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关于诺贝尔奖,中学生能懂的并不多,下面试着(半)定量研究下80年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个装置,who what where when why how...
qiusir201910
1919年卢瑟福(E.Rutherford)用天然放射源中\alpha 粒子(即氦核)作为“炮弹”轰击金属箔的“靶”(atomic target),实现了人类科学史上第一次人工核反应,发现原子核本身有结构,人们不断寻求更高能量的粒子来作为“炮弹”。
加速器是一种加速原子核和质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的装置。为什么要加速粒子?探索原子核内部结构、粒子性质以及获得新粒子等等,让肿瘤消除,让土豆增产...
zeyuanz
猴子砸核桃为食,而知识的探索始于好奇。瞄准乒乓球(超常部,臧泽元)的小朋友长大了没准会去轰击原子核或更小的粒子,没准会掀起宇宙的波澜...
零、直线加速器(high-frequency linear accelerator)
linear accelerator
via[?]按照表达习惯修改了U代表电压等细节
保证粒子每次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到达间隙从而被加速,当电场反向的时候,带电粒子处于屏蔽了减速电场的漂移管中,从而使整个过程加速。高频...
(为简化问题,此文把窄缝处的电场都等效为匀强电场,加速过程当成匀变速运动)
eg0:加速缝隙很小,且认为质子在每个漂移管内运行时间为半个周期。以及电压f=1\times10^7Hzv_{c_1}=8\times10^6m/s,v_{c_4}=1\times10^7m/s,质子比荷\frac{q}{m}=1\times10^8C/kg。求漂移管C1的长度和相邻两管间的加速电压...
(0.4m 6\times10^4V)
linear accelerator
一、回旋加速器
早在1924年就有科学家提出直线加速器的概念,1928年出现了第一台发明了用漂移管上加高频电压原理建成的直线加速器,在此原理的启发下,劳伦斯发明了回旋加速器。

1932

回旋加速器是通过高频交流(不涉及漂移管长度,为什么也用高频?)电压来加速带电粒子,大小从十几厘米到数米都有。由欧内斯特·劳伦斯(E.O.Lawrence)于1929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明,获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相关参数
0、估算质子在1T磁场中偏转的频率和动能为1Mev的质子的速度为光速的多少倍
f=\frac{qB}{2\pi m} f=\frac{1.6\times10^{-19}C\times1T}{2\pi\times1.67\times10^{-27}kg} 估算约10^7HzE_k=\frac{1}{2}mv^2,\frac{1}{2}1.67\times10^{-27}v^2=1.6\times10^{-19}\times10^6粗略估算约光速的0.05倍
1、带电粒子能获得的最大速度v_{m}
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前提下,被加速n次后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满足qv_{n}B=\frac{mv^{2}}{r_{n}} ,轨道半径r_{n}=\frac{mv_{n}}{qB}
回旋加速器的最大半径为R,则带电粒子能获得的最大速度v_{m}=\frac{qBR}{m}
与加速电压U无关的最大速度也可以表示成v_{m}=2\pi{R}{f}f_B=f_U

2、相邻轨道半径的比\frac{r_{n+1}}{r_{n}}
nqU=\frac{1}{2}m{v_n}^2r_{n}=\frac{mv_{n}}{qB},得r_{n}=\sqrt{\frac{2nmU}{qB^2}}
\frac{r_{n+1}}{r_{n}}=\sqrt{\frac{n+1}{n}},大概能理解轨道越来越密集...

1932

3、带点粒子被电场加速的次数n
狭缝间加速电压U,由动能定理知,每加速一次对带电粒子做功为qUnqU=E_{km}
由前面得知v_{m},带电粒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E_{km}=\frac{1}{2}m{v_{m}}^{2}=\frac{q^2B^2R^2}{2m}
则被加速的次数n=\frac{qB^2R^2}{2mU}(更应该称其为“加能器”)

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行的总时间t_{B}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为定值,T=\frac{2\pi{m}}{qB}。每加速一次偏转半周,t_{B}=n\frac{T}{2}
t_{B}=\frac{\pi{B}R^{2}}{2U}(时间与粒子种类无关。)

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行的总时间t_{E}
带电粒子在狭缝间的电场中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加速,a=\frac{qU}{dm}v_m=at_{E};或者通过nd=\frac{1}{2}a{t_E}^2求得
t_{E}=\frac{BRd}{U}

1932

6、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与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的比较\frac{t_{B}}{t_{E}}
根据前面的结论,\frac{t_{B}}{t_{E}}=\frac{\pi{R}}{2d},由于狭缝的宽度d远小于回旋加速器最大半径R,所以会有t_{B}>>t_{E},这是很重要的前提。
也可以借用最后半圈的时间t=\frac{\pi{R}}{v_{m}}t_{B}=\frac{n\pi{R}}{v_m},而t_{E}=\frac{nd}{\frac{v_m}{2}},这样比较更便捷。
(通常一个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心飞行到提取装置的总时间约为几个ms)
7、对不同粒子的加速问题_{1}^{1}H_{1}^{2}H_{1}^{3}H_{2}^{4}He
如果某回旋加速器可以对_{1}^{1}H加速,不作调整还能对上述的哪个(些)粒子进行加速?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转周期和外加交流电的频率是对应的,而T=\frac{2\pi{m}}{qB},对比荷相同的粒子仍然可以,但上面并没有满足这一条件的粒子。其实也可以对_{1}^{3}H进行加速,在磁场中运转的周期是_{1}^{1}H奇数倍的可以恰好赶上加速的峰值电压,也是可以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动能是质子的多少倍?)

劳伦斯本人科普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字幕是机器自动翻译的。ups and downs的创意...
三、相关题目
1932

eg1:计算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能使质子获得的最大动能?(半径0.1m,B=1T,m=1.67×{10}^{-27}kg)(结合前面估算具有1MeV动能的质子速度数值,加速电子会怎样)(直径只有12厘米,可以拿在手里,加速粒子能量可达到0.8MeV)
回旋加速器一般适用于重离子,对电子相对论效应太明显,容易出现“滑相”。
考虑相对论性效应,m=\frac{m_0}{\sqrt{1-(\frac{v}{c})^2}}
速度增大粒子的质量增大,绕行半圈的时间变长,以致逐渐偏离了交变电场的加速状态,因而粒子的能量达到一定的限度就不能再增大。
技术上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使磁极外圈的磁场逐渐增强,抵消相对论性效应的影响;另一种是调节加速电场的变化频率,使之适应相对论性效应的影响。前一种改进措施发展成为扇形聚焦回旋加速器,后一种改进措施发展成为同步回旋加速器。

eg2:某回旋加速器交变电压频率f,可将原来静止的\alpha粒子_{2}^{4}He加速到最大速率v,使它获得的最大动能为E_k,加速次数n。忽略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所受重力、以及通过狭缝的时间,且不考虑相对论效应,交流电频率调至2f,则用该回旋加速器加速静止的质子_{1}^{1}H,能使其获得的最大速度为2v、最大动能E_k,被加速的次数2n

eg3:两个相同的回旋加速器分别接在加速电压为U_1U_2的高频电源上,且U_1>U_2。有两个相同的带电粒子分别在这两个加速器中运动,设两个粒子在加速器中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_1t_2,获得的最大动能分别为E_{k1}E_{k2},比较他们的大小。

eg4:实际使用中,磁感应强度和加速电场频率都有最大值的限制。若某一加速器磁感应强度和加速电场频率的最大值分别为B_mf_m,则带电粒子粒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E_{km}
f=\frac{qB}{2\pi{m}}f_B=\frac{qB_m}{2\pi{m}},如果f_m<f_b ,最大动能由B_m决定,否则由f_m决定。 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1954年建成的一台6.2GeV能量的弱聚焦质子同步加速器,磁铁的总重量为1万吨。有兴趣可以了解下LHC(Large Hadron Collider)...

四、E.O.Lawrence "Lawrence will always be remembered as the inventor of the cyclotron, but more importantly, he should be remembered as the inventor of the modern way of doing science." —Luis Alvarez, winner of the 1968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避免被加速粒子与空气分子碰撞,有真空的要求;还有高频电压等等,这些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1931年,劳伦斯和他的学生们建成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直径只有12厘米,加速粒子能量可达到0.8MeV。后来,在劳伦斯的领导下,在美国建成了一系列不同的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的Dee盒内要有真空的条件,交流电压的频率10^7 E.O.Lawrence was the "father of big science", the first to advance the idea of doing research with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元素周期表上第103号元素铹(Lawrencium)... 1932
“It never does much good to find out why you can’t; put your effort into what you can do.”
— Ernest Lawrence
和说太多相比,思考不是件坏事,但和行动相比,只是思考也没有太大意义。

附:
B(magnetic flux density)
磁感应强度又称磁通量密度,国际单位为特斯拉(Tesla),纪念美籍塞尔维亚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
在CGS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为高斯(Gauss),纪念德国数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G_s={10}^{-4}T
一个冰箱贴的磁感应强度约1G_s;实验室中产生的最强瞬间磁场记录为80T...
H(magnetic field strength)
国际单位之中磁场强度的单位为A/m,在CGS制中单位为奥斯特(Oersted),符号为Oe,纪念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在真空中,1Oe=1Gs。(奥斯特比欧姆待遇高,同为首字母O,欧姆被Ω替代了)
who what where when why how...

\mathfrak{qiusir@qiutopia}
课后的几点补充:(2019/10/15)
1、课上讲解和交流的内容是从准备的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或说是从某一条线索推进的。主要是看核心的问题是否凸显了,然后才是问题是否清楚了,后面才是相关问题解决和熟练的练习...
2、关于引入,通过臧同学专注的击球的照片,设想未来的他,是专业的运动员?在少年班读书的他更可能成为轰击原子核甚至更小微粒的科学家。科学家身后黑板上的图和今天的课题很相近,甚至MIT卢因教授的板书也和今天课题呼应,学生大都GET了这个点,至于我特地放了瓶可乐,由于时间紧,没怎么说...从物理的角度有两种极限,一是大的极限,比如银河比如宇宙。另一种极限是小的极限,原子核,核子,夸克等等,而回到臧同学的未来,加速器不仅在探究物质机构,在医疗在生物等等方面都有应用。他的未来,无论是向着大物体还是小物体发展,都是“全方位的无限”...
3、看到外国语学校的同事来,有新疆部、理科部和少儿部的来,当然更多是高中部的,有几位别的学科老师也来了,感谢捧场...
4、杨专家评课,提到首席教师...教化学出身的他老人家还特地先学习了加速器相关知识。提到不仅是知识传授,还强调知识探究方法,引用了大脑不是容器是火把的名言。说到板书很科学,黑板白板相结合,颜色的信息凸显。不仅关心孩子的问题解决,还重视学生问题的提出...个人素质好,整合能力强。幽默,“生活中的下坡路不要悲观,动能会增加...”让他印象深刻。
5、张组长评课,提到上课的节奏感,不紧不慢,张弛有度;即便是学生没有明白也不放弃交流;课堂内外,科学素养;小孩的照片引入,PPT耳目一新,重视与学生互动...
6、杨老师评课,她很有热情,更是慷慨。很抬举我说了不少好话哈哈。提到我选了这个课题,就如我骄傲又任性哈哈,提到创新、精确的构图,提到艺术、人文的气息,颜色的信息和识别,做到了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叠加。从直线加速器到回旋加速器的呼应和递进。课后她特地拷贝了几张图...外国语的葛老师也来听课了,说重视思维培养,重视物理研究...
qiusir
·高中部第258期每周一课[?]
7、感谢参与班级高二3班同学们的支持,感谢吴杰和求师得Laura、May拍照...感谢于鉴轩和石越洋两位同学的软文...另,投影用的是下面这张图片:
qiusir

P.S.多日后,食堂里遇见学校的专家,特别提醒给我留言了,看了下士关于ABCD中D的读音,应该读di,不要读de。还特地问了下学生们,大家都接受为了方便区分选择题B\D而读de,包括英语老师有的也读de的。我记得大学时,公共课老师读Boy\Dog,有学生还告诉我,北京附近有还读dei,哈哈...姥专家不仅给我留了言,还写了长文。其实吧,关于矢量还是向量的说法,钱三强都让大家自己选择吧...

24


昨天看了《企鹅课》,有句台词印象深刻,Life is for the living,很合我跑鞋上的那句 To Run is to live!何况还是雨天,即便昨天和前天跑了···

以后跑步还是不带手机了,那样跑步不够专心。



23

2020A
2020A
是之前没特别留意,也可能是年龄大了对不同颜色的敏感度有变化,今天彩虹的紫色很鲜明。
2020A
尽管昨天跑十公里了,看在彩虹的份上,今天五公里吧~~~
2020A

21

JQX/进取芯 席明纳第12期(2025.7.9)

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律、戴维南定理

JQX|Jin

一、基尔霍夫定律
可以理解为电路中 “节点电流” 和 “回路电压” 的两条规则
电流定律:电路中任何一个节点,流进去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来的电流总和。
电压定律: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回路,电源提供的总电压等于回路中所有电阻 “消耗” 的电压之和(电流流过电阻,降电势)。
二、叠加定律
多个电源同时给电路供电时,某段电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每个电源单独供电时(其他电源短路)在这段电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加起来的结果(比如两个电池一起工作,效果等于先算第一个电池的电流,再算第二个的,最后相加)。
三、戴维南定理
一个复杂的含电源电路,对外接的用电器来说,可以简化成一个 “等效电池”:这个等效电池的电压等于电路两端不接用电器时的电压(开路电压),内阻等于把电路里所有电源断路(我们高中一般都是恒压电源,如果是恒流源,需要将电源短路)后,两端的等效电阻。
例题分析
例 1:求通过三个电阻的电流

法一:基尔霍夫定律
 I_1 + I_2 = I_3
 2 - 4I_1 - 2I_2 = 0
 -4 - 3I_2 - 2I_3 = 0
解得  I_1 = \frac{9}{13} \, \text{A}  I_2 = -\frac{4}{13} \, \text{A}  I_3 = -\frac{5}{13} \, \text{A}
法二:叠加定律(以计算  I_1 为例)
若将  4 \, \text{V} 电源短路,有: I_1' = \frac{5}{13} \, \text{A}
若将  2 \, \text{V} 电源短路,有: I_1'' = \frac{4}{13} \, \text{A}
 I_1 = I_1' + I_1'' = \frac{9}{13} \, \text{A} ,结果一致。

例 2:求通过电阻的电流

法一:基尔霍夫定律
 -3 - 1 \times I_1 - 2 \times I_2 + 2 = 0
 -2 + 2 \times I_2 - 2 \times I_3 = 0
 I_1 = I_2 + I_3

解得  I_1 = -1  I_2 = 0  I_3 = -1
法二:叠加定律
略,将电源短路,但内阻保留。

例 3:分析电路三个电阻的连接关系

法一:电势点法
如黑板图,同一导线电势相等,则每个电阻都是在 1、2 电势之间,为并联关系。
法二:移动负载法(捏点)
把最上方的导线捏成一个点,中间的电阻自然相当于移动到两侧电阻中间与之并联,为并联关系。
法三:基尔霍夫定律
最下层: \varepsilon - R_1 I_2 = 0
1、2 回路: -R_2 I_3 + R_1 I_2 = 0
2、3 回路: R_3 I_3 - R_3 I_4 = 0
推导得  R_1 I_2 = R_2 I_3 = R_4 I_3 ,可知为并联关系。

例 4:不平衡电桥的计算

求流过  R_5 的电流大小
法一:基尔霍夫定律
电流关系方程
 I_1 = I_2 + I_5
 I_4 = I_3 + I_5
电压关系方程
 I_1 R_1 + I_5 R_5 - I_3 R_3 = 0
 I_2 R_2 - I_4 R_4 - I_5 R_5 = 0
 I_1 R_1 + I_2 R_2 - E = 0
解得流过  R_5 的电流为  0.5 \, \text{A}
法二:戴维南定理
我们可以将  R_5 两端断开,把其他所有部分想象成一个等效电源,这样,我们就能把电路简化为电源和  R_5 的串联。
按照戴维南定理,我们将  R_5 断开后, R_5 两端的电压即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计算可得  E = 5 \, \text{V} 。再将电源短路(保留内阻),剩余的电阻( R_1  R_2 串联与  R_3  R_4 串联后并联)即为等效电源的内阻, r = 7 \, \Omega
这样,我们可以直接将  R_5 串入这个等效电阻中,求得电流为  0.5 \, \text{A}

拓展例题(2025年高考物理 甘肃卷压轴题)
在自动化装配车间,常采用电磁驱动的机械臂系统,如图, ab  cd 为两条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  L ,电阻忽略不计。导轨置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导轨上有与之垂直并接触良好的金属机械臂 1 和 2,质量均为  m ,电阻均为  R 。导轨左侧接有电容为  C 的电容器。初始时刻,机械臂 1 以初速度  v_0 向右运动,机械臂 2 静止,运动过程中两机械臂不发生碰撞。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电流为零,两机械臂速度相同。

(1) 求初始时刻机械臂 1 的感应电动势大小和感应电流方向;
(2) 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前,若机械臂 1 和 2 中的电流分别为  I_1  I_2 ,写出两机械臂各自所受安培力的大小;若电容器两端电压为  U ,写出电容器电荷量的表达式;
(3) 稳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两机械臂的速度。若要两机械臂不相撞,二者在初始时刻的间距至少为多少?
解析:
(1)  E = B L v_0 ,感应电流方向沿机械臂 1 向上
(2)  F_1 = B I L  F_2 = B I L  Q = C U
(3) 达到稳定  I_1 = I = 0 时,两机械臂的速度相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电容器的电压相等,回路中没有电流  I_1 = I_2 = 0
法一:
可将电容等效为质量为  \dfrac{B^2 L^2 C}{2} 的单杆,三杆动量守恒,
可得两机械臂的速度为  v = \dfrac{m v_0}{2m + B^2 L^2 C} ,方向向右。
法二:
从开始到最终稳定的过程中,对机械臂 1 和机械臂 2 分别根据动量定理有  -B \overline{I} L \Delta t = m v - m v_0  B \overline{I} L \Delta t = m v
 B L Q_1 = m v_0 - m v  B L Q_2 = m v  Q_3 = Q_1 + Q_2 = C B L v
联立解得  v = \dfrac{m v_0}{2m + B^2 L^2 C}
关键是最短距离的求法,最短距离需要知道相对位移。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任意时刻有  U = B L v_1 - I_1 R = B L v_2 + I_2 R
 B L (v_1 - v_2) = I_2 R + I_1 R
 B L (v_1 - v_2) \Delta t = I_2 R \Delta t + I_1 R \Delta t
其中  (v_1 - v_2) \Delta t = x_1 - x_2 = d_{\text{min}}  I_1 \Delta t = Q_1 ,  I_2 \Delta t = Q_2
 B L d_{\text{min}} = (Q_1 + Q_2) R
联立解得稳定时的速度和两棒间初始距离的最小值为  d_{\text{min}} = \dfrac{m v_0 R}{B^2 L^2}

最后,我们来尝试计算一道有趣的等效电阻题:

如做黑板中下部图片所示,某电路由六根相同的导体组成立方体,电流从0流入。如果从1流出,那么回路电阻为多少? 如果从2/3流出,等效电阻又分别为多少?

17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1937 吉野源三郎 著 史诗 译
很犹豫地打开了这本小说。除了是对读小说有消遣的偏见,另外相比读其他书,小说读起来过于轻松或情节人物关系过于复杂,都怕会引发自己的惰性。出于对日本文化的信任,以及对书名上看着爹味十足的一点好奇,还是读了起来···情境、情节和情理的描述都细腻无声又回味无穷!

前言
小哥白尼是中学二年级的学生···15岁的他个头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他对此也相当在意。
和外号小顽固的北见的总是争夺二、三名,当然是争夺倒数二、三名。
如果从成绩来看,就完全相反了。(有点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小哥白尼虽然调皮,却不是要为难他人或给别人造成困扰,只是很天真地想逗人开心。
一、奇妙的经历
银座大街就像一条窄沟,汽车在沟底川流不息。
粉末般的濛濛细雨依然静静地下着。
多么沉重的湿气啊,一切都被被打湿了,甚至连石头好像也被浸穿了 。东京沉在冰冷湿气的底部,一动不动。
超过百万的人像海潮一样涨涨落落。像潮水一样涌来又退去。
小哥白尼觉得很奇妙,看着别人的自己,被别人看着的自己,注意到被别人看着的自己,从远方眺望自己的自己···

舅舅的笔记:看待事物的方法
一想到你认真思考那件事,我的心就热了起来。
一想到安心居住的大地在宇宙中旋转,也会觉得毛骨悚然,不愿相信。
孩子们都有着地心说般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日心说。认识他人也一样,那个人是我爸爸的同事,这个人是妈妈的亲戚,到头来总是以自己为中心思考。
长大后,人们才会或多或少产生类似日新手的思维方式,以广阔的世界为前提,再了解世界上多种多样的人与事。
绝大多数人都会陷入自私自利的考量,所以无法看清真相,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如果人深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就无法了解宇宙的全貌;同样,一旦仅以自己为中心判断事物,就会无法了解世界的真相。
你今天感受到的、思考过的想法,就像日心说代替地心说一样,具有相当深刻的意义。

二、勇敢的朋友
散发出少女般的内敛。
身体却像斗牛犬般结实,无论什么场合都无所顾忌、直言不讳,态度还很坚强。
北见不相信会有某种物质在电线这种固体金属中流过···
你还没有成年,还需要磨炼心性,生起气来无法控制自己,我不一定会责备你。
舅舅的笔记:真实的经历
要是问到凉水是什么味道,你不亲自尝尝,就无法明白。
(对于艺术)光有眼睛和耳朵是不够的,必须要打开用于欣赏的心之眼和心之耳。而心之眼和心之耳之所以能够打开,也是接触了卓越的作品,内心渐渐被打动所致。
想了解人活在世上究竟有何意义,需要你先活得像个真正的人,在人生中切实去体会,否则再厉害的人都无法教会你。
最关键的就是无论何时都从你真实的感受、真正打动你的事物出发,不断思考其中的意义。
你必须从灵魂深处真正明白人究竟是什么地方高尚,而非依靠世人的眼光。(以己为师自求自德)“不管是谁说什么”

在这世上,为了在他人眼中显得高尚而装模作样的人太多了,他们最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不知不觉就把真正的自己丢在脑后。

(浦川的故事让人泪目)
三、牛顿的苹果与奶粉
晴空万里,轻风拂面,神宫棒球场没有一粒浮尘···光辉精锐,斗志熊熊,登上理想的宝座···
月亮刚刚升起,从榉树粗壮的枝干旁探出光洁的面庞···
月球不会掉下来,因为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和月球转动过程中向外飞出的力正好势均力敌。
并不是牛顿首先提出天体之间存在引力的,开普勒的时代,人们就认为星星和太阳之间存在引力。
将从三四米的高处落下的苹果在脑海中设想得越来越高,搞到某一地步,就会咚的一声迸发出宏大的思考。
舅舅的笔记: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另外,什么是真正的发现?
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人们不断劳作,在漫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结成了绵密的网。
人们彼此倾尽好意并为此而喜悦,再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了,这就是真正有人情味的关系。(JQX的席明纳目前有这个状态。)
四、贫穷的朋友
旧棉花一样的云层覆盖着天空。
浦川的脸却在说话间像大人一样渐渐笼上了阴霾。
舅舅的笔记:生而为人---关于贫穷
贫穷的人在生活中基本上都很自卑。对于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尊心受伤更糟糕的体验了。
在那些坐着豪车,住着豪宅,目中无人的人当中,有不少人毫无价值。
五、拿破仑与四名少年
水谷的母亲虽然言语温柔,却宛如皇室贵族般高雅,让人无法随便应答。(华族)
舅舅的笔记:什么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拿破仑的父母是科西嘉岛的落魄贵族,他从小就生活在贫穷中。
拿破仑登上皇帝之位才三十五岁,仅仅用了十年,这个默默无闻的贫穷军官就登上了皇帝的位置。
滑铁卢战败时,拿破仑四十六岁,他用十年时间从贫穷军官登上皇帝之位,又用十年时间彻底沦为阶下之囚。
连歌德那样热爱人道与和平、对人类进步抱有巨大希望的文豪,一提到拿破仑,都会打心底感叹他源源不断的行动力和天才般的决断力。
他是世界的王者,全盛时代君临欧洲,宛如太阳般壮丽,没落的过程也是一场壮阔的悲剧。
心目中形象高大的伟人或英雄,到头来不过是这条大河中漂浮的水珠。
只有顺应人类进步所做的事,才真正有价值。
未能与人类进步相结合的英雄精神是空虚的,而缺乏英雄气概的善良也同样很空虚。

六、下雪那一天发生的事
冰冷刺骨的阴天接连不断,连心情都冻僵了。
中午雪停了,仿佛擦拭过的蓝天露出了脸,阳光转眼间洒向地面。
七、石阶的回忆
机会又在我犹豫间溜走了,还是没追上去。
多亏石阶上的回忆,我后来才有了那么多其他的美好回忆。
我不觉得石阶上发生的事让我有所损失。后悔是后悔,却让我学会了一件在后来的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能切身感受到他人的善意,也是在那件事之后。
窗外的天空带着春日的暖意,透着宁静而深邃的晴朗。(诗一样的句子)
舅舅的笔记:人的烦恼、过错与伟大
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人承认自己的不幸,一棵树并不会承认自己是不幸的。所以,不幸的是知道自己的不幸,但知道自己不幸也是了不起的。人的不幸可以证明人的伟大···这是一个废黜的国王的悲剧。
帕斯卡:除了被罢黜的国王,谁会因为自己不是国王而感到不幸呢···可能从来没有谁因为自己没有第三只眼睛而感到难过,但所有人都会因为一只眼睛都没有而感到难过。
当人不处于为人应有的正常状态,心灵才会感到痛苦和煎熬,让我们知道出了问题。
在不幸与痛苦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真理,人类不应抱有任何肆意妄为的欲望和无聊的虚荣心。
如果一心一意满怀希望的努力被无情地打碎,我们的心灵就会流出看不见的血,如果生活中感受不到温暖的爱意,我们的心灵很快就会充满难耐的渴求。
承认错误令人痛苦,但人之所以伟大,正因为我们会为了犯错而感到痛苦。“除了被罢黜的国王,谁会因为自己不是国王而感到不幸呢?”如果不具备遵从正确道义行动的能力,就不会因想到自己的过错而流下痛苦的泪水。
歌德曾说,“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八、凯旋
想代替弟弟请求,今后也请和他一直做好朋友。
九、水仙的芽与犍陀罗的佛像
“认识你自己”、“自省”这样的话,如果在语文考试中有解释这些句子含义的考题,他都能漂亮滴获得满分。但是,知道字面的含义并不代表谁就能掌握背后的真理。
一想到小草在某人注意的地方默默付出这么多努力,他就胸口一紧。
生命力让它隔着厚重的泥土感知到了太阳的光热,春天一临近便萌出嫩芽,不伸到明亮的地面上誓不罢休。
必须钻出地面的力量洋溢在仅仅三厘米长的绿意中,让这株小巧谦卑的草挺起了胸膛。
最早出现佛像的国家是印度,但是制作者并不是印度人,而是希腊人。
那时的日本还像个孩子,但日本人还是会感动于杰出作品的杰出之处,非常清楚其中的价值。
十、春天的早晨
没有做梦,也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小哥白泥却突然从安静的睡眠中醒来。
从防雨窗的缝隙洒进来的光亮渗进磨砂玻璃,显得朦朦胧胧。
最后想问各位一个问题: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关于作品
1937年7月完结,《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日本少年过年文库》的最后一卷。
侧重于伦理部分。
关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回想---献给吉野先生的在天之灵
近来伪善之徒不断增加,他们完全相反,纵容自我,只知道苛责他人。
有一些人莫名其妙地将道德教育置于智育的对立面,并过分鼓吹其必要性,还有的人则截然相反,是科学主义乐观派,单纯地认为只要教人客观的科学法则和历史法则,就达到了道德教育的目的。

我们拥有决定自己言行的力量,因此会犯错。
我们拥有决定自己言行的力量,因此能从错误中重新站起来···

15

2025
The Unheard Cry for Meaning Viktor E.Frankl
没有人能忍受没有意义的苦恼。
献给陪伴在光明左右的温暖。愿当光明暗淡时,温暖长存不息。(光明消逝,温暖长存。)

赞誉
在关系中融入且领地坚实,深情且轻盈;终极议题从个人天花板变为了阶梯···
驱驰于空心的荒原,犹如无家可归的野马。
45°人生(戴森是与时代成90°角的人)
弗兰克尔认为人类存在的最重要的本质是“负责”,所以意义治疗应让病人自己承担起判断的责任,医生的价值观不能硬塞给病人。(自己才是那个贵人)
人生的意义就是一个“爱”字。
人们不再崇尚一种反省的生活。即便是名头响亮的“积极心理学”,细看下来,也不过是数据支撑下的常识而已。
普罗克拉斯蒂思之床。死守先入为主模式的人。
“做个人吧”

前言
追求意义的意志;生命的意义;意志的自由。
要想解决我们这样一个充满着无意义、去人格化、去人性化的时代的病症,除非将人性的维度整合进“人”这一概念中。
弗洛伊德将人比作执掌马车的人,马车上的三匹马分别是本我、超我和现实。(这里弗兰克尔指调和所谓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的受苦的牵马人)
导读
“我不害怕受苦,我害怕白白受苦。”“如果一个人有一个为之而活的意义,他就可以承受生活的任何境遇。”
桌子的本质是由制作者定义的,但人可以为自己做决定,而不被安排,被设计,只有人具备“存在自我超越”。“终归来说,人并不完全受限于他们所在的环境,反而这些环境会因人的决定而受到限制。”
“以一种有尊严且勇敢的姿态来面对黑暗。”
“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得,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类中那些真正的实现者身上有一种特质---投身他人,成为自己
本能是通过基因实现传递的,价值观是通过传统来传递的,不过意义有其独特性,总是通过个人自己去发现而得来。
价值观总会消逝,但意义必将永世长存。

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是我们所给予生活的,而不是我们从它那里索取的。
集中营的生活经历使弗兰克尔明白,一个囚犯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实则是他内心抉择的结果,而非完全环境因素使然。任何人根本上都可以凭他个人的意志和精神,来决定他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一、意义疗法
1、意义的呐喊
把自己的生命视为毫无意义的人,不仅感觉不到快乐,还很难适应生活。---爱因斯坦(那些为了得到一时的安全的而放弃永久自由的人,既不能得到自由也不配得到安全
——富兰克林)
美国大学生那惊人的自杀率,其致死率仅低于交通事故,而尝试过自杀的人数可能是死亡人数的15倍。
只知道生活的mean,却找不到生活的meaning
疼痛通常起源于自然的范畴,但治愈常常来自精神领域。
大家已不再受传统以及传统所期待的价值观支配。
一个人开始考虑自己生活的意义,会带给他一种作为人的感受,而不是表现出精神症状。
人类,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人类,有可能会因为被低估而遭损毁。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在这里是不够的,因为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区分出需求层次的高低。
追求意义的意志不仅是人类本性的真实体现,还是一种可靠的心理健康标准。
一双健康的眼睛一般看不见自己,这便是“自我超越”。
对于幸福的过度追求恰恰是毁灭幸福的导火索,我们越是将幸福作为一个目标,就越有可能失之交臂。

每种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意义也必然是独一无二的。承认意义瞬息万变的前提下,可以得出对某种情况采取某种行动的可能性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具备一种kairos(希腊语,关键时刻,时机)的特征,这意味如果没有利用机会来实现某一种情况下固有的或蛰伏已久的意义,我们就会与之擦肩而过,并且永远不会再有下一次机会。

一位以色列的雕刻家,年轻时被囚禁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作为一个男孩,当时我想,我会告诉人们我看到了什么,希望他们会因我的经历变得更好。但是人们并没有什么变化,甚至也没有想过从我这里知道些什么。很久以后,我才真正理解了苦难的含义。如果它(苦难)能使某人变得更好,它就是有意义的。”最终,他认识到了他所受苦难的意义---他改变了他自己。(感同身受)
“受苦的人”在垂直于成功或失败的纵轴上摆荡,而其两端分别是实现和绝望。
2、决定论于人本主义:对泛决定论的批判
人类的存在不是一个“东西”,东西是相互决定的,但是人,可以为自己做决定。
每一种科学实际上都是现实的一个切片。
“对立统一”是不可能单纯在任何切面上发生的,它只可能发生在比此更高的维度上。
依赖却自治。
基因只不过是人类塑造自己的材料,就像那些建筑人员要去选择的石头一样,但建筑人员本身并不被这些石头所塑造。
心理学 psychology 的前后两部分心灵psyche和逻各斯logos(理性)
原因不只会与理由混淆,还会与条件混淆。
人类的存在不是一个“东西”,东西是相互决定的,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决定。
“纯粹的偶然,唯一的偶然性是进化的源头。”
更高的维度不是排斥,而是包含,在真理的较高与较低维度之间,只可能存在包容性。
3、人本主义心理学究竟有多人本
我们不能想要去相信,不能想要去希望,不能想要去爱,起码地,我们也不能想要这一想要。
真正的相遇,是一种对逻格斯开放的共同存在,它允许相遇的人超越他们自身,朝向逻格斯,甚至会促使这种自我超越的发生。
比性亲密更为人所需的,是存在的私密空间。
4、矛盾意向法
通过让病人故意体验气行为引起的可怕后果而不是去避免焦虑···(反向意向法?)
她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我的来访者;而我首先也是一个人,其次才是她的咨询师。幽默最能使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人性。
矛盾意向技术有助于治疗失眠症。
一家精神病院的心跳:“与痛苦共存,而不是抱怨它,分析它,或者试图避免它。”
“我要看看我能够变得多沮丧。”
5、去反省法
绝望地追求性生活的完美及其过度的男子气概可能是导致他性无能的原因。(对生活的用力过猛,很多事会无能?习得性完美或许是另一种习得性无助呢。
治疗师和执政者一样,需要重视自身的才能,竭力使来访者不受损害。
二、意义漫谈
6、瞬时与必死:实现意义的可能性
未来一无所有,过去也一片空虚,而人从虚无中来,被抛进存在之中,又遭受着虚无的威胁。
我不在是可能性,我已是过去的事实,我不仅是已经完成的工作,已经爱过的人,我还是曾勇敢承受过的苦难。这些苦难是令我最自豪的事情,尽管它们对于激发他人的嫉妒毫无用处。
我的生命就是一座纪念碑。
世界不是用代码写就的手稿,需要我们去破译。这个世界是我们必定会参与和决定的记录。
现在是一个界限,区分着未来的不真实于过去的永恒现实。

他在出生时并没有成就的现实,在去世时却成就了,因为他在死亡的那一刻“创造”了自己。他的“存在自体”不是某种“已成为”的东西,而是正在变成的东西,因为只有在生命被死亡完成时,他才能完全成为他自己。他成了“创造”自己的那个人。
7、性的去人性化
他甚至会在伴侣身上看到另一个人,这意味着在伴侣身上看到对方的独特性。
8、运动:新时代的苦行主义
叔本华,人类似乎注定永远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那就是得不到的痛苦和得到后的空虚。
在富裕的汪洋大海中,苦行主义的岛屿出现了。体育正是当代的一种苦行主义形式。
驱使运动员前进的最佳动机---把结果最大化---要求他们于自己竞争,而不是总盯着别人。

真正的运动员只与自己竞争。

9、症状还是疗法:一个精神病学家眼中的现代文学
如果创作者无法使读者免于绝望,他至少应该避免给他们种下绝望的种子。
我们既不是无所不知的,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我们可以赋予我们的唯一一种神圣属性是无所不在。
作为治疗的书籍,通过阅读实现自我治疗
自由需要由责任来平衡,否则它就可能堕落为恣意妄为。

谁要伟大
必须聚精会神
在限制中才能显出来身手
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

歌德

·[?]《活出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以自己为被试,在纳粹制造的实验场,验证了他思索已久的理论,给生命的意义予以特殊的临床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