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离六月的高考还有一段时间呢,各学校已迫不及待地通过大小媒体陆续发布一些学生被国外大学录取的消息了,耶鲁的、MIT的、京都的...在为他们个人高兴的同时,也从提醒自己从另外的角度审视教育的发展。

科举重视的是博闻强记,而记忆仅仅是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中高考一直在反对“死读书,读死书”,注重引导知识的理解和推理的逻辑,但这也仅仅是学习能力一个方面的强化;素质教育注意到“智商”外还有“情商”等多元的智能,从关注点从单一的学习能力上升到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对比看来,社会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发展线索很清晰,越发重视教育目标的元性。而眼下的瓶颈是多元的目标却只能通过单一的方式去实现,这也是这些年来素质教育推行的最大问题。

教育的复杂性要通过教育的多样性来应对,而教育的多元目标更要通过多方渠道来实现。以前学生读书目标的实现只能上大学,上省重点大学,上全国重点,上名牌大学,上清华北大,上香港大学...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是通过申请奖学金上耶鲁、哈佛...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了,升学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了。不过这些表面上的多种渠道也仅仅限于智育的单一目标。在排除外力的干扰因素,那些参加科技创新的学生就从另外一个方面获得了机会。我们很自然会想象到,以后除了智力,体育和美育等方面优异的同学也能获得同样多的机会,只有实现实现目标渠道的样性,才会有真正意义全面发展的教育。

再回到那些绕过拥挤的独木桥并能提前到达对岸的幸运儿身上,他们受教育的成功不仅仅是教师的成功,学校的成功,而是方面因素有效协调的成功。和以往的学生不同,他们的学习不局限在一间教室里,也不是局限在一所学校里,他们接受教育的场所更具有泛学校化。与其说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不如说离不开家长和学习的伙伴,这里面家庭的条件,家长的决策等隐性的因素更凸显出来...这样看来,未来的教育更如一种投资...一个好的投资离不开好的项目,自然也离不开雄厚的资本:)

受教育于个人的现实意义,某种程度上是跨入某个阶层的门槛,比如在过去为了农转非,今天多为了能挤入更大的城市,有份好工作。而高考于社会所谓人才选拔的功能,更是旧社会科举制度的延续。发展最为重要的标志是具有了选择的余地。即便是社会发展到今天,高考应试的这些功能特性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不过教育的变化是从单一的目标变为多元目标,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拥挤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通达,从单一方面的努力变为各方面的综合。总体说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上面的三多。

On this day..

2 Responses to “教育的三“多””

  1. 大圣 Says:

    总体说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上面的三多。
    哪三多:主观-----个人目标、客观-----社会提供舞台、方法--客观结果?
    没能完全理解 ,请点化!

    看了几篇,感觉文笔流畅,富有思想性,欣赏。
    请教问题:育才是全市招生么,机会均等么?

  2. qiusir Says:

    谢谢鼓励:)

    育才应该是全市招生,可以说机会均等。
    招生的事情小学会通知学生的,也可以到neyc.cn上了解情况。

    教育的三多,我上面提到的主要是教育发展的三多。

    教育目标多了;教育渠道躲了;教育力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