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30

2010.11.28上午参加由《辽沈晚报》主办“学大教育”赞助的“名师公益大讲堂”首场讲座顺利结束。幸亏事先把keynote文件备份了多种格式。八一剧场整修后的环境还不错,或许寒天飘雪并没满场,会场气氛倒也融洽,还来了几个以前学生和家长...


或许尤念耀华中学之“尚勤尚朴惟忠惟诚”,谨记勤思、朴行、忠己、诚人!所以选取了“恳谈”的旋律。

路面上横行的多是什么富二代、官二代,同学们多是工二代,我是农N代。都说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对物理学电场和磁场的耕耘又能帮我们做*一代呢?生活在城市里,树如草一样渺小,一句“爬上高楼看日出”,情何以堪。

讲座中特别引用了“李宁”针对90后的这段广告词,针对“让改变发生”,通过两个迭代模型,着重阐述了“哪怕最简单的规则能被不厌其凡地重复的坚持才能引发改变”的观点。并强调“方法是过程”和“结果取决于过程而非初始”的体会,也是教育存在的意义。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而如此宿命的表述总让非龙凤者悲观,教育的意义又在哪呢?以前在超常部开数理选修课,某学生用画板Control M+L快捷淘气举动...那不经意发现给我很大启发。不管红色的多边形初始多么凸凹,只要进行中点迭代,总会趋近椭圆,可谓修成正果。而教育的必要和不厌其凡的意义在此。

“笔”视无“尺”之徒;真正的困难总长着和善的面孔;知识也如榴莲,不畏其表不惧其味,能敢食之方知其美味;网上的勤就是多动一下手指,想知道什么就会知道更多;网上的懒就是手指动个不停,即便是无趣也被有趣地分享,或如不受力的匀速运动...

对高三学生复习的建议主要是“教材的研读”、“师生的交互”和“亲历的整理”。自我整理的过程本就是在应和一种节奏,而审视过的知识也才能在考场上发挥。也特别提醒考生家长,和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失败相比,经历高三的学生变得只知道自己才是最大的失败,这也是帮助同学的另外意义。

“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而对考场上的学生来说,魔鬼也存在于题目的细节之中,应考的过程何不就是捉鬼的过程呢。

还是用五个“物理”谐音“无理”、“雾理”、“误理”、“悟理”和“无理”来解析“物理”的认知过程,犯错“误”和深入的领“悟”同样是“物理”认知系统的有机部分,如此每个过程彼此包含的非线性表述多少能有新的启发。

高三复习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要帮助学生把以前所学知识关联成网络,牵一发动全身。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模块排列的示范,引申到力在位移和时间上积累的功和动量,以及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可惜不少学校并不讲授3-5,对完整力学模块的建立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学校的短视造就了学生的短见。


从近两年的物理高考题目中不难整理出几乎每年必考的内容来。特别强调的是不论是选择、实验还是计算都离不开图像问题的处理,正如图片的文件一般很大,图像的内涵也丰富于文字的表述;而对动能定理的运用要特别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以及理清动能、势能、机械能和热能等能量和力的功的对应关系。

十一 29

这是一篇受密码保护的文章,您需要提供访问密码:

18

@qiusir:拿神童说事,又不能接受一个孩子谈理性,随便扣低情商的帽子;说父母可怜,却忽略培育的乐趣和内心的荣耀。相比以前“其次吗我就不知道了”,乐见孩子理性的进步,而父母的付出总是有所回报,只是先别用世俗去衡量。还有的是要习惯那些把自己面临的问题用来指责别人的人...

数年前的一些关联:
·"其次吗我就不知道了"
·"年龄比较小的神仙"

08

都说社会发展的速度如何之快,这是2004年听美国一中学教师的讲座笔记,今天看看还是一如以往的感受...

教育是不能够借鉴的借鉴!往往是事情改变人,而人改变不了事情…

“美国教育五花八门,谈不上哪个学校能够代表美国。”
“开始也认为美国的教育不值得一谈,后来觉得他们是真正出人才的教育。”
“在美国的学校里,认为1/2+1/2=2/4的人很多;而连续多年拿国际奥林匹克数学金牌的学生却没有去过一天学校。”
“国情的不同是教育不同的直接产物!”
“美国看中国的学校就像军营!”
“美国的学生并不关心别人如何,认为自己最好。”
“学生把诚实看作是自己最大的品格。”
“从学生开始把身体练好比什么都重要。美国中学的体育老师在学校的工资最高。”
“美国教育打基础,个人打个人的基础。10层楼的建筑,没有必要打20层的地基。”
“美国学校的各个部分都在高速的运转,到上海一所中学参观,电脑还是5年前的,而我们那里已经换了三轮了。”
“美国学校从来不号召别人向他学习。大会上没有批评,不知道什么叫做批评。也不表扬,表扬对于别人也是批评。”
... ...

27

最近在整理一些资料,不经意看到以前教师节收到的信笺,也算是TO长颈鹿同学
的一个补充。不知这丫头怎么把以前的文本给删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