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好容易熬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假期,很意外又多出了几天,忽然想回老家看看,想来也有些年没回去了。不放心我一个人开车,妹妹也只好请了“病假”,谨慎的我还悄悄留了遗嘱。就这样,开着我的新车带着我的亲妹妹,不远千里去看那棵树,父母坟前的那棵树...

由于临时动议,礼物准备的也很仓促。给姨夫、堂兄、舅们等买了酒、给腿脚不好的二姨买了药、给表弟家的孩子选了钢笔、给发小带了茶,车里还有几箱水果,当然少不了备点现金。很小就没了父母,可心里总觉得亏欠了很多人的养育之恩。一路上妹妹帮我合计着,这个给东家那个给西家,张家给多少李家给多少。我心里除了更惦记那棵树,还有妈妈的闺蜜,有直呼我小名的发小和那星星点点的童年...

怕我开车犯困,路上妹妹一直和我聊天,她名字的经历要比我那发财到发文曲折多了。爸爸最初给她起名叫发珍,重名了,去山东叫发芳,也重名,还好原来的发芳出嫁了,很怀疑那时候村里没一本字典。再后来重回吉林,姥姥给她起名发秀,跟我到沈阳,自己起名筱燕,有机会要认真看看妹妹的身份证哈。一路上的地名也很奇特,什么取柴河镇、双河镇、八道河镇,还有个地方叫秃老婆顶子,最初来开荒的就这么没文化吗...路过吉林到了敦化接表弟,再去官地去仁和然后去后屯...

搬到市里的表弟很强壮,镇上的二姨腿瘸了,姨夫只是花白了头发,村里当爷爷的发小年轻得像他养的牛犊,一天三顿酒的堂兄为他那一身腱子肉配置的牙松了,大堂姐的罗圈腿和三堂姐发福的脸庞都像极了早年过世的大姑,快九十的大姑父总是笑呵呵的极少说话,妈妈的闺蜜一坐下来就帮我们回忆小时候的事,也才知道小时候嫉妒妈妈袒护妹妹,而妹妹小时候竟然那么凶...

除了听二姨絮叨她以前如何照顾我,也听大家谈论这两天的事。市里因为停车发生争执,丈夫让楼上的老婆扔下菜刀,砍死两人逃走,我还纳闷途径市内怎么那么多警车,傍晚表弟说这个精神病刚被抓住;村里下坡那谁家小谁一喝酒就喜欢开快车,开着借来的车肇事,直接死了四个,迎面撞上的小汽车是那小两口刚用动迁款买的,据说这辆国产汽车一个气囊都没打开;前两天,邻村下洼子两个电鱼的落水丢了性命...听得胆战心惊,一路上怕人、怕车、怕水。

我小的时候,一共几十户人家的后屯还是有小学的,读初中要去中心屯。而现在的中心屯,不要说初中了,连小学也没有了,村委会门前的广场倒是像极了小时候的操场,但现在的孩子都坐校车去镇上读书了。表弟领我去镇上当年读高中的学校,在建的体育馆挺气派,塑胶跑道颜色还很鲜艳,学生穿着整洁的校服,门口还有洗衣店,有学生蹲在路边抽烟,看了下教学楼里的大榜,没一所我知道的大学...

第二天表弟要上班,还要替我安排晚上和多年未见的舅舅们聚会。怕路途颠簸,妹妹留下。有情调还热情的发小领我去他放牛的深山里看风景,去小时候都没听过的林场,还去见了他的朋友,开车几百里,也不过是绕过村子后的那条江。为了不耽误晚上的聚会,从沟里一路奔袭,可以说,这是我印象中开车走过最漫长最颠簸的路。先送发小去中心屯,再去镇上接妹妹,然后去市里找表弟...其实我本可以不用那么着急,舅舅们并没有赴约,妹妹怕我伤心影响开车一直瞒着。

我倒是能理解他们不理解这些年我的怠慢,还是主动打电话过去,解释过去的情况,诉说现在的心情...妹妹很惊讶一向自尊心很强的我竟如此平静,还不是因为心里觉得欠人家恩情。被残忍拒绝虽不意外,但内心还是有点委屈。很小的时候但凡见到的都可怜我,而后更艰辛的历程却少了倾听的对象,他们是高估我了...

一大早和妹妹上了返程高速,原来可以不经过敦化。一路又聊了很多,说起她小时候照顾过生病的舅母,木板厂打工头发卷到机器上幸亏自己手快,也回忆起姥姥的不易,说起了姥爷当年叮嘱我的话,“走到哪,把妹妹带到哪。”我强忍着泪水,到了服务区去洗了洗脸...过往的一些细节也浮现在我的脑海,九岁替生病的父亲出义务工,独自在医院看护,攥着卖牛的钱踮着脚尖结账...妹妹说我们能活到今天简直是奇迹,回趟老家太累心了,五年内都不想回来了。想来我们最该感谢的是不放弃的自己,也彼此约定,往后余生多多善待...

车上装着大娘孙子种的木耳、发小妹家的黏苞米和自己从沟里买回的一大块松香,当然还带着那一些伤心、一点遗憾。家越来越近了,那零星的童年伴随着陌生的桑格花渐渐远去...

备注
[1]“我对这个地方还能有什么需求呢?只剩一件东西了:我的回忆。”对我来说故乡有一对,一个是出生地吉林,一个是祖籍山东。失故乡也是成双,这篇是失故乡沟里篇,那篇是失故乡丘陵篇[?]

01


在微博、说说、推特和这里发布了不同版本的新年照,感谢我的摄影师~~~

十二 31

2017-12[去年今日?]把日子过成诗...

2017-12

朋友聚了餐,物业续了费,旧的一年未去,新的一年已来...

一直以“优才教育专家”自居的我,这一学期的工作又有新的变化。英语特长班学生的情商不错,教学过程很欢乐。社会的发展总体向前,而老师心里却存有“还是以前的学生好”[?]的选择性沉淀,就如原本苦的生活回忆起来却很甜...
过去的一年,既有“田园牧歌”的清闲,随手拍了些照片,有闲还试着录了几段《求师得·拾年》的小视频[?];过去的一年,也不曾放弃“唯美品格”的追求,除了继续组织寒暑假的数位学习活动,最高兴的事是读到一些好书。我2018年的“图·书”,用手机拍下光影的瞬间,在书本上划下一道道的横线...
Continue reading »

十二 24


@qiusir: #长白岛# 临时停车看看彩云…… ​​​​
@qiusir:“导师"(Mentor)一词源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奥德修斯(Odysseus)在参加特洛伊战争前,把自己的儿子特勒马科斯(Telemachus)托付给曼陀尔(Mentor),后来雅典娜(Athena)乔装成曼陀尔的样子,鼓励特勒马科斯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他最终找到父亲并一同返乡复仇。“导师”责任的复杂可以从曼陀尔(Mentor)那得到体现,一个Mentor(男)承担着看护的任务,另一个Mentor(女,雅典娜伪装的)承担着指导的责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不知经师是不是可以翻译成Teacher,但“人师”应是Mentor。而为人”导师“谈何容易,需要智慧女神Athena的帮助。
@qiusir:(2018.12.23)夜太长,我分成两段来睡...
@qiusir:“We came all this way to explore the Moo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we discovered Earth.” --- Apollo8 astronaut Bill Anders(1968.11, 3 men launched on humanity’s 1st-ever mission to orbit the Moon.) ​​​​
@qiusir:中午吃了饺子,那晚上继续吃面吧。我是多盼着天亮啊...

@qiusir:补了个觉,精神状态好不少。和学生交流了习题,还和W老师沟通了课题...
Continue reading »

十一 22

wenge.gif

11/22,很有趣的日期,傍晚有毕业了的学生QQ发来短讯,“感谢一路有你”...
妹妹应该不知道今天是感恩节,微信发来童年的照片,说昨晚翻相册失眠了。谁知这些老照片经历了怎样的“皱褶”,她也是有心,这么多年了能一直保留下来。我这最早的只是要来的一张高中的合影。

第一张照片的背景是吉林老家的土坯房,上大学了(1992年),大姑家二哥来信说生产队给了500块钱,说是那房子的钱,父母的这份遗产似乎还抵了什么账。前几年回老家,旧房已翻新,房主并不姓邱;中间那张是大三请妹妹来北京玩照的,印象中她拍了不少照片,那应该是我为她做的几件她还算满意的事之一吧,矿大的黄同学在上海应该过得挺好;第二张童年照应是去姥姥家照的。我们和妈妈住沟里,姥姥家住镇上,单姥爷是拿工资的,人很和善,姨舅们也都很好。妈妈身体一直不好,总把我俩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听发小妈妈说连老师都表扬...

说起感恩,忽然很难过,似乎无处感恩又处处需感恩。最应该感恩的至亲早已经不在,爹娘、姥姥...从小到大得到帮助不少,不止吉林的二姨、山东的大爷,认识的人似乎都该感恩,给过草稿本的老师、送过小麦的邻居、凑过学费的乡亲、分过馒头的同学...

心存一份感念,手余十分感谢,我当认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