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11

自从今年3月份求师得教育实验室网站[qiusir.com||MathPhysics.org]设立了“思维导图”栏目以来,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为了便于大家访问,提供精华贴地址于此:

感谢斑竹qever的工作!
Continue reading »

十一 30

对于几何画板研究了多年,也认识很多很多的板友,这里面不乏数学物理教师中的佼佼者...
对于三维甚至是多维的问题是一年前通过苹果上自带的图形计算器看到才引起重视,后来发现多年使用的几何画板竟然有如此强大的三维功能,论坛上近期也掀起了不小的三维构造讨论,这期间包括台湾来的网友教师...

三维构造的资料本来很少从网上看到,针对于几何画板的就绝有,没想到真正对于几何画板进行3D构造的竟然是论坛里面的画板少年...[文件下载 尽管是英文的,不妨碍有兴趣者阅读]

我们时常提到后喻文化,看来不仅仅是电脑游戏,很多的方面,已有还有更多的方面出现小年专家!!

目前刘杳/YAOLIU 已经是我们论坛里面的热心斑竹和构造专家了,这样的现象对于我们教育的研究应该带来思考,因为眼下罕见的很多事情将成为以后的必然。

也祝愿我们的少年专家称为专家,将来的大家!!(他已经是我们实验室的骄傲)

十一 27

神州5号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作为中国人自豪的心情是一样的。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应该还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教学的素材。
几年前就接触过苹果的UOP,期间间断地得到其中的一些理论和案例,特别是苹果公司的朋友告知最近苹果中国网站教育内容有所更新,很是受用。

而设计的过程中也尽量利用信息技术的沟通功能,通过BBS征求研究的题目建议,通过搜索积累相关资料,而QQ,MSN也成了大家沟通采访的必要工具。
我和合作者方老师的合作就是通过MSN完成,尽管我们不曾谋面。

教师设计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很大的相似,而正是其中的相似才为真正的交互提供了可能。
要不是杂志社编辑的约稿、催稿,这件事情也就想想过去了,辛苦了几天,毕竟还是基本完成了,不管是否会被枪毙,自己的收获自己充实高兴。自己的孩子就是丑也是好:)

Download UOP file
最新修改稿

http://photo.sohu.com/42/76/Img211797642.jpg

十一 10

刘杳(liuyao)同学是我们论坛画板斑竹,从北京到美国就读的高中生,很早就要打算希望他写一点关于他对于中国和美国数学教育等方面的切身体会...好在最近的一篇报道引起了他的话头,一个初到美国的高中生对中美数学教育的切身体验:

我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好
临出国,还有一直在美国的这些时候,很多人见了我都说我的数理化肯定没问题,就是语言过关了就成。现在数学也算学了两年有余,可也觉得实在不好比较,有些茫然
先说我个人的数学学习。出国的时候我是上高一,刚上了一个月,也就讲了点集合。到了美国,因为教学系统不同,就跟着上11年级的课。我上的学校(别的类似的学校应该也是)对于正常进度的学生安排的课程是这样的---高中4年中 9年级代数II 10年级几何 11年级算是相当于中国高中的程度,叫Pre-Calculus(微积分预备的知识) 12年级Calculus微积分
我10年级就上Pre-Calculus(因为我不用上几何),11年级上微积分,今年第一学期(和别的同学一起)在Harvard Extension School上Multi-Variable Calculus(多元函数的微积分),下学期上Linear Algebra(线性代数)。我有一个同学(同年级)去年已经上了,好像今年在网上Stanford Distance Learning学Differential Equations(微分方程)
看似差距是Pre-Calculus这一科,大略等价于国内高一高二两年(高三复习,等于没学新东西)。 我不得不说美国这儿的课是简单不少,要拿国内高中的题我可得傻眼。现在三角函数那些公式我还没记全,更别说灵活运用了;排列组合及概率我向来不灵,上课也就是混过去的,因为不难嘛。解析几何也就稍微讲了一下,但与国内的(题目)程度差了不少。还有一些矩阵的介绍,不知国内现在课程中是否有所涉及。还有我没学不等式。的确若论题目难易程度和解题的“技巧”,国内显然要高出不少
微积分我感觉也是算比较浅的,很多定理并没有给出严格的证明(就连极限的定义也不是像中国课本中的严格),其实反过来一想又何必非要在那些东西上下太多工夫呢。我的确不敢说可以将微积分“做的很漂亮”,只不过是学过一点而已。(我也不知道中国大学微积分课程是什么样子,无从比较)
我的感觉是中国的学生有很多很聪明的,美国也有很多。要我说,我在国内高中的实验班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将高中数学中大致的概念掌握,但还是那句,很多题还是需要长期地练习才能熟悉,更何况还有那高考。美国这儿聪明的孩子可以往高了学,而且常常是自己兴趣很大,有个别几个天才甚至于高中四年都是在大学中上大学的数学和科学。美国的有些学生真是爱学,打心眼里爱学,而且学的很好。中国也有不少天才,可是还要跟着进度走。自己在课外看的东西毕竟与在课堂中老师教的不一样,而且很重要的一点美国这儿想找课外/超前的东西不难,图书馆,网上,而国内就不同,这也不是朝夕之间可以改善的
对于奥赛,中国应该很强,不过的确在上各种奥校班和参加比赛的庞大群体中,真正出类拔萃的相对不很多。美国这里好像没有什么数学班(有个别的暑期夏令营之类的活动,有些私立学校或许会有超前课程),而且肯定论人数比不过中国人。每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中国成绩名列前茅(可惜今年不是第一),美国也不差(第三左右),如果意识到美国没有那么大规模地组织数学奥赛。那些代表美国参加IMO的都是绝顶天才,而且多数不是只参加一次。听说清华附中的付云浩高二高三参加两届IMO(其他都是清一色高三),殊不知美国天才不少都是这样,Reid Barton高中四年拿了四块IMO金牌,还拿过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金牌,而且他是home-schooled(具体定义我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不是出自任何一个中学)。我希望哪一天中国也能出这样的天才。有一个在美国的中国孩子Tiankai Liu,9年级10年级拿了两块IMO金牌,今年11年级他没参加(他选择去MIT做研究),要不然也可以创造奇迹。中国孩子也不差呀,只不过他是在美国...
在美国弄数学的孩子的确有一部分中国人,但非常非常好的确不多,也有不少别的种族的(犹太人算一部分)。
写了不少,主要算是介绍一下美国这边的情况。自己毕竟接触不多,难免有所片面。顺便也算是回应各位老师的请求

http://www.qiusir.com/bbs/dispbbs.asp?boardID=15&ID=3774
Continue reading »

十一 09

以下是引用liuruifeng
——————————————————
幸有两眼明,结识画板良友
恨无三年暇,遍读画板佳作
痛少十年功,探究画板奇葩

我今天的心情十分糟 ,把这一方天地作为我的知心乐园,请不要见怪,我从没有象今天这样内心感觉失败过,也从没有象今天这样精神有如此的震憾,虽然我从草原深处的大山走出来,但多年的在外的奔波让我淡忘了自己为命运奋争的过程,当我面对那一双双真诚的眼睛,我内心流泪了,我真地想把自己封闭起来,外面的不为我所知,我应该为了那些在大山深处好不容易才走出来的孩子们做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爱这份事业,我不想再多说些什么,真的想隐没在山林之中,让世界忘记我的痕迹!

——————————————————

http://www.qiusir.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3714&star=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