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22
无意间看到这样一个数据,说一直普通的圆珠笔芯大约能写下500米长的墨迹,一个读书人一年中大约会用完多少笔芯呢?如果有兴趣可以估算一下写一千个汉字手需要移动的距离,而按照三次点击打出一个汉字,也可估算出电脑里输入千字的工作量。都说文人是脑力劳动者,但从手移动的路程上算,作家绝对不比银行里的点钞员轻松。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许其中的“行万里路”说的就是笔耕的距离呢:)而读书的过程也的确离不开笔的纪录和抒发,俗语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一个博学的人要有宽广的心胸,才能容得下古今中外;做一个博学的人要勤劳,足不出户也可笔耕万里。等以后咱也给小文方(芳)来个诫子书...不设想了,还是告诫自己吧,也与孩子们共勉。
update:原来的对子作了一下修改,或者换了一个说法,下午监考还特地写了一幅送给大超同学。
心宽如江胸容一两家言 手勤胜足笔耕千万亩田
怀虚若谷胸方蓄纳百溪 手勤胜足笔可耕行千里
五 22
优才教育与平等
被很多人说成是不平等的优才教育,其实是从“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待遇”的角度实现着另外一种层次上的平等,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当然这是更高层次上的平等,这是对于优才教育看法的首要逻辑问题。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教育制度延续性的意义远大于我们对于古文物的保护上。我们天天在喊着素质教育,他有着千万种的好处,却敌不过应试教育的一针定海,也就是说兴队素质教育的百花齐放的见异思迁,应试教育则坚定固守的教育策略,初衷不改,表里如一。
而育才学校的二十多年的优才教育,重要的就是其大胆的原创性前提下,实事求是,坚定目标,船行大海,风浪无阻。
教育的问题,没有也不需要万全的人,自然没有也不需要万全的教育。
优才教育的常态迁移
重点班级的创新分类有另样的接受可能,少了歧视,多了信心,大家各就各位。用更广泛和更长久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少年班,特长班,六年制,如此而已。更多的时候,光环不是荣耀,而仅仅是信心,而内部的竞争更多的是一种压力,也是前进的动力。而自卑不可避免的会成为一个过程,是动力产生前,是信心建立前的一个暂态。
严厉的文化
本来被育才分流下去的学生多多少少会对学校有所怨恨,而最怀念育才和感激育才的何尝不是他们。一所学校不怕严厉,不怕要求的标准高,而问题的关键是尺度的一致与否,严的是否理直气壮。
育才当年的优点就在于“严厉得纯粹”,高速度,高起点,高难度,这给学生学习的勇气,攀登的信心,减少重复性劳动和激发好奇心的机会。
学校的成功
很多时候,应该说更多的时候,至少是眼下,教育的奇迹往往是社会发展的奇迹,是家庭创造的奇迹,最后才是学校教育的奇迹,这些奇迹成全了孩子个人的奇迹。而不论是家长,学校,都没有理由把如此的奇迹独揽。
教育不是大家一起去编织的梦想,而是相互实际的操作。教育上的问题和所有的问题一样,听起来正错与错误的事情往往无效,正确的废话是彻底的废话。
五 18
是自己固陋了,怎么才注意到这个小东西Windows Live™ Spaces writer,用它写blog还真是方便,无论是最初的MT,后来的sina blog,即便是后台编辑器安装了插件,也没有办法和它比较,相对人性化了的WP的编辑器,也没有实现真正的所见所得的设计!!
本以为它是个很好的编辑器,更方便实现文本的设置,图片的排版,连接的添加…而其所能实现的便捷方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自动分析blog的程序,调用分类…
qiusir’ home shenyang
如果你还不了解这个小东东,快去下载安装程序(MSI文件)吧,相关的教程看这里>>>
五 17
雪洁松柏翠,叶茂杜鹃红。
花胜叶一点,松贵四季青。
松树的可贵是四季常青,总有冬季白雪映衬其翠绿;花儿的夺目是不同于叶子从众性的泛绿。所谓的成功大概有这两种方式,而白雪的价值是翠柏,树叶的平凡在于趋同...
尝试着用假古文来转换一下.http://typeset.ipcn.org/
||松|花|叶|雪|松|
||贵|胜|茂|洁|花|
||四|叶|杜|松|雪|
||季|一|鹃|柏|叶|
||青|点|红|翠| |
四 25
本周是学校的开放周,说是全市新课改的老师们来参观听课...明天俺登场:(
静电场的描述首先面临着如何把抽象的场表达清楚,类比,深入...而对听课的人来说,可能更关心的是如何体现新课改...很多时候厌烦刻板的板书,尝试着用tag或是关键词汇的思路...本人很多时候是不喜欢被同行听课的,这不同于单纯的技术心得的切磋,而如魔术师对着台下一群的魔术师表演一样,如同赤裸一样尴尬,而所谓的交流,很多时候是对班级学习生态的一种干扰。新课改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革,更是评价方式的改革,不仅仅是表面的改革,更是一种暗流的疏导...所谓的评课更是一种形式,一起求全责备而已。
对于一堂课,常常需要面对万千种组合的可能,老师会有千百种假设,作百十种预想,期间或有三两种的巧合,而最后的收获应该是那一星半点的闪光。教育作为一门缺憾的艺术,其价值也就在于这零星闪光的积累了。
update:
公开课上完了,回过头来想一想,还是有些碎片值得记忆。
上课前知道自己的钱包丢了,心情有些沮丧,加上昨天晚上因为其他的事情没有休息好,精神状态有些糟糕。可以想象是怎样的一个开头,或许表象上还算镇静。
还好,通过问题的设问,调动了一下同学,王俊同学表现得很绅士,如同昨天下午的英语短剧中的表演一样...
上课前来了不少外校的同行,铁中的校友潘也来了,没有等到吃饭他们就走了,对了,评课也没有参加呢:(不过他需要的资料我可是都拷贝过去了,还好,老兄表扬了我一番,什么有大学教授的风范...我可不敢把自己当回事,要不容易受伤害:)
课堂上电场的物质特性上,直接关联到了其它的场,甚至提到杨振宁的规范场,以及风水先生的气场,同样是类比空气存在的事例表明场的存在。大家对于电场力的性质的探寻,特别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公式的给出花了不少的精力,当然也是本堂课程的核心。期间陈贞豪等同学积极参与,高飞的问题更是深入...当然李锦阳同学的磁场类比的思路更是学习过程的原生态体现。
尽管昨天没有及时备课助威学生的短剧大赛,但今天的课堂上不少的情节与此相关,反倒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尽管有一些没有探讨和展示的部分,但能够带领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有个自然深入的探究,我想这就够了。
课后大家的评课很积极了,人数和听课的相比虽然少了一点,还是彼此交流了一些。期间对于新课改的人文性,哲学的思辨,科学的历史层次等等方面表达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少的专家前辈更是侃侃而谈...不过对于板书的我用关键词汇的方式,年长的含蓄表达凌乱,年轻的觉得自然,反正我是不想被拴住:)
有专家事后关切我教班级的成绩,或许他们也不放心,新的课程改革...有些担心,其实大可不必,尽管我不愿意更不甘心为成绩付出,总还是能够轻松调动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主动,他们的成绩很好,平行的班级相比很突出了。至少我觉得和我付出的努力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