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021

Childhood's Secrets intimacy, privacy and the self reconsidered
Max van Manen and Bas Levering
教育现象学思想源于德国和荷兰,在德国被称为“人文科学教育学”,而在荷兰则被称为“教育的现象学”...
能够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能够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秘密的体验可以帮助他们感知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体会到自我角色的不可确定性和可塑性,让他们透视自己的内在性情,反观他们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并对自己多一份联想和审思:我们为什么会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此时此刻的世界上呢?
秘密是一份礼物...

1、有关秘密的问题
成长和受教育是孩子们发展自我和个性的过程。
有些秘密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宝藏,就像森林里的花朵一样,这些秘密生长在童年的时空里。另一些秘密是强加于孩子们的,有时这些秘密会变成恶性肿瘤和怪物,在个性的“面膜”上留下复杂的疤痕。
“通过积极的或消极的方式”保守秘密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秘密极大地丰富了生活。因为秘密的体验提供了一个复杂得多的人类生活经历的现实:“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同时存在的第二个世界的可能性,前者受到后者决定性的影响。”
当孩子得知思想和想法可以放在脑子里,别人不会知道时,孩子就认识到在他或他玩的世界中某种“内”和“外”的分界线。在关于心理疗法的文献中,这常常被称作“自我领地的形成”。
2、秘密的模式
若能保守秘密,你就是秘密的主人;否则,你就成为它的奴隶。 阿拉伯谚语
没有哪两个人能彼此完全敞开心扉。从人类关系的本质来看,他人完全是神秘的,是一种永远也无法完全敞开或被人了解的生存秘密。
(一直有社杀自我的冲动,其实是一直社杀自我,只是社会性生命比猫的命还多而已。)
当潘多拉急急忙忙地想把盖子盖上时,只有希望落在后面,因而待在匣底。
3、我们是如何体验秘密的?
拉丁语中,秘密意味着“分开、分离、区别”。
Rilke
爱,是造物主的恩赐,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总是秘密地将他出卖,并承诺给他一个不属于他的未来。
“我们通过我们的母亲回顾过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孩子家里的生活模式就好像黄色门上的光线和影子的不断运动一样:连贯、自然、不可避免,但又充满了偶然和变化,赋予人无穷的想象和惊喜。
4、小说中描写的秘密
一本书愈是为人们所熟悉,它就能愈给读者留下无尽的秘密,也愈能激起读者心中的秘密。
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我是这条船上的一个陌生人,如果我把一切真想都说出去,那我就成了自己的陌生人。
“寂静在一千多里的山林里绵延,自然界的生和死在无情第交替,一千年就像一会儿。”
5、秘密和隐私来自何处?
康德认为品行良好和缄默少言之间有很密切的联系:“如果所有的人都品行良好,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保持缄默,正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品行良好,所以我们才有必要关上百叶窗,而且每个家庭都会把垃圾箱放在一个特定的地方。”
康德认为,人们更为偏爱的伦理之道是尽量保守自己的秘密,而不是努力去假扮那些不属于我们自己的角色。而且他还指出,保持缄默就是避免过于表露自己的思想。
“如果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好人,他们就能做到坦诚以待,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康德曾经这样说道。因此,他把保守个人秘密看成是人类不道德行为。
隐私则表现为某些人际关系的缺失或部分缺失。
事实上,给一千个陌生人讲述自己的秘密比给一个在自己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的人讲述秘密会更容易。
一个过于警觉第保护自己隐私的人实际上就是把别人拒于他的圈子之外,故意滴冷淡别人。
6、秘密和隐私的区别
每个人都不同于他人,而且与他人分离。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属于自己的,是隐秘的。
秘密是“亲密的硬币,亲密关系发展中的流通货币”。
(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隐私所具有的的教育学意义在于隐私能够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力和自主。秘密也具有同样的潜能。
秘密和隐私都有助于形成人们内在能力。
7、秘密的相面术
太小的孩子是不会有讥讽和嘲弄的思想的,他们的内心还容不下轻蔑和讥讽等词汇。
拉丁语中人person的最初意义就是面具。
@qiusir:“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更多针对的是入门的学习。而“严师出高徒”是指规范、严谨和持久的深入学习。关于学习,大多数人并没低估兴趣的作用,往往无视自我而高估了老师的作用,主要还是因为把学习一直当成学习的入门了。
8、秘密以及自我认同的源起
秘密的行为总是由对事情的隐藏过渡到对自我的隐藏。
埃里克森认为蹒跚学步的孩子在迈出第一步的同时,也在“朝着个性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如果我们把自我认同等同于精神和自我的结合,那么自我就是由“主我”和“宾我”构成的。“主我”就是具有自发性的那部分;“宾我”就是社会在自我中的反映。“主我”是一个具有内省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部分,在“宾我”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一种回应和反馈的作用。米德认为,真正的自我就是一个内在的讲坛,在这个讲坛上,主我和自我正在进行对话,宾我代表和反映的是他人的观点。

当孩子被他人以“你”进行称呼时,“我”才会成为可能。
从概念上,我们是可以区分精神与身体的,我们也经常把身体看成搞一个容器,而精神就是装在这个容器里的。
随着阅历的增加,我觉得自己的灵魂越来越有深度,但它并没有变老。我现在的灵魂和我出生时的灵魂并没有两样...我能够识别出来,我也认识我自己,那就是我。
你只好开着这样一台由血肉组成的机器,它慢慢睇磨损老化,你甚至还听到了机器吱嘎吱嘎的呻吟声,你驾驶时就只好更加小心翼翼了。(我似乎还有十年达退休的年纪,正常也就是三届高三...)
(这些年对我来说,能明显感受到进步的,大概就是求师得小组的读书让我也强化了读书的习惯,更快速更持续更广泛...老师的主要作用基本上应该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读书重要以及坚持读书到习惯到主动...)
虽然内心的自我是不能直接看到的,但是人们却总是把它构建成为一个主动的、积极地、具有个性化意义的、能够引起关注的概念。
我们想通过内省来发现和找到自我,这样我们又陷入了一个常见的悖论之中,因为这无异于用我们看东西的眼睛去看自己的眼睛。trying to see the eye with which we are looking.
“我比你更知道我自己在想什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人称权威”。
我们并没有什么接近自己内心的优先权,第一人称权威是不存在的。
9、内心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孩子们发现自己有了秘密,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
内心世界这的很像一间房子,我们可以把它关起来,和外部的世界隔绝开来。
如果我们将内心世界理解为保留自己的秘密不让他人知道的意识和能力的话,那么这个内心世界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个性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大家都认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早期对现代人的形成和崛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欲望越是被剥夺,意识越是被压抑,成人和孩子的人格构成和行为之间的差异也肯定会越大。”
规则和礼节的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对他人利益的关注。
规则和礼节的作用是为有些人解出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痛苦。
有礼貌的意思主要是指,即使你觉得自己正确,你也愿意宽恕他人的错误,即使你的朋友表现得不得体,你也不会瞧不起他。
10、秘密和后现代文化
心智健全的成人 well-balanced adults
现代人已经失去了内心的那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引导,失去了隐藏在自我深处的东西,也就是说,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个人秘密。
既然内心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自我认同的有效性也受到质疑,那么秘密自然就没有存在的空间了。这种破碎的自我只是生活在表层,因而缺乏稳定性,后现代的自我也就失去了内心的世界,失去了保留自己的秘密的能力。
后现代的自我认同(一个散落在别处的自我)预示着内心世界迷失,因而使我们的未来充满悲观的色彩。有些评论家宣称教育学的末日已经来临,现在似乎也不难理解了。如果教育工作者失去了自己的责任感和方向感,学生失去了他们的自我认同,那么需要教育的自我也就不存在了。人们也许会完全迷失自己的个性。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日子并没有来临。人们力求了解自我,探索秘密在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都足以证明,我们虽然处在后现代,但至少还保留了一点现代意识。
11、谎言与秘密
被告知一个秘密就像被赠与了一份礼物。康德(其实,不少的秘密,如果知道了会多一份负担。)
当我们议论名望很高、受人尊重的人不光彩的品质或有争议的行为时,我们可能感到他们更像普通人。
12、充满秘密的儿童时代
没有人能像孩子那样好地保守秘密。雨果
儿童时代作为社会类别和与教育相关的概念是现代西方社会的发明创造。虽然儿童时代作为人类生理方面的事实,对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所有儿童来说都是适用而真实的,但是儿童时代作为社会文化的现象只有大约四百年的历史。(基本上和科学的历史差不多)
首先,把孩子看做脆弱者表明孩子需要保护,特别的关爱和照顾,以及一种有利于向成年人过渡的安全感。其次,把孩子看做尚未成熟的人表明孩子必须受教育才能形成他们自身的独立个性。第三,把孩子看做有依赖性的人促使成年人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需要。秘密这个概念的产生正是与儿童的脆弱性、不成熟性和依赖性的观点相联系的。
没有秘密就不成其为儿童时代。某种程度上,儿童时代的特征是根据阅读印刷品的能力方面内在的成熟度来定义的。
13、愧疚、羞耻和尴尬
当你想说出来却又不得不隐瞒时,你的处境这的很令人同情。
14、秘密的教育意义
幸运地降生在从社会和经济角度看都较为安全环境中的孩子们,相对其父母来说,似乎更早地变得成熟、独立、老练、有社交能力。
孩子们在日托中心受到的关注太多又太少。他们得到太多的主意是因为整个日托世界开设在监督孩子的招牌之下。
缺乏个人空间的孩子们可能不得不转入“地下”,构建双重的生活。
西方个性起源于其(尊重)隐私的风格---隐私暗含着对独立自主的热爱或需要,而独立性,基于维护个性的完整,则需要隐私。
当代的卧室是典型的西方现象。(小时候可是大通铺的,即便是高中也是如此。算是没有脱离愚昧和野蛮的一代。)
黑板的发明使教室里的学习过程不那么个人化,相反,变得更加公开化。
在孩子们看来,课程真的就像跑道一样,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跑。跑得最快和最有效的就是比赛的胜利者。但是,孩子们进入比赛时的装备并不是同样的,也不是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很多人体验到了失败和挫折。有时候,对孩子们来说特别痛苦的事,在课程学习过程当中,人的价值是由他或她这门课的成绩来衡量的,而比赛则主要是在观众的注视下进行的。
创造出黑板的那种力量,与捍卫孩子们的尊严、认可孩子们的隐私和秘密的意义产生了矛盾。
良好的教育关系既不是产生于漠不关心和疏远,也不是产生于刺探和没有耐心。

人生意义的问题不是一个通过找到解决办法就能得到回答的问题。一旦性欲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作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不但神秘感消失了,性欲本身也变得无法触及。说孩子们一定得学习生活的秘密并不是愚蠢地要求我们必须知道人生的意义。相反,孩子们必须学习的事人生秘密的意义,那时永远也无法完全理解的。只有当你能够让秘密仍被体验成秘密时,才能有效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每一种友谊、每一个婚姻、每一次爱情能够存在要感谢人与他人之间秘密的恩惠。”生活可能也是一样。总的来说,秘密是生活中有意义的关系的条件。为了有意义的生活而必须拥有秘密,这其中存在着教育性。这里的教育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为我们的孩子们提供和创造体验秘密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更有意义?
生活的秘密可以体验为令人鼓舞且充满诱惑的。

放假前就快读完的一本书,不短假期却一直没空读,开学一天基本就读完了,还完成了读书笔记。

·年末温习
能够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能够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
拉丁语中,秘密意味着“分开、分离、区别”。
拉丁语中人person的最初意义就是面具。
当孩子被他人以“你”进行称呼时,“我”才会成为可能。
我们并没有什么接近自己内心的优先权,第一人称权威是不存在的。
如果教育工作者失去了自己的责任感和方向感,学生失去了他们的自我认同,那么需要教育的自我也就不存在了。
儿童时代作为社会类别和与教育相关的概念是现代西方社会的发明创造。虽然儿童时代作为人类生理方面的事实,对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的所有儿童来说都是适用而真实的,但是儿童时代作为社会文化的现象只有大约四百年的历史。(基本上和科学的历史差不多)
在孩子们看来,课程真的就像跑道一样,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跑。跑得最快和最有效的就是比赛的胜利者。但是,孩子们进入比赛时的装备并不是同样的,也不是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肯·罗宾逊大概说过,很多人是摆脱了教育才获得了教育上的成功。)
秘密是生活中有意义的关系的条件。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