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下午参加了关于编写校本教材的动员会,期间听刘校谈到“课程”在词源上和“跑道”的关系,Baidu了一下,还真的长见识。

Curriculum作为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而“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这样理解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美国当代教育理念家小威廉姆斯E•多尔在其《后现代课程观》,—书中说:课程与其说是“跑道”,不如说是“在跑道上跑”。“在跑道上跑”,强调的是跑的过程以及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这种意义上的课程统一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课程内容体现在过程之中,成为过程的一部分,教师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课程实施者和接受者,他们同时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

“跑道”课程隐喻了现代意义上的课程,而“通道”课程则是后现代意义上的课程。
推荐阅读
让思想在课程的跑道上驰骋
跑道课程与通道课程基本关系研究

21

  那一天,
  你在我的参照系里静止,
  你透过我的瞳孔衍射,
  在视网膜上刻下一组爱里斑,
  于是我知道,
  事件经历了不可逆过程
  
  你像太阳一样对我辐射
  虽然你很小心的
  将最强烈的心情
  藏在了不可见波段
  
  我恨自己眼睛不够大
  以至于遗憾的丢失了许多高频次波
  又恨自己眼睛不够小
  以至于视网膜上你的样子出现象差
  
  在这个熵急剧增加的世界里,
  我的平均自由程越来越短
  我的生活越发缺少涨落
  而黑夜又是那么的空虚
  我的灵魂独自在闵可夫斯基空间里飘来飘去
  飘来飘去
  
  我向着你飞奔,
  虽然也担心让你红红的脸颊看上去像紫色
  期望在9点50分
  看到你10点种的微笑
  然而你却给了我一个273.15K的表情
  
  我无法容忍这种不确定关系
  我需要一个决定论
  
  可是所有的能量
  都像是被投进了黑洞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薛定谔的猫
  在真实和虚无之间简谐振动
  而你就是那只麦克斯韦妖
  顽皮的开关着那扇命运之门
  
  于是对称性
  破缺了
  自发的
  在这个混沌的世界

觉得很有趣就转发了,要是看不懂,可以参考这里的注释

04

无意间在办公桌上的一只圆珠笔上看到这个logo,baidu了一下,竟然歪打正着。

象徵「用我们的手来保护地球和环境」,以两只手拼出一个英文自母「e」,代表「Environment」、「Earth」、「Ecology」。

十二 21

Did You Know? Shift Happens - Globalization & the Information Age

以前开设通用技术的时候就给学生介绍过youtube上版本,今天看到这个slideshare忍不住再推荐一次:)更多的信息参考这里

十一 16

从《物理与头脑相遇的地方》看到这样的两段话:
“(可是)令人惊奇的是,即使在这个最摩登及高科技的社会中,(人)还是非常容易变得无知。我的物理学家朋友喜欢这么说:'我们之中大多数的人,对于每日接触到而不了解的事物,数目之多,就和古代的希腊人(约2000年前到3000年前)或巴比伦人(约4000年前)一样。可是我们学会了不去问这些问题。我们不问汽车动力方向盘的工作原理,不问如何去制造小儿麻痹疫苗,不问在把橙汁冷冻是要牵扯到哪些步骤。后果就是把我们放在这么个令人不解的吊诡位置上,科学成就的一个后果居然是把好奇心泻了气,把好奇心抹煞了。'”

“布罗挠斯基在他的书《人类的攀登》中这么写到:'像牛顿或爱因斯坦这一类的天才成为天才的原因是:他们问很明白、很天真的问题,结果是,这类问题的答案却是惊天动地的。爱因斯坦是能问极为简单的问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