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
Stay Calm and Break Free
​​
崔舒洋{David} 超常教育实验部27(1)班学生,求师得数位学习荣誉成员

One who lets others learn what he learns does learn how to learn. ––@DavidCsy

进入高三,学习任务日益繁重。然而忙里偷闲也是必须的哈~ 这段时间一点一点地把英剧《神探夏洛克》第四季看完了,感慨于这部神剧虐人的等待与精湛的剪辑水平之余,莫娘五年前出场的英文曲也在我的脑海里无法释怀。我不如就把这首曲子当作这次的题目好咯~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Break Free:尝试自己从未尝试的新领域,打破过去的固有观念来探索新路径,将新想法付诸实践,敢于和尘封的历史较劲等等。经历过每个Break Free的过程,我们也都在一步一步地成长着……

一、从教学理念开始Break Free
说到教学理念的转变,我们首先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教?什么是学?谁是老师?谁是学生?为此我特意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教育的定义:“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师和学生的界限似乎就不那么明显了。正如我所说,让别人学到自己学到的东西的人学会了如何学习。

以每一位参与求师得数位学习的童鞋为例,第一次参加的过程以“学”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探索未知,学得习得。而完成一次学习之后,我们便会发现,自己的角色在悄然之间发生着转变。我们逐渐从学习者变成了传授者。这也正是求师得“We to Me & Me to We”理念的充分体现。我们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传授给后来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发现很多过去没有发现的东西,进而提升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

在担任数字讲述助教期间,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员掌握软件使用的技巧,我自己也开始尝试之前不曾触碰的软件功能,进而制作出了更强大的效果。动态数理课程也是如此,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讲义中存在的小瑕疵,并整理汇总给其他同学分享等等。这些都是自我的提升。Break Free应当从教学理念开始,从转变教与学的角色开始。

二、从教学方式着手Break Free
回望21世纪开始的这几年,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都让人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自然地,教育也找到了自己的契合点——互联网。

想想看,在十年之前的我们眼中,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坐在教室里,老师讲一句,学生记一句。学生们背着装满教材的书包去学校,再背着装满作业的书包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现在看,我们认为的教育又是什么样子的?或许你会说,不还是这个样子嘛~ 从减负政策到高考改革,政策一变再变,学生学习压力大的事实却雷打不动。的确,一个政策的落实需要很长很长的周期,短时间内我们难以看到成效。不过,也有令人欣慰的现象。

其一,互联网教育正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遍及神州大地,从在线互联网课程的开设到地方学校的全面推广,我看到了未来教育自由化的趋势。
互联网慕课平台如雨后春笋般降落,优质课程层出不穷。尽管仍然存在着连接速度慢、部分课程需要付费、提交作业不方便等诸多不便,但我相信这些问题都不会阻碍慕课发展的大趋势。
此外,国内的很多教育机构也看到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入其中。尽管他们提供的课程更多地是与国内的初高中升学任务接轨,但这仍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更有些开放的学校将互联网教育搬入课堂,将作业、测评、讲评全部网络化,在网络上开设特色课程供学生选修,我很看好这样的尝试,我也期待这样的尝试在未来某一天能够遍布全国。

其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认可互联网教育。
作为互联网教育的受益者,我十分支持互联网教育,也十分看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从功利层面讲,升学要求的互联网教育让学生不必出户便可听到名师的课程,课后借助于互联网题库得天独厚的全面的优势与大数据的计算,可以精准解决学生的知识盲点。现在这样的平台上加盟的老师数目也十分可观,充分展现了互联网教育的认可度。从发展层面讲,接触更多、更新、更广的互联网教育内容有助于完善一个人,成就一个人。

我们必须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对于21世纪的孩子甚至学生来说,他们的天性更趋向于玩。看看10后吧,一出生便被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包围。我相信一定有喜欢学习的童鞋,然而发自真心喜欢学习的可能并不是那么多,我们更多地是在现今教育体制的要求下进行较为被动的学习。互联网是一片崭新的世界,学生对它总是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使之成为教育的有力助推剂,是摆在21世纪教育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其实关于互联网教育的争议不过两点:一是这东西到底靠不靠谱,二是学生会不会受其影响。我们总是看到学校禁止携带手机去学校,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现阶段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不足,现有资源也无法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玩手机已然成为影响学习的一大重要因素。然而若能很好地利用它,手机非但不会对我们的学习造成影响,还会带来无穷的益处。这也正是我们所设想的,在不远的未来,学习是无时无刻的,学习是触手可及的。拿起手机,吸引我们眼球的将不再是明星的花边新闻,也不是游戏的宝箱金币,而是那一本本精心设计的探究式教材,指引着我们一步步按照自己的兴趣与想法定义未来的文明发展。我想,到那时,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步入正轨了吧。

三、从教学内容切入Break Free
教育应该讲些什么?解析几何?牛顿第二定律?海水运动?嗯,这些东西一定要讲,而且必须要讲好。这是固定的教学目标,至少在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是这样的。

那你可能会问了,还要讲些什么东西?
还要讲一些能够启迪心灵,充分发挥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东西。
掌握了基本知识,能够让一个人拥有基本的是非观念与理性和感性的思维。而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目标则不是这些“新课标”能够满足的。这些教育除外的教育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发挥的空间。
动态数理,今年寒假还推出了全新的一系列课程,从几何画板的基础尝试到GeoGebra的代数化初探,为我们提供全新的视角与开拓点。
数字讲述,自由度非常高的课程,从选题到制作全部自主完成,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用心讲述属于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到这里,又要有人问了:这东西有用吗?
嗯,似乎没什么用,如果从升学目标上看。
当然,如果一个中学的眼里全是升学目标,似乎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吧~
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华师大二附中的胡学长说过的一句话:“无用之事方为大用。”同样记得qiusir在去年的结业分享会上所说的话:“一起做点没用的事~”

请始终记住,别让升学目标禁锢了自己探索的步伐。
请始终记住,别让条条框框浇灭了自己思维的火花。
请始终记住,别让非言非语模糊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回忆加入求师得的一点一滴,其实充实之外最多的是感动。因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少儿部似乎总是比其他学部慢半拍~ 虽不是第一期加入的学员,但可以想见,第一期先修组的艰辛起步(向第一期成员致敬)。或许我们谁都不会想到,当初那个小团队,逐渐发展成为现在这个堪称“跨国”的团队(向助教团队致敬),惊喜之外更多的是充实。每一期课程都有助教与学员在助教群内答疑,同时也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大神:理科学霸、视频剪辑大神、留学大神、数理大神等等。他们给予了我们一点一滴的帮助,在这里也有着许多精彩的碰撞与思维的火花。

全球范例、展示推介、视频讲解、学生主持……在这里,Me to We的精神已经得到了非常充分的诠释。一年半的三期课程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自信。忘不了各位在午餐会上的精彩发言,更忘不了大家在结业分享会上拿到证书的惊喜笑容……
加入求师得,我发现自己的改变也在悄然进行着:拖延症得到了缓解,不再有粗心大意的毛病,找到互联网与学习的新平衡……
通过求师得,我收获的不只是得到结业证书的喜悦,还有给同学们解答疑难,陪伴学员度过漫长日夜,自己以及和学员赶deadline的彷徨与焦急,还有,我们一起给自己加的油~:)

东北育才学校的小伙伴们,感谢你们:虽身处不同的校区,但我们的心始终连结在一起。感谢超常部的小伙伴们,你们的付出与支持让我们的集体变得更加完美;感谢科学高中部和高中部的学长们,你们的积极参与和热心答疑让我们不再彷徨失措,让我们成长得更加完美;感谢双语校区、外国语校区和初中部的小伙伴们,有你们的参与让育才园的光芒更加闪耀...

外校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复旦大学、东北师大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上海敬业中学、江苏仪征中学、东莞光明中学、安徽六安一中、沈阳五中、十一中、二十中、三十八中、二十七中……你们的加入让求师得的团队更加壮大~

2016,我们满载而归,蓄力前行;2017,我们精彩启程,扬帆远航~

·Qiutopia and Me


16有你·我们17
求师得
让助学发热 让自学发光

qsir.org{qiutopia: learn and let learn}
东北育才学校
......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