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13

Pre:周末休息,以往会看上一上午的电视,有了blog,这样的习惯似乎有了改变,电视网络一个不少,而眼下似乎更习惯于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关于“博客”的说法,自己更喜欢zheng的“刻录事”的称谓。

一直有这样的一个疑问,都说我们中国最为重视传统,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的文物屡遭破坏外仅仅是传统丢失的外显,而相对的“特色”的不定就隐蔽多了。比如学校的政策延续性往往因为领导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真不清楚我们所坚持和保留下来的传统是什么?勤劳?随和?善良?还是屈从?善变?奴性?

沈阳的这些年的基础教育一直都存在和围绕着“育才”现象。

东北育才长期坚持的“优才教育”尽管一度在社会上有很大的争议,但她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就算是他的强烈反对者都会“千方百计”的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育才学校里读书。为了争取考育才的资格,有家长静坐,更有落榜后痛苦流涕的“大老爷们”。在沈阳,小孩子学习的目标不是什么清华北大,很小就知道考育才。广播里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诉苦也往往提到,“就是育才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小学校长向家长的最大夸耀就是自己的学校每年有多少能够考上育才。每每知道哪个年轻人分配到育才了,周围的人往往惊慕不已。因为大家都知道学校招聘的年轻人往往是大学里的头茬。
而很多教育专家对于育才的评价是“沈阳教育界的一颗毒瘤!”
一个人在社会上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说你好,其实让绝大多数人真心的说你好都很难,但问题的关键是把事情来做好。一直觉得广受争议的“优才教育”应该有一个系统的总结。就算是惨痛的教训也应该去归纳,引以为戒。何况如此成绩,我们更不应该因为一点点的争议而去屈服和迎合。“就算是跌倒了,爬起来之前还要顺便捡起身边的东西。”

值得回忆的几方面问题:

育才的学制设置
刚到东北育才工作的人,要是没有个几年是理解不了她的学年设置。
[育才]超常教育实验班,招收资质优异的少年,最大入学年龄11岁,4/5年升入名牌大学。
[育才]理科教育实验班,面向全省招生,类似大多数的理科实验班,扩大到理科部。
[育才]特长强化实验班,分为数学特长,日语特长,英语特长,日语特长,计算机特长。“淘汰性”筛选“分流”进入高中部。后来又和日方合作成立单独的[育才]外国语学校。
[育才]常态强化实验班,类似一般的初级中学的初中教学,但有“淘汰性”筛选“分流”过程。
[育才]六年一贯制,追求教学学习的中学一贯性设置,无“淘汰性”筛选“分流”。
[育才]小学部、初中二部和[育才]幼儿园,应社会需求所建。
[育才]网校筹建中。

育才的教学进度
当初葛朝鼎校长的高起点、高速度和高难度的“三高”政策让很多人听起来不寒而栗。
因为大人往往以自己的旁观体会来评价、下结论,说学生如何如何辛苦,不行了。而学生自己的感受呢?学生的承受能力似乎比大人强。回想起来,大都按部就班,好像不觉得那么累。每个学生似乎在一种自豪下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奋斗,的确非常的实效。让人怀念。

教学大纲的悖论
眼下的教学大纲作为底线的教育作用被大多数地方当成了本本,如果说努力达到目标还好,而不敢雷池半步不是笑话吗?很多人会说要尊重认知的规律,而如此一刀切是最为明显的不尊重规律。优才教育的条件下,教学大纲的“裹脚布”作用。对于这样的学生,繁琐重复的中考,高考复习会让他们回归平庸。育才学校的孩子在大学里面的优势同样有所体现。[没有人调查,不过反馈回来的绝大数是良性信息]

奇迹?偶然?
日语特长班:
在日本东京的外国留学生入学考试中,进入日本重点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中,育才特长班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当地称“育才现象”。甚至后来日方来合作办学,成立了外国语学校。
在沈阳市的日语大赛中,包括各个大学参赛的情况下,力拔头筹的往往是育才的学生。
可能是日本外交的含蓄性格,或者是日语的某种影响,日语班的学生相对比较内敛。

英语班:
英语班的学生同样取得很骄人的成绩,托福满分的。考到哈佛、耶鲁的。
同样是外语班,和日语班学生的性格相比,英语班的学生更为张扬。

数学班:
对于资优学生,成功率更高的应该是数学班的,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的强化,给孩子带来的是潜质的发掘,和踏实深入的思考习惯。班级里有有数学奥赛金牌,物理,甚至计算机的奥赛金牌。至于清华北大的了录取,一度接近50%。

计算机班:
应该是最为短寿的尝试,和数学班的平行比较,各项指标差距甚远。可能是很小的孩子就开始接触计算机的程式化思考不利于他的思维发展?
不管怎样说,这样的班级仅仅存在了几届。

育才的招生政策
育才学校的成功部分除了领导的决策、老师和学生的努力,还有家长的额外付出,同样离不开市里对于育才学校优才教育招生政策的倾斜。

具体的某个人不同于其他人是得到了普遍认可的,社会在物质分配上已经从开始的大锅饭到按劳分配。甚至有按资分配。而对于教育的差别的认识还没有跟上。相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同样不同的人得到相同的待遇同样是不公平的。

沈阳市对于这样的优才教育的政策的有所摇摆,每到招生的时候,都是很多人头疼的时候。不知道多年后,育才学校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我们的过去首先是不能够忘记的。

On this day..

2 Responses to “东北育才的“优才教育””

  1. tygt111 Says:

    沈阳是不是可以办小学、初中9年一贯制得学校,类似于育才得六年一贯制的学校。这样就没有了小学升初中的压力,等到初中毕业后在考高中,这样做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大有帮助的。你说是吗

  2. qiusir Says:

    to tyg111:
    相信所有尝试*年一贯制的人都有这样的初衷,至少是打着这样的旗号。
    而真正实践下来,发现问题并没有那样容易避免,相反会滋生出新的问题。
    不知道您是否是沈阳的,不知道您有没有对比过不同学制的学生,但从眼下育才实践的结果看,并不乐观。
    很多时候人没有压力就没了动力,学生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