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3
KESO那里很少更新了,这影响了我的网络生活,传说是离开斗牛士了...
不管是谁,别委屈了他!
据说是柳传志提出的,我是在KESO朋友那看到的这个鸵鸟理论:
说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人家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只火鸡,人家是只小鸡,你觉得自己大的不行了吧,小鸡会觉得咱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承认你大。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你一定要站在人家角度的去想。你想取得优势,你就要比别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才行。
以前还在KESO那看到这个公车理论,很朴素又很真切。
等搭公车的人都有一种想法,那就是上车之前希望公车每站都停,上了车之后希望公车站站不停,直达目的地。
五里河体育场不是无声爆炸吗?怎么被误以为雷了,要不怎么下起了春雨,很伤心的那种,明早不会下雪吧。
一 05
很放松地呆在某家KFC里,叫一份草莓圣代加上当天的《环球时报》,这应该是我很喜欢的生活方式,其中的的“域外箴言”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小版面...
“雪崩中的每一朵雪花都不承认自己应该承担责任。”
面对教育的冷酷现实,我们根本无法完全置身度外的去指责和挑剔,而谈到其中的责任,每个人又何尝不是雪崩中的那片雪花呢。
“你没有第二次机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这是个很有趣的逻辑问题。如果你只在意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你真的只有一次机会。而现实中,我们还有给人第二印象、第三印象的机会。每每多了一次的机会,更是浪费了一次的机会,现实就是现实,而所谓的弥补不过是现在对未来的预支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呢。
“被开水烫过的猫连冷水都害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的俗语也很形象。这或许更能说明第一次印象的重要吧,对于胆小的猫来说,水只有一次机会,对于怯懦的人来说,绳子根本就是连第一机会都没有...冤枉啊:)
“如果你没有挨过批评,可能是因为你做得还不够。”
我很喜欢这句话,更希望那些曾经被我批评过的同学理解这句话,批评更多时候是老师对学生的更高期望...而被批评的人也不是拒绝你的好意,只是不接纳批评的方式。
“唯一能够击败厄运的东西就是艰苦的工作。”
似乎很和日本球星中村俊辅的名言,球场上只有一种兴奋剂,那就是汗水!当很多人寻求学习上捷径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向现象这句话呢。
P.S.今天东北育才学校初中部北校区的初三分流考试结束了,不管结局如何,还是希望孩子们都能有个好的定位,有个好的归宿...马拉松长跑的路途上,领到一杯水的放松,但这远没有到达终点。
十二 09
和高中的学生相比,初中的小孩真是有趣,今天就有学生告诉我,他是班级的“站神”,我还以为是能打的战神呢,原来总是被罚站。有学生接话说,他是班级的“连站”,我以为是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呢:)原来是这节课站着,下节课接着站...这兄弟俩要是真在一个班级,可真够老师呛的。
据说时下初中小孩在玩一种“诚实”与“勇敢”的游戏,输了的必须选择“诚实”或是“勇敢”,如果选择诚实,就一定要回答对方的一个问题,选择勇敢就意味着不得不执行对方要求的一项任务。还听说同学之间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十一 15
看央视“对话”易中天,有人拿他的名字来解释他窜红的原因,易,容易的易,周易的易;中天,如日中天。这样说来,富贵了的一定名字里要有黄金了:)
矫情的人说他是孙悟空,率情的易中天说自己是猪八戒;别人说它是散养的鸡,他说自己是偶尔出来打一点野食的圈养鸡;别人和他谈理想,提责任,他说自己最想回去的地方是高老庄。
可谓笑猪愚者蠢,自喻猪拙者明啊。猪无脑?猪有脑。
十一 09
在11班的报栏上看到徐风《风中细雨》中的这首小诗,让子萌同学帮助抄来:
“
命运
不管是什么样的水,只要它到达海洋,它就是海洋了。
不管是什么样的水,只要它到达阴沟,他就是阴沟了。
本来是这样的,却成了这样。
”
就我的理解来说,如果消极宿命一点,最后一句可以改成“从开始就注定是这样,还以为是那样。”对比少年班,数学班,六年制和常态班,我想关键是教学思路引发学习思路的不同,而内在本来没有什么差距,至少是没有那么大的差距了。
课堂上,语文老师给学生读范文,其中读到“爸爸,我可以抽支烟吗?”
只听到下面有学生接话说,“没关系,抽吧!”
老师气急败坏,“孩子,装大辈可是折寿的啊!”
课堂上有学生拿着布娃娃玩,老师有些生气,抢过来夹在腋下继续上课...
过了一会老师借机教育学生,“你们看,要是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天天拿着布娃娃上课,怎么行啊!”
学生接话说“没有什么不可以!”“一切皆有可能!!”,另一学生说“没关系啊,农村的老师不还背着自己家的孩子上课呢吗。”
我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