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28

小时候家里养的大黄猫生了一窝的小猫,送人前它们是我的玩伴,满炕上乱跑,还在我手上肆意舔食,我也可以随意摆弄它们的肢体。而平日里的这些"小可爱"面对外人善意的抚摸却会露出凶相,吃食的时候即便是我假装拿走食物的试探也会遭到利爪无情的反击。
后来家里养了小狗...因为逗它还被咬伤了手:(

小猫、小狗对陌生人的凶悍出于自我保护的戒备,对主人的温顺则是彼此信任的一种安全,而护食的本能却会让它们与外界完全敌对。
把人和动物类比是对人的不尊重,而动物或许是人的过去,很多时候人的表现又与动物有何不同呢。

对动物善恶的评价多依据人的主观印象,而于人自身的评判却往往忽略特定的处境被归因到本质。从邹老师的文章中看到汤玛士•巴瑞的这句话,着实让人体味:

品质,百分之九十决定于人的心态,百分之十才决定于人的知识。

心态是人对环境的一种判断,焦虑的"心"对外表现出戒备,在别人开来多是"恶",外人眼里的"善"更多是对自身安全有信心的外显。
说到心态,不同人不同阶段、不同处境有不同的心态,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心态不同,穷与富的心态不同…上年纪的人焦虑自己的健康,自然忌讳病和死的词汇,如蒋兴权怒对"骨灰级教练"的称谓;也如大人对年景没把握,会敏感小孩子无意说了什么不吉利的话。

屁股上有补丁的人更疑虑别人无意的目光,人的敏感往往对应某种焦虑,多取决于人的处境而无关乎品质。富足能够改变贫困的心态,但也会带来另外的心态。
"恶"是一种对环境缺乏信心的焦虑,而至于"善"更多的是一种安全的状态。和自然选择对应,人的很多品质也是一个社会选择的过程,而所谓的恶人应该是把作恶当成了一种生存的手段了。

人的危险多是自设的揣测,起于外决定于内在的判断。巴瑞提到的知识对品质的影响,我想这里的知识无非是对事件判断的能力,知识最后还要归结到心态,或许知识探求的本因就是寻求内心的安全。

以往上出租车前就有了对司机的戒备,还会计较那零头。生活的变化,或是所谓知识的一点缘故,如今每每想到出租司机的不易,哪怕多走了一段,就当接济别人。这样会让自己的心情好一些,而彼此心安理得后司机眼里我的品质也会不错。给了别人空间,也还自己安全。

心态决定品质,而什么决定心态呢?生活!什么样的生活决定了什么样的心态。我们努力工作为的是寻求一种内心的安全,而物质利益的追求往往是这个过程的一个开始...

教育的环境重在营造彼此的安全,学生的安全感,也包括教师的安全感,这样的氛围下心智之门才会开启,当然包括善的品质。

十一 25

生命的过程是人与自然抗争和人与人自身解脱的过程,人的成长历经自然的选择和教育的选拔,而人健全的心智和健康的体魄一样是宇宙的奇迹。

教育追求真理,而现行教育本身却是一种错误;教育推崇创新,教育内容本身却是一种传统。教育者的荒谬演绎着受教育者的开明,教育发扬着什么也扼杀着什么,这是教育的佯谬。

船行水上,船的前行是通过桨对水向后的反作用来实现的。教育于受教育者的作用向前,而于即时社会的作用是向后的,就叫教育的反社会性吧,或许这是教育效应,也是教育作用的独特。

真理的眼里,所谓教育的成就是那些跨越了种种人为设定的障碍,经历被压制、被扭曲、被催生的部分。教育的成功源于人生命力本身的顽强或是某种机制下漏网的幸运。
很多时候教育庆功会的香槟是站在天才的尸堆上开启的。

p.s.近期整理“KIDS12我那四年”班主任工作,看来工作量很大啊。

十一 17

秋天到了,金黄的叶子如凯旋的士兵,在风的伴奏下荣归故里;冬天来了,洁白的雪花如仙女下凡,相约而至。
树叶实现根的梦想,雪花履行的是云的嘱托。树叶飘舞,舞动根的热情;雪花飞扬,飞扬云的心情。

同样的树叶,或说落叶,她离开树枝;或说归根,她投奔树根。同样的雪花,或说高贵,她飘自上天;或说贫寒,她出身人间。
树根说树叶属于根,叶落归根;树枝说树叶属于枝,叶展于枝;树叶说我是自由的,我愿随风天空展翅,我愿随水浪迹天涯。而最终叶还是变成了根,根发出了枝,枝长出了叶。也如云朵的水气形成了雪,地上的水气形成了云。如此的循环无从开始和结束,或如球体上确定方向的行走,追逐远方的结果却是回到了起点。而所谓阶段的不同根本上源于切入的环节和审视的角度。

叶圆根梦,叶落归根;雪还云愿,雪融成云。真的理想起点也是终点,而理想的真谛则是实现理想的过程。

十一 15

世上有人喜欢说,有人喜欢唱,有人喜欢跳...而有人喜欢写。
文人能说会道、能歌善舞,不过是用文说话,让字唱歌...文人笔下的文字是会跳舞的。
文人,文人是一种气质,而文字则是一种方式。
文人能舞,亦能武...而歌者能文,舞者亦能文。

P.S.曾经不满“求师得”被误解为“求师德”,而来访记录却显示很多人正是通过“师德”相关字条检索连入的...呜呼,民意!?

十一 12

深夜
思绪被杂念捆绑,置于幽暗的谷底。这里听到的是痛苦,这里摸到的是冷漠,这里嗅到的是腐朽...这里看不见光明,草是泥的颜色,水是冰的温度...
我的心渴望光明,而双手撞击岩石的火花不足以照亮峡谷,我不惜生命,而一腔热血不足以融化一角冰川...我拼命呼喊,而所谓的回应也只是山谷的嘘声。

黎明
太阳,只有太阳可以改变这一切,我追赶她,拥抱她。她让我听到了鸟语,她让我闻到了花香,她让我触摸到了山泉...山谷变成了绿洲,而我是那草丛中的一块石头。

清晨
梦醒了,给灵魂松绑,放飞心情。
--------------------------------
文如其人,其人如文。每天看到的文字如同每天接触到的人一样,很多时候是一种病态。而所谓的健康只是和往常一样,偶尔的喜好则是恰恰符合此时的心情,既然是一种病态也自然有忌讳的食物了,病得越重越挑食。
文字很多时候也是有病的,不过病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