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24

JQX/进取芯 席明纳第20期(2025.11.13)


从质心位置变化看非弹性碰撞

一、一千克的物体从高二十米的高度自由下落,落地后与地面接触时间为0.1秒,弹起高度为5米。假设地面为刚体,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恒力。求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

方法1:
下落时间  t_1 = \sqrt{\frac{2 h_1}{g}} = 2 \, \text{s}
上升时间  t_2 = \sqrt{\frac{2 h_2}{g}} = 1.5 \, \text{s}
根据动量定理: m g (t_1 + t_2 + \Delta t) + F_N \cdot \Delta t = 0
解得支持力为  F_N = -310 \, \text{N}

方法2:
使用自由落体公式计算小球下落前的速度:
 v_1 = \sqrt{2 g h_1} = \sqrt{2 \cdot 10 \cdot 20} = 20 \, \text{m/s}
 v_2 = \sqrt{2 g h_2} = \sqrt{2 \cdot 10 \cdot 5} = 10 \, \text{m/s}
根据动量定理: (m g + F_N) \Delta t = m v_2 - m v_1
解得支持力为  F_N = -310 \, \text{N} ,负号表示支持力的方向与重力相反。

方法3:
整个过程支持力和重力都是恒力,所以小球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
 a = \frac{\Delta v}{\Delta t} = \frac{30 \, \text{m/s}}{0.15 \, \text{s}} = 200 \, \text{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F_N - mg = ma = 300 \, \text{N}

方法4:

由于支持力与重力都是恒力,物体合外力不变,因此做匀变速运动。位移  \Delta x = \frac{v_1 + v_2}{2} \cdot \Delta t = 0.5 \, \text{m} ,其中  v_1  v_2 是物体的初末速度, \Delta t 是碰撞时间。
根据动量定理: m g (h_1 + \Delta x - h_2) + F_N \cdot \Delta x = 0
解得: F_N = 310 \, \text{N}

方法5:

同方法四,仅对碰撞前后列动能定理,同样可以求出支持力的大小。


二、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 v_0 向右运动,一质量为 m 的小球(m \ll M)从高处自由下落,与小车碰撞后(碰撞时间未知),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frac{1}{4}h。球与车之间的摩擦可视为滑动摩擦,其动摩擦因数为 \mu,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弹起后水平方向的最大速度为:
解题过程:
首先假设在碰撞过程中小球与小车在水平方向始终没有共速,摩擦力始终为滑动摩擦力。对碰撞过程中的小球在竖直方向列动量定理,这里认为支持力的冲量远大于重力的冲量,因此有: F_N \cdot t = m \left( \sqrt{2g h^{1/4}} - \sqrt{2g h} \right) = \frac{3}{2} m \sqrt{2g h}
对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列动量定理:\mu F_N \cdot t = \frac{3}{2} \mu m \sqrt{2g h} = m v_x
解得: v_x = \frac{3}{2} \mu \sqrt{2gh}
由于可能在碰撞结束前小球已经与小车共速,小球水平方向的速度取值范围为: v_0 \leq v_x \leq \frac{3}{2} \mu \sqrt{2gh}

三、如图所示,质量为 M = 2 \, \text{kg} 的长木板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 v_0 = 6 \, \text{m/s} 的速度滑行,其上方 h_0 = 5 \, \text{m} 高处有一质量为 m = 2 \, \text{kg} 的小物块(质点),将小物块由高处自由释放,撞到木板后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h = 3.2 \, \text{m}。已知小物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为 0.2,此次碰撞时的时间为 0.2s。则此碰撞过程中的:
A.木板与地面间的平均弹力大小为 200 N
B.木板对物块做正功,因此物块的机械能增加
C.若小物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因数增大,则物块弹起时的水平速度增大
D.物块对木板做负功,最大值为 27J

解题过程:
1.关于支持力,和前面的第一题一样,有很多种方法,这里用相对简便的求加速度的方法,对于碰撞前后瞬间的速度分别为:v_1 = \sqrt{2 g h_0}v_2 = \sqrt{2 g h_1}。将支持力看为恒力,小球做匀加速运动:a_y = \frac{v_2 - v_1}{\Delta t} = 90 \, \text{m/s}^2。对碰撞过程中的小球列牛顿第二定律:F_N - mg = m a_y。解得:F_N = 200 \, \text{N}。由于A选项问的是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因此还要考虑长木板的重力,因此A选项错误。

2.小球在水平方向的最终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为 a_x = \frac{\mu F_N}{m} = 20 \, \text{m/s}^2,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若物体和木板能够共速,根据动量定理,物体和木板的最终速度为 M v_0 = (m + M) v_f,解得 v_f = 3 \, \text{m/s}。根据加速度公式 a_x \cdot t = v_f,物体加速到 3 m/s 需要时间 t = 0.15 \, \text{s} < 0.25 \, \text{s},因此在 15s 时已经共速,速度大小为 3 m/s。

3.物体对长木板做的功:可以从摩擦力做功和动能定理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从摩擦力做功的角度: W = \mu F_N x = \mu F_N \cdot \frac{v_0 + v_f}{2} = -27 \, \text{J} 对小木块列动能定理: W = \frac{1}{2} M v_f^2 - \frac{1}{2} M v_0^2 = -27 \, \text{J} ,也可以用摩擦力乘以相对位移的角度,从速度时间图像求出长木板的位移,再用摩擦力乘以长木板位移求物体对长木板做的功。

4.长木板对物体做的功:** 用平均速度计算竖直方向位移:\Delta x = \frac{v_0 + v_f}{2} \Delta t = 0.2 \, \text{m},垂直方向的功:W_y = - F_N \cdot \Delta x = -40 \, \text{J},水平方向的功:W_x = \frac{1}{2} m v^2 = 9 \, \text{J},总功:W = W_x + W_y = -31 \, \text{J}。也可以从能量的角度,整个过程中物体能量的变化为:\Delta E_p + \Delta E_k = -mg(\Delta y_1 + \Delta y_2 - \Delta y_1) + \frac{1}{2} M V^2 = -31 \, \text{J}


JQX|Xiao

下期预告:下一期,让我们一起研究电场强度的另一种求法:高斯定理,探索高中阶段无法求解的带电直线、无穷大板的电场分布!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