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21

Did You Know? Shift Happens - Globalization & the Information Age

以前开设通用技术的时候就给学生介绍过youtube上版本,今天看到这个slideshare忍不住再推荐一次:)更多的信息参考这里

十一 16

从《物理与头脑相遇的地方》看到这样的两段话:
“(可是)令人惊奇的是,即使在这个最摩登及高科技的社会中,(人)还是非常容易变得无知。我的物理学家朋友喜欢这么说:'我们之中大多数的人,对于每日接触到而不了解的事物,数目之多,就和古代的希腊人(约2000年前到3000年前)或巴比伦人(约4000年前)一样。可是我们学会了不去问这些问题。我们不问汽车动力方向盘的工作原理,不问如何去制造小儿麻痹疫苗,不问在把橙汁冷冻是要牵扯到哪些步骤。后果就是把我们放在这么个令人不解的吊诡位置上,科学成就的一个后果居然是把好奇心泻了气,把好奇心抹煞了。'”

“布罗挠斯基在他的书《人类的攀登》中这么写到:'像牛顿或爱因斯坦这一类的天才成为天才的原因是:他们问很明白、很天真的问题,结果是,这类问题的答案却是惊天动地的。爱因斯坦是能问极为简单的问题的人。'”

十一 08
老师的12样见面礼

>>>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
>>>台湾东吴大学创新迎新 针线见面礼独具内涵(图)
>>>東吳新生入學 十樣見面禮迎新

十一 05

twitter那串门到邹景平老师的学习2.0,喜欢那句“We live a life in beta”。

感谢邹老师分享台湾清华大学龙应台教授的那段演讲,其中对critical thinking的理解很特别。

29

如果把一张纸的厚度连续加倍又加倍50次,所有的厚度加起来,大小居然等于回月球距离的17倍。

巴特列特(Albert Bartlett)举了一个例子:在可乐瓶中的细菌数每分钟增加一倍。从早上11点钟的时候开始,到了正午12点钟的时候,这可乐瓶就爆满了。巴特列特问,什么时候最有远见的细菌才了解到,它们的时间不多了?答案是11:58分。即使在那个时候,这瓶子还有3/4的空间,因此,这些有远见的细菌是真的有远见。

在11:59时,这瓶子还只有半满,或者半空,看你的观点如何。

Edmund Burke说:“虽然没有人能把日和夜之间画一条分界线,可是总体来看,明与暗确有相当的区别。”
---《物理与头脑相遇的地方》p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