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以往学期期末备考,老师常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而今离高考也就个把月,老师似乎也只能小声说一下,别松劲、向前冲......

​​
通常情况下,高考题整体上要比平时模拟题简单。备考的最后阶段侧重拼偏题和难题以争取搏得更高分数的愿望是好的,但并不明智。
1.依据考纲强化核心概念理解,留意细节变化
考试大纲及其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各个物理量间的关联、物理定律及其应用条件一向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特别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从强调知识点覆盖率转向对“Ⅱ”级要求知识点的覆盖率,更需要同学们依据考试大纲对知识点逐一核查、理顺知识脉络的同时,重视针对核心概念的训练。当然也要留意一些细节上的变化,比如去年没有万有引力相关的选择题,今年新增的动量守恒和动量定理等,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要求从“Ⅰ”升级到“Ⅱ”等等。

2.依托教材查缺补漏,关注非重点知识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基础。重视教材的回归并不是简单逐页翻书,最好还是通过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自己在知识理解上的疏漏,追溯到教材强化理解和再认知。同时也要通过教材巩固核心知识和关注热点问题,注重对比如万有引力的发现、探究动能定理、原子物理等需要关注细节的部分研读,有时间的话甚至要留意下课后习题。而非重点的知识平日训练的少,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反而要重视一下,比如离心现象、示波管、回旋加速器、涡流、传感器等。

3.强化套题的仿真训练,自我诊断和刻意训练
备考最后阶段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进行高考的仿真练习,进行自我诊断并对弱项进行刻意训练以提高。最好能准备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认真作答,也可以是一些质量较高的模拟套题,从分题型专项训练到整套试题,集中进行自我适应性练习。结合错题本,归纳出不同题型的答题注意事项,比如选择题注意选项的比较、计算题注意列符号方程等。套题训练除考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变能力,还能对考试的心理状态以及答题的节奏进行调整,也明确一下答题的顺序(按照试卷顺序还是分学科作答)、审题注意事项和书写步骤等细节。

4.高考试卷的全局谋划和细节的把握
高考是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到首要位置,应试的关键还是看知识理解和运用的程度。题目纵有千变万化,而在固定的题型框架内也是大有规律可循的。比如选择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无非是出自物理学史(新增原子物理)、运动学(图像)、动力学、万有引力、静电场、动能定理、交流电、电路和电磁感应等;实验题的两道一般是一道力学,一道电学,其中一道基本不脱离教材。实验仪器中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是必须认真准备的;就计算题而言,两道题目也是一道力学(新增动量)为主,一道电磁学为主的,前面的重视计算能力的考察,压轴题目则要在理解题意上多下功夫,用好守恒定律、作图分析,即便是放弃也要得到局部理解的分数。至于选修的部分,一般难度不大,关注好考纲范围内的知识点就可以。
通常选择和计算中都会有个别较难的,谨防花费过多时间在一个题目上纠缠,要全局谋划,有魄力去抓大放小。

5.应考需胆大心细,但细节决定成败
应考中根本不会的题目即便是有也是极少的,而分数上的差距起因在审题。所谓“胆大”是要勇于跳出定式思维的漩涡,也敢于套用“二级结论”,对解决选择、实验等不需要呈现过程的题目,能赢得的不仅是分数,还有获得更多分数的机会(时间);而“心细”是指对关键词的捕捉、已知和未知条件的把握,并能关联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最后这些都要体现在那要求规范作答的卷纸上。
再优秀的学生也难免出现过错过多次还会再错的情况,主动梳理和总结才能减少失误。比如题干中是水平还是竖直?是粗糙还是光滑?是匀速还是加速?外力是恒力还是变力?是重力的功还是克服重力的功等等,在细节上要“不厌其凡”。

东北育才高中三年,面对高考,你有理由满怀信心,也有能力平心静气。
清华北大,全在“笔”下,小小高考,一“笔”撂倒!

·2011高考冲刺阶段物理复习策略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