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国庆长假归来,学部组织年级月考...

考务室内一向乐观豁达的监考教师Z异常愤怒,几近咆哮地抱怨某男生在收卷铃声过后仍不顾监考教师的劝阻,当着考场四十多人的面硬是僵持了两分多钟把漏写的答案补完...“如此无组织无纪律无尊长...甚至有些不自尊的”学生我认识,很好班级学习很好的班委...平日里来办公室问题目总是很礼貌,临走都要后退一步说“谢谢老师”说“老师再见...”

不过是一次平常的测验,何以让如此好的学生为分数不顾颜面呢?时下的应试教育就是这样,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老师帮本班学生作弊的事情不是也有发生过吗...旁观者或许会谴责类此事件因小失大,我想大凡凡人都会舍远求近的。

时下的德育往往是在形式上轰轰烈烈,而在具体的实效上却经不住一点的考验。就如理科的知识仅仅是死背诵书本上的教条,面对具体的问题就束手无策一样。如果说考试是对德育的破坏,更为糟糕的是如此破坏的频率还很高,甚至蔓延到平日的作业。也难怪受教育程度与德育水平几乎负相关了。

有时在想,德育是否可以借鉴理科的教育,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可是德育的很多东西有其阶段性和阶级性,很难找到客观的规律,很多还不能讨论,也经不起讨论,自然要讲授到比数学还要抽象了。其实眼下的应试教育已经不特指自然学科的应试,更是思想道德的应试。应试教育应叫应试德育了。

当然应试教育有其不得已的地方,理想化的教育大家都知道是应该怎样,理解,探究,实验...但问题的关键是时下的学科教育也要承担着德育的功能。眼下的社会对广泛的个性还没有足够的包容能力,那么没有个性自然是最为受欢迎的个性了。说白了就是让民众脱离愚昧的愚昧过程,或是旧时君王策略的升级版本。

再回到刚才的那孩子,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的道德品质,时下环境的德育结果多是脆弱和虚假的,德育更多不过是的简单的应试形式,所以经不起考验。世界在平坦化过程中,强权和专制显然成了名副其实的钉子户,而拆迁办多数是从弱者的角色开始。

这样看来,所谓的素质教育本意其实是让阶级化的德育更为实效的固化为品质,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远非是更科学的科学教育。这也提示我们,“素质教育”要真正的推广,必须找到一条比眼下应试能承载更多德育的方式,且德育的结果还要更稳固...被误读了的素质教育的失败是必然,该是国策的选择,而远非人们意愿破灭那么简单。

11

国人常有孩童的心理,喜欢听些聪明的表扬,更盼着华人获诺奖来印证那传说中的聪慧,而近年频有非本土华人获诺奖反而越发刺痛那敏感的神经,也正应了那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或许还要等到某非洲籍的华人获诺奖...

说到本土获诺贝尔奖的倒是有一位,只是我朝不愿意提及(1989年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同样讽刺的是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就职仅仅几个月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美曰寄托未来?没想到连诺贝尔评审委员会也受全球一体化影响,越来越会扯淡了呢。

光纤号称是第四大发明,而素称光纤之父的高锟获诺奖时已经是“唯不忘太太却忘了光纤”的痴呆,其实诺贝尔奖本来是专门颁发给那些聪明的傻子的,不过我天朝盛产的可都是货真价实的聪明鬼和傻蛋。真的傻子不能获奖是因为远不够聪明,而真的聪明不能获奖却是因为他们过于聪明,而且刻苦,以至于不用阉割都能把自己从里到外委屈成个太监的样子。

09

原本是地面升腾的水汽,一朝成为高高在上的云朵,便被凡人膜拜,似乎蓝蓝的天,明亮的光等都是因为那洁白美丽的云朵。云之美并非云本意能为,而凡云万一能于晴天贪得天神之功,也会在雷雨前背负鬼魔之名。

天上本来是两面镜子,一面被打碎了,七零八落的碎片天天睁大了眼睛看着那圆圆的镜子,各自吞咽着破镜难圆的苦涩。

吴欢说文革是“一场庄严的滑稽、深不可测的浅薄和一本正经地扯淡。”想必是庄严出于滑稽,深刻出于浅薄...那单调演绎繁华,卑微孕育着高贵...

公式输入的测试\sqrt{5}\alpha+\beta\geq\gammax^n+y^n=z^n;\frac{x+y}{z}

01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要不断前行。”爱因斯坦

当姥师的是不好骂人的,特别是什么TMD之类市井的口头语。可是有时还是忍不住学着小时候听老人说晚辈的语气,用“你奶奶个腿的”来戏谑某学生一番。昨日某小男生对曰,“qiusir,那我让我奶奶把你带走。”害得我半夜恶梦,报应啊。

白板擦不经意仍到孩子的衣服上还碰到脸了,抱歉说“...好在这个没毒。”谁知道那孩子非要争论不休“梅毒是毒”。要知道下面还有家长听课呢...抓狂。

28

清晨,慢跑在滩地公园里设计师规划出的塑胶小路上...
关于路,以前人们信奉的是“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所谓社会的发展就是未知领域越来越少,而所有的路自然都是事先“规划”好了的,还铺了石板或是沥青甚至铁轨来导引,现在的路自然也就不需你去开拓了,甚至你没有权利去开拓。不管是下海还是上天,都有固定的航线,甚至收听收看也是有固定的频道...现在的你只需按照划定的范围内走就好了。

因为路的形成方式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也就有所不同了。先前重视人的生存,也更强调开拓的精神,鼓励人们要敢于在草丛中或是森林里跋涉。而现在的社会更需要的是能遵守在划定的范围内行走的人,或曰所谓的守法。想要在划定的路外行走的总要付出代价的。

世界上本来到处都是路,走的人多了,很多地方便不再是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