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生活是正着来活,却倒着去理解--丹麦哲学家,神学家索伦
生命的主要内容(甚或是大部分内容),并不是各种事实与场景,而是人们头脑中永不停息地呼啸着的思想风暴--马克.吐温说

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成不同的学科只是屈从了人类的软弱无能而已--Sir Halford John Mackinder,1887

有三样东西是及其坚硬的,钢铁、钻石及认识自己--本杰明.富兰克林
THERE ARE THREE THINGS EXTREMELY HARD ,STEEL,A DIAMOND,AND TO KOWN ONE’S SELF

14

听学生说他们学校里的一道语文题目,有的解答很有意思:)

完成歇后语:
林冲进了野猪林,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
绝处逢生、逢凶化吉、凶多吉少、死里逃生...
不过听说有填写“死猪不怕开水烫”的
我更喜欢的那个是,说某生填写了“鲁哥救我”的那个

忘了什么时候看过小学生的试题,答案也很逗。
计算题:
问11比1多多少?答多了1!
11-1=1?这样看来,那22-2=2,nn-n=n,nnn-n=nn...

填空题:
妈妈体重110(kg)她妈妈很重啊
爸爸身高175(mm)他的爸爸很高啊

10

考试监考每每是读书的好时机。一方面自己不愿意牺牲成保安的角色去巡逻,转来转去的也影响学生发挥;更重要的是不愿意一开始就把这“未来的花朵”看成是作弊的嫌疑犯,恶狠狠地盯着人家...总归,偷懒了就有借口,还有一套的逻辑辩解,凡事无论对错,大凡类此了。

顺手拿起梁漱溟的《朝话》来读,俗语说嚼过的馒头不甜,不过读读过的书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前年自己写的“思如斯人”后面添上了“斯人如思”。

思想似乎是人人都有的,但有而等于没有的,殆居大多数。这就是在他头脑中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思想或云一种道理,原是对于问题的解答。他之没有思想正为其没有问题。反之,人之所以有学问,恰为他善能发现问题,任何细微不同的意见观点,他都能觉察出来,认真追求,不忽略过去。问题是根苗,大学问像是一棵大树,从根苗上发展长大起来;而环境见闻(读书在其内),生活实践,则是他的滋养资料,久而久之自然蔚成一大系统。思想进步的原理,一言总括之,就是如此。

疑问是种子,不过大多疑问被“囫囵吞枣”,很多人似乎一肚子里的道理,问题却没有一个,“简直成了无可奈何的绝物”。问题没能破壳就不能发出小苗,也就丧失了长成大树的可能。

看来以前qiusir lab 的口号A question A chance 应该改成A question A tree:)

25

说是收集的MSN签名,很多少儿不宜的,挑出自己喜欢的,至于地址?还是就看这几个好了:)

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而我却找不到出路。
活着,以死的姿态……
从猴子变成人需要成千上万年,从人变回猴子只用一瓶酒。
爱情就像两个拉着橡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意放手的那一个!
许多梦想被现实拿来充饥。
瞎子点灯,或许不是一种愚蠢,亦或是一种智慧,甚至气度……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24

听学生说一些班级的事情:
某生和老师发生争执,“你凭什么骂我?”“我就骂你了!”“你凭什么还骂我妈?”“我就骂你妈了!!”“那我就骂你!!!”“那你骂啊???”...
幸亏这老师还没有动手,要不然,“你凭什么打我?”“我就打你了!”“你凭什么还打我妈??”“我就打你妈了!!”“那我就打你!!!”“那你打啊???”...
或有夸张的成分,不过很多事端不都是如此而起的吗。而且已开始就注定了结局,甚至还没有开始,就有结果在不耐烦地等候着呢了。

再说点有意思的:
说某生住校,打电话很罗嗦,一日排在他后面的同学发现竟然不到半个小时就说完了,要是平常还不的唠叨一两个小时。于是好奇地问,“今天怎么这么快就说玩了?”“刚才打错电话号码了。”
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