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10
两年前,邱sir推荐我学习mooc。这是我第一次接触mooc。2013年寒假,我报名参加了第一门课程,现在仍然记得名字,Teaching Character and Creating Positive Classrooms(性格教育和创建积极课堂)。认真学习了两周后便放弃了。现在想起来,应该是起点高,难度大,对于初次接触慕课的我,这门课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今年上半年我又选了一门课,coaching teachers (教师培训),看了几个视频后又半途而废。
今年夏天,邱sir介绍我认识了邹景平老师,当得知邹老师已经获得了13张证书(现已15张),我深感惭愧。自认为好学的我看到了差距。虽然只和邹老师接触了一天,但邹老师说的“应该先做些事情”燃起了我的斗志,临别时,我向邹老师许下承诺,一定要早日拿到第一张证书。机缘巧合的是,当时coursera新开了一门课,learn to teach online(如何在线教学),课程持续八周,3篇论文作业,数个活动,虽然比较有难度,但内容却是我非常喜欢的,而我的教学也会受益匪浅。就这样,带着极大的兴趣和坚定的决心,我拿到了第一张证书。开学初,coursera又推出digital storytelling。我推荐邱sir一起学,课程持续5周,战线不长,做视频作业对邱sir更是不在话下,所以学习的过程很顺利。不仅两人都以满分拿到证书,更完成了几个满意的作品。
就像看了一本好书会推荐给别人一样,学习慕课的经历带给我太多的反思和感慨。如果分享给我的同事,我的学生,我相信他们也会和我一样,进入一个更新更广阔世界。在向大家推荐了几门课程后,我分享了我的学习体会。
兴趣最重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因为你不仅在探索这个世界,同时也是在探索自我。英文中有句话叫find your element。每个人都又属于自己的元素,天赋,擅长的东西,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发现过程。英文中还有个短语叫nature and nurture 先天和后天 。nature是每个人的天性,天赋和擅长,我们要find our nature,但是仅仅发现还是不够的,nature要经过长期nurture,培养,学习,训练和锻炼才能成为你的element。If you are in your element,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satisfaction will follow naturally。
如何去寻找自己的兴趣呢。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因为你还没探索过这个世界,还没有见识过那么多未知的领域,怎么可以jump to the conclusion。所以应该throw yourself in this amazing world of knowledge, skills, information and wonders. 把我们自己扔到这个世界,扔到这个充满了知识,技能,信息和奇迹的世界。
兴趣是遇到困难时最大的推动力。Interest is the biggest pusher. 因喜欢才会投入,真正投入才会想办法,调动自己的一切能力一切资源去解决困难解决问题,所以当遇到语言问题,沟通问题,不会写作业,赶不上deadline,一想到这么喜欢这门课,就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和动力。这一切都源于兴趣。
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这两种能力最可怕,也最可贵。因为太多人没有这种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会被brainwashed,会被别人思想控制,有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就会客观看待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不偏听,不全信。接触了mooc,选择了你喜欢的课程你就会投入,投入才会思考,才会引发共鸣,引起反思,带给你惊喜和启发。当你读到某些文章时,你会觉得这个人得观点很新颖,他的论据很充分,而有些人的观点很可笑,这就是一个权衡比较的过程,你在整理,比较,捋顺思路,这就是开启了思考的过程。如果能够连续4周甚至8周都在思考,那么我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就建立起来了。而经过思考做出的东西不仅能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也很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受鼓舞—信心倍增—能力提升。
没有邱sir的推荐,我不会接触mooc。没有遇到邹老师,我不会许下承诺。没有好的课程,我的兴趣不会被点燃。没有兴趣,也就不会坚持这一路。没有坚持,更不会有证书和随之而来的满足感。感谢贵人相助,感谢慕课课程,感谢自己的坚持。先去做些事情,然后等待最好的结果。
•育才公开课(六十五)之慕课[?]
十一 10
感谢邹老师的当面教导,也感谢Lauralee的耐心帮助,要感谢的人很多,特别是那些付出热情参与探索的学生...
在数字故事讲述的课程中我体会到生学习的快乐,也收获了合作,这本就是一种复合型的学习过程。资料的整理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从文字到图片,从声音到视频...
很遗憾并没有最初几年的照片,找到较早的几张也勾起了不少的回忆...当初的中学生保送大学了、保送大学的工作了、继续深造的已经成家了...这期间也有的人过世了。
小视频里说了说过的也说了要说的,做了做过的也做了要做的...这里英语是一种语言,数学也是。数学可以探究,英文只能合作...
TheBetterButterflyTheoremsPDF
十一 07
早在二零零四年就和邹老师一起在秦宇的“在线教育”那开网志,那时起拜读了老师不少文章。十来年网上常有联络,邹老师也给过不少学习上的建议,二零一一年去台湾旅游还特别约在台北101,那是第一次谋面。碰巧今年(二零一四)国家开放大学在沈阳开“中美数字化学习资源论坛”,托老师的福参会也现场聆听教诲。
大会结束后李海妹(Lauralee)也一同陪老师沈阳周边游览,边走边聊也边走边学。有老师的垂范,接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竟然在MOOC上也收获多多。优秀范例、卓越证书、普及讲座…这一路随时向老师汇报也收到不少的鼓励。
求师得教育实验室数位学习组特邀顾问 邹景平
在学部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求师得数位学习组”,邹老师也很愉快地接受了我们诚挚的邀请作为我们的顾问。
这几天有学生问询讲座中介绍的MOOC,也有拷贝文件的。下学期我们也有一些计划,相信有邹老师的支持会走得更远,也希望能很好分享我们的收获。
附邹景平老师中文简历
现任
1.华冈兴业基金会教育科技顾问(2014/8-now)
2.台湾文化大学推广教育部信息管理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2009-now)
3.台湾一宇数字科技公司资深顾问(2004-now)
4.中国北京远程教育月刊之数字学习专栏作者(2011-now),每月一篇
5.台湾淡江大学教育科技系课程委员会委员
最近担任之讲座
1.2014年七月在沈阳举辨之中美数字化学习资源论坛,主讲「开放教育资源与MOOC的整合」
2.2014年七月在北京举辨之「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成人(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主讲「MOOC的发展、创新与营利」
3.2014年六月在北京举辨之「2014中国大学MOOC发展论坛」,主讲「东西方MOOC教学思维比较与变革的选择」
4.2013年大陆搜狐教育网主办之「2013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之贵宾,参加「MOOC对教育的冲击与应对」座谈
5.2013年6月大陆奥鹏远程教育公司主办之青年就业创业实训论坛主讲「IT人才养成与MOOC的结合」
学历
2.美国马礼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电机硕士(1974年毕业)
1.国立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1970年毕业)
经历
1.大陆奥鹏远程教育公司高级顾问(2011.8-2014.8)
2.卓睿企管顾问公司顾问(2005-2006)
2.台湾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咨询小组委员(2006.1-2006.12)
3.台湾信息工业策进会教育训练处副处长,顾问工程师,主任,讲师(1979-2004)
MOOC教学和学习历程
1.2014年二月十日主持并讲授MOOC,为期六周,课程名称:「有效提升在线学习力」,平台:电大在线
2.浏览过之MOOC课程超过四十门
3.获得之MOOC证书至今(2014/11/2)达15张...
十一 01
姜平,求师得动态数理[?]核心成员
2001年毕业至东北育才超常教育实验部工作。
1998 年开始学习mathematica
1999年接触几何画板
2001年与qiusir正式学习几何画板
2002 年加入求师得动态与创造社区,积极参与讨论几何画板问题
2003年学习超级画板z+z,未深入,后放弃使用
2003年尝试使用cabri 和cabri 3D
2007 年写画板编年史,未出版
2009 年应学校要求写动态数理探究课程,在画板史基础上改编整理出版
2010 年接触geogebra
2011 年学习使用LaTeX排版
2013利用cabri 3D平台开设多面体选修课
2014年学习Ti计算器,
2015 学习geogebra
2015年7月,动态数理微课开讲,敬请期待
主要作品有《空间坐标系的建立详解》、《芒特波罗集的时间逃逸算法实现》等。
十一 01
求师得数位学习小组成员(T2)赵婧伊(Rebecca)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英语教师。求师得数位学习组成员,并为学习组成员提供英文支持。
2008年获得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语言认证。2014年11月开始MOOC之旅,至今已完成美国罗切斯特大学(Rochester University)Music of the Beatles的课程学习并以优异成绩获得证书。同时学习的科目包括美国俄勒冈大学英语教学概览等系列课程。希望通过享受MOOC学习体验而获得英语教育、教学方法的提高和完善。让学习成为乐趣,让学习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生活中像水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愿在学习的路上我们携手与MOOC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