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qiusir:周末辽宁友谊宾馆2号草坪参加少十五课代表的婚礼,多伦多~俩年轻洋博士十岁就在一起学习啦...班级唯一的女生...祝福~


@qiusir:前院吃过早饭,后院散散步走走各种路,一会楼上看看书~这才是以校为家嘛。

@qiusir:高三值班:学生走了一个,移民北京了,成绩一般也能上清华吧;学生来了一个,上届掰手腕受伤休学的;丫头的桌布添词了,拼音亮了~

@qiusir:学校这地,但凡要分出个名次来,那考场是战场,甬道也是跑道。晚上参加高三誓师大会,弑师?师誓?还是动员大会好。三年前写给高三学生的话[?]


@qiusir:好容易睡个懒觉却赶上个早高峰,看路况今个还真是个节哈。体检说要空腹,饿这一路呀...

@qiusir:午间大雨,体育馆顶棚都哗哗作响。本来要冒雨回教学楼,前厅早有日语班的吕同学在守候,递过雨伞还问询鸣祺老师还在里面吗...


提到教师节总有说起红包的,甚至上午体检那医生话里话外的,弄得很惭愧。晒晒留言吧,有叫邱叔叔的、邱大爷的、邱姥爷的、邱师爷的,有祝福健康的、开心的、长帅长高的,关键有说“爱你一万年”~

@qiusir:《仙剑奇侠》里有这样的场面,唐钰抱起一块重石让自己更快下落以追及先行坠落的阿奴(无降落伞),殊不知会越追越远(仅增加质量并无关加速度,把石头后掷或可行)。如此编导和电视主持人说体重差异很大的运动员同时落水是平时刻苦训练的结果的师出同门哈。当然山洞是无底洞也考虑空气阻力的话...

@qiusir: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且导线若干。说好了放开画,结果那熊孩子就画了一堆~
@qiusir:我更喜欢立体的那个,只是有个灯泡[左上]被短路了。


@qiusir:下午校办那有公司推广“云卷”题库系统的座谈,一会是大数据,一会是碎片化时间。唉,说起来合作、免费,师生的一些负担何不就是这教育信息化的一些美好愿望带来的呢。其实学校每年各学部各学年各学科期中期末考试就是现成的优质数据源,小青年多为推销辩解,听不进去啥建议...

@qiusir:http://weibo.com/3009827

13

感谢申书铭同学课间的拍照。教师节前后~

今天数学二班值勤的同学很有爱,黑板上提前准备了各色的粉笔,说是初中老师曾经的建议,用起来很方便~


高三复习的过程,通过一些小题目替代基本概念的重复,特别针对一些二级结论。最右是通过加速度斜面分解的代数方法和矢量图方法拓展到练习册上的一道题目,绳子的出现只能提供拉力,替代前面的摩擦,如果相对滑动会有麻烦。

小球用平行斜面细线拉住,不脱离,不滑动,外力的范围?这算是开放课堂上的自我的收获,一方面是接触没有压力,一方面是细线拉直没有拉力,正负正切余切...

上面的一堂课大体参考了闻道物理老师的博文,详细参见"两物体是否相对滑动"[?]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特此致谢:)

关于落体速度的求解,本来只是想顺便初步复习下动能定理什么的。由于HH同学的瓶子总掉,就开玩笑让她站到前面,其他同学要想到足够多的方法才能解救。没想到同学的思路还真开放,什么引力势能,惯性力等等统统用上...

周鑫同学利用对称,巧用位置中点的速度公式求解初速度;动能定理和运动学公式对比;关于增量的头脑风暴...

王禹程同学对“光滑墙角用外力缓慢推动轻杆连接的两个小球受力”问题的分析,用到矢量图(三角形和四边形构成的矩形)的方法很赞。(黑板左侧图)
另外,关于平抛运动,通过构造速度矢量图,位移的理解,形同时间间隔内位移矢量图...

“二级结论”的意义,讲授内容,揭示规律。
和重复讲述过的公式相比,我宁愿多讲下做过的题目。通过口答即时反馈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其他同学一样是启发...



关于转盘上物块的受力分析,学僧房子祺创造性的利用f-w^2的图像,很直观的表达出物理过程。为了使问题简化,我们设定滑块质量相同,同侧或两侧,距离r,2r...

20131031
最近新疆来的于老师来听课,每天早早在教室或办公室里了...

20131101
高三复习课,内容大些。有些内容不在考纲范围内,但从认知逻辑上,在一个框架内的也一并拓展进来了。比如弹性势能,引力势能等。

重力势能、电势能、动能、机械能、势能的极值点。(最大,最小)

最近的课堂在反复训练动能定理等,不是单独的公式记忆,而是通过经典的题目和适度的拓展。比如今天用到了图像,各种能和位置的关系图像,原本是高一讲过的,重新拿出来再认识一下,并以江苏的一道选择题拓展。

@20131105:左格非同学有一种很好的关联,等效成竖直振子(恒定摩擦力等效成重力,平衡位置对应0点,向下拖拽幅度越大,最高点B弹性势能越大,就可能大于平衡位置处的弹性势能。如果微小拖拽,B处的弹性势能会很小。)

20131106:今天继续上次的题目,分享了罗阳同学极限讨论的方法:如果摩擦力很小(接近等幅),如果摩擦力很大(过原长一点点),加速度为零的位置变化...
同时,对于用运动图像讨论过的一道题目,重新用动能定理分析:
学生多习惯功能关系,后整体法,即系统的动能定理(内力做功不能忽视),后分解到单个物体的动能定理,再回到滑动摩擦力的功代数和为负数,系统的热能。

09

最初在办公桌上实验,后来教室学生用格尺平衡...


奇妙的平衡系统:塑料格尺(轻,水平)、锤子(锤头向下)、细绳(竖直)。整体、局部受力分析下﹉
格尺(轻,水平),两个向上的弹力、一个向下的拉力,三力平衡。 锤子,向下弹力、向上拉力、向下的重力,三力平衡。 系统重心在桌的边缘。

张怀华物理工作室奇妙的平衡[?]
三根火柴棍的平衡[?]

09


关于电功W=UIt,有老师说“大不了,你挨踢”...
第一幅图很形象表述了欧姆定理,电阻的阻碍,电压的推动,电流的通过...
第二表,国外资料上的电压符号和单位通用V,更改成我们习惯的,电压物理量的符号U,电压单位符号V...

通常给定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所以对于公式R=U^2/P可能更常用;相对串联电路中P=I^2R,相对并联电路中P=U^2/R...

电学(初)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