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10
考试监考每每是读书的好时机。一方面自己不愿意牺牲成保安的角色去巡逻,转来转去的也影响学生发挥;更重要的是不愿意一开始就把这“未来的花朵”看成是作弊的嫌疑犯,恶狠狠地盯着人家...总归,偷懒了就有借口,还有一套的逻辑辩解,凡事无论对错,大凡类此了。
顺手拿起梁漱溟的《朝话》来读,俗语说嚼过的馒头不甜,不过读读过的书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前年自己写的“思如斯人”后面添上了“斯人如思”。
思想似乎是人人都有的,但有而等于没有的,殆居大多数。这就是在他头脑中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思想或云一种道理,原是对于问题的解答。他之没有思想正为其没有问题。反之,人之所以有学问,恰为他善能发现问题,任何细微不同的意见观点,他都能觉察出来,认真追求,不忽略过去。问题是根苗,大学问像是一棵大树,从根苗上发展长大起来;而环境见闻(读书在其内),生活实践,则是他的滋养资料,久而久之自然蔚成一大系统。思想进步的原理,一言总括之,就是如此。
疑问是种子,不过大多疑问被“囫囵吞枣”,很多人似乎一肚子里的道理,问题却没有一个,“简直成了无可奈何的绝物”。问题没能破壳就不能发出小苗,也就丧失了长成大树的可能。
看来以前qiusir lab 的口号A question A chance 应该改成A question A tree:)
九 25
说是收集的MSN签名,很多少儿不宜的,挑出自己喜欢的,至于地址?还是就看这几个好了:)
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而我却找不到出路。
活着,以死的姿态……
从猴子变成人需要成千上万年,从人变回猴子只用一瓶酒。
爱情就像两个拉着橡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意放手的那一个!
许多梦想被现实拿来充饥。
瞎子点灯,或许不是一种愚蠢,亦或是一种智慧,甚至气度……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九 24
听学生说一些班级的事情:
某生和老师发生争执,“你凭什么骂我?”“我就骂你了!”“你凭什么还骂我妈?”“我就骂你妈了!!”“那我就骂你!!!”“那你骂啊???”...
幸亏这老师还没有动手,要不然,“你凭什么打我?”“我就打你了!”“你凭什么还打我妈??”“我就打你妈了!!”“那我就打你!!!”“那你打啊???”...
或有夸张的成分,不过很多事端不都是如此而起的吗。而且已开始就注定了结局,甚至还没有开始,就有结果在不耐烦地等候着呢了。
再说点有意思的:
说某生住校,打电话很罗嗦,一日排在他后面的同学发现竟然不到半个小时就说完了,要是平常还不的唠叨一两个小时。于是好奇地问,“今天怎么这么快就说玩了?”“刚才打错电话号码了。”
晕...
九 19
近日在读David G.Myers的《社会心理学》,期间读到一些很有趣的话,“罪恶的环境可以把好人变成罪恶的替身。如果我们把好苹果放到一个劣质的桶里,这个桶会使所有接触它的东西腐烂。”有时真是担心自己生存的这个木桶,恐惧烂掉的不仅仅是自己:(“人类首先是情景中的生物”,“我们的生活是由无数不可见的细线连在一起。”我想这些“不可见的线”串联的不仅仅是事,还有人和物。
有箴言曰“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观的眼镜观察他们。”也就是说,事实真相只有一个,而透过不同的眼睛,我们会看到正立的\倒立的,看到放大的\缩小的像,而且还可能是不同颜色的...戴着墨镜看世界似乎注定了和人类自以为完美缜密的思维相悖,而谁又知道人类真正近视的不是思维呢?
本期《环球时报》的域外箴言里,很喜欢这前两句,连起来看很连贯啊:
命运负责洗牌,但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成功是你坠落时反弹的高度。
授人以火,他将温暖一天;授人以燃火的方式,他将温暖一辈子。
六 22
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环球时报》了...域外箴言,王悦编译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却渐渐变成了盗版。
•今天是我剩余生命的第一天。
•世界上没有绝境,只有绝望的人。
•日落西山后,人们才能看到灿烂星空,年老和年轻一样,都是财富。
•新扫帚固然好用,但老扫帚记得哪儿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