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在一本叫《趣味物理学续编》[如果感兴趣,可以网上阅读人教社网站上的电子版本]的小册子上看到普希金这首关于“运动”的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不是很顺畅,重要的是以明了的方式表达了深刻的道理,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禅。

“世界上没有运动。”一个满腮胡须的哲人说。
另一个哲人不开口,却在他面前来回地走。
他这个反驳真是再有力也没有。
人们都赞美这个奥妙的答复。
可是,先生们,这个有趣的事件,
使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例子:
谁都看见太阳每天在我们头上走,
然而正确的却是固执的伽利略。

别莱利曼说“你也可以做伽利略”,而现实中,我们都不是伽利略。更多时候,我们都是那个自以为真知的哲人,还不厌其烦地劝说着那满腮胡须的呢。

10

“发展就是变化。上图展现了发展过程中的几种变化类型。这张图最初是用来描述知觉发展过程中的变化(Aslin&Dumais,1980),但是这些类型也适用于儿童思维发展中的所有变化。

qiusirgro.gif

左边的图形阐明了三种发生在产前期(出生之前)的变化模式:特定能力的充分发展、部分发展,或是未发展。右边的图形描述了发生在产后的变化:已经充分发展的能力或是保持现有水平,或是有所衰退;部分发展的能力或是继续发展、保持现状或是衰退;为发展的能力或是开始发展,或是保持其发展状态。

我们要意识到任何特定的能力都包含了许多成分,而每种成分都可能按照不同的路径有所发展,因此,发展的模式是多样化的。如无论婴儿出生在何处,他们都能发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所有语音。然而,儿童期以后,他们发出非母语语音的能力就丧失了。同时,他们却获得了随意发出母语语音的能力。”《儿童思维发展》p8

我所想到的是如上发展的若干路径同样可以从入学前和入学后的层面考虑,所有的发展途径都有其生理的基础和规律,而所有不同的路径也决定了教育的效果的所有可能。

07

常有家长和我问起小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每每先想到福泽谕吉的“习惯是第二天性”,把近日读到关于习惯的教育言论一并汇集于此...

一个人从出生至成人,要靠父母言行的熏染、学校教师的引导、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世俗风气的感染而发展、成长。所以,其能否成人完全靠家庭、社会多方面培养教育的好坏来决定。其中,幼小时期耳濡目染所养成的习惯影响最深,不易矫正。所以说习惯是第二天性。幼时养成的气质、性格终生难改。人的贤与不肖完全取决于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实应慎重从事!
福泽谕吉:《福泽谕吉教育论著选》

有三种东西能使人善良而有德行,那就是天性、习惯和理性...由于天性、习惯和理性不能经常统一,就必须使它相互调和。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教育不仅常常有必要使一些习惯牢固地扎下根来,而且也常常有必要去根除一些已经形成的习惯。后者比前者更困难,因此它需要更加周密的思考,也需要更大的耐心。
乌申斯基:《论习惯的培养》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开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开始的习惯。
培根:《培根论说文集》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益...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还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13

KESO那里很少更新了,这影响了我的网络生活,传说是离开斗牛士了...
不管是谁,别委屈了他!

据说是柳传志提出的,我是在KESO朋友那看到的这个鸵鸟理论:
说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人家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只火鸡,人家是只小鸡,你觉得自己大的不行了吧,小鸡会觉得咱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承认你大。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你一定要站在人家角度的去想。你想取得优势,你就要比别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才行。

以前还在KESO那看到这个公车理论,很朴素又很真切。
等搭公车的人都有一种想法,那就是上车之前希望公车每站都停,上了车之后希望公车站站不停,直达目的地。

五里河体育场不是无声爆炸吗?怎么被误以为雷了,要不怎么下起了春雨,很伤心的那种,明早不会下雪吧。

05

很放松地呆在某家KFC里,叫一份草莓圣代加上当天的《环球时报》,这应该是我很喜欢的生活方式,其中的的“域外箴言”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小版面...

“雪崩中的每一朵雪花都不承认自己应该承担责任。”
面对教育的冷酷现实,我们根本无法完全置身度外的去指责和挑剔,而谈到其中的责任,每个人又何尝不是雪崩中的那片雪花呢。

“你没有第二次机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这是个很有趣的逻辑问题。如果你只在意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你真的只有一次机会。而现实中,我们还有给人第二印象、第三印象的机会。每每多了一次的机会,更是浪费了一次的机会,现实就是现实,而所谓的弥补不过是现在对未来的预支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呢。

“被开水烫过的猫连冷水都害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的俗语也很形象。这或许更能说明第一次印象的重要吧,对于胆小的猫来说,水只有一次机会,对于怯懦的人来说,绳子根本就是连第一机会都没有...冤枉啊:)

“如果你没有挨过批评,可能是因为你做得还不够。”
我很喜欢这句话,更希望那些曾经被我批评过的同学理解这句话,批评更多时候是老师对学生的更高期望...而被批评的人也不是拒绝你的好意,只是不接纳批评的方式。

“唯一能够击败厄运的东西就是艰苦的工作。”
似乎很和日本球星中村俊辅的名言,球场上只有一种兴奋剂,那就是汗水!当很多人寻求学习上捷径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向现象这句话呢。

P.S.今天东北育才学校初中部北校区的初三分流考试结束了,不管结局如何,还是希望孩子们都能有个好的定位,有个好的归宿...马拉松长跑的路途上,领到一杯水的放松,但这远没有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