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著 邹进译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一个不懂时髦心理学的教师,但他却在思考最高深和普遍性的问题,因此他教育孩子们选择严肃而恰当的人生道路。也许他曾有一次陷入心理学盲目之境(因为他根本不懂心理病理学)和造成了个人的不幸,但是他因具有自己立身之本源而仍然秉存本性。也就是说,他首先考虑的并不让孩子们成为不能经风雨的瓶花,而是和孩子们一道去从自己生命的痛苦中去探究生命和世界本领。”
“对一个无法达到的整体进行全盘计划是会造成灾害的。”
“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越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是训练,或者杂论无章的知识堆集,而这些恰好与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人,只能自己改变自己,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有丝毫的强迫之感,那效果就丧失殆尽。”
“本然的在是未来。只有当当下的生活是为未来服务时,那么这种生活才有意义。”“既不能落入过去,也不能转向未来,而是完完全全存在于现在之中,在真理的获得中敞开道路,并继续坚持这一道路。”
“...我们实现对自由的行动,对自由我们是有责任的。我们就是自由,我们是被给定为自由的人。”
第四章 教育---受计划限制的事件
计划的必要性与全盘计划的危害
“按照理智的判断,我们可以分辨出两种计划:一种是在特定情况下不可缺少的细节安排,另一种是对一个无法达到的整体进行全盘计划,后一种计划是会造成灾害的。与此相对应,我们也可以分辨出两种活动,一种是在人类能力范围内的自由施展,另一种则是在虚构的空间肆意妄为。
…
当代人类所制定的计划、建立的机构和系统已经大大地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他们渗透到整个人类存在的空间,人们似乎不是为了近日生活,不是为亲在之在的当下感悟,反而无视现在而转向未来,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将人紧紧攫住,以扼杀人类的存在。
我们人类的全部存在时以有意义的计划为基础的。…
1、计划工作:世界的工业革命固然借助他的势力普遍地使人类的功能得到发展哪,但却朝着两个方向发展,或者成为统治者的工具,或者让各机构自由发展。
2、乌托邦式的计划(对人类无法制造之物的计划):有些人认为一起事情都可以做到,人定胜天,这种信念十分害人,它导致了人们想要依照计划做出超人,达到此目标的途径或是生物方面的培养,或是创造有利条的生存条件。…
3、对不可计划之事的间接计划:…对不可计划之事我们还是可以做出一些计划,那就是创造一个让它得以自由实现的空间。就对待动物而言,我们不仅仅饲养,而且还要照顾他们。那么对人类而言,则需要教育。但真正的教育总是要靠那些不断自我教育以不断超越的教育家蔡得以实现。…教育绝不能按人为控制的计划加以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越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是训练,或者杂论无章的知识堆集,而这些恰好与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人们都靠理解力来制定计划的。…
4、全盘的科学计划:…如果在过分的计划之中,我们不赋予理性的自由,反而替那过分的计划强找科学依据,这时就会发生不测。
人,只能自己改变自己,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有丝毫的强迫之感,那效果就丧失殆尽。而世界状况的改观则是理性在它的范围以及个人在其影响力范围之内所能达到的程度而定。把整个人类的亲在市委一个群体组织的全盘计划----这种计划在根本上就受到人类理解力的限制----是对真正人性的扼杀。同样的,凡是以各种方是最终将我们整个的亲在拉入不必要的违反本性的任何计划,都是不可容忍的,因为这些计划并没有把自己限制在真正而且必须可计划之事上,反而让这些计划侵吞了属人的自由。”
转换的必然性与不可计划性
“必然的转换是不可计划的:在可解决的实际问题与人的变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前者在不影响人本身的前提下发展他的理解力,而后者则需要人全部身心投入。
这种变化不能作为所期望的目标。但是从中则能生发更新的、有目的的意志。思维方式的革命只能从自由中爆发,并以此作为所计划的首要意义。这样,带着阻止人类毁灭的目的所做的计划,尽管是经由理解力思考的,但是这种计划仍然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当在思想中发生了革命,从自由中诞生出理性是,然后才能引出拯救行动的成果。因为现在确定的计划都源于人类的拯救或沉沦这一问题。拯救只能放置在计划之前优先靠刘,并成为所有确定计划的依据。
由于转变是不可计划的,因此要想引导热乃沉沦之前转变为拯救目的的工具,同样是徒劳的。被认为仅仅作为工具的东西,已再也不是它自身,只是事先无目的地将人引向它自身的转变,才能使人在心灵上对可能的沉沦有所准备,并使拯救有所结果。人从未认识到和希望自己作为工具,因为,就本源而言,人希望成为真正的人,而非以换得人。对今天可能是这个样子的外界关照,致使其他本源发挥作用,但这种关照却不能产生出本源。
我们重申:在我们境遇中仅仅通过计划来选择自身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单纯的计划应经意味着选择沉沦之途。还需要其他的一切,这取决于---或排除---自由人的本源,他在自身中找到了通向新的行动准备状况的决定,取决于已经计划但却有不能不计划的东西。单纯的计划是一种逃避,是对所依存之物的逃避。并不是说放弃任何一个充满意义的可能计划,也不是允许无计划性,而是要求计划事先作出其步骤,使计划能切实可行,既包罗万象又井然有序。
经由生命之流不断重复的转变,单个的人的改变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是人们所期待的一件盲目事实。照亮每个人心智的理性,总是不断地在完善。在与其他单个人的交往中和借助于超越的帮助,并通过理性人从而认识到自己是被给定自由的。自由并不是意志行为,而是从本源深处发出的决定,由此决定才有了所有的意愿。在接触历史上优秀人物的著作是时,这种自由感才猛然唤醒。同时,自有也使人觉察到其自身的隐蔽面,直到今天这一隐蔽面仍然是人类内聚力和我们状况的本然基础,这种状况完全不会在存在的无政府状况中消解,然后举荐成为完整的。”
教育计划的局限
“几百年来一直流行着这一观点,即我们处于几千年历史的终点上。历史的进程以一个不断递增的速率走向未来,这一未来的蓝图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图景:所有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和欧洲人,他们都肩负着一个共同的使命,但怎样完成这一使命,我们现在还缺乏充足的条件。在这一状况下,对未来新一代的教育则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教育提供了这样一些机会,唤醒我们来自历史的深沉感,保存传授的内容;但教育也可能彻底地阻断了传承,把人类文化作为废墟堆,从那里人们可以挑选出所需的势头来堆砌新建筑物。而这一新建筑物是奠基在社会学和心理学所误认为是本质的知识和人类的福祉之上,但这一切正源自许伍,因此它是不可信的。在完整的世界里,教育已成为对实施有意识的思索和不断改革。…
西方人、印度人和中国人,他们的传统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今天他们仍在抗拒精神的毁灭。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只是卡脑世界历史进程的无能为力,而变得怯懦起来;而一些人起初怀疑,然后陷入司空见惯的虚无主义中,一切都没有价值,一切都无所谓。还有一些人企图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尖锐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掩饰起来,使他们变得模糊不清;有一些人则以玩弄当代政治魔术为自己的最大快乐。
我们能生存这么长时间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以其自由精神去领导所有的计划。这一基础一直历史地生存着,并通过日常现实在孩子们心中唤醒这种自由精神,人自身作为一个整体既不能被计划分割也不能被重新制造。…以错误方式去制定计划,对所有基础的遗忘都可能使人不知不觉地走到极权主义的道路上去。不间断地制定计划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完全必要的,这里并不是反对作计划,而是反对指导制定计划的错误意识倾向,以及反对那种想把不可知的一切拉入计划之中的做法,对此进行保护是必须的。
…历史不像教师所教授的是建立在批判的历史科学基础上,而是先于历史科学的。…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科学,而是以直观的图片和形象来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就要求教师传达内容时言简意赅,使儿童受到思维明晰性和理解力的锻炼,以及获得对事物确切的了解。也就是说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科学中根本不存在作为立身之本和对终极价值叩问的东西,因此也就没有绝对价值可言。…作为人类存在存在的不可或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式,应该在一个自身有限范围人的生成造福,相反,对人的本体的追问则是人的深对价值所在。
…目前流行的一个观点,认为研究人的学者已经理解人的现实,这是一个时髦而致命的谬误…但心理学家打算做人类的主观,实在一个不可置信的怪现象…在我看来,心理分析的渗透与人的转变一起借助于极权统治的思维方式,似乎成了一种毁灭人类尊严的方法。
…一百年来人们在教学法的改进、不断地修改教材、寻找适当的练习方法以及增强直观性方面取得较大的成果…所取得的一项项成果终使人看不到对整体精神培养的迫切性,首先是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引下,即对将来生活有用与未来职业做准备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因此,就不断地在课程中塞进更多的材料,增加专业,直到学校分裂成许多专业学校,可这些专业学校都是以将来生活职业的不同人物为宗旨的。在这种情况下,整体精神的传授、对教育团体的信仰都越来越不起作用。…无休无止地招收学生,增加所谓必须的讲座和练习,象填鸭般地用那些诸如形而下器的东西,塞满学生的头脑,而对本真存在之道却一再失落而不顾,这无疑阻挡了学生通向自由精神之通衢。不成系统的专业和知识,传授考试技巧等等,这些都消弱了原处的精神生活,消弱了学生的反思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对一个问题反复思考的习惯。
…
…正由于教育的精神价值失落,反而今天学校的人物更为明确: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
仅仅采用理性的计划是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的,正是以增长无止财富为目的的独断计划带来了精神价值的消解。…
一个不懂时髦心理学的教师,但他却在思考最高深和普遍性的问题,因此他教育孩子们选择严肃而恰当的人生道路。也许他曾有一次陷入心理学盲目之境(因为他根本不懂心理病理学)和造成了个人的不幸,但是他因具有自己立身之本源而仍然秉存本性。也就是说,他首先考虑的并不让孩子们称为不能经风雨的瓶花,而是和孩子们一道去从自己生命的痛苦中去探究生命和世界本领。
…最关键的是具有独立见解和追求的教师,他在学生中所发生的作用是极大的,同时,他在教室里有对自身负责任的自由。哪里能找到真正的生活,而不是被官僚计划者和学校君主控制的令人憎恶的生活,哪里就有充满着精神内容、彼此之间负责任有义务的人类友谊。…
什么地方计划和知识独行武断,对精神价值大张挞伐,那么这些计划和知识就必然会变成自身目的,教育就将变成训练机器人,而人也变成单功能的计算值人,在仅仅维持生命力的状况中人可能会萎缩而无法看见超越之境。”
计划与责任
“所有计划和实行都在人自身所给定的自有度中选定了界限,也就是说,人能够达到的境界,这在本质上是不可计算的。它同时极大地关系到未来,但另一方面有涉及到技术。
在可预料性和奇迹之间,对行动的负责是先于超越的。”
第五章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非命定的此在---时间性的自我存在
“作为此在的生命,实在每时每刻的时间总和中慢慢逝去,直至生命的结束,生命是自由的,不存在什么命运。对生命来说,时间知识一个永不停息的序列和无关紧要的会议,对未来开放的此时存在的享受以及个体生命中之的链条。人们只有通过内在联系来与命运相遇,而不是通过强制循环,直到这种内在联系作为陌生的东西在人无能为力时与他相遇,并通过把握成为本然之物。…”
传统和空想的可能与危机
“在孩提时代,传统总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年轻一代身上,然后年轻一代总是通过和历史、将来和伟大人类的塑造的内在联系意识到传统。作为了解的已经熟悉的过去就成为现在想象内容的历史,并只有在与过去的连续性中创造未来,因此,才有了人类存在的客体,缺少它,人就不能意识到自我。
…”
丧失现在---抓住当下
“回忆是本质的,是使当下成为可能的东西。而我所理解的过去仅仅是达到学会领悟我是当下的自我出场,我了看见本然的过去,我必须成为现在自我,而最终过去会消失在我眼前的现时之中。
本然的在是未来。只有当当下的生活是为未来服务时,那么这种生活才有意义。…未来曾经作为现在,现在就是昔日的未来,但一旦未来成为现在之时,人们又重新虚构出新的未来,这一处境将永远持续下去,直至在宇宙的无言沉默之中,人类世界走向末落,所有的一切才会被撕碎。
…在当下永恒与在才会显示自身。…
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之中,我要达到现在的深度就必须装备历史的传承和学会如何记忆。我向往真实和美好的生活,从现在那里我寻找过去和未来的交往,向往团体的意志、帮助的知识,这种帮助是我所体验过的和自愿做的,这种意志和知识促使我全身心地投入现在之中,而不是脱离现在,在时间的断层中踽踽走向过去和未来。”
责任与当下性
“综上所述,因此我们应该持这种态度:既不能落入过去,也不能转向未来,而是完完全全存在于现在之中,在真理的获得中敞开道路,并继续坚持这一道路。
当下生活既不是丢掉过去也不是遗失未来。假如过去和未来并没有加强现在的话,那么他们就毁灭了现在。
我们不能让未来的蓝图引入歧途,这一蓝图以乐观或悲观的表面知识欺骗我们,相反我们必须对自我所担当的责任有清醒的意识。这一责任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我们的冲动和感觉之中,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指南和与人交往中,也存在于所有大大小小的决定中,这些决定并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且也是为了事物本质的发展。同样,这一责任还存在于我们对人的看法、对文化密码的再现、人们所遵循的准则、人们所指向的最终目标中,我们实现自由的行动,对自由我们是有责任的。我们就是自由,我们是被给定为自由的人。”
On this day..
- [读书]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 - 2004
- 诚实对待自己 - 2004
- 虚拟的“贺礼”不虚拟 - 2003
- 网络年度评选的意义 - 2003
- 我们的"蝴蝶"飞入MAA的"花园" - 2003
- 学习生活化知识网络化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