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超级概括力 斋藤 孝

‎

这个时代需要能打“信息乒乓球”的人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是概括力。
1、现代社会需要概括力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如果你想让别人幸福,你写的文件就控制在一张A4纸以内吧。
“说到底,官员就是用概括力在工作啊。他们要处理大量的信息...”
五条悟
就像在高速公路上汇入车流一样,如果能在加速后顺利汇入主路,就可以跟上主路车流的速度,继续舒适地驾驶。
2、概括力是生存的基本能力
把自己心里的概括表现出来,然后及时反馈。这样,便形成了内部调整的回路,对于外部就能更准确地把握现状。
“你要活得像你自己。”
共主观性也叫间主观性,是指主观与主观之间存在共通性。
共主观性也可以说是概括的结果。
到了这个年纪,我见过世上的种种失败。我想,其中的大多数原因,都可以归结为概括力不足。
聪明得简直让人掉眼泪。”(伽利略盛赞吉尔伯特的作品,伟大得让人嫉妒。)
“禅者的心英爱始终是一颗初心。”
“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
“歌曲就是一种诉说。”
“人生就是寻找终极定义的过程。”
自我中心selfish,不顾英国人的眼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研究文学,就是自己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是他今后的前进方向。(放弃给别人留好印象的负担之后,原来内心会如此踏实。一个人不必再讨人喜欢...)
3、概括的基本功
正确的做法是,先浏览整张试卷,做好时间规划,为了做完所有题目,估算出每道题目应该分配的时间,确定哪些题目应该做得稍微快一点。
确定起点和终点,放下过河石。
先找到脊柱,再充实内容。
“让我们的亲情维系了一百年的不是肌肤之亲,而是舌头之亲。”
普通人用声音说话,而热爱阅读之人会用铅字说话。
从图表中读取信息的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
4、概括力训练
比起从头到尾说个不停,中间加个问题会更好,可以让人喘口气。
用英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后,看日文时,也能很快辨别出细枝末节,更快地找到文章结构。
“你穿着我看不惯的衣服离开了家。”
第二人生就要放下包袱。
“日夜勤劳做,生活犹坎坷。低头怜双手,此生无奈何。”
“深山有野雉,雌雄各自栖。垂尾似长夜,又是孤枕时。”
5、超级概括力训练
主观和客观平衡才是好的概括
现实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重的。(罗生门)
“保护弱者是天生强者的责任。”
当今世界上交流最频繁的是什么?不是货币,而是评论。
让学生用英语在社交网站上写评论。有人用英语做了回复,这让我深切地感觉到,世界是联系在一起的。
“回首过往,我的生活尽是羞耻...他无法理解世人,内心充满困惑和恐惧,丧失了做人的能力。太宰治”
想要成为太阳一样的给予者。
人只是毫无意义地重复生存和死去。这就是查拉图斯特拉所说的“永恒轮回”的世界。
行家就是对于已经熟悉的工作,还能用热情持续去做的人。
“行家就是把无趣的工作做得有趣的人。”
“行家就是常想到工作的人。”
“想再做点什么,想做得更好一些,行家就是总能这样想的人。”

“行家就是坦诚地对待音乐的人。差劲的事、丢脸的事、不愿承认的事...所有的事情,都去坦诚地面对,守护自己的圣地。”宇田多光

“行家就是总能在当时竭尽全力的人。”
“行家就是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圆。早晨、中午、夜晚,然后又是早辰。季节也是,冬天、春天、夏天、秋天。周而复始,永不停息。”
“创造新的自然之己。”
香奈儿,二十岁的脸是自然的赠予,五十岁的脸是自己的作品。

05

‎

The Gay Genius 林语堂著
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荡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如蝇在食,吐之方快。”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当老师的境界啊)
一、童年与青年
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一口舌论贵贱也。
科举考试时,考生的名字之中若有一个字与当朝已驾崩的皇帝的名字相同,则被逐出考场。
智力与创造力过高时,对考中反是障碍,并非有利。好多有才气的作家,像词人秦少游,竟而一直考不中。
雏凤清于老凤声(日本书上看到的四字成语大概是鹳凝鹤望一直记不起。)(玛德,竟然最后查到了,“鹰觑鹘望”)
慈孝温文
欧阳修之深获学术界敬爱,是由于他总是以求才育才为己任。
四川与德国差不多大
年少有为有时会成为天才的障碍。
二、壮年
风雨对床之思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苏东坡的麻烦就是看不出别人的短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多少政治上的罪恶都是假借“人民”的名义而犯下的,现代的读者自然不难明白。
王安石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是个好学者。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本人之外,与天下无可以相处。
他之认为如何就必然如何。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名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善教者善战善医)
考生人人知道,他们的前途是全系于能做这个修正本的应声虫与否而定。
波,水之皮,那滑,水之骨?(波,水波的确有表面波的细节。)
人民对一个政权是否爱戴,只有在那个政权失势之后才能知道。
王安石在文学界是以“三不足”为人所知,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
他之所求,不是太平繁荣的国家,而是富有威力的国家。
永远是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成为自己梦想的牺牲者,自己的美梦发展扩张,而后破裂成了浮光泡影,消失于虚无缥缈之中。
在任何政治斗争中,正人君子必败,而小人必占上风,因为正人君子为道义而争,呃呃热小人则为权力而争,结果双方各得其所,好人去位,坏人得权。
力图推翻别人时,人性中精华发挥作用;在企图控制别人时,则人性中糟粕发挥作用。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观音是佛,还数手里的念珠何用?”“她也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这是何故?她是观音,为什么向自己祷告?”“你知道,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呀!”

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燕子认为日出是一天之始,蝙蝠则认为日落是一天之始。
甚至才高如苏东坡,真正的生活也是由四十岁才开始。(我从五十开始哈哈哈)
秦观对苏东坡说,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
生而眇者不识日。(而有眼者无珠)

《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声以为日也。或告之曰“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故世之言道者,或即期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三、老练
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变呈现于你之前了。
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之人。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
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风景的拾荒者如国王视察。)
人皆养儿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从三品以上的贵族)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
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蚂蚁爬上了一个磨盘,以为这块巨大的石头是稳如泰山的,哪知道又开始转动了。
读书人能用别的方法谋生,最好不要做官,他的遭遇便是充分的理由。
事实上,在奢侈豪华的生活和简单朴质的生活之间,论幸福,并没有多大不同。高职显位的荣耀,只有在没有那种能力资格的人眼里,才值得羡慕。一般的道理是,在人不需要一个职位时,人家才找他去担任;人要求取某职位时,那个职位往往不需要他。
在那种岁月,读书人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做官,一是隐姓埋名,也就是甘于贫贱。
在苏东坡时,有个笑话挖苦科考得意做了官,却自称是为国牺牲的人。
艺术上的所有问题,都是节奏的问题。
美时运动,美感便是律动感。
(仙鹤见人走近)甚至仙鹤连一根羽毛还未曾动,已先有飞走之意,但是四周无人之时,仙鹤完全是一副悠闲轻松的神气。
对那些不爱统治别人的人,丧失人性尊严而取得那份威权与虚荣,认为并不值得。
...这种制度是使庸才得势的最好制度。一个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多数话,但内容必须空洞。高明的官员永远不要说出什么,但只要否认。
...注视那群官僚大人深不可测的头脑,他们的心那么冰冷,那么残忍,但又那么冷静。
四、流放岁月
天才不必然产生天才,英明之主早晚也难免生出庸弱邪恶的后代。国家的太平安乐,甚至历史发展的路线,完全要以一家遗传基因偶然的改变为转移。
他一遇有机会,还继续月下漫步的老习惯。
王安石的国有资本主义。
“现在要想来生。”苏东坡最后的话是,“勉强想就错了。”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踩死万古不朽的。

23

2024
费曼传
科学顽童的美丽人生
费曼将物理学视为一种娱乐。他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与自然交流的方式。
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知道究竟为什么我非要知道。我为什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有点类似学生那绕口令,你无法预判我的预判的预判...)
费曼称大自然为她...费曼远远不只是一位伟大的现代科学家,而且还是“佼佼者中之佼佼者”。
(比较费曼的妹妹和同事盖尔曼的评价)“我哥哥从不说谎。”
他总是把自己围在神话色彩中,花许多时间与精力创造有关自己的逸事...当然,许多逸事是经由理查自己所说的故事构成,在这些故事中他通常是英雄,而且只要有机会,他总是显得比他人更聪明。我得坦陈这些年来,身为他一直想超越的竞争对手,我一直感到不自在;而且我发现和他共事并不那么意气相投,因为他似乎比较把我们视为你和我,而不是我们。或许对他来说,要跟一个不只是衬托他那些构思的人合作很难...
1、对物理学的迷恋
梅尔维尔·费曼理应分享这些荣誉,是他从很早就设法引导儿子用“科学”的方式去思考。(Feynman发音像Fine man)
让我们来看看它(鸟)在干什么。那才是最重要的。(和仅仅知道它叫什么相比)
“我母亲教我懂得了我们能得到的最好理解就是笑声和同情。”
只要最重要的信息是正确的,细节和强调的重点可以为增强故事的效果而有所调整。琼·费曼的哥哥没有说谎,作为一个伟大的演说者,他只是以最有启发性的方式来讲故事。
妹妹对哥哥的发展也有影响,并喜欢以理查德·费曼的第一个学生自诩。
她盼望在聪明的哥哥把问题解决之前由她自己全部搞明白。于是她去找哥哥并且提议,把整个宇宙分开,如果哥哥同意不研究极光,那她可以把其他所有的事全部留给哥哥研究。理查德同意了。
“如果在某种大变动后所有的科学知识将不复存在,而只有一句话能流传后世,那么,什么样的叙述能以最少的词语包含最多的信息呢?我相信就是: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假说,原子这种永远运动着的小粒子,当它们彼此远离时互相吸引,彼此靠近时就互相排斥。从这句话中,只要用一点点想象力和思考,你就会明白其中包涵了有关这个世界的极为大量的信息。”
最小作用量原理(我了解的大概仅限费马表述)
琼偷看了她和哥哥在中学做标准智商测试的结果,妹妹124,哥哥123,因此她总是声称自己比哥哥聪明。
数学家Mark Kac曾说,天才有两类,一类天才只要比你或我们更聪明一些就可以做出他们所做的事;另一类天才是真正的魔术师,即使把他们所做的事情讲给我们听,我们也弄不明白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费曼正是能力最强的魔术师。(终生鄙视哲学的费曼当年也是被李政道的繁杂数学运算给弄晕了吧)
在MIT费曼决定由做一名数学家改为一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升入大学便从化学系转到物理系。)
2、费曼以前的物理学
当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时,需要中微子来平衡能量收支。β衰变引入了第四种力。
电子却决定了原子的大小,并决定了原子对外部世界(对其他原子)的“面目”。
首先凯斯辐射不可见的红外线,接着将开始发出红色的光,随着温度不断升高,接着是橘黄色、黄色和蓝色,最后达到白热。
普朗克花了几年的时间研究黑体辐射的本质问题,最后在1900年12月14日,作为艰苦的工作、明智的见解以及好运气的混合产物,他得出了关于事情原委的数学表达。
密立根花了10年时间试图证明爱因斯坦是错的,而结果却只是说服了他本人:爱因斯坦是正确的。
印度物理学家玻色已经证明,描述黑体曲线的方程,不必采用电磁波的思想,只要将光看做事基本粒子组成的“气体”,就完全可以推导出来。
1927年,George Thomson和美国物理学家小组都通过电子在晶体中散射的实验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
1932年美国的安德森在宇宙射线实验中发现了正电子,正好与狄拉克的空穴的性质相符。同年,查德威克在英国证认了中子。1933年狄拉克、1935查德威克、1936年安德森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3、学院生
28岁的惠勒当时还未在科学上有所建树,但也认为自己的时间太宝贵了,不能在一个新来的研究生身上过多地浪费。
“看来这里需要全新的物理思想。”
(普林斯顿)系主任的妻子给他倒茶,问他喜欢放奶油还是放柠檬。“都要”,他心不在焉地说。引出一个著名的回答:“费曼先生,你真会开玩笑!
4、早期的工作
1946年,狄拉克和费曼都出席了普林斯顿大学200周年校庆...
5、从洛斯阿拉莫斯到康奈尔
和费曼一样,奥本海默也死于癌症。这可能与他战时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有关,也有另一种说法,奥本海默的喉癌可能是他不断吸烟的结果。
时值德国已明显被击败而且并无来自日本的核威胁,再推进曼哈顿工程的道德问题,还有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是否该背投下去的问题。
奥本海默仍然在用他自己的脑袋向着那里的官僚砖墙撞击。
“甚至比爱因斯坦的位置还要好。”
朝永振一郎,在破烂的战争年代和战后东京这种几位恶劣的条件下,又完全与西方科学家断绝联系时已得出与施温格尔的量子电动力学基本相同的形式,而且形式略微简单一些。
施温格尔在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之前就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工作。戴森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前就成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一员。
6、杰作
7、费曼传奇
他甚至去学西班牙语,为南方的行程做准备...放下西班牙语而改学葡萄牙语的速成课程。
加州工学院说来这儿,仍然给你一年的时间去巴西,费用由我们替代康奈尔支付。
“我再也不喝酒了...你知道,通过思考我能得到许多乐趣,我不想毁掉这个给生活带来极大快乐的最怡人的机器。”
巴西的学生早已被教会了他们的那一套,即怎么通过死记硬背课本和讲义去学习,而对物理学究竟是什么却毫不理解。布儒斯特角...他们的书本知识与真正的世界并没有联系。就像梅尔维尔讲的鸟的那个故事。
“养成一种独创精神和自由探索精神,这比科学本身的价值更巨大。还要学会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做?”
8、超低温科学
“绝对零度”就是指每个粒子具有为量子法则所允许的最少能量的温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量子不确定性起作用的一个例子,如果一个粒子的能量为零,它就会完全静止地呆在某处,而不会运动到任何地方。(所以绝对零度达不到)
超流体能在微小的毛细管中潜行而似乎不会遇到任何阻力,甚至能爬上容器的壁而逃逸,或是从小得连气体也不能通过的微隙中渗透出来。
费米子是像电子这样的我们习惯于把它想象成粒子的量子实体,每个费米子带有半整数的量子自旋。玻色子是像光子这样的我们一向将其想象成波的量子实体。
如果宇称是守恒的,这意味着自然不区分左和右。
李政道用了费曼都不能真正听懂的复杂的术语。
“你从头开始尽量往下读,一直到你读不懂再停下来。然后在从头开始,就这样读下去,直到你能读懂整本书为止。”
高超的物理才能加上对发表的漠不关心,这两点使得费曼的名声远远超出他的领域。
超流理论和弱相互作用是20世纪50年代费曼对物理学的两大贡献。
9、名望和运气
1960年的年薪超过20000美元,从而成为全体教员中报酬最高的一个。
费曼的伟大成就丝毫不逊色于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物理学的一切。费曼远不仅仅是个伟大的老师,他的永恒的纪念碑文是:他是一位伟大的老师的老师。

只有当一个学生和一个好老师两者处于某种直接的个人关系时,此时学生才谈论想法、思考事情并交换意见,这才是最好的教学。

费曼终生也没有担任过什么要职。
“我希望我的父亲(梅尔维尔)能回来,这样我就可以告诉他我荣获了诺贝尔奖。”
费曼告诉色情案件陪审团他便解题边看脱衣舞。
无视。忽视别人正在做的事情,而只在自己的领地上耕耘。
10、超越诺贝尔奖
11、前辈的角色
如果有个可以让学生去做的好题目,他就会自己把他解出来。如果学生带着问题来找他,他会情不自禁地帮他们把问题解出来,而不是只给他们足够的提示让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自己去解决。他本不想这么做,但他忍不住,费曼难以抗拒解题的诱惑。
“如果来演讲的人西装革履,那他将得不到同情。”
“盖尔曼很聪明,可是你总觉得,如果你不是这么懒惰而是真的很用功,你就可以做得和他一样好。但没有人对费曼有过这种感觉。”
12、最后的挑战
费曼儿子卡尔的兴趣已经从哲学转向计算机,这使他很高兴。
费曼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避免去负责,走他自己独立的路,特别是不愿做任何与华盛顿有关的事。
对于一项成功的技术,真实性必须置于公共关系之上,因为自然是不可欺骗的。
13、晚年岁月
费曼讲述一个故事要复述几遍才能讲正确。
14、费曼以后得物理学
他情不自禁地自行解决他发现的每个问题,这使他有时比理想的论文指导教师略微逊色。
两个电子之间的电磁力比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强4\times10^{42}倍还多
普朗克长度
他用他的人格和观点来影响科学世界;他重新系统地阐述了量子力学,而实际上是重新发明了它。而且他是以一种如今仍在整个理论物理的每一领域广为应用的形式提供给我们的。“我们有种强烈的感觉,所有现代物理学家都是费曼的学生。”而且,他们都怀念他。

17


《林肯传》戴尔·卡耐基著 陈根方译
(从家里的旧书堆里挑出的这本。人物传记看的不多,大概记得福泽谕吉、富兰克林、费曼,没想到看一个美国总统传记竟也能泪目...)
前言
林肯受教育的时间很短,前部加在一起还不到一年,但他与一般西部农民不同的是,他勤于读写,努力吸取知识。
“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使命感。努力拼搏是每个人的信念,同样也是我的责任,而我对这种责任怀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耐心、毅力和信念。”
人们常常发现他的身上有一种悲伤的气息,但正是这个人,以其不屈和才华给人留下了许多幽默故事。

一、童年故事
谁可曾想到,一个在荒芜贫寒里出生的孩子,经历了这样坎坷曲折的生活,却始终不曾低头?谁可曾想到,这个在崎岖的生活路上艰难迈步的孩子,却在若干年后,做出了那么多为众人所称颂的事迹...
按照事先的约定,这个男孩与他的祖父同名,被叫做亚伯拉罕·林肯...
命运就是这样喜欢开玩笑,然而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显示出它的威严。在短时间内,人们总是难以理解命运,而在某个时刻,当你蓦然回首时,就会发现其实一切都被安排得非常妥当。通过南希,这个牛津大学毕业的无名公子哥儿的血就流到了亚伯的身上。多年以后,林肯也会偶尔谈起这事,认为他的分析能力、他的理性、他的意志等区别于汉克斯家族的品质以及他具有的精明等特征都源自此人。
(没有发生好的事情,因为还没有到结尾。)
那时,在穷人的眼里,学会使用斧子远比读书有用得多。很多人难以理解林肯为什么会这么拼命地读书...
林肯为了练好他渴望已久的漂亮字体,经常把消去尖的段木条用碳熏黑,先在墙上或箱子盖上练习,等练习得很好的时候才拿出一张宝贵的纸,认真工整地写在上面。
怜悯弱者也是林肯的天性始然。更让人们信服的是,这个年轻人不光有一身正义感,还有一个聪慧的头脑。
雇佣林肯的农夫埋怨他太懒散,而林肯却说:“我的父亲的确教我干活,却没有告诉我要如何去热爱它。
二、独立谋生
他也许沉醉过,也许消沉过,但他最终还是走出来了,踏上了人生崭新的征程。
莎士比亚等都没有读过大学...
“在以后的二十年,林肯已经失去了人生的快乐。在他走路时,那浓浓的忧郁仿佛就要从他身上滴下来似的...
“希望与绝望\欢乐与伤悲\在阳光和雨水中交融\\欢笑与泪水\密语与哀歌\犹如一波又一波的海浪\蜂拥而来\就在转眼间\\红润的脸庞变成死亡的惨白\鲜活的生命装进灰白的棺木\\\人们啊!有什么值得骄傲!
玛丽始终坚信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总统夫人,并不断在人前这样说。
假如将我所受的痛苦平均分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的话,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人类灿烂的笑脸。
三、围城岁月
玛丽不轻信任何人,还会把别人列为自己通往成功路上的对手。她这种更直接、更实用和功利的作风正好与林肯过于迂腐正直的性格相互呼应,为林肯弥补了不足,并不断激励他奋勇向前。
很早以前放在书架上的种子,在(办公室)这样的环境中,居然能在那厚厚的尘泥中发芽。
林肯在法庭辩护中觉得自己理亏,他就一定会败诉。
当遇到自己喜欢的诗歌,他会高声朗读出来...
林肯的宽容仁慈与玛丽的傲慢个性形成鲜明对比,这反而让玛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私人医生都怀疑林肯的夫人有轻微的精神病,二十五年,林肯就这样一直忍受着...
四、搏击人生
从极快乐到极悲伤,再从极悲痛走向新生,这并非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的精神世界,他也曾憧憬过,但是从一开始他就决定了情愿放弃这一切,这些都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林肯27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了,他最感兴趣的事法律类和故事类的书籍。
林肯的一位同仁还说,如果谁仅仅把他看做一个于己无害的单纯的人,那么不久他就会在自己的坟墓中悔不当初。
我不能像其他人那样对你提的这样一个庄重的问题做出简单的回答。
这些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用这样的犀利的语言来抨击国家的,他们只会在将利弊得失权衡之后,在不损害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才会得出一个结论。
为了培养自身的推理能力,林肯总是随身带着一本几何学书。
必须得利弊两方面同时考虑周全才可。
深刻的哀愁是那个时候的林肯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他是一座金字塔,很难被推倒的。
五、走向白宫
除了内心世界和心灵体验,道格拉斯在其他各个方面都比林肯略胜一筹,道格拉斯总是用现实的目光来计算他达到某种目标后会受益多少,然后在作出判断,抛弃那些不实际的目标,而林肯还在迷茫,在虚幻和梦想中徘徊。
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法,让人更加无视法律的权威...
现在的我就好像是一个跌倒了的大男孩,痛得已经无法再笑着面对大家。可是因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所以不能哭了。
六、峥嵘岁月
他究竟是白宫的主人还是白宫的囚徒呢?
林肯总是遵循着自己的规则来处理事务。他设定每周两天为总统接待日...
生活使林肯不断地改变。
七、光辉历程
我的感激之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得意和骄傲。我更不会因为战胜了谁而就沾沾自喜。
到了车上还是不忘修改他的演讲词。
一个备受苦折磨的心灵升华为伟人的神圣表现。
(将军赶路,不抓小兔。)
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这位在南北战争中名噪一时的大将军格兰特,生平居然未曾读过一本有关军事策略的书籍。
格兰特与林肯有着极其相似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都从事过体力劳动,始终相信人类的聪明才智,而不只是一味地靠体力过活。他们天生的那种质朴纯真的品性是那样坚不可摧,他们都不注重外表,不在意修饰。
八、不朽之名
“我反对任何一个十八岁以下的士兵被处死。”
马克斯说过,林肯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优良品质的罕有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是那么谦虚,以至于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以后的日子,李将军做了几年教授,以教书度日。

一个没有假日的总统,没有天晴的水手...爱默生

16

2024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Paulo Freire 保罗·弗莱雷 顾建新等译
致被压迫者及与其患难与共、并肩战斗者
读这本书的序的时间几乎可以和阅读正文相比较了,每一片以及后面的采访都还可以。
“符合经典著作的单一标准:它超越了自身和作者所处的时代。”
简单但不天真!(教育的最大威胁不是冷漠,而是天真!天真以为只要考高分就可以了...)
01
中文版导言
13岁丧父的弗莱雷读中学时兼职语法助教,10岁开始反思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差别和社会不公问题...
法律服务于人们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但它必须以道德、尊严、正义和教育为基础。弗莱雷告诉妻子将放弃律师职业...
就教育观而言,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两大特征---实践性和政治性。
弗莱雷批判当时社会(何止)的储蓄式教育 banking education,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无知者。他认为学生“存储”教师“灌输”的知识越多,就越不能形成批判意识。应该摒弃储蓄式教育,代之以提问式教育,以唤醒人们对世界问题的批判意识,鼓励人们不断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进而把教师和学生从“驯化教育”中解放出来。
教育既是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是一种政治行为,所以没有教育学是价值中立的。
被压迫者不是脱离社会的“边缘人”,而是本就生活在社会结构“内部”。
学习既是人类完成使命的途径,也是其追求文化和自由的行动。教师和学生也是未完成的人,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双方都必须彼此学习。弗莱雷指出,教育必须从解决教师和学生这对矛盾入手,通过调节矛盾双方,让他们同时互为师生。
20世纪下半叶,巴西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出现了逐渐向父母角色转化的倾向。(我倒是觉得男教师向女性转化,女教师向男教师转化,性别异化是这个职业的功劳。)
生物学家郎索瓦·雅各布,“教育也是表达文化的一种方式,通过教育,我们能够或多或少地开发印刻在染色体上的可能性。
“命名世界”就是认识和改造世界。
知识不是教师恩赐给学生的礼物,而是彼此交流和学习的产物。
Culture of Silence 因受统治者强势文化的控制而丧失了批判性反思的途径和能力。
02
50周年纪念版序言
正确的方法在于对话...有缘由的愤怒just ire。
解放被压迫者是解放人,而不是解放物。因此,没人可以凭一己之力就能解放自己。同样,靠其他人也无法解放自己。解放是一种人类的现象,半人无法实现解放。任何视人为半人的努力,只能是使其非人性化。半人只关心物,不关心人,所以永远无法,也不愿意,提供一种引向解放的读写能力。半人因为追求使人他化的过程,以贬低人的价值并使其模式化...
太阳是弗莱雷身边唯一可以用来弄干皮肤的毛巾。
弗莱雷会时不时地溜进邻居家的后院偷鸡,这常常成为那一天一家人唯一的一顿饭...“私闯邻家院子”...偷邻家的鸡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并且构成犯罪,但偷也知道,这是社会犯下的先验罪恶:制造饥饿。
...他要隐藏的东西比要说明的还多。
(教育的问题是社会统治阶级意志的反应/映。)

教育学的出发点如果是压迫者的自我主义利益,并且使被压迫者成为人道主义对象,那它本身就维护并体现了压迫。这种教育学就是一种人性化的工具。

教育就这样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单方面涛涛不绝地讲,而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复述,加以存储,这就是储蓄式教育观。这种教育充其量只是让学生接收知识、将知识归类并存储知识。
诗人John Ashbery:在学校里,所有的思想都被梳去,留下来的就像是原野。
在弗莱雷看来,“储蓄式教育把学生的创造力降到最低,甚至抹杀其创造力,并使学生产生轻信,这符合(被?)压迫者的利益。压迫者既不关心这个世界被揭示,也不关心这个世界得到改造。”
学生被当做无思想的容器不断地喂fed信息,又被要求在之后的规定考试和测试中把信息吐vomit出来。这些考试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确认教室的超级知识/储存账户,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我陶醉的需要,这种动机为多数人道主义而非人文主义教育方法所固有...这种教育与事实的再现而不是与理解知识客体有关,所以不可避免地导致学习者丧失认识论意义上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因为学生的头脑被塞满了教师强加的知识。“事实上,这种知识...几乎完全另人疏远并与现实脱节,与学生的社会文化现实的关机即便有也是微乎其微。”
主流的批判语言只通过话语实践来谴责社会不公,但缺乏与人民共同采取的相应行动,这体现的屙屎一种逢场作戏式的交融。作为人类学游客的学者...
革命既不是由领导者为了人民,也不是由人民为了领导者而发动的,而是靠两者不可动摇地勠力同心,共同行动来完成的。
“他们扼杀生命,而不是滋育生命;他们逃避生活,而不是探寻生活,而这些都是压迫者的特征。”
03
作者自序
“我很天真,,而当我发现自己有多么天真时,我开始变得具有批判性。但这一发现没有使我狂热,我也没有要崩溃的感觉。”
只有冒生命危险,才能获得自由...没有冒生命危险的个体individual,虽然无疑可以算是一个人person,但他并没有获得作为一种独立的自我意识这样的认可的真谛。黑格尔
由狂热fanaticism滋生的宗派主义,往往使人丧失能力。由批判精神滋润的激进radicalization,往往使人富有创造力。
“确定性循环”会把现实禁锢起来,而投身于人类解放的激进认识病会不会成为“确定性循环”的囚徒。相反,人的思想越激进,就越能完全地进入现实,以至于因为对现实有了更好的了解,所以就可以更好地改造现实。
04
英文原版1970前言
(看那教室里发誓死全家的视频,想教育出了大问题 every thing is wrong,但转念,every thing is right 本该这样,求仁得仁,呵呵)

无依无靠者身上普遍存在的所谓沉默文化 culture of silence,他逐渐认识到,他们的无知和冷漠是整个经济、社会和政治控制局面的直接产物,而无依无靠者都是其受害者。

整个教育体系是维护这种沉默文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数学特长的数学特长科目比如综数都没了)
现如今,学术界充斥着大量抽象而缺乏独创性的智力成果。
人的本体使命就是要成为一个作用于世界并改造世界的主体。
说出自己的话语,也即命名世界的权利。
05
当代学者访谈
我不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我是人,我可以申张自己的权利。
这部著作诞生于黑暗之中,向against黑暗而生,为希望和反抗压迫而生。
“提问式教育预示着革命的未来性。”“单单靠思想和研究产生不了《被压迫者教育学》”
阅读世界先于阅读文字,世界与文字两者都处在不断改造之中,我们在这些行动中始终扮演主角。
我认为他会对当前的应试教育信条感到震惊。(越努力越像奴隶。)
学生应该意识到,教育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一个用开放、独立的思想,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培养自己能力、追求兴趣和关心所在的过程。
遵循弗莱雷“简单但不天真”这一名言...
研究教育问题的学者拥抱这一伦理和人性承诺...
他喜欢把我称作是“智力表亲”,视我为其教育学家庭的一员。
2024

尽管人性化和非人性化两者都是人类的现实选择,但只有人性化才是人的使命。
非人性化不仅体现在被剥夺了人性的人身上,也体现在剥夺他人人性的人身上...在寻求恢复人性的过程中,被压迫者不应当反过来压迫压迫者,而应让被压迫者与压迫者双方同时恢复人性...只有源自软弱的被压迫者的力量,才强大到足以使被压迫者和压迫者双方都获得自由。
真慷慨 true generosity 恰恰就是要努力消除假慈悲 false charity 的根源。
他们的理想是成为真正的人,但对他们来说,成为真正的人就是成为压迫者...被压迫者在压迫者身上找到了“做人”的榜样。
所有的规定都意味着把一个人的选择强加给另一个人,这就转换了被规定者的意识,使其与规定者的意识相一致。由此,被压迫者的行为是一种被规定了的行为,它所遵循的事压迫者的准则。
与被压迫者一起而不是替被压迫者建构起来。(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大概如是)
解放因此好似生育过程,而且充满痛苦...
获得解放的最大障碍之一在于,充满压迫的现实同化了置身其中的人,应因而泯灭了人类意识。
(看学生看老师...)
现实的压迫,加上对压迫的意识,会使现实的压迫更具有压迫性,这就好比我们说某些人名声不好,他们就会变得愈加名声扫地一样。
用辩证的观点看,世界与行动是密不可分的。不过,只有当行动不仅仅是所从事之事,而且也是未与反思相割裂的专注之事,这种行动才是人类特有的行动。
压迫者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实际上却要实施这种解放教育,这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的。
引发憎恨的,不是遭人鄙视的人,而是鄙视他人的人。否定人类的,不是人性遭到否定的人,而是否定他人人性的人。
压迫者作为压迫阶级,既不能解放他人,也不能解放自己。
对压迫者而言,人 human beings 指的仅是他们自己,而其他人都是物 things
压迫者也越来越多地把科学技术当做无可争议的强力工具来实现其目的...
压迫者的慷慨滋生于不公正秩序的土壤,而为了证明这种存在的合理性,不公正的秩序必须得以维持。
自我贬抑是被压迫者的另一特征。
(农民)通常坚持认为,他们与动物没什么两样,即便他们的确承认与动物有区别,也总是说动物更好。
利用压迫者的依赖性来产生更大的依赖性,这是压迫者的惯用伎俩。
解放被压迫者是解放人,而不是解放物...解放是一种人类的现象,半人无法实现解放。任何视人为半人的努力,只能使其非人化。由于遭受压迫,人们早已被非人性化,因此,在他们的解放过程中,不应再采用非人话的办法。

在完成解放使命的过程中,革命领导者要采用的正确方法不应是“解放宣传”。领导人物也不能仅仅把自由的信念“植入”到被压迫者身上,以此获得给他们的信任。正确的方法在于对话。被压迫者要相信,他们必须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因为解放并不能拜革命的领导者所赐,而是自身觉悟的结果。

只有通过反思和行动的有机结合,才能获得这种信念。领导人物只有自身投入到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现实,才能批判这种环境并希望去改变它。
被压迫者要意识到,一旦接受争取人性化的斗争,他们从那一刻起就负起了斗争的全部责任。他们必须意识到,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免于饥饿而斗争,而是为了争取。

教育正承受讲授的弊病之害。
讲授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填塞的存储器。教师谈论现实,就好像现实就是静止的、不变的、被分割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教师往容器里填塞得越满,就越是好老师,这些容器越是顺从地接受填塞,就越是好学生。
压迫者的兴趣在于“改变被压迫者的意识,而不是改变压迫被压迫者的现状,因为压迫者越是可以被引导去适应这一状况,他们就越容易被统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压迫者利用储蓄式教育,辅之以家长式的社会行动机制。”
只有通过交流,人的生命才具有意义。只有借由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教师的思考才变得真实。
由于储蓄式教育始于错误地把人理解为客体,因此它不能培育弗洛姆所说的“对生命的热爱”,反而酿就了其对立面“对死亡的迷恋”。迷恋死亡的人却热爱所有不生长、一切机械的东西。
疏离人民是解放不了他们的,真正的解放---人性化的过程---不是在他们身上进行另一次的存储。解放是一种实践:是人民为了改造世界而对世界采取的行动和反思。真正投身于解放事业的人,既不会接受人作为待填塞的空容器的机械意识观,也不会以解放的名义采用储蓄式的控制方式。
提问式教育者的角色,是与学生一起创造条件,使信念层面的知识为理念层面的真正知识所取代。
储蓄式教育把学生看做是需要帮助的对象,提问式教育则把他们塑造成批判性的思考者...储蓄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作为固定化的力量,不承认人是历史存在;而提问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则以人的历史性为出发点。提问式教育肯定人是处在形成过程中的存在---是不完美、未完成的存在,存在于同样不完美的现实之中并与之共存。
追求完善的人性不能在孤立状态和个人主义思想下进行,而只能在伙伴关系与团结一致中进行。因此,它不能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对立关系中开展。当一个人要阻止他人真正人性化时,他自己就不可能真正人性化...

真实的字词同时也是一种实践...人靠说出真实的字词来改造世界。充满人性地生存,就意味着命名世界,改变世界。人不是在静默中,而是在字词、在劳动、在行动与反思的统一中得到确立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 A for B,也不是 A about B,而是 A with B

人是唯一既能将自身的行动,也能讲自身作为反思对象的存在。
与动物不同,人不仅生存,而且存在。(现在教育的出发点,问题是仅仅从live层面思考,而没有考虑exist。)
(问题摆在那,与其吐槽,不放弃就推动它。)(热爱考试的被误解成热爱学习,都某一科目的全力投入无关应试的少见了)
教育以及旨在支持教育的探究,必须是词源意义上的“共鸣”(sympathetic)活动。也就是说,这些活动必须包括交流以及在不断“形成”中的现实复杂性中认知现实的共同经验。
以科学客观性的名义把有机的东西转变成无机的东西,把形成中的东西变成既定的东西,把生命变成死亡,这样的探究者是害怕变化的人。

人的思维只能发生在共同探索现实的人身上,发生在他们中间。我不能替别人for others思考,离开了别人without others,我也无法思考,别人也无法替我思考。人的思维是迷信的或幼稚的,但只有在行动中对自己的臆断进行再思考,人才能改变,产生自己的思想,并据此行动---而不是消费别人的思想---必须是构成探究过程的全部内容。

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存在于情境之中。他们越是对自身的存在进行批判性反思,且对其存在开展批判性的行动,他们的存在就将越丰富。
人从淹没状态中脱颖而出,并伴随现实的面纱被揭开而获得干预现实的能力。
相对于储蓄式教育的反对话和非交流式“存储”,提问式教育的课程内容---尤其为强调通过对话---是按照学生的世界观来构建并组织起来的。学生的生成主题存在于他自己的世界观之中。

人类作为实践的存在,不同于动物作为纯粹的存在。不会劳动的动物,生活在一个自身无法超越的环境中。
假如他们想真正致力于解放,离开了他人的行动和反思,他们自身的行动和反思就无法进行下去。
...这样无异于进行一场脱离人民的革命,因为人民被卷入这一进程的方法与程序与用以压迫他们的方法和程序并无两样。
我们不能说一个行动者 an actor ,也不能简单地说一群行动者 actors ,而应该说是处于相互沟通中的行动者。
但是如果对人民不信任,就根本没理由去解放;如此一来,革命甚至不是替人民而进行的,而是“靠”人民为领导者而进行的:这是一种彻底的自我否定。
革命既不是由领导者为了人民,也不是由人民为了领导者而发动的,而是靠两者不可动摇地勠力同心,共同行动来完成的。
(语文老师说不知道钝角余弦值为负数,在想,如果对图像有理解应该可以记住吧)
仅凭对压迫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作为客体地位的发现,就认定人们已经成为主体,这是真正的理想主义。人知到这一点本身并不意味着已经成为主体,但这的确意味着,他们就是“期待中的主体”---这一期待促使他们努力巩固自己的新地位。
人只有充分实践,才家具有真正的批判性,也就是说,只有人的行动包含着批判性反思,不断地理清自己的思想,从而摆脱对现实天真的认知,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才能觉察到产生现实的原因。

我们可以公正地说,在压迫过程中,一个人压迫另一个人;我们不能说,在革命过程中,一个人解放了另一个人,也不能说一个人解放了自己,而只能说交融中的人相互解放。

反对话行动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征服的必要性。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反对话个体的目的就是征服他人---程度愈演愈烈而且不择手段,包括从最粗暴的到最文雅的方式,从最严厉的到最关切的不等。
想把人沦丧为物的征服行为就体现出恋尸癖特征。
征服的内容和方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各不相同,但只要统治精英存在,唯一不变的,是对压迫充满恋尸癖般的迷恋。
(那女生相亲,理性的会考虑门当户对,大概是各种条件的匹配。当然不乏只是因为好看,只是因为有钱的...当下的教育大概即使如此,只要有好的成绩,这种要求不是简单,而是天真!原始的天真。)
他们基本的不安全感就直接与对其劳动力的奴役联系在一起---这实际上意味着对他们人身的奴役...
团结和组织有助于他们把自己的弱点转变成改造力量,使他们能凭这一力量去改造世界,使世界更人性化。
压迫者必须让被压迫者相信,他们正受到保护,以免遭受“边缘分子、暴徒以及上帝的敌人”的恶毒行为的侵扰,而事实上,这些名称指的正是曾经和正在勇敢地追求人性化的人。
(这个社会如何对待有色产业,正在如何对待补课...)(社会用贫穷惩罚那些不读书的人,因为社会认为每一个有脑子的人都会用,也是无视了土壤的条件。)

尽管所有的发展都是改变,但并非所有的改变都是发展。种子在有利的条件下发芽、生长,但这种改变并不是发展。(这是必然)同样道理,动物的改变也不是发展。种子及动物的改变都是由其所属的物种决定的,它们的改变是在不属于它们的时间里发是个男的,因为时间是属于人类的。(学生的种子时期的一些自然必然的发生的事情,常常被教育归功于个人)

对话不存在强制,不存在操纵,不尊在驯化,也不存在用口号来说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