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岸\对岸才是风景\岸上的人在憧憬
理想是岸\岸是迷失的灯塔\也是疲惫的呼喊
理想是岸\激流中保持航向\而设定的码头却随时间变迁
... ...
理想是岸\有的人上岸\有的人游向彼岸
在和学生交流速度合成的话题,提到渡船问题,又乱关联了:
在河流里,苛求运动路径的最短并不省时间,相反一直保持船头和对岸垂直的航行,尽管航行的路径变长了,却能最快到达彼岸。
环境总是变化的,我们更不能奢望风平浪静,不能保证/设定运行的轨迹,但可以坚定信念,可以初衷不改...
坚持不仅可以改变现状,坚持还可以快捷。
久违了的诗句把思绪抛向太空,完全失重的想象肆意地飞扬。
我相信/世界/有一道/明亮的门/走进去的尘埃/都会/变成金子-----ZIYOU的寻找
我是那/土屋里的尘埃/漂浮的心/已不满足/小窗透过的/光亮/墙/阻挡不了/变成金子的幻想/对门的追求中/我/变成了墙...
电视访谈节目里有演员大谈从艺心得,提到最多的当是“先做人后做演员”。生活中类似的口号有很多,比如歌手要先做人后唱歌,学生要先做人后读书,老师要先做人后育人,警察要先做人后做警 ,老总要先做人后经商,球星要先做人后打球,官员要先做人后为官...也有干脆推广到先做人后做事,按照这样的逻辑也可以说先做人然后其它。而谁又敢肯定自己做到人了呢?
人的生物基础多来自父母的基因遗传,而当今生物科技也没发展到通过进食选择专业,比如想当演员,从小就吃演员食品,天天吃球星食品长大就可以当球星...平日里我们常提到的做人的“人”多是道德层面的泛指,前面的口号无非是强调何职业都有其作为人的道德底线。
而做人的内涵远非具体的DNA排列,它和人所从事的工作紧密相连,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人和其工作相辅相成。真如口号中所提先做人后做X,相信那样的人一定是空洞的人,而仅仅由空洞人所从事的工作也一定是抽象的职业。
做人做事有先后吗?能分离吗?
大学时常听北京人说“先当孙子后当大爷”,刚工作时被“先挣钱后生活”的理念激励着。回过头来看,当孙子时也会有当大爷的颐指气使,当大爷了也会有当孙子的奴颜婢膝。挣钱过挣钱的生活,花钱过花钱的生活。
人的社会角色有所分工,人的年龄有所先后,而很多时候,具体的人的品质和具体的工作很难分割开的,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也不分先后的。
...“对事不对人”,人和事是不可分的。
其实做事就是做人,做人也是做事。
正如磁铁的N极和S极,表面上特性的独立,而眼下我们还没有能力寻找磁单极。
为什么去登山?“因为山在那!”自己更多的感触是一种好奇心,挑战心。[知识的探索或许类同。]
利用间隙,和阿宗追随Sycata去爬英那河水库旁的山[包],看起来不高,而爬起来竟也“险象环生”,山石,青苔,灌木...一路上和阿宗相互照应着。加深了以前的体会,合作是一种需要![眼下合作学习的重点不是合作技巧,而是选取需要合作的题目。]
起初能够清晰看到山下的行人,建筑,这是登山的动力。进入树林后,心里真有些发毛,好在脑子里一直在想着山顶,低着头,向上爬...忽然发现在走下坡路了,观察地形,应该是山顶了。满头大汗,心情敞亮。
当然,山顶的目光里还有远处山的更高的山峰。适可而止。
登山的过程山顶是目标,而下山的过程,更关心如何平安到达地面。很难找到登山的路,而唯一的方向就是向下。平安到达地面时的心情和登顶时一样的满足。
回到地面时听说山上有很多蛇,有狼...登山前要是听到这些,或许不会爬山了。
冰屿沟之行,游峻山玩秀水...对自己来说,很多景物唤起自己童年的回忆,放牛,锄地...小溪,露水...或许也是那种登山后回归山下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