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28

周一一早同事送来毕业多年学生的贴心包裹~早知他这样待我,我当更有耐心。
周末从人人网上收到原少15班(更正,常同学是少16班的,当初还有被我误导学物理的石同学等等。可能是和少15的见面比较多。9-19?)现居多伦多顺之常的留言:

本来打算推荐您一本书的,一不小心发现几本内容相关的书籍,于是乎就都寄给您了。外加两个日历。里面还有一个U盘,更详细地解释了这几本书的内容。现在包裹已经到北京了,不出意外的话这几天就应该到了。


亲爱的邱老师:

转眼间我已经从育才毕业10年了,真是时光飞逝。但是当年邱老师在课堂用几何画板讲课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现在我还能记得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还有,我记得在科技楼的第一堂课上您鼓励我们踊跃回答问题,然后还用别人的评价总结自己第一堂课的内容:“邱老师教我们学习就要脸皮厚”【不是不要脸】。唉,不好意思,我有点多愁善感了。

言归正传,邱老师从当年少儿部的物理老师已经晋升...(如果我的情报无误的话)【我还是一名物理教师】。而我现在还在多伦多大学念书(苦海无涯啊,一眨眼我已经20年寒窗苦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18年毕业,毕业之后就是药剂师了,争取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与此同时,我发现自己这么多年受的教育好像缺点什么。

我意识到我对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了解甚少,对自然科学虽然接触很多,但对它背后的哲学意义以及自然科学的局限性却基本上毫无概念。我突然意识到自然科学并不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许多人文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法律)都是和人们息息相关的学科,人类也可以通过这些学科去寻找真理。另一个原因是我是基督徒,大部分周围的人都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进展和进化论。于是乎我就开始寻找答案,究竟科学是如何证明上帝存在或者不存在的,以及科学和信仰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在youtube上偶遇John Lennox教授,他曾是牛津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作为科学家和基督徒,他用简单的道理来解释 目前很多关于科学和信仰的误解,以及为什么相信上帝的信仰可以给科学研究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他的很多观点让我耳目一新,并且引发我进一步的思考。

巧合的是,我在您的网站上发现您正在有计划地读英文书,所以想把Lennox的著作推荐给你。本来想给您寄一本书,但是后来发现自己想推荐的书不只一本。如果您对第一本感兴趣,就推荐您接着读其他几本书(慢慢读,有些内容可能很深,估计我可能打乱您每个月读一本书的计划了),如果不喜欢,可以送别人 :P

God’s undertaker: Has Science Buried God (by John Lennox)
这是我原来想跟你推荐的这本书。我现在只读了一部分,但是内容很有意思。作者简述了近代科学的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的局限性。特别是第9,10,11章关于信息的内容对我触动很深,以前我从来没有想到DNA内储存的信息并不能被唯物论所解释。总体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深,作者旁征博引,但是值得一读,慢慢品味。

Gunning for God: Why the new atheists are missing the target? (by John Lennox)
这是另外一本 Lennox教授的书,我读完了这本书,所以推荐给您。这本书针对的是一种最近新无神论(New atheist,参见注释)进行深入的反驳。虽然在中国我觉得这个“新无神论”并不流行,但是其中的很多观点与我们从小接受到的唯物主义教育有惊人的一致,并且值得反思。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能感到很多共鸣。作者简述了科学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伦理道德的起源,以及神迹与科学的关系。最后,作者用怀疑论着(大卫·休谟,他不相信神迹)的严格标准来衡量 支持耶稣从死里复活的历史证据,我个人觉得很有说服力。我个人觉得现在中国的教育系统应该添加更多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而不仅仅侧重于自然科学。哈哈,我知道说这个一点都用没有,我就是感慨一下。

God and Stephen Hawking: Whose design is it anyway? (by John Lennox)
这本书是Lennox教授回应霍金的一本书(我也一并寄给您的)。这本书很小,Lennox对霍金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很多异议,这本书的重点是反驳霍金从科学推导出的世界观,以及背后的逻辑谬误。

以上3本书都是Lennox一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只把辩论一方的观点(我个人同意的观点)呈现给你并不公平,我就索性把霍金和Dawkins的两本书也寄给您了(我自己还没有看,打算假期攻读),供您参考。

The Grand Design (by Stephen Hawking and Leonard Mlodinow)
霍金的书,我没有读过,但是推荐给您,因为您是物理老师。☺

The God Delusion (by Richard Dawkins)
理查德·道金斯的书,是非常流行的一本书,作者认为宗教信仰都是有害的,科学已经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

以下是两位作者的简介。
John Lennox (1943年11月7日-)是北爱尔兰人,获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数学本科,硕士,博士学位,萨里大学生物伦理学硕士学位,曾任威尔士大学,牛津大学理论数学教授,在牛津大学教授科学与宗教课程。他既是理论数学家又是一名基督徒,精通俄语,德语和西班牙语,曾在欧洲,北美洲和俄罗斯各地演讲。我个人比较喜欢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逻辑思维严谨,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他富有同情心,有耐心,乐观,还有爱尔兰人特有的幽默感。更多内容可以在英文的维基百科上找到。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_Lennox

Richard Dawkins
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3月26日-),获牛津大学动物学学位,博士学位。现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是英国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现任英国人文主义协会副主席,并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士、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士同英国世俗公会荣誉会员。他是著名的无神论者和进化论的拥护者,主要著作有《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盲眼钟表匠》(The Blind Watchmaker),《上帝的错觉》(The God Delusion)。他在媒体上很流行,到处宣传“新无神论”的思想。
更多内容可以在英文的维基百科上找到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0%86%E6%9F%A5%E5%BE%B7%C2%B7%E9%81%93%E9%87%91%E6%96%AF

New atheism 字面上翻译为“新无神论”。他们认为宗教是万恶之源,科学已经证明神不存在,所有宗教信仰都是荒谬的。这个“新无神论”是最近十几年开始在欧洲盛行的。作为基督徒,我个人认为这是挺可悲的事情,特别是人类忽略基督教对近代欧洲史的影响。

这个U盘里还有一些其他John Lennox的视频,本来是下载给我爸爸的,但是我发现有些视频的内容和这几本书的内容息息相关,如果您觉得书本的内容比较枯燥,推荐一下的视频:
Lennox Vs. Dawkins Debate Has Science Buried God?

这个是Lennox教授和Dawkins教授在英国牛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展开的精彩辩论,辩论的核心内容是科学,信心,证据和伦理道德,敬请欣赏。(另一个相似的视频:John Lennox vs Richard Dawkins God's Delusion, 也是二人的辩论,如果您对第一个视频感兴趣,也推荐这个视频)
John Lennox: The Loud Absence: Where is God in Suffering? Harvard Medical School

这个视频Lennox教授在哈佛医学院的讲座:当我们经历痛苦与苦难,神在哪里?
John Lennox: Miracles: Is Belief in the Supernatural Irrational? Harvard University

Lennox教授在哈佛大学关于神迹是否符合科学定律的讲座,我个人觉得很精彩。他的逻辑思维方式令我耳目一新。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邱老师的个人生活和教学活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以上内容还有任何疑问或者有不同见解,我都愿意和您讨论。

爱您的学生:
常顺之

2015年12月7日 于多伦多家中

Ps: 这个U盘是给您的,圣诞快乐,新年快乐,春节快乐......

十二 15

Turning Learning Right Side Up, Putting Education Back on Track
Russell Ackoff, Daniel Greenberg(杨彩霞译名: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


阿克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荣誉教授;格林伯格,协助成立并发展了瑟谷学校。(哥大物理学博士,妻子是该校创始人之一,三个孩子都毕业于瑟谷学校)

由于E-mail的便利,我们之间的交流从一开始就变成了交谈...挖掘出我们一生一直所关注的教育的方方面面。

值长班刚读完一本很解渴的书,算上之前和亲朋聚餐谈得欢、周末早上睡得饱,并为本周我之三大幸事。

绪论:何为教育
在我看来,教育是把学生灵魂中已存在的东西引导出来......放进一些那儿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不称其为教育。我称之为侵扰。Muriel Spark

《美国遗产词典》给教育所下的定义:“传播知识或技能的行为或过程;系统化教导;教学;......正规学习”。
《牛津英语词典》给教育的定义更短一些:“滋养或养育的过程。”
Education的词源拉丁动词“educere”的意思是“领出来”、“带出来”、“诱出来”、“唤起”,可以看出当前对这一词语的定义与原意偏离得有多远。事实上,这才是古希腊哲学家所关注的教育的意义。对他们而言,教育是一个唤起每个人全部内在潜能的终身过程。(教育作为一个自我发现的终身过程)

发展和成长经常被当做同义词,二者并不是一样的东西。垃圾堆可以“成长”,但不可“发展”。爱因斯坦早就不成长了,但他还在继续发展。成长是体积和数量的增加,人们拥有的资源数量可以增加,并反映在生活水平方面。发展不是人们拥有多少东西,而是能将自己拥有的东西发挥到何种程度,这反映在生活质量方面。

人们应该警惕,不要向年轻人鼓吹把通常形式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主要目标。在求学期间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做事动机是做事的快乐、对其结果感觉到的快乐以及知晓这一结果对社会具有价值。爱因斯坦的这句有普世意义的话语只有在后工业时代的世界才会讲出来。

第一部分 当今的教育体制败在何处
第一章 教与学
教育是一种令人钦佩的事情,然而需要时刻铭记在心的是:值得学的东西是教不出来的。Oscar Wilde
传统教育强调教,而非学。这种方式错误地认为,一盎司的施教会给受教育者带来一盎司的学识。然而,我我们在上学前、上学期间以及毕业之后所学到的大部分东西并不是教来的。在大多数学校里,诵记被误当成学习。教师成为如此课堂最大的受益者(解释者学到的东西最多)。大部分老师要是擅长点什么的话,他们擅长学而非教。
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
One-room schoolhouse(单室学校) 十九世纪末美国乡村把所有学生集中到一间教室上课,一位教师向六至八年级的学生传授基础知识。
智力是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衡量学习多少内容的手段。
无论教得多么出色,无论学习机会多么难得,没有学习动力者学不到任何东西。

当我们看到自己所钦佩、尊重和爱戴的人沉浸在给他们带来极大满足的活动中时,我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我们试图仿效他们。教职人员可以充当范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才是最有成效的激励者。但得让被激励的人看到教师是在学习,而不仅仅是在教书。

诱引最终只会是一个很糟糕的工具。产生效果只是例外情况,大部分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大部分教师--无论他们接受了怎样的训练--都不能指望自己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可以跟学生随意从自己选择的来源那儿获得的东西相媲美。

人们大脑中的内容可以分为五个级别:数据、信息、知识、理解和智慧。
数据由代表物体和事件的特质的符号组成。信息由已被加工的有用数据组成。知识由如何做异类的问答组成,它包含在指导当中。理解包含在解释以及对为什么一类问题的回答之中。
一盎司的信息相当于一磅的数据;一盎司的知识相当于一磅的信息;一盎司的理解相当于一磅的知识;一盎司的智慧相当于一磅的理解。一盎司的智慧相当于65536盎司的数据和4096盎司的信息。

智慧把所追求之物的价值考虑在内,这一点可以在德鲁克对“正确地做事”(效能,efficency)和“做正确的事”(效果,effectiveness)所做的区分中得到昭示。

回忆这种经历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是从把事情做正确的过程中学到东西,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做了。我们这么做,得到的只是证实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这里面蕴藏着价值,但不是学习。我们只能从错误中学习,办法是识别错误,确定错误的根源,改正错误。而且,人们从自身错误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他人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伟大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说得好,作为作曲家,我一生主要从我的错误及对虚假设想的追求中学到东西,而非从接触智慧知识的源泉中学到东西。 Russell Ackoff

第二章 课堂环境

“上游清、下游畅,中游才激荡!”专家组孙继范老师

学校里称之为作弊的东西,在学校之外的世界里,却是特别受推崇的那种高效使用外部资源的能力。
新的教育秩序几乎完全排除了孩子探索自己的个人兴趣、学习不同于同龄人的学习内容、以不同于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进度发展的可能性。新的教育秩序也几乎剥夺了教师全力以赴教学、传授其特别热衷的内容以及发展与每位学生的独特多样性关系的机会。
测试评估不出对孩子未来意义重大的任何方面,因为谁也不知道如何评估或衡量对任何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未来成功重要的那些因素。
现实中很少存在一个孤立的问题。问题对于现实,犹如原子对于桌子,我们体验的是桌子,而不是原子。因为问题总作为一堆问题的一部分而存在,因此有必要意识到我们对待一个问题的方式对于这一堆里其他问题的影响。

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判断与提出问题相关的信息是什么,还在于对该信息的收集。剥夺学生阐明、寻找此类信息的体验,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大部分意义。而且,恰如其分地提出正确的问题,通常要比正确提出问题之后找到答案困难得多。

1968年,美国诞生一所独特的实验学校,瑟谷学校(Sudbury Valley School)招收4-19岁的学生,是哟高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得到美国教育界的肯定,成为美国第一家正式立案的自主学习型学校。瑟谷学校的教育哲学根植于对人的信任、教学相长。其教育理念是“天生的好奇心是学习最好的驱动力,孩子会因为好奇心而主动探索他周围的一切。”仿效瑟谷学校成立的学校有18所。

第三章 科目和学科
教育中,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死气沉沉的事实积累起来的那么多的无知更令人震惊了。Henry Brooks Adams

1916年诺思·怀特海 在英国数学学会发表会长演讲“教育的目标”中所言:我所督促的解决方案是,根除科目之间致命的断裂局面,因为他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命力。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具有各种表现形式的生活。我们没有给孩子这一统一体,反而是给孩子代数--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几何--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科学--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历史--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一两门语言--从来没有被掌握住,最后,最让人郁闷的是,文学--其代表内容是莎士比亚戏剧,有语言笔记以及对情节和人物所做的简短分析,实质上是为了便于记忆。能说以上所列代表生活吗?就是人们所知的正在过的生活吗?对这一列表的最好描述不过是神灵思考创世时在脑海里一闪而过的目录,但尚未确定如何把它拼凑起来。2061 plan

大自然提供的这一神奇工具就是玩耍。

第四章 新世界
True education makes for inequality; the inequality of individuality, the inequality of success; the glorious inequality of talent, of genius; for inequality, not mediocrity, individual superiority, not standardization, is the measure of the progress of the world. E·Schelling
真正的教育导致不平等的出现:个性的不平等、成功的不平等、才赋/天才的极度不平等。因为不平等而非中庸、个体优越性而非标准化才是衡量世界进步的尺度。E·谢林

教育体制期望学生能够做哪些使用电脑、录音机和摄像机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学生们对此心知肚明,并且讨厌这种做法,即便有时只是无意识地这样做。
学生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做不了的事情。教师们还忘记了一点,将不相关的内容遗忘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科林·谢里:莱布尼茨--最后一位洞晓一切的人。直到18世纪的最后几年,我们最伟大的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其时代的全部科学,甚至还精通几种语言,而且吸纳了一种广博的文化。今天,我们大部分人都满足于精细地培育我们自己的科学小花园,偶尔通过隔着的篱笆跟邻居聊聊天得到些乐趣。同时,我们跟邻居讨论、批评和展示自己的作物。

我们都已十分厌倦接连不断地宣称新饿纪元和新的开端要出现。因此,在新的时代到来之时,我们似乎很难辨认出它。然而心得纪元真的到来了,旧的时代正以惊人的速度消退和磨损。Leslie H.Gelb

通信技术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全球思维。一个全球性博物馆。
爱因斯坦:我们不能使用问题形成时使用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系统是依据其作为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更大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来确定的一个整体。不能通过分析的方法来理解系统。
与其说综合思维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缺席,不如说分析思维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第五章 反民主式教育
我认为,进步教育哲学如不强调学习者参与在目标形成中的重要性,以及这些目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的指导,那么其声音再响亮也毫无意义。正如传统教育的最大瑕疵就是,它未能在学生学习目的的构建过程中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约翰·杜威

我们的教育体制是美国这个国家里唯一把独裁统治作为其统治原则的重要机构。学校几乎是独裁政治的绝版。
Summer hill School 创办于1921年,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因材施教的典范。最富人性化的学校。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创办人A.S.Neil认为,宁愿培养快快乐乐的清道夫,也不愿造就神经兮兮的首相。

第六章 抵制变革的因素

你的教导者是那些自己囿于先辈制定的思想方式之人。这是一种会永远保持下去的体制。应该鼓励那些更具活力、更具个性的人离开这一体制,去寻找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判断力。留在这一体制中的人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他们正在被塑造、定型从而适应这一社会更狭隘和特定的需求。Doris Lessing

小班意味着更好的学习,这一教条应经被很多的研究证明并不成立,然而班级小型化的趋势一丁点儿也没有停止。“统计数字表明,班级大小对学生成绩并不会产生重大影响”M.Hoxby

第二部分 佐助教育之因素
第七章 发达社会为个体实现提供的环境

我敢于在这里提出所有教育最重要、最有用的规则吗?这不是节约时间,而是挥霍时间。Rousseau

在全球范围内直接获取最新知识的能力;获取任何领域内最佳范例的能力;可在任何地方与其他拥有共同兴趣之人进行互动的能力;把新思想、新发明和新艺术创造高而告之的能力;接受对于任何文化贡献所作出的及时反馈的能力;为需要经济资助的企业做出定位和获取资金的能力;使支撑人的梦想并有潜力收获经济回报的体制(商业层面)进入或走出主流的能力;找到将会支持自己内心召唤的现有职位的能力;以适合自身的速度把个人兴趣发挥到自己希望达到的程度的能力;一生中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的能力。

第八章 自由民主环境对于个体实现提出的特殊要求

如果儿童教育和研究能适合其内心召唤和能力,他们中的许多人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否则,在社会中,他们将会无足轻重。Samuel Richardson

把教育视为个体实现自身命运的终生道路,这一观点乍一看像是有点自私的人性观,它甚至可能牺牲别人以获取个人满足感。这种结论大错特错:正像人类--每个人、所有人--生来就有过有意义生活的内在愿望一样,他们也生来就有与他人联系的内在愿望。从本质上讲,人类是社会动物。因此,为每个人的生活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社会位置与创造一个有目的的存在同样重要。因而教育也就具有另外一个维度,即学会开发个人与其寓居的社会之间的关系。

人生而平等并非指其字面意义,因为这显然是不真实的。我们出生时,并不都具备同样的身体能力和心智能力。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管人出生时存在怎样的差异,所有的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

换句话说,理想的情况下,后代的社会财富和经济财产不应该与父母的财产关联在一起。比如贫困、隔离、无知不应该是遗传的特征。

第九章 个体对自身教育做出的贡献

人是内生的,教育是其外在的表现。跟我们内心发现的自然相比,我们从别处得来的帮助是机械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前者学到的东西令人愉悦,而且想过长存。Emerson

教育是探索那些赋予我们生命意义的活动的终生过程。
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基础》,人类在本性上是好奇的。
激情提供了热情--能量;决心提供了坚持到底的耐力;自信提供了一个内在的稳定控制;

第十章 艺术的位置
塑造孩子的过程中,最美丽的东西是他犯的错误。孩子作品中的这些个性错误越多,他的作品就越棒。教师把孩子作品中的错误弄走的越多,其作品就变得越乏味、越孤寂、越无个性。Franz Cizek

你不能光凭封面(书名)就评判一本书的好坏。
艺术家不是特别的人,但每个人都是特别的艺术家。

根据印度民间传说,教导孩子时若不考虑其本能,结果就会使孩子像关在笼子里的鹦鹉,忘记了自己的语言,只能不断重复主人教给它说的那些话。
如果不仅仅是允许儿童,而且鼓励儿童在其自然发展过程中长时间处于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就会长成完全实现自己抱负的人。

人在学习时,不是因为他被人施教,而是因为他自己在学习......在印度文化中不存在教这一概念。印度宪法中使用14种语言,但没有一种语言中有教这个字,而是有学这个字。在梵文等印度语言中都没有英语动词to teach 的对应词。
正是教师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使他们认为自己能施教。只要我们拥有这种傲慢,我们将永远不会理解教育的实质。

真正的自由是最伟大的教师之一。

第三部分 构想理想化的终生教育
第十一章 构想理想化的教育环境:原因与方式

在任何时候我都可以证明,我受到的教育试图把我变成一个跟我真正成为之人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因此,我要谴责的,正式我的教育者依据其动机给我带来的伤害。我要从他们手上讨回我现在这个人。而且,因为他们不能把这个人还给我,我还要在来世发出锣鼓般响亮的谴责和嘲弄之声。Franz Kalfka

第十二章 学龄前的岁月
真正的自由式最伟大的教师之一。马努·卡尔卡尼博士

第十三章 重新审视幼儿园到十二年级
在这样的学校里,自由得到珍惜,相互尊重是常规,孩子和成人之间相处自然,学习总是与生活融为一体。

人们接受的理想教育环境应该包含以下特征:
学习是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进行的。
主动去学,学习渴望学习的东西,应该能够学会他们乐于努力学习的东西。他们应该自由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材料和教师。理想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应该独立,应该被视为负责人的人。(学会为自己负责)
给予所有兴趣同样的地位。
所有研究领域都应该被视为等同有用的,不存在科目等级之分。
学习者的产出通过自我评估得到评判,这一观念包括具有寻求外部反馈的自由。
应该鼓励他们从同学中寻求反馈并给同学提供反馈。通常,学生会欣然接受其他同学的正面或负面反馈,并据此进行自我提高。此外,在为其他学生提供反馈时,他们通常对自己手头的科目会有更多的了解。不应该让外部权威人士进行测试或分级。单单这一特点便可以保证个体性和创造性在学习环境中得到极大的发展。

根据共同兴趣组建学习小组。
不应该根据年龄、预先设定的分类或预先设想的小组最佳人数这些观念来组建学习小组。首先要确保不同年龄的学习者被分在一个小组里,就像在学习和玩耍时经常出现的情形那样,这也会带来不同年龄这一起学习所产生的益处。
不对学习者和施教者进行人为的区分。
所有的人都能学习,所有的人都可以施教,学与教要依据具体的环境而定。

学习社区的所有成员都充分参与活动的制定。
“我没有真正考虑获得教育。我不理解必须人为地获得教育这种思想。局外人会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我们会想,你在说什么?”

第十四章 大学经历

每个人的规则都是,不要依赖他人为其预备的教育,甚至不要赞同它,而是要努力看到事物之本相,做真正的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于自我屈从。Woodrow Wilson

大学本科教育还应具备另外以一种功能。它应该培养和鼓励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一生中继续开发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以及拥有内在动力一直学习下去的能力。

第十五章 教育和工作生活
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塑造能够做全新事情之人,而不仅仅是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之人;应该是塑造具有创造力和擅长发明之人,应该是塑造具有批判能力的发现者,可以证实而不是全盘接受给他们提供的东西。Jean Piaget

第十六章 退而不“休”
如果在教育机会的获取方面不做年龄区分,那么人们在融入社会结构的程度上就不会再有年龄的区分。

第四部分 附记:理想的学校

瑟谷学校


玩耍在(成人和儿童)学习的各个方面几乎不为人所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玩耍的丰富性、深度、对创造性过程的重要性、与快乐及意义追求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都逐一显露出来。
交谈--尤其是自由顺畅、涉猎广泛的交谈--在提高和催进学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彰显出来。

人们不禁感到纳闷,日常生活如此明显的东西,怎么会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有如此多的人搞不明白,尤其是那些致力于儿童和成人教育之人怎么也搞不明白。类似的情形也适用于不同年龄者混杂在一起所带来的无价益处。
Continue reading »

十二 07


@qiusir:#蓝天别走#⋯⋯
@qiusir:连日来,经我大沈阳几百万勤劳市民不分昼夜的勇敢呼吸,苍天终于露出几分蓝色~

@qiusir:话说这丝棉木的假种皮能明开夜合吗?
@qiusir:True education makes for inequality; the inequality of individuality, the inequality of success; the glorious inequality of talent, of genius; for inequality, not mediocrity, individual superiority, not standardization, is the measure of the progress of the world. E·Schelling

@qiusir:整体的缺憾不妨碍你找寻局部的完美⋯⋯

@qiusir:#东北育才# 秀色可餐⋯⋯
@qiusir:物理里感应电流的判定要用右手定则,有的学生误用左手。安培力的判定要用左手定则,有学生特意放下笔错用右手。地理题里特别标注了风向箭头,有学生把东南风写成西南风,那写“东西风”的是什么风⋯⋯

@qiusir:北方冬天的早晨⋯⋯
@qiusir:“我敢于在这里提出所有教育最重要、最有用的规则吗?这不是节约时间,而是挥霍时间。”Rousseau

@qiusir:校报头条也是头条⋯⋯
@qiusir:印象中在金阳桥上还是第一次堵车,刚上桥面几乎动用了手刹,冰面上有雪花的润滑让你怀疑车轮是否摆正,几百米的桥面三四起肇事,爬下了桥不得不找个安全的地喘口气⋯⋯
@qiusir:本期《中国之星》真好看,本以为许志安的舞蹈最好了,谁知误以为是唱红歌的谭维维的那摇滚才叫大胆创新,也为本真的崔健点赞!
@qiusir:很难想象会在音乐里体会到那么老的一个纯真的男孩的存在(杨乐)
@qiusir:楠哥这嗓音给大家唱好奇了⋯⋯

@qiusir:说光线好,无需滤镜美化,说天色纯,抠图只需一点。
@qiusir:“我们不是从把事情做正确的过程中学到东西,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做了。我们只能从错误中学习,办法是识别错误、确定错误根源和改正错误。而且人们从自身错误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其他人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很多。”

@qiusir:“人们通常用于评价慕课的课程完成率指标具有误导性,甚至有时会对正确评估一门课程的影响力和潜力产生反作用。纠结于课程完成率限制了人们对慕课潜力的想象。一个更好的成功标准可以是:让学生比他们预想中完成更多一点的课程,或者比他们在第一次点击课程视频或论坛的时候所期待的学到更多知识。”

@qiusir:教育中,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死气沉沉的事实积累起来的这么多的无知更令人震惊了。(Henry Brooks Adams 1838-1918)
@qiusir:印象中在金阳桥上还是第一次堵车,刚上桥面几乎动用了手刹,冰面上有雪花的润滑让你怀疑车轮是否摆正,几百米的桥面三四起肇事,爬下了桥不得不找个安全的地喘口气⋯⋯


@qiusir:(软图硬广)雪好大⋯⋯
@qiusir:天色不错,来国际部听了节小学4年级的超学科课。8名学生和2位教师就声音产生、声音的Volume &Pitch从科学和音乐的进行了探究和体验,最后还用现场制作的乐器瓶奏乐合唱⋯⋯

@qiusir:这霾不算严重,还能分辨出绿柳吗。就是有点呛⋯⋯

@qiusir:姜P说,有一次去市里听讲座,大拿B的同学给讲的。大家不好好听,主持人急了,说你们想想,这老师一堂课多少钱啊,免费给讲都不好好听,底下一下就疯了,说观众也挺贵啊!
@qiusir:“The soul would have no rainbow if the eyes had no tears.(若眼中不曾有泪,灵魂何时能现彩虹。)”
@qiusir:求师得数位学习组的工作,不是付出了多少教,而是推动力多少学。
@qiusir:说到教学,都是老中医,谁没几张方子呢?
@qiusir:你对错误的坚持未必错,万一碰到对的了也那么坚持就成功了。

@qiusir:雪地里走几步都长个⋯⋯
@qiusir:用KEF放了下傍晚从手扣里翻出英特邱实同学翻唱的英文歌,这才是十佳歌手嘛~
@qiusir:本期参加动态数理选修课的学生里有两位新疆班的学生,当班长的那位为了和我较量腕力练到肌肉拉伤,提到尼格买提他们表示听太多他的故事⋯⋯
@qiusir:无踏雪无痕的轻功,有踏无痕雪的闲情~
@qiusir:去育才外国语学校看了下场地。走廊里学生暖水瓶摆放的整洁程度看得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校园整洁得很安静,只是投影设备有点老化⋯⋯
@qiusir:本期《天下足球》专题片《未尽的橙诺》的文字写得真好!
@qiusir:烟京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