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16
出人意料,我媳妇竟也喜欢看《士兵突击》,甚至最近晚上的活动都要为许三多让路,看来中毒不浅啊。想必她工作的这几年经历了很多吧,看着她对着电视哭,偶心里很不好过。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许三多,至少曾经是,不过是极少能碰到一个班长叫史今的。或许这才是大家哭的原因吧。对于史今的角色,开始我也很喜欢,甚至也为之流泪,尽管知道这是戏。后来从老师的角色看,史今绝对是许三多的恩师,但对班里其他的人似乎有些不公平。从家长的角度,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许三多能够碰到史今这样的老师,他们甚至这样要求:)不过即便是史今这样的老师也就能帮助一个许三多啊。说到学生,或许大家都会同情和帮助许三多这样的同学,而对成才或许就有些疏忽和排斥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这一点从名字上应该看出作者的态度。
最初看连长高诚对许三多那态度就对这个角色有些排斥,或许也是嫉妒人家的优越感吧,但慢慢的,全面来考虑,越发理解了,也越来越喜欢他的豪情\大气...甚至是佩服了。当老师的应该多多学习他,不过得需要这老师也能有个当教育局长的爸爸才可以学得来:)
史今的角色是理想情景中的理想;高诚的角色是现实情景中的理想;成才是现实情景中的现实。史今的觉悟我达不到,高诚的优势我不具备,不过碰到许三多这样的学生我会帮助,碰到成才这样的学生我同样会伸出双手。
明天家长会了,借用钢七连的口号,“不抛弃,不放弃!”我“不抛弃”我教的任何一个学生,包括许三多和成才们。同时也希望我的学生们,不论是许三多还是成才,都能“不放弃”任何一次进步的机会。
十一 16
从《物理与头脑相遇的地方》看到这样的两段话:
“(可是)令人惊奇的是,即使在这个最摩登及高科技的社会中,(人)还是非常容易变得无知。我的物理学家朋友喜欢这么说:'我们之中大多数的人,对于每日接触到而不了解的事物,数目之多,就和古代的希腊人(约2000年前到3000年前)或巴比伦人(约4000年前)一样。可是我们学会了不去问这些问题。我们不问汽车动力方向盘的工作原理,不问如何去制造小儿麻痹疫苗,不问在把橙汁冷冻是要牵扯到哪些步骤。后果就是把我们放在这么个令人不解的吊诡位置上,科学成就的一个后果居然是把好奇心泻了气,把好奇心抹煞了。'”
“布罗挠斯基在他的书《人类的攀登》中这么写到:'像牛顿或爱因斯坦这一类的天才成为天才的原因是:他们问很明白、很天真的问题,结果是,这类问题的答案却是惊天动地的。爱因斯坦是能问极为简单的问题的人。'”
十一 14
关于环保,我向来很有信心,只不过这种信心的前提是把自己当成了地外的生物,是把人看成地球自然界里普通的一部分,与其说这种信心是对人自身的信心,不如说是对自然力的崇拜。不过自己并不是外星人,而人也不是地球上普通的一份子。
图为在月球南极附近的“月平线”上拍摄到的高清晰“地落”连续照片。via:月亮女神号
没有不落的太阳,也没有不落的地球。不过从西边落下的太阳准时会从东方升起,而万一坠落了的地球是不是还会有明天?
十一 06
最近在看《士兵突击》,很多人都在看...或许每个人内心的自己都曾经是许三多吧。
“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即便是没问题也自己找点麻烦。
“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的是什么?不放弃的又是什么?我依然没有答案。但是,我知道生活得继续。饭得一口一口的吃,路得一步一步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