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为了看美的风景,人们不惜长途跋涉,开汽车、坐火车、甚至坐飞机长...心情好时旅游是放松,心情不好时旅游是放逐,而旅游不仅是去欣赏美,人的远足更是为了找寻身边美的风景。

花在盛夏绽放,叶于中秋盛开。雨水润出花瓣的晶莹,雨水却浇灭了叶的热情。风儿吹开了花儿的绚丽,风儿却吹落了叶儿的斑斓。

天凉了,很多人开始戴帽子。好的帽子里面定要适合头的大小和形状,戴着舒适,还要实用,或暖、或遮阳...论说满足了舒适和实用本该是一顶好的帽子。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帽子需要承载的也更多了。比如帽子的颜色、式样,帽子的品牌...也就是帽子还要满足特定的社会心理。好的帽子是两顶,实的是直接满足生理,虚的是通过他人满足心理。

时下的为人或与一顶好的帽子的标准有所关联。

16

如何让太空飞船如船只利用洋流航行一样在太阳系内穿行,美国科学家近日绘制了“引力走廊”。希望能够减少太空飞行的成本,科学家正试图对图中这些状似意大利面条的通道进行测绘。每一条管道均充当一个引力湾流,由行星与卫星间复杂的引力相互影响形成。


这些在行星与卫星间蜿蜒前行的低能量通道能够减少探索太阳系过程中使用的燃料。在管道中行进的飞船会沿着管道下落,就像在地球上一样。途径站点的引力平衡点,也称拉格朗日点。每一条管道开始均较为狭窄,随着不断蜿蜒前行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宽,同时也可能裂开。

“当你到另一个星球就可以用这些走廊来探索它的卫星,甚至你可以往返木星的卫星基本上是免费的,只需要一点点燃料做的过程中做出调整。”迄今为止只有一项美国太空任务曾利用此方式,即2004年发射的“起源”号飞船。其任务是捕获太阳风粒子并将其带回地球。沿引力通道飞行允许这个探测器所携带的燃料减少10倍。但由于在降落过程中一个降落伞发生故障,“起源”号飞船任务最终以失败告终。

中文参见奇趣,原文看Highway in the sky

16

mathsp1.jpg
从Matix67那看到一道很有趣的数学题:电子公告板上的式子原本是正确的,只是因为有一个像素点坏了(不该亮的亮了,或是该亮的没有亮),才显示出如此荒谬的结果。

你能看出是哪一个像素点坏了吗?(跟谜语一样,知道答案了不觉得难,开始还有点费劲)
来源:http://www.braingames.ru/?path=comments&puzzle=393

15

某年,无意间通过《见识》的搜索关联词知道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某日,超市里信手翻阅这本“21世界简史”3.0版中关于教育的篇章,某时,下决心自己一定会抽时间读完这大部头…一直放在案头,一直设想着用大块的时间来读,就在我忙碌的等待中,灰尘倒先沾染了半年的时间…也好,此时阅读似乎更贴近些。

作者在新版序言中这样写到:

在使用“世界是平的”这样一个隐喻的时候,我肯定要牺牲一些科学上的准确性以便换取更多的解释力。世界当然不是平的,但它也不像过去那么圆,我发现用“世界是平的”这样一种说法去描述人们如今可以以全所未有的方式、以便更平的方式相互联络、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确实有助于认识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最本质的影响。

尽管我信服作者的观点,但在心底我还是觉得世界是圆的,不过是还有些凸凹不平的圆。近处从公平性增加的角度看,社会的发展逐渐扫平了彼此间的障碍,这样说世界是平的;而从选择性增加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往往也会有相同的结果,远看世界又符合圆的隐喻。平的和圆的看似矛盾的描述却在数学上有很好的统一,球何不是众多平滑的面组成呢。世界就是一个正在变平滑的球。

足马的年代很在意路程的远近,而汽车飞机的时代更关心道路的通畅和天气了。信息的传送都是光速的,而光纤也不一定是直的,以后的距离不再会是通过距离来描述,要借助时间表征。自己从书中挑了些和教育相关联的句子,并简单记录了自己的理解。

“每个人都必须知道自己的价值增值在哪里。”每个学生迟早都要知道自己的特长,而教育的过程除了引导,也是辅助认识和发现自我的过程。

“70年前残暴的日本军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毁坏了无数中国的房屋。70年后,中国人在为日本的家庭制作电子版的房屋设计图:也许这个平坦的世界还有希望…”不仅一个人会遗忘,一个民族更容易遗忘。没有遗忘就没有发展。

“那个只有高级军官才能知晓全局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军人的战场也被夷为平地。”那个只有老师才知晓的课堂早就结束了,教室里早就被夷为平地,所以老师才要刻意站在讲台上。教室里最该更换的不是粉尘粉笔,而是要撤掉讲台。

“美国的家长和孩子正通过网络将家庭辅导外包给印度人。”我们的家长早就将家庭辅导外包给名校的名师们。

“我们的服务只在两个地方:每一个地方和就在你身边。”教育就在两个地方发生,你不睡觉的地方和你睡觉的地方。

“柏林墙的倒塌给人们创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就好像一个井里的青蛙忽然可以看到其他井里的青蛙一样…”井底之蛙相互交流的场景会很有意思。想必就如人与人之间的推心置腹。

“伯纳斯.李bernaers-lee设计的万维网,建立了第一个网址,http://info.cern.ch”原来因特网和万维网不同。

“如果每个人的上传远远多于下载,那又将发生什么?”课堂上如果学生分享的比老师讲授的还多,那课堂里会发生什么?

“世界市场尚未破除壁垒的时候,平庸之才依然可以得到一份不错的收入,你可以一直这样混下去。然而在平坦的世界里,你无法平庸下去或对你的工作缺乏热情的。”“盖茨说,随着世界的变平,很多人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享受公平的机会,个人才能的重要性开始超过地理位置。”原来现在某些人的好成绩很大程度是地缘的因素呀。老师是赶不上了,你们也赶不上了。

“全球化已经从行业领域发展到个人领域。”教育已经从集体的教育发展到个人定制的教育。

“今天,这种不必由别人敦促的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入人心。”我们总觉得责任感需要别人劝导督促甚至监督。

“工人们就像一些为奥运会做训练,却不知道自己将参加什么比赛的人。”学生更工人。

“真正能保住你的位置的是要形成更为广阔的视角。”学生的知识结构至少对以后保住饭碗有用。

“现在一切都和数学有关。无论是做搜索引擎的家伙,还是那些高盛的家伙,归根到底都是在寻找正确的计算方法,并设法比别人快那么两个星期,得到竞争的优势。”除了物理,我最认同数学了。

“今天你是否提了一个好问题。”“Isidor. I.Rabi提出好问题让我成了科学家。”

“将来,子女受教育的方式也许比受教育内容的多少更重要。”
“在这个世界里,要想颖脱而出不仅要看你了解事物的多少,也要看你了解事物的方式。因为你今天了解的事物可能很快就会过时,其速度之快恐怕你连想都想不到。”上面的两句话是我印象最深的。

“现在伴随我的并不是他们传授的知识,而是学会那些内容的激动心情。”一个好的老师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个感受到那激动的心情。

“要想学会如何学习,你必须热爱学习。”

“每一个出售的调制解调器都应该写上“不提供判断。”信息识别和不盲目轻信的能力和素质比以往都重要。

“电视的问题是能让所有的事情和所有的人变得更加可信。”哎,电视和网络很多时候就是让事物更可信,那人不也是更容易受骗吗。

“CQ+PQ>IQ”好奇商+激情商>>智商。

“努力很重要,但是好奇心更重要。没有人比一个拥有好奇心的孩子学习更努力。”“可以将这句话刻到美国每所学校的入口处。”严重同意。

“在平坦的世界里,一个理想的国家是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因为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无依无靠,所以倾向于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苦孩子早当家。

“那些认为强调死记硬背学习方法的中国和日本培养不出来有创造力的人才的观点是错误的,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人一样能够和美国人竞争。”

“来自年轻的中国人、印度人和波兰人的竞争不是把我们赶下悬崖,而是迫使我们上升到更高层次。”学习上的竞争更是如此。

“记住,在中国,即使你有幸抓住百万分之一的机会脱颖而出,那么还有有1300人同样做到这一点。”就业的压力已经凸显了我们人口的优势。“记住,英特尔的芯片仅用两种原料---傻子(硅来自沙子)和脑子---此时此刻,问题出在脑子上。”

“我可以教给任何人教学方法,但我却不能教会一个人怎么去爱孩子。”“现在看来,最重要的能力往往体现为人们出于内在动机所做的事情。”不能发自内心爱孩子自然不会成为好的教师,也不能在教育的职业上过好的生活。

“在eBay上,凯尔不是残疾人。”“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条狗。”

“在平坦的世界,你不仅仅看到自己的耻辱,还要看到自己的骄傲。”好的课堂里最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骄傲,但欺辱也不是一点没有。

“一个好的例子胜过一千个理论。”不论是科学定理还是道德戒律,它都适用。

最后贴一下书皮上引用的那句非洲言语吧:
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
他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
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
它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
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
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

×危机感并不意味着晚上还跑,时下的很多瞪羚不是被狮子吃掉的,而是自己跑死的。

13

国庆长假归来,学部组织年级月考...

考务室内一向乐观豁达的监考教师Z异常愤怒,几近咆哮地抱怨某男生在收卷铃声过后仍不顾监考教师的劝阻,当着考场四十多人的面硬是僵持了两分多钟把漏写的答案补完...“如此无组织无纪律无尊长...甚至有些不自尊的”学生我认识,很好班级学习很好的班委...平日里来办公室问题目总是很礼貌,临走都要后退一步说“谢谢老师”说“老师再见...”

不过是一次平常的测验,何以让如此好的学生为分数不顾颜面呢?时下的应试教育就是这样,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老师帮本班学生作弊的事情不是也有发生过吗...旁观者或许会谴责类此事件因小失大,我想大凡凡人都会舍远求近的。

时下的德育往往是在形式上轰轰烈烈,而在具体的实效上却经不住一点的考验。就如理科的知识仅仅是死背诵书本上的教条,面对具体的问题就束手无策一样。如果说考试是对德育的破坏,更为糟糕的是如此破坏的频率还很高,甚至蔓延到平日的作业。也难怪受教育程度与德育水平几乎负相关了。

有时在想,德育是否可以借鉴理科的教育,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可是德育的很多东西有其阶段性和阶级性,很难找到客观的规律,很多还不能讨论,也经不起讨论,自然要讲授到比数学还要抽象了。其实眼下的应试教育已经不特指自然学科的应试,更是思想道德的应试。应试教育应叫应试德育了。

当然应试教育有其不得已的地方,理想化的教育大家都知道是应该怎样,理解,探究,实验...但问题的关键是时下的学科教育也要承担着德育的功能。眼下的社会对广泛的个性还没有足够的包容能力,那么没有个性自然是最为受欢迎的个性了。说白了就是让民众脱离愚昧的愚昧过程,或是旧时君王策略的升级版本。

再回到刚才的那孩子,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的道德品质,时下环境的德育结果多是脆弱和虚假的,德育更多不过是的简单的应试形式,所以经不起考验。世界在平坦化过程中,强权和专制显然成了名副其实的钉子户,而拆迁办多数是从弱者的角色开始。

这样看来,所谓的素质教育本意其实是让阶级化的德育更为实效的固化为品质,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远非是更科学的科学教育。这也提示我们,“素质教育”要真正的推广,必须找到一条比眼下应试能承载更多德育的方式,且德育的结果还要更稳固...被误读了的素质教育的失败是必然,该是国策的选择,而远非人们意愿破灭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