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雷雨交加的壮观场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读书伴我成长”的报告会。六名交流教师竟有五名是语文教师,或许这年代也就语文老师还算喜欢读书了,而一个读书报告会也俨然成了演讲比赛...不过好奇的是有两位都是谈李镇西的书,一下午就听“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说...”要不就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还好,还有说孔子说如何的:)不过这位李镇西也够夸张,竟搬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对其赞叹一番,就差说李镇西是苏的转世灵童了...
读书的表面是读别人,其实是在寻找自己。还是多发掘一些自己的真是想法,梳理一下自己怎么说,如果不是真是的想法,就算打着名人圣人的旗号,也是在说谎话。
报告会里也听到不少有趣的话,比如说“应试教育好像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其实我倒觉得素质教育对某些人来说才是臭豆腐,看起来闻起来都觉得恐怖,连品尝一下的勇气都没有;又听说“素质教育好像带刺的玫瑰,只能看不能碰。”我想这样看素质教育的只是看到了外表,甚至是美化了素质教育,我就不懂了,怎么说应试教育丑的像臭豆腐,素质教育哪里好看得像玫瑰花了?偏见!
也喜欢听到的这样的话,大意是“假如把一个家庭比喻成一座房子,父亲是梁的话,母亲就是墙。没有梁,房子不结实,没有墙却难以成家。而孩子是这所房子的窗,没有窗也就没有了希望。”
对于一个肥胖者来说,通过适当节食和锻炼来减轻体重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幻想着通过增长身体的高度来分担自己的体重,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这样的想法只能停留在逻辑上。忽然关联到早已步入中年的基础教育,有很多不满现状的教育者还幻想着“东西合璧”的改良呢?即便我们的教育还是个少年,也不知道过于臃肿的他还有多少长高的潜质?那就假设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是个婴孩吧。不能说教育的规律会违背逻辑,但绝不等同线性的逻辑。
这个年代,什么都能流行,流行歌曲,流行服饰,流行感冒...地震过后,连“爱心”也成了流行和时尚。尽管口号说“爱心无限”,但现实是爱心的确有限,相比爱心的务虚,具体的行动能力的实效就更明显了。其实“崇高”是个很虚幻/意淫的词汇,而“伪善”却很写实。弱者的善都涂抹在表面,只是看起来光彩,而强者的善表面冷漠,而沸腾是在心底。还是变得更强大些吧,那样的你才可以承担更多,才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爱不是口号,献爱心也不仅仅是捐几毛钱。
爱车是深蓝色的,刚洗过的时候很靓,但有一点灰都能看到,本以为深色的不显眼...而相比之下,白色系的车子看起来一尘不染的,其实有点灰也看不出来,常说的“耐脏”。其实这和人的风格一样的,白色系风格的人,小小的毛病大家是不在意的,而深色系风格的人,一点的问题都会很扎眼了。干净的评价不仅仅是干净与否的问题,还与底色有关,这是不是这是个成见的问题呢。
高考没几天了,都这个时候了,本来不建议还上网的...这几天也常常在网络上遇到就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每每问起关于高考的建议,甚至要我“临终关怀”一下,这里就推荐一点资料,万一有考生看到,或许可以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