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qiusir:才注意到今年的 Pi Day 如此特别,大牛Stephen Wolfram亲自发文预热世纪派的超级派时刻(Pi Day of the Century, super pi moment, π=3.1415 at 9:26:53.589…),甚至还弄了个MyPiday.com的网页“Find Your Pi Day”。


@qiusir:所谓教学的问题,并非是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而是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小的问题是学生少有教新知的体验,大的问题是教师少有学新知的努力。
@qiusir:校园内这风干了的果让我想起王晋同学写那超市里落灰的糖(有机会找来那篇小文),他结了账,我拍了照......

@qiusir:“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体育老师一直教集合!”
@qiusir:垂柳!天上下的绿雨~

@qiusir:很犹豫是否回去打球,咱可是宁负春光不负兄弟~
@qiusir:一个苞几瓣一滴几扇......

@qiusir:开普勒对力的认知停留在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旧观念,而伽里略对行星运动也保留着“圆平衡”的成见。他们曾长期书信往来但并未谋面,但当伽里略的惯性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在同一个人的头脑中相遇时,历史产生了牛顿。
@qiusir:校园采花~

@qiusir:“同课翻转 异构课堂”,看到这样的横幅也是醉了~
@qiusir:之所以说更大的困难往往长着和善的面孔,就如更冷的冬天往往在春天变脸。

@qiusir:浑河边这且高且富球场就对外开放了,赶在被破坏之前来踏踏青~

@qiusir:春雨稀春意浓~
@qiusir:感冒回家补个觉,谁想春色这么撩人~

@qiusir:今天选修课学生玩的挺过瘾,XX讲的很好,HQ突发奇想~
@qiusir:无烟无雨也朦胧~
@qiusir:这的路都镶绿边(路边雨水足吧)。

@qiusir:高一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有学生问“老师,用带扫帚不?”仪式结束后,又有学生问“老师,这小白花能带回家不?”
@qiusir:坛城:“可以辛苦地拿起,也可以轻松地放下。一次次被抹去,因而一次次建立。沙子变回了沙子。”
@qiusir:退让和坚守都是生。命。


@qiusir:方方说书遇到有缘人,一晨一早替学霸妈妈来购书。课前校园散散步先~
@qiusir:三杆烟枪打靶归来~
@qiusir:咱这的女同事买房子、带孩子,上班间隙还插空出来挖野菜......

@qiusir:“There are two things children should get from their parents: roots and wings.” -Goethe “I think our job as parents is to give our kids roots to grow and wings to fly.” -Norville “Give the ones you love wings to fly, roots to come back, and reasons to stay.” -Dalai Lama ~
@qiusir:秋天的落叶春天的毛毛狗都是高一学生的负担呀

@qiusir:Day after day, day after day, We stuck, nor breath nor motion; As idle as a painted ship Upon a painted ocean. Water, water, everywhere, And all the boards did shrink; Water, water, everywhere, Nor any drop to drink.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qiusir:40%的教师在教室里受过身体攻击和言语辱骂;近70%的教师一年至少发生一次这样的事件;近10%的老师报告学生曾拿着武器威胁过他们。70%受攻击的教师具备5年以上的教龄。在受攻击的老师中近70%是女性。60%的老师想要离开所在的学校。50%的老师说学校的纪律混乱不想继续当老师。英国伯明翰中学的近况如何?
@qiusir:老庄建平建议我明早再拍一张,说会是“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的意境了。


@qiusir:“学术能力强的儿童常常不会发现自己的其他优势;学术能力弱的儿童可能具有其他潜在的潜能。这些儿童都接受了全部的教育,却不曾了解自己真正的才能。”于是有“很多人在摆脱教育经历的阴影之后才能获得成功”。也就难怪“教育是一个在社会上被亵渎的词语”了。Ken Robinson
@qiusir:数位学习组的顾问鸿业从美国回来,慕课先修组师生十多人午间快餐畅谈……
@qiusir:话说北大数学系的来招生宣传,座谈会上有问北大有几个食堂?教授回应北大目前尚无因食堂问题退学的。又有问如何成为公司老总?教授很无奈,不知所云一番直说那与读书无关......
@qiusir:天气是不错,不知周末哪个熊孩子放风筝布下天罗地网……

@qiusir:“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So if you’re feeling uncomfortable right now, know that the change taking place in your life is a beginning, not an ending.” ---Neale Donald Walsch
@qiusir:记得翻看过蒋勋父亲的一句话,“功课好是好,功课不好也是一种好。石头的美也是美,鲜花无法替代石头。”这种话可以关联到重力势能的比较,两个外形相同的物体,密度大的重力势能大,密度小的也可能重力势能大,这取决于零势面的选取。
@qiusir:和邵哥交换的时光~

@qiusir:二十一世纪的大厦背靠明天的广场迎接每一天的太阳……
@qiusir:明明是两只翅膀飞被说成是一副枷锁……
@qiusir:二十一世纪大厦已经遮挡了明天广场~

@qiusir:竟有学生在物理课上写补习班的化学作业,婶可忍叔不可忍。下课有学生送来水果安抚,附带从语文教材全解上撕下来的被误以为我写的文章上还帖了张纸条,“梨虽小但很甜,正如您:短小精悍”,我也很快就把自己消灭掉了。
@qiusir:Wolfram Cloud 是不是可以翻译成镶着金边的乌云呢?别说他们还真有个Wolf的logo......

@qiusir:《没有过去的男人》可不止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qiusir:咱高中部的正面,我办公室就在......

@qiusir:具有能量能对外做功,物理中的能量有很多种,动能、势能、内能等等。也有化学能,还有生物质能,学生问数学能?做题......
@qiusir:Consume deliberately. Take in information over affirmation.《万万没想到》上引用的这句大概是邹老师提醒的“要走出舒適圈”。

@qiusir:课上已经很注意讲磁通量的时候都说BS了,今天讲万有引力的功说“尽管曲线的整体是弯的,但在曲线上取极小一部分是直的”,学生还是大笑。不知所云的卫国问“重力功率的大小变不变?”学生答“大小便”......

@qiusir:“一队打球动口,二队打球靠手。”曹哥如此总结。午饭后我们篮球队这里进发……
@qiusir:目送回家,不舍夕阳。


@qiusir:正月十五值晚班,感受窗内外孜孜以求和炮火缤纷的反差,大有《巨流河》里“弦歌不辍”的意境哈~
@qiusir:《求师得·拾年》品读会,3月11日(12:40-13:20)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后楼一楼阶梯教室......
@qiusir:听君一席话“为什么不”是一种行为。Sharism, Value-Added Process。十多年前拜会过毛先生还接受过他的语音采访,依然记得Pro-Am......
@qiusir:新学期全校教工大会,预备......
@qiusir:范范说天很蓝,穿个马甲就出来了~

@qiusir: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讲求个坦诚,所谓真心换真心。而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特别是涉及到专业知识的层面,我们反而要警惕坦诚,习惯了用热心说话的却漠视了认知的边界......

@qiusir:发了个学生谈及民煮的小视频被卡,能掀起如此舆论大浪的百万制作是经历了怎样的审查?又怎样的布局和谋划呢......
@qiusir:Open Your Mind. A mind is like a parachute. It doesn’t work if it isn’t open. Frank Zappa
@qiusir:不小心看了期北方频道的相亲节目哈。有个城里的漂亮姑凉都跑去找农村小伙了,作为观众觉得同是城里那胖小伙挺实诚的,可人家选的那个帅还会唱歌的非要留守农村。还有个耍性子摔遥控器的村里姑娘说好不找大学生,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要找个有手艺的,比如瓦匠什么的......
@qiusir:物理考完考地理,有学生说一个学了也不会一个不学也会。还有上节历史考试睡精神了,于是考政治的时候就涂鸦这个了……


@qiusir:找运动学规律和倒推初始条件。

@qiusir:上午收到果壳网@MOOC学院 一箱的小礼品。感谢chenwei,下期活动可以分发给先修组的同学们~
@qiusir:一改宪兵队做派,现在的值周生可是越来越有爱了。为高二八班的同学点赞。

@qiusir:上课前课代表和几个同学来认错,还带着道歉信。十班同学对周练能自纠自查,离不开班委的执行力,为魏班长等同学点赞......

@qiusir:下午的课串上午。联合国建立七十周年“和平、责任、未来”公益宣讲团,主要来听沈国放的报告~
@qiusir:沈国放先生为东北育才学校高琛校长颁发“和平、责任、未来”模拟联合国特聘专家证书~
@qiusir:沈国放先生谦虚自己的口才不如同行的秘书长好。他用自己觉得标准的普通话,笑声不断~

09

|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and find your wings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一和初三直升600+)
|邱发文2015-4-9


前.
感谢主持人的介绍,也很高兴有机会来双语和同学们交流。
初次见面难免有人会惊讶我的个头,由于一种叫做气质的介质使世俗的眼光向上折射,由此我看起来就显得低调了一点。我也不介意和大家谈年龄,来育才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才开始建设了这里,看到今天的发展,我更加相信比我年轻二十几岁的你们才拥有无法预见的未来。

我的助手纸箱人阿楞,Danbo)发音也有点呆萌。关于我自己:关二代邱发文者丘发才,关是山海关的关,也是关心的关,邱是聆听孔丘教诲,发才是让人才萌发。{qiusir.com|qsir.org}是我实验室的网址,包括今天交流的资料都可以在那里找到。

一、我了解的双语
很少来双语,但这里有我很多同事,也是我很多学生的母校,我的新书里也有双语学校的痕迹。


(P016)说双语某次语文考试填歇后语,林冲进了野猪林(),有填“死猪不怕开水烫”,相比“大难不死”,我更喜欢 “鲁哥救我!”
说有学生正为考试成绩伤心,双语查寝的姥师安慰道,“没关系,胜败兵乃家常事~”那孩子咬着被子愣是没笑出声来。

说起双语学生的情商,我总想起一件小事。13年夏天和同事去清华园参观,是一位也忙着应考的小女生推着自行车还顺带了三杯自己觉得很好喝的冰豆沙来招待我们,至今想起都觉得安慰,这位清华读核物理的马逸馨同学是双语的毕业生。去年成绩分析会上看到双语高中的高考考成绩,让人眼前一亮,相信两三年后你们中也会有人从这里考入清华。

二、走出你的舒适区
在育才教书近二十年,从超常部到高中部,见多了特别聪慧、特别勤奋所以特别优秀的学生,但也有一类学生:不能说不聪明、不能说不勤奋,但可以肯定的是学业成绩不优秀。出于对此类学生的好奇,也就有了今天交流的话题。

“舒适区”(Comfort Zone)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上世纪初(耶基斯和道森,1907年)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可使行为得到上佳表现。而作为教师平时注重课堂安全感氛围的营造也是这个道理。


但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一些警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死于习惯”,畅销书作家沃尔什直言,“若不走出你的舒适区,那无异于虚度此生。”(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Neale Donald Walsch)某种程度上是在告诉我们舒适区的危险性。

美国人诺埃尔·蒂奇(Noel Tichy)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层次划分为出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panic zone)。对应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有一定挑战性的知识和暂时无法学会的知识。学校不是让人恐慌的监狱,也不是让人安享的港湾,学校是介于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的学习区,是你成长的地方。

我的书中有这样一段:
(P188)网络上的“勤”就是多动一下手指,想知道什么就会知道更多;网络上的“懒”就是手指动个不停,即便是无趣也被有趣地分享。莫非无度的勤劳就是懒惰?
这种“勤劳的懒惰”就是在认知舒适区的重复,有学生宁愿在已经会的题目上重复千百次,也不愿意对新知识进行一丁点尝试。那些貌似努力但成绩并无起色的概是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和书桌上刻“存天理、灭人欲”相比,我觉得更应该有这样警示。CAUTION: YOU ARE ENTERING YOUR COMFORT ZONE! (当心:你正进入舒适区!)


老家吉林的冬天比沈阳要冷,有经验的农民是不允许小狗离炉火太近,否则会它会赖在那,那样的狗长得再大也是赖狗。手机、电脑、电视等何尝不是大城市里你们需要警惕的火炉呢?!当下学生更需要警惕的是课堂上习惯性的沉默。

(P168)我们为什么要倡导活跃的课堂氛围?很多时候的课堂教学,会的不教也会,不会的教了也不会。会的自私,对不会的同学无半点善心;不会的自闭,并无改变自己的一点勇气。就这样人性良的一部分慢慢消耗殆尽。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乔布斯让这句话和苹果手机一样流行,有直译“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有意译“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还有曲译“做个吃货、做个傻瓜”,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永不满足、只问本心”,不满足呆在舒适区内安享,渴望在学习区内开拓,不屈从世俗的看法能坚持自我。“并非是我多么的聪明,只是和问题呆的久一点。”(It's not that I'm so smart, it's just that I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爱因斯坦这句话也有“stay”,同样是呆在“学习区”。我上届学生龙宣宇能花费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思考一道题目以及拓展,他现在也在清华读物理。双语上来的吕欣桐是物理大神。

时下的社会过分放大了个人舒适的感受,但那并不是人生意义的全部。杰出的人通常是能走出舒适区完成更高的目标。心理学家们也发现舒适区之外存在“最优焦虑区”,能让你的行为得到最佳表现。以后遇到情绪上不舒服甚至有点尴尬的状况,要提醒自己正面临着提高的机会。 “改变自己”并非基因重组,也难性情大变,改变自己是从迈出舒适区开始。

三、学会自己成长
不是所有的成功都可以复制,有时运气占了更大的比重,现代概率论的奠基者之一雅各布·伯努利甚至认为不应该基于一个人的成就去赞美他。当下的信息社会正经历大数据的时代,其实已经有了一些借助统计和实验的励志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励志。


(1985年)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调研了120个行业的精英得出一个结论: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1993年)德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通过对柏林音乐学院学生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成为世界级专家的条件是在“学习区”内进行大量的刻意训练(Deliberate Practice)。
(2008年)美国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类》一书中宣称存在 “10000小时规则”。甲壳虫乐队走红前在酒吧演出超过10000个小时;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前编程超过10000个小时;毕加索、莫扎特、乔丹都有超过10000小时的训练。
上述的研究都发现后天训练的重要,这可不是舒适区内的重复。

(2009年)受《异类》一书的启发,职业摄影师丹·麦克劳夫林(Dan McLaughlin)辞职,几乎没打过高尔夫的他从2010年开始练习,每天6小时、每周练习6天,计划坚持6年成为职业选手。这个容易想让想到DNA的DAN-PLAN我称“炼丹计划”,从他的网站上看到还剩四千小时左右~

2012年南方科技大自主招生的题目中有“7分钟内从1写到300不许涂改”,据说全国没有几个考生完成,我找学生测验了下,的确不如想象得容易。而下面的图片对比李嘉昊同学高二上和高三上英语作文书写,多少能看到刻意练习的影子。


“学会自己成长”源于我书中的一段话:
(p179)父母眼里的长大不单指身高,老师眼里的长大也未必分高,对长辈来说,长大该是你学会了自己长大~
原本求师得有求师必得的寓意,眼下我更喜欢“且行且知知己识己以己为师自求自得”。

我工作室求师得原本有求师必得的寓意,可眼下我更喜欢“且行且知知己识己以己为师自求自得”。相比学生,教师更容易呆在舒适区里,曾有学生好奇地问我,学生学这么多课程为何老师就教一科?有的老师连上课的PPT都要学生帮忙。关于学习区内的师生关系,我有一个问题为中心的双星的模型。

The best way to learn anything is to discover it by yourself. (George Polya)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lean anything is to teach yourself.(Giles Sutherland Rich)
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teach, the best way to teach is to keep learning.
Frank Oppenheimer的话让我想起曾和年轻老师说过,“不会,一教就会了。”“自己发现、教自己和自己教学”是我眼里的认知的三个内循环。角色互动、互换能让师生都走出认知的舒适区。

遗憾作为学生没有太多的学习乐趣,庆幸当了老师有了很多分享的快乐。我的不少观点是受动态几何的启发,或者说我不少的感念常在动态的几何里找到呼应。中点多边形是刻意训练才修成正果,皇冠迭代是在不熟悉的地方重复,被坚持了的差异才能绽放个性的美丽。训练是对人自身的改造,甚至会使技能会长在大脑中,今年CBA决赛北京的马布里和辽宁的哈德森身上不难发现这点。球场上的我一度被叫做邱德森,当然我拒绝被叫邱布里~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的境界也可以从舒适区的角度解读。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Stay Foolish;衣带渐宽终不悔Stay Hungry,学习区内刻意训练;灯火阑珊处是学习区变成了舒适区。

人与人的差别在于是否满足舒适区的态度和能否自控有针对性的在学习区里刻意训练。我很喜欢美国当代畅销书作家艾瑞卡·容的这句话,“罕见的不是天赋,而是甘愿跟随天赋、尝尽人间甘苦的勇气。”(Everyone has talent. What is rare is the courage to follow that talent to the dark place it leads.- Erica Jong)

四、慕课先修组和《求师得·拾年》
十三世纪的罗吉尔·培根曾断言:“任何人不可能用少于三十年的时间掌握数学。”在我身边就有用微积分解物理题的初中生。时代的进步也提高了我们的认知能力,我常用这些数学的工具:{GSP|GEOGEBRA|WOLFRAM|ALPHA.COM}


一个人当老师的年龄永远比不上当学生的时间长。作为教师这些年也不断尝试着走出舒适区,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从动态几何软件的学习(我常用这些数学的工具:{GSP|GEOGEBRA|WOLFRAM|ALPHA.COM})到网站维护更新,现在又和数学老师、英文老师合作数位学习,“带着慕课证书上大学~”是我们的口号,小组成员已获得十几张证书。已成功开展寒假慕课先修活动,今年暑假的活动欢迎同学报名,如果能坚持完成五周(每周一小时左右)的作业,会得到有校长签发的证书,九月份参加coursera的正式课程。

阅读是一种遇见,人生满是巧合。我书的内容多是平时校园生活所思所想,也希望能和育才的师生分享,今天特别赠送校图书馆十本精装方便有兴趣的人阅读。这里也特别感谢苏婷婷老师的热心推介,也感谢那些买了我的书的同学。

(P123)新学年第一课问学生:为什么要尊重老师?(传授)再问为什么要尊重父母?(生养)难道尊重仅仅是因为给予了吗?反过来看,父母的生养并不是因为你的完美,教师的传授也不是因为你的优秀。我们赞美阳光我们也赞美花草,我们当然要赞美身边的人。你聪慧、你勤奋,相信你会变得优秀。
后.
I think our job as parents is to give our kids roots to grow and wings to fly.(Deborah Norville)
最后套用美国电视主持人诺维尔的话作为我的结束,都说师生如同父子,作为教师一样希望能给学生根系去成长,给学生翅膀以飞翔。但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要学会自己成长。

信任为师!耐心为师!感谢李宏杰校长的信任。感谢同学们的耐心。
谢谢。

附.
参考资料:
万维钢《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Alan Henry《为什么要走出你的心理“舒适区”》http://article.yeeyan.org/view/442798/391391
Dan计划:重新定义人生的10000个小时(阮一峰) http://www.qiusir.com/?p=1893
......
后记:不少学生跑到前面来和我打招呼;廖主任的风格依然鲜明,介绍前不忘德育渗透;提到感谢苏婷婷老师的时候学生鼓掌;鲜花......;李校长忙完会也赶过来,小小总结了一下;双语给的礼物很实惠;感谢彭志刚和国宁两位老师的技术支持。之前阅读了点心理学的东西算是teach myself,面对刚从体育课回来的六百多两个年级的学生,我注意到没有办法让每一个人都专注,调用了熊帮“极品帅哥唯我熊哥”的段子调侃一下~


最近几年的讲座面向教师的机会更多,似乎自己也习惯了和大人交流的语境。新闻稿这种事最好让学校小记者站的学生来,也适当减轻老师的负担......
“走出舒适区,学会自我成长”主题报告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