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25

刚到外国语学校,朋友们就迫不及待的让我听这首歌...
“用一整支乐队的弦乐器为流行曲配”
冬天来了...

面对冬天让我们期待春天。

十二 24

belucky2003.jpg

圣诞到了!
每到重大的节日都会自求多福,也为亲人,为朋友,偶尔想到所有的人.

十二 24

很早以前整理过"天才儿童选拔测试长度极限表达"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叫刘桐辰的孩子的表达:

1. 最长:两人心之间[现实]
2. 最短:两人心之间[希望]

早上从南大百合读到相关题材的诗歌,吃着方便面听朗诵还是很有感觉啊:)
http://www.sicau.edu.cn/web/xb/wntj/juli[1].rm

对比孩子的,成人的;对比理科的,浪漫的,不同的表达相同的题材...
既然有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当然有世界上最近的距离
Continue reading »

十二 23

相关物理词汇:电路 电灯 串联 并联 混联 断路 短路


在对电路串并联讲解过程中发现,如果用电路图类比描述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有很有趣的关联,甚至是重新发现。
这里仅以一家三口(父亲R母亲B和孩子G)作为范例:

串联电路的基本特性是如果有任何一个用电器出现断路故障,整个电路都不会工作。
敏感性家庭:比如本来父亲事业有成,母亲工作也还不错,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糟糕,这样家庭常会因为一点出现断路。

串联的人际关系彼此依赖性大,悲观性强,也算是同苦共甘。


尽管串联的家庭关系表面上的依存性大,但如果真是某一个成员出现短路,比如孩子外出读书,家庭的后续情况并不像最初所担忧的,反而老两口到可以息息相依,风雨同舟了:)

就算是两短路,孤单的也可以维系。甚至我们可以猜想到串联的家庭关系中的孩子更容易面对孤独,独立性强!

总之串联电路不能够面对断路,但能够应付短路。


并联电路的各个用电器彼此独立性强,这样的家庭关系也是广泛存在的。
独立性家庭:比如父亲忙自己的工作,母亲操持家务,孩子学习也不劳大人操心,就算考试不理想,也往往一个人面对。

并联电路的独立性仅仅是表面的,如果这样的家庭关系中真正有一个短路,其他的也不能够运转,我们不也常说,失去的最让人珍惜吗。

正如串联电路中任何断路都会影响整体一样,并联的独立性强但无法面对每个单元的短路。


中国式家庭:时下中国的大多说家庭都是这样的一个模型,夫妻工作供养孩子,每个大人的苦恼都不会影响他们对于孩子的关注。相反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大人的心情,所谓家里的“小太阳”。

如果孩子外出读书,他的作用就不会像想象中那样重要,父母相反会获得很独立又相互依存。

有趣的是,对于孩子的管教,平日里,夫妻会一唱一和,但如果真的父亲/或者母亲不在家,事实也不会像最初想象的留守的那个角色会继续发挥作用,生活中往往听到“不听话,等你爸回来看他揍不揍你”“看你妈回来不拔了你的皮”...这个时候父亲/或者母亲只会用恐吓的手段了,而孩子这个时候其实是“一个人在家”。

重点中学的家庭模型:一个家庭中总有亲疏远近,比如父亲忙于自己的事业,母亲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关注的多一些,自然情感上更容易沟通,分享。如果孩子考不好母亲会伤心,而父亲则未必,“反正我提供了学费...那是他自己的事情。”重点中学的学生家庭大概类此...

按照前面串联的逻辑,如果有一天孩子真正的离开大人,母亲并不会像想象中那样的难过,他和父亲分享这家庭的空间。表面上个忙个的,但真正的谁也离不开谁!

但要是父亲外出,暂时离开家庭,平日里表面不相关系的母子显然不能够适应短路。这样的事情对于爸爸来说,他的感受如同母亲、孩子都不在一样不能够运作家庭的电路。

这个模型仅对于三个单元的作了类比分析,多个的呢?社会就是一个大电网...
复杂人际关系显然不能够如此简单说明,但相信可以通过串联、并联、短路、断路的一些组合来描述和模拟,如果加入多维动态,至少对于人际关系有一个更为清晰深入的思考。

很多表面不相关的事情似乎有着必然的联系,所谓万物同理,包括人与人的关系。

每次讲到这一部分,都会问学生,你的家庭是敏感型、独立型、中国式还是育才式的呢?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位女同学的回答,很细腻也很动态:

同学甲:我住校时家里是独立型;每次和妈妈通电话是育才式;通过电话后是中国式样;周末回家就成了敏感型的了。

同学乙:我上学,家里个忙个的是独立型;我写作业,爸妈看电视聊天,是中国式;吃饭,妈妈帮我夹菜,挑鱼刺,是育才式样;我们家出去玩就是敏感式的了...

十二 23

通过isaacmao的blog连接到grassland,特别喜欢“每个草根都有养分,每个草尖都有甘露...”这句话。

我是其中的一根小草,没有多少的绿意,柔弱的身躯努力的从网络的大地吸取着养分,并不奢望哪天能够开出艳丽的花朵,只是乞盼能够敛具一滴露珠,小,但也能够折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辉。

自己测试了一下,搜索qiusir竟然还有7个匹配,有的自己不曾看过:
比如从e-learning、博客与知识管理看到自己曾经的发言被整理成“经典话语”
“首届数字媒体与中小学教育研讨会”经典话语
如果还在完全用昨天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孩子,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明天。
如果不尝试着或者明天,我们就永远呆在昨天。
一句描述现在的工作
让单调的工作有创意,让平凡的生活有意义,和自己赛跑,与学生一起成长!
促进进行课堂改革实践的动力是:
对于教育本身的好奇和适当的工作责任产生了自我监控下“事业”的热情。
师生互动,得道为师:
师生关系的双向互动,经常是老师是学生的学生,学生是老师的老师!
第一句话是杜威说的,不过"完全"两各字是我加的,我向我们在尝试教育变革丢掉糟粕的时候同样应该考虑保留些东西.
自己的工作能够对别人有启发很是高兴,同时很多的细节上比如版权等规范性的东西让自己约束一些。

grassland,小草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