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06
都说今年的夏天会很热,这些天常有报道说某某地某某天创某某年以来的最高温度,沈阳看来也是这样。才六月初,早上的太阳已经热得让人费力才能睁开眼了,人们慵懒地坐在位子上,看那浑河边上的楼宇在热气的弥漫中恍惚着...
吃过早饭,回教学楼的路上,走凉凉的树荫里,脚步轻快,看灿烂的阳光普照万物,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飘...全然没有了早些时候的倦怠,反而要大呼着赞美自然了,多么轻柔的风,多么灿烂的阳光,多么蓝的天...
生活中人们对很多事物的体会大概类此,我们常说“站着说话不腰痛”,是处境不同使然,何尝不如走在树荫里看世界呢,自己的凉爽全然忽略了外面的炎热。老师和家长们常常就是走在树荫里看阳光下的学生:)
六 05
高一的学生在高中的第一次春游看到初中的班主任王老师,就在初一的第一次春游的相同地点,可谓新的起点回到旧的起点。学生们的兴奋和热情充分演绎着人生的一个小小的轮回,欢呼,拥抱,闪光灯闪个不停...而老师此时的感觉或许就是为人师的成就。
人的情感或如喷泉,平日里点滴的累积,而等到开启后会集中的喷发。
六 04
那曾经盼望着和尽情玩乐的北戴河春游就成了怀念。几天里不曾看见太阳,却也晒得黝黑,除了绝缘体一样的皮肤,所有的经历都如列车窗外的风景成了消远的回忆。
天旋地转
和十班的几个同学一组,巧有两大歌手,一路上欢歌不断,笑语不绝,只是遗憾自己五音不全:(从北戴河到南戴河,从老龙头到山海关...滑沙滑草,坐赛艇开摩托,遨游太空,过山车...回到住处觉得床都是晃动的。刚学过曲线运动,学生们惊呼“这个g不是白给的”,终于体会什么叫“根号gR”了。”
过山海关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关里关外的事,每次坐火车从关外到关里,从关里到关外,都会经停山海关,说是能从火车上看到山海关上的“天下第一关”...此次终于到了山海关,学着父辈们,一路不回头地过关...
异地巧遇
原来初中部也是这两天在北戴河旅游,这届的高一在初一的时候就是在这里春游,在公园的门口恰巧碰到他们初中的班主任,不能不感慨人生的轮回。一路上碰到很多同事,更有不少的学生,一时间闪光灯频闪,呼喊声连连...有个学生很细心,看到我也在这里吃饭,特地买来饮料在门口等,很感动。后来陪学生去医院没有及时去餐厅,那孩子还在那等,过意不去啊,善意总应该得到表扬,倒买来大学生买的礼物东给她,听说他很喜欢,很是安慰。
如此惜命
运动是上瘾的,即便是春游,二当家的还是带了排球,沙滩上打排球的确很不同,跑动和起跳都费力。脱了鞋子大家围成一圈,你来我往的,即便是一身的沙子也乐此不疲。后来在奥林匹克公园的草地上,大家把排球当足球。更有穿着凉鞋踢球的,结果一不小心把脚趾盖弄劈了,这孩子还真是爱惜身体,怕得甲沟炎,老师和导游陪着好容易找个医院,挂个急诊,大夫懒着动手,让护士给洗了个脚,剪了剪脚趾甲,实在对不住那急诊费,象征性地涂抹了点什么,弄个纱布包了包...
PS.小崔书包上的那个小长颈鹿挂饰很好看,很高兴看到她写的《春游,回忆的延续...》。
PS.在北戴河的沙滩上排球...和我的学生们>>>
五 30
韩寒说[?]“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些所谓道德,其实早已荡然无存,只是自己说多了就自以为是了。”我不愿意认同如此偏激的观点,却很久也找不到切身的论据。
中央电视台阿丘的节目也报道了海淀艺术学校的“辱师事件”[?]。尽管说眼下如此的学生还是个别,但谁又知道明天会怎样呢,社会的发展总能突破人的想象。
局外人总是觉得老师受到了侮辱,老师一定会很生气,说不定会一病不起...而作为受害者的孙老师的表达除了无奈,剩下的还是无奈。无奈那些不想学习的学生,父母都没有办法,老师奈何?无奈自己的处境,精神上要收起时到尊严为了那几个想学习的学生;物质上,年届七十本可以颐养天年,还不得不珍惜好不容易得到的返聘机会...本来是自己受辱,想到的却是自己作为老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可那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责任。
对于老人的窘迫,老人的尊严,记得以前有过这样的感触:
昨天少年的坎坷是今天的财富,今天青年的挫折是明天的资历,而不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老人的窘迫都是此时的悲哀,而其尊严的丧失更是对现在的否定。
凤凰卫视的冷暖人间节目放送了马加爵身后的一些镜头,特别是马加爵姐姐的访谈[?],“羞涩的样子无法让人产生怨恨...”姐姐眼里的马加爵引导人们理性思索所谓残虐背后的人性,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对赵承熙更为人性的宽容多少给人以宽慰。自然大环境里的草根总脱不了被忽视宿命,而万一被关注却不得不背负沙尘暴的罪名,这是渺小的另一种宿命。
五 29
从桑林志看到这个,毛骨悚然...翻译者的地址这里>>>
現在的學生未來到底會面對什麼樣的世界呢?美國的一位老師所做的這段影片在翻成中文之 後或許會給大家一個可能的方向. This OOPS'(Opensource Opencourseware Prototype System, visit us at http://myoops.org
我們必須教導現在的學生,畢業後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
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
解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美國前教育部長Richard Riley認為...
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十種工作,在2004年時根本不存在。
任天堂光是在2002年就投資一億四千萬美金進行研發。
美國聯邦政府花在教育研發上的經費還不到一半。
根據估計,《紐約時報》一週所包含的資訊量...
比十八世紀一個人一生可能接觸到的資訊量還要多。
在中國,智商排名前四分之一的人...
比北美洲的總人口還要多。
對全世界老師的意義:他們的優秀學生,比我們所有的學生還要多。
這些驚天動地的轉變正在發生,你已經知道了,然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