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05

自己的显示器就是优派的,顺便关心了一下朱家良...“只有人走得多的路才叫路吗?只有技术的创新才叫创新吗...”央视《对话》节目的编辑写得好!当然除了佩服朱总的特立独行外,更喜欢他的用人法则,所谓的“加分制度”,刚开始就给50分,以后好一点就加一些分数…不能刚进来就给100分,每次扣分,最后走了的时候什么都不是了,这应该可以在教育上有所借鉴。

也说补课
曾有辽台的编导来电邀请参加有关学校假期补课的辩论节目,因为以前有过几次一般性的合作,这次没那么容易答应了,而当对方提出会有经济报酬的说法,断然不敢去了:)社会上很多人迷信重点学校,多以为像育才这样的重点校的学生应该不补课的…正好“凌空百合”同学也有类似的疑问,尽管拖了几天,但老师心里孩子的事情总比别的重要。我就含糊着说吧,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说完,说明白应该是件不能完成的任务。

提到补课,大人想到的多是道德和利益,孩子想到公平和应付…更不乏“智者”会把补课当成社会毒瘤。而对教师来说,这应该是个敏感的话题,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呢。不过社会规律如自然法则一样,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不管你怎么说和怎么想,所有应该发生的都在自然的进行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很多事物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记得大学时(十年前)曾坚决不吃洋垃圾,不去追港台明星,更有意思的是还曾刻意与本来印象很好的一个同学保持距离,就因为人家特别喜欢刘德华…而如今呢,除了没少吃KFC外,还时不时地和家人看看演唱会…学生对补课的开放态度有些类似,最初没听过有课外补习的事,早前也极少有请家教的,后来就算有参加补课班也少有承认的,再后来,同学们课间会很自然地彼此谈论补课班的事…甚至每年考入育才的同一个补习班的学生都要聚会,更有家庭结伴旅行…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就父母对孩子来说,困难的时候,家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让孩子吃饱吃好;贫穷的时候,家长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差不多。基于上述发展的和不变的,眼下来看很多事情似乎是必然。

有的孩子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一门科目,甚至有学生因为喜欢某个同学而爱屋及乌了。很多事情怕的是流行,就如很多人喜欢周杰伦跟风一样,有时候补课也会成为一种风气。对于补课,其实更是一种消费,同样也是一种社会的圈子,很多时候未必真实一种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说除了吃穿住行才是需要。
...

对于补课的家长和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情况,多数是如果不是真的需要学习,应该不会特别喜欢学习,除非自己真的用功,再好的老师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国外有不少Home Schooled的例子,而且成绩斐然,家长有权利选择孩子受教育的方式,只不过我们总习惯跟着走的人多的路前行罢了。

有些乱,明天看看续写:(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