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高考最后一天,天气不错,早早来到134,昨天征妈就说已经做了排水处理。李校长、贾主任和王主任等几位领导更早来了,少年班的葛校长、郑主任和赵主任等也来了,要创造辉煌的双语助考服很黄......
高中部这届学生中大多是跟着李校长六年的,从双语初中到北校直升到高中部...


考场看到喜欢郭艾伦的梁同学,穿着勇士的T恤,当着领导的面说昨天看到我物理考得挺好!小帅哥很友善,真会说话。高的妈妈也一个劲的说昨天那么大的雨我还去助考......

送完考生早早回家。下午让班主任和同学们好好庆祝吧...

邻居家的月季开得很好,没好打扰就在外面拍几张...

老卢说昨天的链接打不开,阿里的服务器很一般啊,可能服务费也打折了原因吧,也好,安全一点。
论说这小站全球都可以访问,但全球也只有我有耐心等着网页打开...

昨天大雨后公共绿地上的私家小花园里...[?]
有些事很冷静反而做不了,前一阵子做防水去过楼顶,今天回来早,天气不错,有点恐高的我光着脚就上了楼顶,等哪天去楼顶看火烧云...

2022年高考助考记录3

07

第一天去20中学助考,结果跑到分校去了,还好有共享单车。因为疫情,一个考点有三个入口,又绕道和同事汇合。
见到不几个学生,同学们见到我第一句都是,“qiusir微博怎么被封了?”


20中学这边的状元楼是凋敝的街头的缩影,但有孩子就有希望...
第二天考物理,不少学生在转这个“考你妹啊”,求加十分哈哈哈...

2022年高考助考记录1

01

语音记录(20220606)
·师生一场,缘,妙不可言~ (1936)


少年的美好如朝阳,会让老师发自内心去赞美,而有机会一起成长,更是上苍的恩典。
想来师生一场,缘,妙不可言。

诸位就高中毕业了,也替各位家长们高兴,彼此都是家的骄傲,过往的艰辛此刻已经回报。
想到不确定的未来,作为长辈多少要叮嘱两句,送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那句话:“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因此生长也永无止境。”

这里就不说祝高考飞跃一类的话了,卓越的人是不需要用一场考试来定义的。高考作为一种经历,成与败都是未来不可替代的你的组成。

同学们加油!
勇敢去拥抱属于你的卓越[?]人生吧。
五湖四海,难说再见,
在学弟、学妹那儿,我会看到你们年少的影子。


送给九班、十班的学生,送给我遇到的美好少年~~~

29

为记录风景的拾荒者的行踪和皓首穷经的历程,每月选一张手机自拍的图和这一年在读的书,也陆续更新这一年看电影的流水账,即便是无聊的爪印也是留给未来自己的礼物......



2022-01时光如花束,岁月并无根...
2022-1

Continue reading »

十二 31

2021

相比过年,更喜欢宁静的冬至,没虚长一岁就又熬过了一个最长的夜。而一年当中很多事的完结和重启是要放到元旦的,比如更换日历、支付年费和跨年照。喜欢姚同学一早送来的创造者台历,为了米和面的赠品前天预交了来年的物业费。如早饭后散步是每天的习惯,重温读书笔记和梳理心头思绪成了年末的惯例。这里PO一篇年终总结成了辞旧迎新的仪式,于我更像是房屋清扫后的春联张贴。本小站可是靠黄了某个国企,一息尚存要感谢刘兄。

早起上班、散步看书、上课打球上课...一周像是一天,生活的节奏如座钟一样准时。今年就50岁了,当“来年和去年一样好”的小目标成了大的奢望,对未来还能有什么期待呢?电影里看到要放弃理想的桥段会潸然泪下,手机里曾经喜欢的那些奋进的旋流也都变成了悲伤的歌。“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我一样没能逃过梭罗笔下的大多数。好在对活着还有感,读书的热情也不减。外在的世界里,飞逝的时间是不可逆的;想象的世界里,时光在字里行间穿梭,重温精妙的逻辑、赏析美妙的句式,感慨时光真是样好东西。

回想一年的过往,本有很多怨念。“我们跌入郁闷沮丧的境地往往不是缘于消极负面,反倒是缘于积极的希望。”阿兰·德波顿一边在《写给无神论者》中用帕斯卡的悲观主义来安慰,一边在《新闻的骚动》里耐心规劝,“对于每一个平静安宁的时刻,我们都应待之以感恩与宽容。”人生“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米兰·昆德拉的言外之意,听不到抱怨反倒不正常。范梅南的《教学机智》算是对症下药,“作为教师总是正确地行动,这是不可能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得以解脱。”“你只需要知道天气预报的结果。如果太执着于信息,你迟早就会在信息中窒息的。”格拉德威尔在《眨眼之间》里的观点和维尔凯维奇的课堂管理黄金法则很是一致,“忽略,尽可能忽略那些恼人的不良行为......”聒噪的人群是我的沙漠,书中有雨露甘霖。

2021

关于“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最近被问了几次。什么时候我成情感专家了?可能是好奇这么悲催的人生何以维系吧。那情感受挫的学生来谈心,坦陈“如果我是您,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惊诧的不单是我的可怜?更好奇我的可恨在哪儿。“幸福是一种幻觉,苦难是一种常态。”阿兰·德波顿在《写给无神论者》中写道,“我们能做的最好事情不过是直面自身处境中的绝望事实:人之伟大在于知晓自身之悲惨。”也如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提到,“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我当属阿德勒所说“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的一类,课堂上偶尔谈及少时的穷苦,内心多少有点闪耀,而学生看不出老师那知识改变命运的德育渗透的用心,还不是从现今的老师这看不出比农民好在哪。这不是个体的愚昧,这是系统的冲突。

我有两辆车,一辆旧车,一辆新车,像是我的两种状态,旧车不舒适但皮实,新车性能好但顾忌多。人生在世或如车行路上,要学习的不单是启动、向前和加速,也要学会转向、泊位和加油等。而开车的智慧,路上遇到狂飙的奥拓不只是敬佩或抱怨,是知道路途是目的地的一部分,路况也要取决于他人。用维根斯坦的话来说,“他人对我们理解的范围标示着我们的世界的范围...性格就像既需要作者也需要读者的语言一样。”如此类比,大概能体会怀特海的“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拥有知识的人和运用知识的方式”,也就是说,光有一副好的嗓子是不够的。回到“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So many years of education yet nobody teaches us how to love ourselves.”要我来回答,顺着费曼和阿德勒的话说,活着是与自身和环境和解,用余生治愈童年。

2022,不怕...

2021

[?]科学,请加油......
[?]图(2021)书

作为理科老师,有点讽刺的是,对教育的绝望来自数理,希望来自人文。贴一段郭宏安翻译的波德莱尔的《信天翁》

2021

...
诗人啊就好像这位云中之君,
出没于暴风雨,敢把弓手笑看;
一旦落地,就被嘘声围得紧紧,
长羽大翼,反而使它步履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