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31
文/匿名
偶然看到多年前创新班语文老师(应是张艳超老师)转来的学生的作文,描述的优点夸张。当初自己或许得意于获得学生的好评,而今再看,透过学生对一位小老师的观察和评价,更清晰的是一位敏锐和激情的上进好学生的形象。2019.09.29
Qiu Sir中晚年不搞科研,专心教育。大约在2011年9月份左右,东北育才学校2011级创新实验班迎来了他的第一次课程,主题是“介绍伟大的Qiu Sir”。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堂生动的课程。那时候的少年学习,对未知的物理老师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我热爱物理,也不是因为我物理很差,实在是因为物理对我们来说在高考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过去也有一位貌似兵马俑的化学老师,以及很像哈利·波特的人物,给我们上课。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Qiu Sir的这一篇教案,后来可能被他扔掉了…他的教案是预先写好的,工工整整地写在A4大小的白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独特,用黑笔写在白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的教案和听他讲课,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高一五班的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架眼睛刺头的人物,穿着半袖的T恤,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Qiu Sir。
他走上讲台,放下他的教案,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上课—”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了一下头,“同学们好!”这样圆润而宏亮的声音是很难听到的。他的普通话是很够标准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昂,效果很好。
我记得他开头讲他自己,写了几个字。
是老师而非姥师。
不敢称教授但绝不是叫兽。
同学们叫我Qiu Sir就好。
这三句二十七个字,经他一解释,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其中诙谐幽默,有调侃,有介绍,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Qiu Sir这堂课后二十余天,偶然获得机缘在小礼堂听报告。见到有关这方面的人时,不禁笑起来,顿时忆起Qiu Sir讲的这几句话。
Qiu Sir知识丰富,在所讲的物理知识外,随时介绍一些其他科的知识,大部分他都讲解透彻。有时候,他讲解到酣畅处,忽然没有讲解明白,他便抓抓自己的头发,拿几枝彩粉笔,给我们明晰地讲解下去。他抓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讲清楚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上图是给那届创新班学生上课,学生Zn在某一堂课上抓怕的照片,印象中在师恩难忘的活动中的配词是“你的脸是最美的风景”...
Qiu Sir的课堂,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严肃,有时顿足,有时叹气。讲到“化学顶个球啊……”那一段他喜从中来,随手抓起讲桌的选号球跟我们一同哈哈大笑起来。他在讲?上哈哈大笑起来,听的人不知有几多?也笑得不能自已了。听他讲牛二律是举例子,“当太阳分成八瓣月亮分成六瓣地球分成两瓣时,张晨曦的脑袋顶上会长出三朵狗尾巴花来!”Qiu Sir又真是于严肃之中又张口笑了。
这一节课程分无数次也讲不完,每次讲过,Qiu Sir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课程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熏陶外,不少人从此对物理发生了强烈的爱好。Qiu Sir尝自谓“物理 要学好”,其实Qiu Sir在讲课之中所带的才华,不知要高超多少倍。
Continue reading »
十 26
@qiusir:雾遮了夕阳,水映了新城,这秋,这北方的朦胧...
@qiusir:自然与社会或许如那无序也无尽的数列,我们不难找出其中某几项的规律,显然这并不通用,但不少人也只活在那几项里,这也是真理的悖论。
@qiusir:狗尾草的秋天来得更早一些。
@qiusir:本是来看镜像的,让这雨给下是泡汤了。考虑整个单反玩玩,可还是更喜欢速走...
@qiusir:这是最好的季节,这是最好的年龄…
@qiusir:秋天的叶子是多彩的,红的、绿的、黄的;秋天的叶子也是单色调的,红的透着橙、绿的泛着黄,而那黄的更是闪着金光,所谓金秋如是了。
@qiusir:除了那小药片NZT能让智商达四位数的创意外,没觉得≪永无止境≫好到哪去,反倒今天要借SUPER8来解解毒…
@qiusir:看了《坏老师》很安慰,影片告诉我的是应试的教育还可以挽救坏老师。
@qiusir:天赋没有翅膀,梦想却能飞扬。
@qiusir:作业不合格的翟同学来办公室,不由分说先三个俯卧撑吧,二百来斤的说从来没有做过?可别说我体罚学生,当场示范了二十个标准的...
@qiusir:知行行知知,行知知行行。
@qiusir:聚了散了微熏。和老赵一样选择步行回家,看三好桥的斜拉索有要弹拨的冲动
@qiusir:是什么恶行能让盲人怒目,原来社会的良心都被拾荒者捡拾...
@qiusir:搀扶摔老人和摔倒等人搀扶已成为行为艺术,强烈建议道德模范们上街表演...
@qiusir:什么门卡车卡统统落家里了,问题是兜里木有一分钱,揣着信用卡阴天等车...
@qiusir:http://weibo.com/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十 17
@qiusir:随手拍育才院里的秋天,让动态的定格,也发现我就活在画中...
@qiusir:沈阳的秋深了,育才园的树开了,心里那叶子熟了...
@qiusir:茂盛地活着才是对死去的最好的景仰...
@qiusir:为你披上一件棉衣,温暖一下我的心灵。TO东北育才阳光志愿者
@qiusir:大一的新生回母校看望老师,同样是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的带来个纪念品,物理系的则从书包掏出一本习题书来,老师您看这道题目•••
@qiusir:清凉的早上真好...
@打工婆:從關注人到關注大自然,你是從儒家往道家的路上走了
@qiusir:通过关注自然来关注人,通过关注自己的生活来关注他人,嘿嘿
@qiusir:行业也如球场,常被铁网圈围,也被光阴分割。看客享受阳光,说客论些花草,那是边缘处的优越感,殊不知此明处即是暗处。教育是一种行业,总有不教学指点教材不教育奢谈教改的,喔喔,忘了人那也是一种职业。
@qiusir:“你被回击的力不会比你打出去的力更重,你也只能得到你付出的。你不能触摸任何东西而不被这个东西所触摸。”关于牛顿第三运动定律Paul Hewitt如是一说。
@qiusir:http://weibo.com/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十 15
原本OA线剪断瞬间悬挂物的瞬时加速度的小题目,王盛祥、龙宣宇和董昕潼三位同学并不满足一般的分析,先是通过数码相机的慢放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尝试给出代数解释。
十 12
初是“平行的串并联网络初探”,后来对比通分分母相同的一般规则,索性叫“通分子”了。
PRE:我们为什么非要急着改变学生,又为什么非要调动所有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学生参与是两回事,能够感受到自己身边人的探究热情、欣赏他们发现的成果也是一种收获,所谓的陶冶吧,而教育的功能不止是传授,需要陶冶的也不仅仅是人文素养,还有科学精神。
如果不能亲历那就见证吧。
对中学生而言,学术报告过于抽象,而泛泛的常规教学又过于平淡,想到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专业余”,就是尝试把师生课余时间研究的小课题设计成一堂课,算是从第二课堂到第一课堂的反哺。
就是身边的人和事的示范、讲解、接纳、到参与的开放,力求学习生活化,知识网络化,让理性的感性一点,让感性的理性一些。说常教常新,说以学教学,说文理兼收,再发问,再猜想,再发现...说这就设计一堂创新课吧。
针对高一创新班的同学,结合初中物理的电路初步进行拓展,从电阻计算,电路图种类,融合数学、物理以及计算机的算法等知识,有学生、老师和学长等多角色的参与,尝试以课堂的集中传授和展现而设计的一堂开放课。
多学段:从内容上,电路学生在初中二年级就学过,要等到高二才加强
多角色:课题的参与者有高一的学生、高三的保送生,当然有教师多年教学的沉淀累计,师生互通。
多学科:物理、数学、计算机
暖身:让学生尝试画出四个完全形同的电阻(每个阻值为1Ω)都能联通的所有电路的可能,并求出不同电路的等效电阻阻值。(让学生先体验繁杂,后面才能感受到规律的美)
探究:大家先一起画出三个电阻的电路,并计算出等效电阻阻值...
感性:从感性的角度变通物理上的知识:
1、感性的电路理解,爸妈和孩子的电路关系,敏感性、独立性、中国式、育才式。
2、动态的思维范例,同学甲:我住校时家里是独立型;每次和妈妈通电话是育才式;通过电话后是中国式样;周末回家就成了敏感型的了。同学乙:我上学,家里各忙各的是独立型;我写作业,爸妈看电视聊天,是中国式;吃饭,妈妈帮我夹菜,挑鱼刺,是育才式样;我们家出去玩就是敏感式的了...
3、电阻计算方法的介绍,比如三欧姆相当于两个六欧姆的并联,如此类推。特别推荐分数并联的计算技巧...
4、等效电阻的规律,引发反电阻的猜想。
回归:刚才的猜想可以通过两个的回归一下,再用于四个电阻的探究。四个电阻的一共五对十个电路...互为反电路的等效电阻互为倒数...
深入:互为反电路的等效电阻阻值互为倒数的小证明
n+1/m
1/n*m/(1/n+m)
对于数列的猜想
0 1 2 3 4 5 6 7
0 1 2 4 10 ?24 ? ?
每一项的前一项二倍与前两项的和...
深化:六个电阻的电路种类,龙同学和董同学的努力,项同学的电脑程序结果。
向其他同学展示你身边的同学的的耐心和努力的结果...所谓示范,学生更有说服力吧。
深邃:国外的这个网站上我们看到这个结果比我们预先想想到的要复杂,更无规律。当初我们发现的所谓规律只是在局部匹配,正想总比我们知道的,比我们能想想的复杂一些...
余音:等效电阻的规律?如果电阻不相同?如果考虑电桥...
1、http://www.qiusir.com/?p=1593
2、http://www.qiusir.com/?p=318
3、http://oeis.org/A00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