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搜狐IT第一届中文Blog大型摸底调查...[广告图片]
雄杰 费了很多心思,征求了很多的意见,也遇到了一些麻烦...blogger的事情,支持一下!

·南方高科的品牌形象正以光年的速度下坠!
·新教材中的一处明显错误
·家长质疑小学数学课本
·手机引发感应雷击?
·富翁和两个苹果的故事
·LIVE 8 Concert Highlights
·一个日本人发来的威胁信

04

初始条件的多样和成长环境的复杂,让人越发觉得对教育的思考需要一种全新的逻辑,或许要等到科学思维的大飞跃。

雨果曾这样评价中国,“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从教育的角度,让孩子来参观这些酒精瓶里的胚胎是必要的,但把孩子也塞到瓶子中则是愚昧的,就算辩解瓶子的新旧和尺寸,瓶子就是瓶子,而至于瓶子中的酒精的质地的讨论就更无关紧要了。
不过就有人乐于欣赏自己瓶子里的胚胎,还夸耀和传授保鲜的秘诀,这对胚胎是不公平的。

想起鲁迅对“剪掉辫子就是闹革命”的讽刺,不过现在看来,剪掉辫子是必要的,剪掉辫子后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更是一种选择。看看现在大街上各种的发式,竟也不乏长发飘飘的男士,或许这就是文明的进步、自由的发展德见证吧。

正如革命首先要有剪掉辫子的勇气,尽管有对瓶子中胚胎的顾虑,有对未来未知的焦虑,但打破玻璃瓶是不能被省略的一步!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03

难得周日上午在家看电视,很快被凤凰《世纪大讲堂》里袁伟时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的演讲所吸引。激进的年轻人很多,但有如此锐意革新的前卫长者却少见。七十多岁[1931]的老先生,言语却也直接,可爱、可敬。
演讲中提到的北大经济学教授周其仁的观点:“不要再在资本家和劳动者剥削与被剥削对立关系上去考虑问题,其实人人都有资本,有掌握资金的资本家,也有人力资本家。”印象深的当属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亚马蒂亚•森的“扩展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它的主要手段。”[如同教育的目的往往是条件]...

严复在甲午战败后尖锐地作出一个论断:"身贵自由,国贵自主";国家盛衰的关键是"自由不自由";这也是中国和西方根本差别所在!一百多年过去了,挫折和成就都证明,严复的这些论断是无法反对的常识.说得郑重一点也可叫做:颠扑不破的真理!

袁先生还对读经的经典教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身贵自由,国贵自主”,对学校,应该是“学贵自由,校贵自主”,让学校有自主发展权,让学校里的学生有自由发展权,如同先生提到英国的民主制度从贵族民主慢慢发展下来,经过几百年的努力,终于到二十世纪变成大众民主。注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评纪宝成校长的“重振国学”论
·大国兴衰之五大枢机
·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

02

上次去抚顺过于羡慕人家的大显示器,这次小胖和小唐特地托朋友送来ViewSonic17,替换了办公室里原来的lenovo15,如此的满足让我想到了童年的贪婪...也是给我痛失“大白”的失落的一点安慰。感谢他们的慷慨!
用替换下来的显示器给同事王姐升级,帮她安装时,她不无担忧地说,“我的数据不会丢失吧?”等安装好后,启动机器时,她惊呼道,“怎么还是三宝?”学文的她还不清楚显示器和主机的分工:)
来春的经历更好笑,信息化任重道远啊!
·多少校长用电邮?

01

不好夸张是看邹景平(Chow Jean)老师的文章长大,至少这两年时不时跑到她那喝些心灵的鸡汤。
因为聚会错过了『E-Learning大讲堂』的讲座,还好信息技术帮我穿越文字和音频的时空隧道,文字还原,声音温和,娓娓道来...

Teaching is listening. Learning is talking.

—Message painted on a Met advisor’s truck by his students (from Dennis Littky, The Big Picture)

曾困惑于“师生关系尺度”的把握,好奇于“一教就会了”的反哺,得意于“学教相长”的篡改...按照先前“平衡理论”的逻辑,如果说学习的管道需要Input和Output的平衡,那么稳定的师生关系也讲究一种平衡,当然包括讲授和倾听的互动。这种平衡对老师是教学相长,而对学生来说则是学教相长。也如同人的角色的互动,很多时候老师是学生的学生,学生是老师的老师...
·[邹景平]新眼睛看“教”与“学”
·[毛向辉]知识和学习的新规则
·双螺旋是教学关系的最高境界
·对新老师的建议
p.s.SHK现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