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26
JQX/进取芯 席明纳第15期(2025.9.17)

JQX|Jin
一、平抛结论的斜抛延伸
平抛有两个二级结论:
1. 某点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中点
提示:通过速度角、位移角正切值关系证明。
2. 某点位移的延长线过竖直分速度的中点(如黑板图1)
- 法一:通过三角形相似,结合速度角、位移角正切值关系证明。
- 法二:qiusir 提出了一个平均速度法(帅)。平均速度的定义是


那么,在斜抛运动中,这两个条件是否成立?
成立,但有一个前提:我们要将斜抛运动沿初速度方向和竖直方向斜交分解。此时运动变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在这个分解方法下,两个二级结论依然成立,证明方法与平抛运动相同。
二、向地面斜抛的最远距离
当离地高度

最基本的方法是假设角度,列出射程与角度的函数解析式,求极值。
这里讲解一个三角形面积法:
- 射程的表达式:

- 落点速度矢量三角形的面积:

- 由上两式可得:

因此,矢量三角形面积最大时,射程最大。
根据动能定理,小球落地时末速度大小确定(因初速度大小为定值),则**末速度与初速度垂直时**,速度三角形面积最大,射程也最大。
确定方向后,可根据初末速度大小求出矢量三角形面积,进而求最大射程。
三、从斜面上斜抛的最远距离
以某一大小确定的速度从斜面上某点抛出小球,求角度为多少时射程(落到斜面上)最远,射程为多少?
- 法一:解析式法
解析式法依然可解,但计算难度较大。
- 法二:三角形面积法与关键结论
三角形面积法可用,依然满足


我的证明思路(较复杂):
对于速度三角形,沿位移方向连接








由此可得到结论:**当入射方向为竖直与斜面的角分线方向时,射程最大**。
同理,图中两个“·”角也相同,则

肖老师和qiusir的巧妙观点:
假想某一落点为射程最远点,该点与出发点的高度差为某一定值(因假想点确定),则该落点对应的速度应满足“向地面斜抛最远距离”的结论(末速度与初速度垂直)。
斜面上任意一个落点,都有与之对应的高度



有了角度关系后,再根据位移几何关系(利用斜交分解)可求得最远射程,计算难度不大(见图片)。

后记1:包络线法
为准备本节课内容,我最初研究了“基本运算”和“三角形面积”两种方法,已觉完善;但后续qiusir发给我俊豪β同学的抛体运动题目,其中一题核心内容与我讲授的相同(默契十足),且俊豪要求用三种方法求解,这促使我进一步研究,得出第三种方法——包络线法。
包络线的定义:指与给定曲线族中的每一条曲线至少在某一点相切,且在该点附近与曲线族中相邻曲线保持密切接触的曲线,可理解为“一簇曲线中最外侧点的连线”。
斜抛运动的包络线表达式:对于初速度大小恒定、方向任意的斜抛运动,包络线的表达式为
该表达式可通过“求所有确定



利用包络线法求斜抛最远距离:求解包络线与斜面的交点,该交点对应的射程即为最大射程。
后记2:张耘铭原创题目
课后,K2304班张耘铭同学原创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从某一平面斜抛一个带电小球,已知速度大小和方向,环境中存在一匀强电场(大小、方向可变,即小球运动的加速度未知,但为匀变速运动)。
(1) 试求其返回该平面时的最小速度。
(2) 若已知加速度大小为,速度与平面夹角为30度,求返回平面最小速度时的位移。
方法不唯一,请思考吧!
【下期预告】
硬核证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变分法在高中物理中的简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