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以前读毛先生文章的笔记,翻箱底出来,还是很有收获,把网络用户用学生和老师替代,WEB2.0就变成了EDU2.0。


毛向辉:Web2.0有七个特征很重要。

第一个特征是用户的贡献。
如易趣、e-bay、淘宝网,本身平台里面没有内容,他们只是对用户提供了服务,里面的内容价值完全来自于用户的贡献。所以易趣、淘宝也是Web2.0的体现,具有Web2.0的特征。
第二个特征叫做网络效应。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发挥每个用户之间的关联,那么这个工具只是一个单向的工具。如有些Blog,只有发布功能,没有留言功能、checkback的功能、tag的功能,它就很难实现和外部的耦合,那就不可能实现网络效应、大家之间对话的效应。过去的门户网站大多采用编辑的方式,侧重于内容的发布,而不强调让用户之间关联起来,所以它就欠缺一种网络效应。现在有很多公司或多或少地借鉴了一些2.0的特征,但是它不完全,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现状。
第三个特征叫做长尾效应。
长尾效应也非常容易理解,比如说,有些Blog的服务很善于利用市场的力量,有很多名人,但名人再多,能有一千万、两千万名人么?不可能。最终的Blog的力量来自默默无闻的一些作者,他们去写、去创作、去分享给周围的人,他们同时又是Blog的阅读者。这些人所带来的效应会产生积分的结果,这些积分的结果比那些所谓的名人产生的结果、信息空间产生的效果还要大。所以,我们把这个叫做长尾(long tail)效应。
第四个特征叫做共同创作。
即很多成果不是来自一个人的智慧,它可能是某一个人起头,然后整个事情就会向前去创造一个叠加形态,再来个人,又可能去创造一个新的形态,他们共同以矢量的方向向前发展。最后内容是什么样的,可能跟第一个人所创作的已经不大相同了,但是这个结果是相当好的。举个例子,我们面对一个石头,第一个人想把它雕塑成一个思想者,第二个人想把它雕塑成维纳斯,可是等越来越多的人一起来雕的时候,可能它既不是思想者,也不是维纳斯,它可能变成一个新的高超的艺术品,这是完全有可能的。Wikipedia(网络百科全书)产生的就是这样一个效应——共同创作。
第五个特征叫做去中心化。
我们不再依赖少有的几个门户、几个大的品牌的站点,而是有很多种类多样的网络服务,它把人们不同的选择、特征爱好分布在网络的各个角落里。去中心化才会形成一种网络上的多样性以及知识的社会性评价效应。因为大家都说一件事情好的话,那件事情倒不一定是真的好,它可能是被某些人炒作的,所以它失去了一种自我的多样的公平评价的可能性。
第六个特征叫做混合创造。
混合创造是说我可以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它会产生第三种事物。我们举个例子,有个Web2.0的公司叫E都市(http://www.edushi.com),提供三维城市地图的功能,并具有Web2.0的很多特征,让用户在地图上去创作修改,提供图片,提供实时的讨论。最后地图变成了一种围绕地理信息的新的应用方式,甚至有人在这个地图上创作出了新的不同地图,比如说:城市的公共厕所地图,城市的小偷分布地图。它允许用户产生一种新的创造力,我们叫做混合的一种创造性。
第七种叫做隐显系统。
就是emergence system,这种隐显系统可能中文不太容易理解。它的客观表达就是:当你去创造分享之后,如果你很开放的去接受互动的话,它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可能性会把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粘合在一起,像显微镜下面看到了很多事物,就是隐显系统。

这就是这个系统的七大特征。我的理解,这七项里面哪怕只有突出的几项,都可以变成一个非常好的Web2.0的一种服务,或者是你变成有这样思维的一种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