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24

pre:学生办了份小报,卢同学上周约稿。期末事杂,不该应付的也都应付了,只好结合近日所得草草了事。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先前答应学生在这里写点东西难免就有“好为人师”的嫌疑,其实作为教师最大的不幸就在于把人的这种“缺失”当成了职业。好在权当个人感受的抒发,万一有共鸣共勉者岂不是幸事。

社会的进步除了物质丰富的特征外,还要看人本的光辉能否得到充分的彰显。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这几年“个性”也如其他舶来品时髦到几近泛滥的地步。对比十年前的学生,时下的不无个性,这其中有创新和活力的赞许,也不乏被冠以“把无知当个性”的排斥。或有长辈固守的偏见,也有确有不少“个性”肤浅。这里尝试着就个性这个话题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具体的人是不可重复的,更是不可完全被替代的。这是我们谦虚的理由,同样也是自信的根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话对个体同样适用,甚至可以说“个性的才是社会的”。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学生求学获得知识与其说是为了掌握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不如说是为了找寻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到实现自我的途径。

相信许多年轻人喜欢易卜生的那句名言,“What is the man’s first duty? The answer is brief: to be himself. ”一个人的首要职责是什么?答案很简单:成为他自己。按照这样的逻辑,作学生的会理解成What is the student’s first duty? The answer is brief: to be himself,不过对“行为世范”的教师来说,成为自己外还有帮助学生成为他自己的内涵。What is the teacher’s first duty? The answer is brief: to be himself and help his students to be himself!平日里,我便常以这样的话提醒自己。

关于个性的思考,以前我和学生分享过这样的感悟,“雪洁松柏翠,叶茂杜鹃红;花胜叶一点 松贵四季青。”和漫无天际的白雪相比,松柏的翠是个性;和满山遍野的绿叶相比,花朵的红是个性。而与众不同的“夺目”仅仅是“出众”的表象,背后暗藏着“个性”的第二特征。寒冬翠松的可贵是四季常青的坚持,盛夏红花的光彩夺目是不从众的自我,更是绽放前的厚积而薄发。

类此的观点在数学上也有很好的支持,记得在高中部的一次讲座上,我介绍过数学上的迭代算法,演示了从最初简单的图形,通过一系列的迭代运算,最后形成“皇冠”的过程。除了数学上让人瞠目的奇妙,更给我们为人之道的暗示,几何外表的差异并不是世俗的偏心和不公,而结果的真正区别是迭代的次数。

同学应该记得高一上学期就做过的有关渡河的物理题目,如果把渡河的过程类比追求理想的模型,你会发现,不管水流多大,只要能坚持朝向对岸努力划就有可能达,越是坚定目标越是容易到达。这种“不放弃、不抛弃”何尝不是个性更为真实的一面呢。也应了英特尔前CEO葛洛夫的那句“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的话。

提到近代科学的成就,从民族的情感上多少让人有些惭愧,但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文明进程的作用却足可以让我们自豪。有关人生之道,和自然科学一样奇妙的东方哲学早就有一些关键的结论。《易传•大象》中提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大意是君子不会随波逐流去改变本来的、本色的,君子是以恒久不变之道立身。个性的倡导古已有之。并非君子方行君子之道,正如未必是英雄却常可以英雄的气魄战胜怯懦,未必是圣贤,也可学圣贤的胸襟包容分歧。君子以“立不易方”,学生亦当以“立不易方”。

我无个性不能称之为我,但对个性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自我张扬、我行我素的表象,更不应成为敷衍的借口,而是坚持前行的动力。完整的个性除了“与众不同”表象上的第一要素,更有“初衷不改”执着的第二特征。也只有能够被坚持的差异才会绽放出“个性”的美丽。

On this day..

2 Responses to “谈“个性”的第二特征”

  1. tym121 Says:

    受教了

  2. 做越来越好的自己 Says:

    […] 关于个性的思考,以前和学生分享过这样的感悟[?]:“雪洁松柏翠,叶茂杜鹃红;花胜叶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