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近日在读David G.Myers的《社会心理学》,期间读到一些很有趣的话,“罪恶的环境可以把好人变成罪恶的替身。如果我们把好苹果放到一个劣质的桶里,这个桶会使所有接触它的东西腐烂。”有时真是担心自己生存的这个木桶,恐惧烂掉的不仅仅是自己:(“人类首先是情景中的生物”,“我们的生活是由无数不可见的细线连在一起。”我想这些“不可见的线”串联的不仅仅是事,还有人和物。

有箴言曰“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观的眼镜观察他们。”也就是说,事实真相只有一个,而透过不同的眼睛,我们会看到正立的\倒立的,看到放大的\缩小的像,而且还可能是不同颜色的...戴着墨镜看世界似乎注定了和人类自以为完美缜密的思维相悖,而谁又知道人类真正近视的不是思维呢?

本期《环球时报》的域外箴言里,很喜欢这前两句,连起来看很连贯啊:

命运负责洗牌,但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成功是你坠落时反弹的高度。
授人以火,他将温暖一天;授人以燃火的方式,他将温暖一辈子。

22

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环球时报》了...域外箴言,王悦编译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却渐渐变成了盗版。
•今天是我剩余生命的第一天。
•世界上没有绝境,只有绝望的人。
•日落西山后,人们才能看到灿烂星空,年老和年轻一样,都是财富。
•新扫帚固然好用,但老扫帚记得哪儿灰多。

29

桑林志看到这个,毛骨悚然...翻译者的地址这里>>>

現在的學生未來到底會面對什麼樣的世界呢?美國的一位老師所做的這段影片在翻成中文之 後或許會給大家一個可能的方向. This OOPS'(Opensource Opencourseware Prototype System, visit us at http://myoops.org

我們必須教導現在的學生,畢業後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
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
解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美國前教育部長Richard Riley認為...
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十種工作,在2004年時根本不存在。

任天堂光是在2002年就投資一億四千萬美金進行研發。
美國聯邦政府花在教育研發上的經費還不到一半。

根據估計,《紐約時報》一週所包含的資訊量...
比十八世紀一個人一生可能接觸到的資訊量還要多。

在中國,智商排名前四分之一的人...
比北美洲的總人口還要多。
對全世界老師的意義:他們的優秀學生,比我們所有的學生還要多。

這些驚天動地的轉變正在發生,你已經知道了,然後呢?

28

亚里士多德曾说,“给相同的人不同的待遇是不平等,而给不同的人以相同的待遇也是不平等。”《论语》上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我们对于平等追求的高尚演变成所有的人奢求所谓相同的更高待遇的贪婪,如果我们所倡导的和谐演变成“家贫望邻贫”的短浅和一口大锅里的喧嚣和吵闹...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花园里平等是草木各有居所;花园里的和谐是花香草绿...学校里的平等是喜欢学习的学生有学习的书本和教室,喜欢体育的学生有运动的器材和场地;学校里的和谐是让喜欢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和提高,让喜欢运动的学生锻炼好身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需要的表扬。

平等是不是内容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和谐不是单一的和谐,是自我价值均衡发展的和谐。

02

窗外阳光明媚,办公室里却冷得不时揉搓一下双手...这就是北方的阳春。

尚品病了,走了,又回来了...当时他如此形容自己的状态:站着想坐着,坐着想躺着,躺着想趴着,趴着想吐...[via:花事]

相信人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关注点,到了我这个年纪,处事的话题常常跑到眼前招摇。自己也赶着时下复古的大潮,买了本西班牙的葛拉西安的《智慧书》,号称“永恒的处事经典”,随手读起来很受用。

印象比较深的是这段“不要谈论自己[117] ”,转在这里似乎和blog本身的作用存在着矛盾,但相信网络和现实的不同,或是blog相对现实中的具体要有一定的私密性了。对比现实中的经历,就当给作为教师的自己提个醒了。

“如果你谈论自己,那么不是为虚荣而自夸,就是因自卑而自责,你会失去对自己正确的判断,也会为他人所不齿。这一点在朋友间很重要,对于处在显赫位置的人更重要,因为他常常在公众面前讲话,在公共场合露面,他若稍显虚荣就会被认作愚蠢。当面谈论别人也非明智之举。你很可能因被认为是曲意奉迎或口出不逊而处境尴尬。”
《智慧书》的电子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