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天即将死去,我要为昨天哭泣
天池的水呀
那是所有的委屈和运气
冲刷心灵角落后的怜惜
如果明天即将死去,我要为今天做最后的努力
珠峰的雪呀
那是长久压抑着的抱怨和感激
直抒胸臆后的希冀
如果明天即将死去,我只会为你舍弃
迎春的那些花呀
连带着我的洋房一并忘记
我只捧着梦西去
明天即将死去,我还在放声哭泣
石头里流出了怜惜
明天即将死去,我还在期待着奇迹
烟囱里也飘出了希冀
明天即将死去,你是我唯一的挂记
丢了梦的我早已死去
如果明天即将死去,我要为昨天哭泣
天池的水呀
那是所有的委屈和运气
冲刷心灵角落后的怜惜
如果明天即将死去,我要为今天做最后的努力
珠峰的雪呀
那是长久压抑着的抱怨和感激
直抒胸臆后的希冀
如果明天即将死去,我只会为你舍弃
迎春的那些花呀
连带着我的洋房一并忘记
我只捧着梦西去
明天即将死去,我还在放声哭泣
石头里流出了怜惜
明天即将死去,我还在期待着奇迹
烟囱里也飘出了希冀
明天即将死去,你是我唯一的挂记
丢了梦的我早已死去
近日学校网站上放出60周年校庆公开课的视频,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尽管教育也常被说成是一种艺术,但上课毕竟和说书演戏不一样,看上课的视频和看电视剧的娱乐心情一定也不一样。至少我是没有耐心看完,或许是早就知道了结局,或许也是不忍太多遗憾的缘故。
年终岁尾多是头脑的盛夏,畅想的思绪就是那些迫不及待的花。
自己的新年愿望从最初的衣无忧、食无忧到居无忧、行无忧...这些愿望的提前实现也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和很多人对制度的感激涕零相比,我倒是越发抱怨那些本不该遭受的苦楚。
如果说要对新的一年有些期许,前些年常常愿新的一年如过去的一年...而今年看来要改一改了,那就愿新的一年不要像过去的一年一样吧...我的2009比我的2006还波折。
忽然在想10年后的情景,2020年NASA重返月球,2020年国家全面实现小康...我的2020呢?
茁壮的小猪仔背着书包上学堂。
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不是单位的丛书,也不需要被主编。
不惑之年该成为教育领域某方面的显性专家了。
依然有意义的工作,要更有格调的生活。得乎妻小,游乎山水...
... ...
我不相信2012,我相信2020。
新课改背景下,辽宁2010年高考物理备考方案及应试策略
qiusir lab qiusir.cn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物理教材和新的考试大纲都是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也是高考命题的风向标,同时高考也是课程改革的有力助推者。
这些年高考一直遵循着“总体稳定,局部调整,稳中求进”的原则,稳字仍当先。2010年是我省(辽宁)新课改背景下高考的第二年,当前考生可参照2009年考试大纲进行复习,而教师则需认真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和新大纲,尽快熟悉新考题。笔者结合2009年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给出下面的建议。
一、践行新课改,洞察高考新导向
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尝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力求“由唯认知性评价转向对科学素养的评价”、“由以甄别与选拔为主要目的转向以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等。高考也由单纯的选拔功能过渡为能力导向等功能。
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落实,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习的自主性。这些特点在近年的考题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这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学科复习规律的同时,也要关注新课改理念下高考命题的特点和变化。
如新教材增加了不少物理学史的背景资料,甚至精心选配了名言,关注物理的人文性,力求让抽象的定律鲜活而具体。近年的考题中就加大了对物理史实考查的力度。如2009年第14题,涉及万有引力、牛顿第一定…不少学生对初中教材就已经渗透了的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贡献仍把握不准。
分析归纳近年高考物理试题,多出现如下特点:
1、重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应用,突出主干知识的地位。
2、注重对学生探究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更强调自主和创新。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物理走进生活。
4、注重物理过程与科学方法的综合考查。
5、强调运用数学工具解决能力的考查,趋向数理的融合。
6、注重对信息分析、处理和表达的考查,特别是图像题。
7、强调科学发展历程,充分顾及到科学的人文性。
…
二、研读新考纲,把握命题脉搏
2009年物理考试大纲规定四个必考模块:必修1、必修2、选修3-1和3-2。同时要在选修3-3、3-4和3-5三个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不得跨模块选做和多选多做。每个选修模块二道题,15分(5分为选择题,10分为计算题)。必考内容不受模块局限,选考模块也可以涉及必考内容,但四个选考模块之间不横向联系。
和新课改前相比,《高考说明》所列的知识条目有所变化,比如不见了“不要求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的限制;增加了 “多普勒效应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的要求从Ⅰ上升到Ⅱ;“从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动能定理”也没有明确规定…面对变化的内容需积极应对,恰当把握,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考试说明在能力要求上也增加了一些条目:
1、“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在分析综合能力中增加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表述。
3、在实验能力中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
复习中凡涉及学科基础知识的都应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应突出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应用,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的分析,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要求中明显提高了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趋向“设计”,如23题。也提高了对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更多地涉及“过程与方法”。 回顾2009年的复习备考,很多地方值得反思。比如复习中对考纲中不要求的东西不知舍得、对实验动手练习较少。
三、有章可循,2009年高考回顾
2009年的高考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高考的最直接参照。2009年辽宁和宁夏同卷,国家命题;物理科分值为110分(新课程以前是120分);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首次将考试范围和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读题量。
2009年辽宁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考查的主要知识点、能力要求及分数分布表
归纳2009年实施新课改省分高考物理相关试题,大多有如下特征:
1、生活中的物理
2、能源相关的题
3、新增门电路、传感器相关的题目
4、物理学史出现频率增多
5、图像分析、图像信息读取等能力受到更多重视
6、推理能力考查增加
7、计算题过程分析和建模能力的加强
…
力学、电学内容在2010年高考中依然是重中之重;真正亲手做过实验才能形成基本能力,得分才有保障;科技前沿、社会生活往往是命题的情景铺设点;物理时事、物理学史上的考查也是近年高考的一个亮点;探究性试题是高考命题的大势所趋势。
四、不厌其“凡”,有效执行三轮复习计划
高三复习常建议学生建立自己的“宝典”,通过摘抄或剪报等形式收集好的题目、有用的规律,以及一些补缺。“宝典”的建立有助于调节学习的节奏,梳理知识,树立信心…有助于养成记忆的习惯,整理的习惯,积累的习惯…高考状元中不乏复读生和女生,更说明学习的习惯和知识的熟练的重要。
第一轮单元知识复习:持续到2月上旬。立足基础、力求全面,逐个考点过关,利用经典题、基础题落实双基,尽量防止学科知识的不平衡,力求形成知识体系。此轮复习切忌过深、过难。
第二轮模块知识融合复习:2月中旬—4月中旬。抓住主干知识,通过考题研究达到熟练应用层次,加强专题内部知识和专题之间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把所学知识织成网。通常进行如下专题:力与运动、功能关系与守恒定律、电路分析、计算、带电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电磁感应等。
第三轮综合模拟演练:4月下旬—5月下旬。通过物理综合复习与综合模拟训练,积累应试经验,全面提升能力,兼顾查漏补缺,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和规范答题训练,提升应试技巧。
最后阶段考生可以按照高考的时间自我模拟,应该把精力放到最为原始的公式和简单的逻辑上,确信自己知识框架的完备和扎实即可。
五、自我梳理,应考也有规律
正如任何客观的物体都具有惯性的质量,任何现实的头脑都有定势的思维。某些题目对某些考生来说,第一眼就注定要错了,这更提醒审题的重要性。审题根本上对知识和规律的理解,也是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检验。审题时要格外注意关键词语、物理过程的理解,以及隐含条件和干扰因素的排除等方面。
审题时要快慢有度,抓住关键词,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要注意具体细节,比如接触面粗糙还是光滑;是否考虑重力是在水平面还是竖直面运动;是轻绳、轻杆还是弹簧…审题还要特别要注意括号里的文字,这往往是出题者重要的提醒。
选择题选项本身就是提示。没有比较没有鉴别,明确选项间的差别,关键明确图像特殊点的差异,这样选择题目往往就成了是非题。不定项选择宁少勿多;注意文字表述细节,比如区分克服重力的功与重力的功的不同…
近年实验题总是想尽办法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还是有些常规的注意事项,有效数字的问题大多看括号内的要求;安培表内接外接;滑动变阻器分压还是限流;电表的内阻是多少还是约为多少;坐标轴是UI还是IU…特别提醒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是新增设的。
计算题书写的不规范往往会造成重大损失,笔者曾参加评卷座谈会,评卷老师对考生建议提到最多的词当属“规范”了。书写尽量工整;得分点多是原始公式;尽量用题目中的符号;分步骤,尽量不要单个的打通式;量纲的统一…题目中的“解”是为自己写的,万事开头难。“答”是为阅卷老师写的,清楚告诉阅卷者你的答案。至于标准格式,建议最好找一份相对简短的高考题答案抄写体会一下。
恰当选择选修题,考题本身的主观性以及学生认知特点的差异很难实现“难度相同”。一方面学生不必把所有的选修都当成必修,学会放弃;另一方面也不应过早的孤注一掷,放弃了选择的灵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而学校则尽量协调安排。
减少失误比攻克难题更重要。对很多用功学习的学生来说,失误扣除的分数往往要多于知识漏洞丢失的分数。当然考前还要尽量体会各种情绪,适当的焦虑有助于自我的发挥;找到答题的节奏感;答题要胆大心细,也要初衷不改。
成功离不开“3Q”“thank you”,IQ、EQ和AQ,我们感谢上苍赋予我们才智|IQ,感谢父母和师长教育我们情感|EQ,更要感谢社会磨砺我们的心智,增强我们抗挫折的能力|AQ。对于高考也是这样。
大体上算是个资料综述,要不是你也有什么稿债,建议还是别看了:)
于我而言,最为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被逼着做一丁点也不喜欢、也没有一丁点意义的事了。被侵占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也丧失了自我的认同感。最近就很是崩溃,很多人课还没上明白呢,却被催促着赶制什么课程标准,据说还要拿去上海审定...
之前不曾认真想过本末倒置的含义,就现在的体会,想着好端端的一棵树,树根非要向天上舒展,枝叶却被扎埋到地底,就算是贵国沙尘暴严重,天上有土壤也不乏水汽,可总不会地底下还有阳光吧。
这是怎样的一个阶段?个人都忙着应付国家的大事而顾不上自己的小事,单位都忙着个人的小事顾而不上国家的大事。
PS.学校的教育首先是教师或同学的一种示范,然后是点燃头脑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和行为引导的管理。教育所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都包括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