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好民主才是好东西”,这样的标题看似正确,其实是别有用心的...而此次台湾大选,政党顺利更替的民主意义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一个小岛上。
tw2008.gif
via:最喜歡這句:我們不是局外人!

厌烦了央视一板一眼的陈词滥调,更无法忍受地方台买药看病的广告,平日也只能看凤凰卫视了,时间长了,自然也就关注宝岛那边的情况。外省籍的小马哥帅气,清廉而又挫折不断,相信不少如我一样隔海为他加油,从颜色上,自己当属“深蓝”了。而真当马英九大胜的结果出来,却并不见愿望得以满足的喜悦。或许自己弱者心态过重?总之越发对绿营同情,其实更是破除成见后的尊重。

明珠香港如农家从小过继给人的孩子,原本天资就好,而一朝长大,更让乡亲惊讶地看到资本带来的繁荣,也有机会分享那现实的天堂。而宝岛台湾不好说是长子,也算是自力更生,单过的想法很自然,相信长辈们会乐意看到他的繁荣,而我却多了几分对传统的保持和对民主的探索的期许,或许这也是保持现状的意义吧。

谢长廷败选的感言短小了些,却也值得回味,尽管他说选举的失败是他个人的失败,但话语中透出的悲壮却能赢得尊重。而我此时所能想到的就是那句话,失败了,失败了算什么,失败了也要八面威风。


台湾人民已经用选票做出决定,我们接受败选的事实。我们在这里,要恭喜马英九先生跟萧万长先生。

很遗憾,民主进步党这一次的表现不如预期,我们辜负人民的期待,在此我应该也愿意负起最大的责任。我在这里也要呼吁民主进步党的支持者,冷静面对这样的结果。

民主包括结果、也包括过程,过程难免有争议,但是我们接受,不要再有抗争,让我们的社会非常迅速地能够修补因为选举所留下来的裂痕,让我们的人民能够很快地生活在爱与信任的环境里面。

我们选举失败,但是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祖先留下来的民主的火种,不能熄灭,我们要转失望为动力,守护台湾的民主。我相信所有民主进步党的同志都会谦卑、反省,但是身为候选人,我要承担较大的责任。

我除了会兑现对败选的一切承诺外,也将持续守护民主、守护台湾,我的生命属于台湾,舍此无处可去,这是我个人的挫折,不是台湾主体性的倒退,是民主的结果,不是民主的失败。

我要感谢这次选举过程中辛苦的同志、干部,还有志工,这段时间的付出跟辛苦。我不会忘记316击掌每一双温暖的手、我们心中的感动,我们将永远保留这样的热爱,爱我们的台湾、爱我们的土地、爱我们的国家。

我再次重申,选举是我个人的失败,不是台湾的失败。今天不要为我哭泣,聚集我们的力量,继续热爱台湾。

台湾的发展从来就不是顺风而行,风愈大我们愈要走,我们要永远跟人民站在一起,衷心地为台湾祝福,我们相信人民,也相信台湾。

再一次,我代表所有竞选团队的干部,为我们辜负大家的期待,为这一次的败选,深深地向大家表示我的歉意。

01

关于教育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的讨论有很多,而类此的争论似乎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反观自己的态度则有些折中,从长远来看,教育当然会是一门科学,未来的教育会有定量的操作程式;而现实是从教者不得不把它成一门具有主观色彩的艺术。如果非要把教育和科学挂钩,当下的教育也只能称之为教育哲学,如物理成为科学的前身。

所谓的科学,不仅是一系列具可重复和普适的规律,更要精准到一定范围内的量化。眼下人们对自身认知规律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初级的初级阶段,远没有达到量化的层面,现实角度来看,教育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但同样是对人,人在生理上的认识就要比心理认知等方面要明细和深入得多了,这是从医和从教的不同。或许我们可以畅想,什么时候人类研发出各种针对认知的良药,教师的教学也和医生的医治一样开药方,到那时该不会有还有人怀疑教育的科学性了,然而即便是这样,就如老中医看病,也还是摆脱不了其“艺术”的特质。

和对教育归属的讨论一样,有关管理的话题同样也会陷入“艺术与科学”争论的漩涡。对学校来说,教育就是管理,至少他们有很大的重叠。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协调,那一点点能够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只是艺术的陪衬。同样,当人们对人自身不仅仅局限生理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管理才能被冠以科学之名,否则所有的管理科学都是管理逐渐被科学化的过程。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层次决定管理的档次。印象中效果好的管理大都是个性鲜明的管理,要么严明果断,要么阴柔太极,领导者的魅力,还不是为人的艺术。至于科学,于管理大都是个幌子。而所谓量化管理在教育中的后遗症就是让被管理者也变得斤斤计较起来了。学校的管理和工厂车间或是建筑工地的管理应该不同,不是老师和工人不同,而是产品的不同。

学校的教育会成为科学,时下的教育管理首先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