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年有自己的page在网上,哪个时候很多人习惯称homepage,就是眼下很多人还把自己的电邮地址当成网站告诉朋友:) 不过那个时候能够在网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应该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了。眼下习以为常的事情如果以研究/好奇的心态看待,同样有趣!
昨天通过网络搜索求师得/qiusir,竟然查到这样的词条: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这是眼下我见过/想过的最炫的解释。
baidu: 搜索求师得 4,800篇 搜索qiusir 2,800篇 搜索蝴蝶定理573篇
google:搜索求师得教育实验室 15,000 篇 搜索qiusir 1,440 篇 搜索蝴蝶定理 2,230篇[google对得不在搜索范围内:("得" 太常用,没有被列入搜索范围。”]
条目和两年前的数以百计到现在的情况,应该还是增长很快。baidu在数量上占优。
文章“理科, 课程整合我们应该跟“人家”学些什么?”为例:
作为教育研究的转载:
http://www.being.org.cn/practice/mplw.htm
http://youxing.stedu.net/teacher/gaige/shijian/sj-0.htm
官方:http://www.cetnet.com.cn/引用?[没有通知!]
http://www.cetnet.com.cn/lunwen/39.htm
就算是官方转载猜测也是通过非官方网站获得[期刊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上网]
关于引用信息等自己有些地方也没有注意,比如
http://qiusir.com/show.asp?id=1677
通过http://rayer.blogbus.com/ 引用才发现出现的疏漏:(不过这样的错误普及的话,势必后患。
网络连接和现实社会的联系不容忽视,虚拟的东西很现实:
比如很远的龙岩一中朋友单位做的连接:
http://www.lyyz.net/teachers/home/wl/
网友的连接:
网络信息传播的时间延迟?很多很早的信息总要等上一段时间才有反映。
信息的盲点: 蝴蝶定理 573条,先前90条,很多是重复的
网志连接扩散的朋友
http://mailhub.cnict.net/mt-cgi/mt-search.cgi?IncludeBlogs=1&search=%E6%B1%82%E5%B8%88
旧的地址的通知:
http://www.webil.net.cn/jiaoxue/resourcelink/wuli/wuliindex.htm
http://home.cfe21.com/aoya2000/others/welcomelink.htm
大会论文 :"http://www.hschool.ruc.edu.cn/ccjy/shjnh/dhlw/200209260050.htm
官方推动
http://www.edu.sh.cn/website/index.php?channel=4
信息扩散传播的模型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机制来应对?
晚上和哥们小烧去了:)
晚上和好朋友到了家馆子小聚,以往都是带着太太...
两个人谈了很多,谈了很多只能够和哥们说的话...
两个人回顾了很多,展望了很多...
不过真正的彼此感慨是这些年来真正让我们自豪的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多少,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保留着什么.对于生活的热情,生命意义的追求!
一家人看电视,看到央视采访成龙,“你要记住,你和这个世界一样,人家不会接受你,你和这个世界不一样,人家才会接受你!”
关于老外的教育逻辑,前几年听起来还有新鲜,眼下除了忙于政务的头脑,基本上被民众熟知。
不过现场听听的感觉还是不一样。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内容?眼下的信息膨胀的速度让关心他的人感觉/预见到他爆炸的威力了。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我们学校的目的不是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本科生,而是成为研究生。”
教育可以说是人的本能,物种的传承所必须,眼下我们受各种假大空的教育意义的影响似乎忘记了教育的根本?!
“希望培养自信的有创造力的孩子,到我们老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心的让他们管理我们的国家,经营我们的社会了! ”
中国的家长和教师对于自己角色的界定似乎有所极端,不闻不问显然是不对的,但恐怖的是超越职能和角色的界限,把隶属于别人的权力剥夺。。。/当然个人行为是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学习是学生的责任。老师的工作是帮助你!”
“作为教师,最难给予学生的不是知识,不是方法,而是自由!但当你迈出这一步,情况比拟想象的要好。”
这些天自己总有这样的低迷:
如果说现实社会中我们的平房逐渐的减少,高楼大厦把地而起,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社会繁华的情景;但眼下,自己内心信仰的大厦还很少,更谈不上什么宫殿的存在:(如果说还有一些本来应该作为古迹作为传统和历史来保存的东西,还在被自己随意的糟蹋。。。我相信明天,但今天太痛苦,时间快些过去吧。
"高级思维"与"高级交互"
感谢IsaacMao在他的blog中对于我的困惑的解答Blog的教育意义?
由于留言字数的限制,把自己的感谢感受贴于此为念!
感谢您回答了让我郁闷很久的问题,看到如此解答更让我感受到“教育意义”之“学习意义”的含义。
通过看您的观点,我似乎觉得很多交互(包括网络留言/BBS等)是显性的互动,要通过杂乱随机的过程去逐渐深入,而blog更多的是隐性交互,尽管平静,但更容易贴近深入。也正如教育中我们强调“高级思维”一样,blog更容易让我们体验到有意义的“高级交互”:)
对营造理想的blog环境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blogger的努力。我忧虑这个过程是艰辛和漫长的:(再次感谢,您的解答本身让我感受到blog的作用!
昨天看到南风窗上的文章“没有人能设计社会关系”,通过BLOG,我们是否可以把无形的手变成我们自己的手?我们能否设计我们自己的社会关系?
期盼技术改变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