知识是思想的产物;知识是当下创造出来的;知识属于社会;知识以多种方式在社区中传播;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边界上产生的。
知道一个概念,概念知识;理解如何操作,过程知识;通过关系获得的知识,熟人---知识。
12、知识优势以及分享知识的原因
“每个人都保有太多需要释放的力量。有时候,他们只需要一点鼓励、一个方向、一点支持和一点指导,就会做出伟大的成就。”橄榄球教练皮特·卡罗尔
每个人都需要一位导师和一位教练。
为什么我们要分享和交流知识?我们不是为囤积而生的蓄水池,我们是为分享而生的水渠。(我们的目标不是锅碗,甚至不是湖泊,而是大海,出生的地方才是归宿。)Billy Graham
知识就是力量,信息也是力量。藏匿或囤积知识和信息是一种表面谦卑的暴政行为。
“抛弃名利之心,你将无所不能。”然而,心胸狭窄的人只会在意谁获得了荣誉。
如果你不愿意冒超乎寻常的风险,就只能沦于平凡。(能和这个死水一样的惯例抗争是需要有接受溺亡风险的勇气的。)
钓鱼和傻站在岸上只有一线之隔。
二 17

摆脱自我意识过剩的8种方法 和田秀树著(著名神经科医生、畅销书作家、和田秀树身心健康诊所所长)(东京大学、编剧导演、补习班创办人···常和学生提起他的“背诵数学”。)
前言:越是关注别人,越是无法做好自己。
绪论:自我意识过剩而且止步不前的你。自我意识过剩会让你思考原本不必思考的事,相反,应该思考的事却被抛之脑后,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一章:总是不由地在意别人的眼光,源于某方面的自卑。(自卑转为自信会如何呢)觉得周围都是坏人的社交焦虑障碍(少儿那有个小女孩说出了几个老师,她觉得别人可能很坏···)
即使有一个人这么想,也绝不代表其他人都会这么想。“
人对自己以外的人并不怎么关注。”
在意别人的眼光,是对自己情绪的勒索。
别人没有你想的那么关注你。(想起小时候总担心自己的裤子漏屁股的耻感来,现在想来五味杂陈,要是不在意,道德上会如何进一步,在意呢,其实也只是自己在意吧。但那时候的小伙伴不怎么友好,特别sd那个地方的人。)
二章:我也不想,但就是会在意
“如果一个人关注这一方向,那么他就无法涉足其他方向。”人专注于一件事时,就会忽视其他事物。(处于热恋的情侣的眼睛里是没有其他人的。)执念于细枝末节的人,往往会忽视重要的事。(萨特的完美是优秀的敌人,说的是心理学的问题啊。)
与其不停地洗手,不如去关注如何摄取营养活如何保障睡眠等问题。
在核心好友的延长线上···
某小说家曾经告诉我,他并不写自己主观认为有趣的事,如果要写的事并非亲友告知自己有趣,那么即使写了,读者也不会觉得有趣。
我们要做的不是受所有人喜欢,而是认可“被嫌弃一点也没关系”的思维方式。
无论喜欢还是讨厌自己的人都是客观存在的。
事实唯真,即承认现实情况。
我经常听考生受,“老天给我们的时间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使用时间的方法。”
三章:根本没人理解我
抑郁症的三种妄想,情绪妄想、罪孽妄想和贫困妄想。
示弱并不是坏事,而且不会光明正大求助反而不行。会求助,就需要能期待别人善意。而欠缺这种能力的人往往任性、怪癖和爱闹情绪。(娇生惯养者,比如大家小姐是不是不会求助呢?)
稍微向对方撒一下娇,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你努力过了火”,那么对方就是你的贵人。(刚毕业的前几年,舍管大姐就曾提醒我,身体才是自己的···当时不以为然。)
“人能够相互理解的幻想很蠢。”
四章:“都是我的错”会让人情绪低落
(如果有了信心,发挥你的特长,孩子,你的所谓缺点即便不能都变成优点,也是独特的特点。)
在一种环境中获得的评价很低的人,换了另一种环境可能获得好评,甚至实现逆袭。
五章:不要执念过去
失败并不可怕,同样的失败才可怕。不分析失败的原因很可怕,不能让失败的经历服务当下也很可怕。
六章:未来让人不安
人一般容易理解过去是无法扭转的,但也会偏执认为未来可以改变。
只要对方提出分手,就算你想挽回也往往无济于事。
人体产生的问题由很多复杂因素构成,所以不可能产生一个单纯的结果。
即使觉得应该这样,实际也有可能不会如此。
即使自己已经假设“应该会这样”,在实际中也要意识到结果可能未必如此,这种态度非常重要。(人算不如天算,没有什么比命运更能概括人的一生了···)
优衣库董事长《一胜九败》
七章:如果我表现得不好怎么办
自我评价self esteem,也可以翻译为自尊心。
自我评价过高就不被别人欢迎,从而给自己造成麻烦,然而其最大的弊端就是“自我评价过高会让自止步不前”。
47岁改行去拍电影,正是因为觉得自己不是拍电影方面的天才。和田秀树拍一次电影就想拍出个大片的话,那么他就拍不了电影。(那我的确应该听从鄹老师的建议,去学习一点音乐。)现实中倒是有一些自我评价不怎么高的人反而过得顺风顺水。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东西
有时候自己觉得完美的书反而卖不出去(就如那位小说家并不是写自己觉得有趣的故事,是别人觉得有趣的故事。)
放弃完美主义,认认真真地做好应该做好的事。(并非谁教会了你什么,是谁引荐你进入到伟大的进程中,通过和伟大的事物相处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进步。)
一个是不学习所以不成才得孩子,另一个是愿意学习却依旧没有成材的孩子。和田先生会选择接受哪一个并将其送进大学呢?很多人可能认为不学习的孩子应该会有培养的余地。相反,我觉得培养不学习的孩子希望不大,这种孩子要么会借口“我不学习所以不会···”要么干脆没有任何学习的想法。其实一生也不会落实到行动上。反之,那些做了但没有做好的人,只要改变方法就能得到提升。“我不做所以不行的人”,往往只是油嘴滑舌而已。我就是“我去做才能成功”的那类人。
八章:没有人会喜欢我
今后是一个感性想法促生经济效益的时代。
“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不敢说话”以致不付诸行动的人,今后往往会给别人带来更多的麻烦。(就像课堂上怕耽误别人时间不敢问问题的学生,以后学习上的严重脱节,反而给班级带来更多的麻烦。)
结语:别管别人怎么看
一 29

《罗曼·罗兰此人此作》茨威格传记作品
译者序
作为罗兰的至交好友,茨威格精心构思,着重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刻画了罗兰的形象---热爱音乐、精通写作的有识之士,一位充满人性、坚韧不拔的人道主义斗士。
“听从你的良心。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真理并实现它。”
茨威格说,“了解了这样一位如同奇迹般存在的光芒四射的人物,于我而言,是一种恩赐。”
Continue reading »
一 21
中野·詹姆士·修一
壹
跑步是生活中最易实现的高效有氧运动之一。(至少和我打篮球相比,另,和一群人中的孤单相比,跑步适合一个人的狂欢,“颅内高潮”。)
运动习惯是指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2次以上的中强度运动,并能坚持1年以上。(我加油!)
跑步中途觉得太累可改为步行。
新手配速是7分30秒左右
与连跑2天相比,隔几天跑1次更好。
跑步时,脚每次着地,都会承受大约3倍体重的冲击。
鞋带系得松些、穿不会压迫脚趾的五指袜、太阳镜。
对于跑步新手而言,拉伸运动比肌肉训练更有效。动态拉伸时跑步前的热身运动,静态拉伸时跑步后的放松运动。
一、转动手肘
1手肘向前举2手肘继续向上举3手肘朝侧面转4手肘向下(四个动作连贯,3秒转1圈,正反各20次。)
二、转动肩胛骨
1双手在腹部前五指相抵,身体两侧收紧,手肘打直2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五指保持相抵状态,伸至头顶,在最高处,手掌朝外,以便弯曲手肘以便打开肩胛骨,同时放下手臂。
···
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从25岁开始,肌肉会平均每年减少0.75%
“不要太在意跑步姿势。”新手首应该改善的不是跑步姿势,而是身体状况。
不仅要预防腿抽筋,还要恰当时机补水。
越是身体僵硬的人,越要坚持运动后做拉伸,抓住这个提高肌肉柔韧性的好机会。
跑步后不仅要做静态拉伸,还要冰敷。
在坚硬的路面和相对松软的路面上跑步,对膝盖造成的负荷其实差不多。
勿穿容易打滑的鞋子
过量摄取蛋白质,反而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貮
跑步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习惯
要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坚持跑下去的时间段,并慢慢形成一种习惯。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周一到周五,每天30分钟,这样才达标啊。)
空腹运动前一定要先喝一杯水。*(这一点我要注意)
人在睡眠状态时身体会流失水分,晨起运动前一定要先喝一杯水。(没有什么是一杯白开温水不能解决的吗?)
跑步前一定要补水。
跑步发汗能解酒并无科学依据。
坚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有效降血压。
快走、上下台阶、慢跑、快跑等让人稍感吃力的有氧运动,是最理想的运动状态。
(随着年龄变大)变差的不是体力,而是消除疲劳的能力,也就是身体的恢复能力在变差。
40岁的人一定要比20岁时更认真做拉伸运动,还要更重视身体的保养。
运动时尽量不要戴口罩。
叁
先慢跑10分钟,温暖身体。
每个人跑步时都会感到吃力,开跑后须忍耐10分钟,跑2-3公里后就会变轻松。
等到我们呼入的氧气能够满足运动强度的需求,并与运送氧气的血液之间建立起平衡时,这种吃力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用不了多久跑步就会变得轻松很多。
长距离慢跑,更容易消耗脂肪。
身体前倾并不是弓背,而是要保持身体轴心直立,并整体微微前倾。
脚后跟着地时,一定要保持脚掌正中抓地的状态,以这样的方式跑步会更轻松。
中级跑者在3公里左右。
第一个月每周跑2次,每次4公里,用时3分钟;坚持一个月,等能轻松跑完全程,然后尝试一次8公里,用时1小时。等到能轻松跑完新的路程后,一次性跑完10公里也就指日可待了。(今年争取跑进十公里。)
最终实现每次跑10公里,每周2次,或者每次跑20公里,每周1次···
成绩前20%的马拉松参赛选手的配速5分钟41秒,与普通慢跑差不多。
训练如何让自己不至于跑完42公里前就筋疲力尽的耐力训练才是最重要的。
能够边跑边正常交谈的状态,连续慢跑2-3小时。
Sub-Four-Hours,四小时以内跑完全程马拉松。
上坡路,要讲视线放在前方几米开外,注意下巴不要抬得太高。
尽量少吃油腻、生冷以及高纤维素的食物。
开跑后一定要保持耐心。
“全程马拉松省不下时间。”
身体不适时,要有适时放弃的勇气。
不要对跑步失去兴趣。
30km难关
好不容易才找到跑步这种极好的锻炼方式,如果半途而废的话实在有些可惜。
一 20
石原结实(这位应该是中医粉吧)
前言
人类至今为止所经历的300万年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段“空腹的历史”。我们的身体非常习惯应对空腹的情况,且具备大量在空腹时保持健康、维持生命活动的机能。
Man lives on 1/4 of what he eats, The other 3/4 lives on his doctor.(养活了医生)
“八分饱不得病,十二分饱大夫不够用。”
1、空腹力创造健康
血液不净的主要原因是过量进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人体几乎不具备应对饱食的生理机制。
第一要务就是改变自己“过食”的坏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养成定期运动的好习惯。
通过少吃一餐等方式降低摄入总热量,对治疗代谢综合征十分有效。
只要每天制造一次空腹状态,就能帮助我们远离疾病,治愈疾病。
成年人32颗牙齿,啃咬瓜果蔬菜的8颗,撕咬肉类的尖牙4颗,其余20颗牙齿都用来嚼碎谷物的磨牙。
一年之中,我大约又200多天都不吃午餐,只喝两杯生姜红茶了事。
半日断食,通常为不吃早餐,也可不吃午餐。
有时不吃饭才更有力量。
即使几天不吃东西,人体也会将体内的葡萄糖优先输送给大脑。
人类的身体本就存在一套生存机制,我们本能地知道身体现在需要什么。(以前常可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戒掉了呢)
晚餐吃得晚的人可以省去早餐。
年过六十也要锻炼肌肉
人类的肌肉的发育可以一直持续到九十岁。
只要过了35就应该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养成定期运动的好习惯。(那35岁以下呢?)
2、血液不净是万病之源
炎症其实是体内的代谢废物正在燃烧的状态
对于胆固醇值较高的人,我更推荐他们多吃鱼,少吃肉。
应时时保持乐观进取的状态,不要抱怨,怀有感恩之心,只要一心认定诸事遂顺,就能心想事成。
60%谷物,30%蔬菜和10%的动物性食物,并且进食时细嚼慢咽,实践这种饮食方法的人不适合减盐。
3、利用断食疗法治疗疾病
少食可以预防癌症,而过食和饱食则会诱发癌症,或导致癌症恶化。
不吃早餐层帮助我恢复健康
自体溶解
4、轻松易行的半日断食法
省去早餐,锻炼空腹力,更有益健康。(这似乎和传统认知不一样呢,平日饮食不规律导致的少食或许是因祸得福呢。)
5、温暖身体,治愈疾病
白细胞在体温37-40时活力最强。
在做深蹲时,双脚开立,与肩同宽,缓缓吸气,同时腰部下沉,直至倒退与地面平行。接着缓缓吐气,慢慢站直。这套动作反复5-10次为1组,完成1组后可以休息几秒,再做下1组,每次做5-10组效果最佳。
6、远离疾病的饮食方法
7、空腹力改变人生
8、健康活到100岁的长寿秘诀
长寿老人,经常劳作、组建合唱团、多走路、去朋友家喝酒玩闹。
我们的体温降低1摄氏度,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
人天生具备强大的耐饥饿的能力。
饥饿素可以加快大脑海马体的血液循环,让大脑更活跃。
饥饿感能催进白细胞发挥作用,积极吞噬病原体。
空腹时,大脑会分泌快感激素,还会产生有助于情绪稳定的脑波。
断食期间人体组织都在进行修复工作。
断食后体内囤积的代谢废物会不断排出。
高质量长寿的根本就是空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