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Joseph Clérian

@qiusir:被选做封面的这幅油画信息大概是:Galileo Galilei before the Court of Inquisition.Joseph Clerian (1796-1842), Galileo Galilei (1564-1642) before the Court of Inquisition. Aix-en-Provence Granet Museum,作者法语名 Noël-Thomas-Joseph Clérian。本书翻译的诺埃尔·克莱安不知道是按照什么来翻译的,内附单独的彩页却不能给全作者信息,至少要有作者的英文名吧,为了找这幅图浪费了我个把小时...
@qiusir:要不是最近在讲选修部分想更系统一点看看物理学史的材料,是不会看这书的,还好,比较顺畅读完。这种书籍,很难超越日本科学家的细致史料,比如朝永振一郎的《物理是什么》,更无资本和本身就是亲历者的欧美科学家比肩,比如弗里曼·戴森的《反叛的科学家》,和高质量的畅销书相比还差一个好的编辑,个别标点错误是小事,把有的话当公式一样引用多次没必要。而对于杨建邺来说,书中最漂亮的观点是转述了杨振宁的《美与物理学》,而即便考虑到作者也在陈述一些自己的观点,还是觉得编著更贴切吧。后来发现作者竟然是钱德拉塞卡的“Truth and Beauty”[?]的翻译者,平添了些好感,整本书也没少借鉴。另外,钱老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老师,全班都得诺奖...
《天体运行论》一书的第一句话:在哺育人的天赋才智的多种多样的科学和艺术中,我认为首先应该用全部的经历研究那些与最美的事物有关的东西。(关于文化遗产,看最好的都看不过来吧)
玻尔兹曼曾拿物理学家和音乐家相比。When Dirac visited Moscow in 1956, he wrote "A physical law must possess mathematical beauty." (书中possess错拼成posses,后面又出现一次,这次拼对了。让我想起中学物理教科书曾把Isaac拼写成Isacc,后来更正了)他在1974年在哈佛大学演讲就对在场的研究生说:“学物理的人用不着对物理方程的意义操心,只要操心物理方程的美就够了。”
William Blake,Newton, 1795.

@qiusir:作者说在画家威廉·布莱克的笔下“牛顿是个神圣的几何学家”,这回给出了Willia Blake的原名,但应该没有看过这篇文章:“Alan Moore on William Blake’s contempt for Newton”[?]
开普勒在《世界的和谐》一书中曾经写道:“天体的运动只不过是某种永恒的复调音乐而已,要用才智而不是耳朵来倾听。”(教育家佐藤学提到好的课堂是交响乐的合鸣。)
脾气暴烈的第谷的假鼻子造型非常逼真,工艺高超...使得他更家气宇轩昂。(很难相信四百来年前的工艺,或者是一种审美?我倒是更相信是后人的美化吧,没见过戴个假鼻子会成了时尚哈)
1591年,原本想当牧师的开普勒以全班第二名的优秀成绩毕业。(书中还提到1854年麦克斯韦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剑桥大学,记得卢瑟福大概是中学学校的第二名,从新西兰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是第一名放弃了...)
@qiusir:开普勒的懒汉父亲在他17岁时抛弃了家庭,后来女巫的母亲受到审判。“这孩子在痘疹、头疼、脓肿、皮疹、寄生虫病、痔疮、螨病以及对一位有抱负的天文学家来说最糟糕的视力缺陷(一眼重影和两眼近视)等困扰中过早地成熟了。”在第谷去世前18个月,29岁的开普勒谋得这位著名天文学家助手的职位...
如爱因斯坦所说,“在根本没有确信自然界是受规律支配的”情形下,开普勒曾经勇于寻找“规律”,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开普勒是历史上数理天文学的先驱,但却没法用天文学的职位养活自己和13个孩子。他只能靠算命来使一家人不致被活活饿死。(想来要对算命的多了几分敬意,记得小时候就有算命的来家里,妈妈把过年煮的肉还分享给人家。)
Novalis to Kepler

“向着您,我转过身来,高贵的开普勒,您的智力创造了一个神圣的精神宇宙。在我们的时代里,被视为智慧的东西是什么?是屠杀一切,使高尚的东西变低微,使低微的东西纷纷扬起,甚至使人类的精神在机械的法则下屈服。”(对原文的翻译我不是很确信,但读到的时候已经很感动了,也找来了原文。文理结合的课题应该在科学家身上,甚至艺术和科学的和鸣也可以在科学家身上找到...)
FourApostles

@qiusir:看日本的书中多次提到岩波书店,并对它的Logo很感兴趣,后来在日语班姜凯文同学的帮助下,知道岩波茂雄借用米勒的《播种者》作为岩波书店的标志。出身农民家庭的岩波有着强烈的“劳动是神圣的”的想法,把William Wordsworth的“生活简朴,思想崇高”作为公司的精神主旨。
“上帝说,要有光,光就出现。”
“大自然对他来说是一本打开的书,他能够不费力地读书上的字。”
1669年I.Barrow教授认为学生牛顿无论在成就和才能方面都超越了自己,毅然辞去了剑桥大学卢锡系讲座数学教授的席位,让贤给牛顿。
牛顿主张光的本质是一种粒子,胡克主张光是以太的振动,是一种波。
F.Hutcheson“在我们头脑中引起美的我观念的图画,似乎是从多样性中可以见到统一的图画...客体上我们称之为美的东西,比如就以数学形式表达而论,似乎就存在于多样性和同一性的复比之中:结论是,在对象的统一性表现为千篇一律的地方,美作为多样性而存在;而在多样性表现为杂乱无章的地方,美则作为统一性存在。
庞加莱:科学如果不美了,就不值得去研究。
梵高:摇篮里的娃娃眼力无限。
哈雷去问皇家学会主席胡克,胡克装腔作势地说,他可以证明这一点。(那个时候,胡克是皇家学会实验的头,另外关于平方反比的想法应该是胡克有自己的想法,这种野史一样的过于主观的描述,太丑化一张画像都没能留下的伟人,不妥。)
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出版。(似乎用了不到两年写完,钱德拉塞卡似乎说他只知道两个人认真读过这本书,似乎只有kx\G/r^2的作用力能让轨道闭合)
“为什么牛顿不像我们今天所做的那样使用微积分来表示他的动力学呢?在一定程度上它是美感的选择。”
“牛顿提出平方反比律的思想是为了解释太阳系的一些已知事实...我们可以用立方反比或2.01次方反比来取代平方反比律,那一点也不会改变理论的概念框架,知识可能改变理论的一些次要的细节。爱因斯坦的理论严格的多,远没有那么自由。”
在《原理》命题八的注释中,牛顿清晰明确地以天体音乐作为他的平方反比关系的主题。(想到阿科德米亚树林)
1669年牛顿第一次讲座中谈到色散的颜色时,他只描述了5种颜色,橙和青是后来加上去的,目的是使颜色的总数达到7种。原来,牛顿认为基色的数目和全音节的7个音调相对应。
“给原本是混乱的东西带来多少和谐,是衡量一个科学理论成就的手段之一。”
劳厄“没有任何东西像牛顿对行星轨道的计算那样,如此有力地树立起人们对物理学的尊敬。”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牛顿右肘下士他写的四本书,《神学》、《年代学》、《光学》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伏尔泰的情人是伯爵夫人?把《原理》翻译成发文...)
俄罗斯画家列维坦有一次到野外写生,在一座山崖上忽然看见崖下某处在初升阳光照射下,显示出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美丽景色,不禁感动的泪流满面,好像还失声痛哭起来;德国诗人歌德和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分别在聆听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时,被感动得潸然泪下;玻尔兹曼在《我的美国加州之行》里写到,“我现在明白了,那蓝蓝的大海的确能让人激动的热泪盈眶。仅仅一种色彩就能使人大声喊叫,以发泄他的激情。这是何等神秘啊!”(当年求师得成员去四川出差,在光明顶那一抬头的瞬间,耳机里正播放because you...)

热力学第一定律:宇宙的能量是常量,就是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的熵Entropy趋于一个极大值,这一定律又称熵增大原理。这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1865年提出的表述,他要求人们把这两条定律当做宇宙的根本定律。

罗素称莱布尼兹是“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
“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到使事物呈现最大简单性的观点。”
克劳修斯说迈耶的文章中包含的大量美丽悦人和正确的思想,另他感到震惊。
焦耳生于曼彻斯特一个酿酒商家庭...(越发遗憾没有能去曼彻斯特大学进修一下,汤姆生、卢瑟福、波尔,又来个个焦耳...)
海森堡,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作者应该从他翻译钱老的书中借鉴不少吧)
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任意瞎敲,它有可能打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吗?
玻尔兹曼用分子运动论和统计方法解释,熵就是分子运动的无序性的量度。
在一杯清水里滴一滴红墨水,无序性运动使它渐向四方扩散,知道这杯水全部成了淡淡的红色为止。
1906年夏天,玻尔兹曼在意大利的一个海滨度假村自杀了。(有人说如果活着应该可以获得诺奖)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S=klnW
如果一个孤立系统没有外界的干预总是越来越混乱,正像一个懒人的房间如果没有人帮助他收拾打扫,只会越来越乱,不会自行变得整齐起来。(这一点我略有不同,我倒是没有别人的帮助,自己学会的打理哈哈)
物理学家不会因为懂得了彩虹的形成原因是光的散射定律,就会失去对蔚蓝天空和紫红色落日的感动。(这句话是引用玻尔兹曼的,另外细节上,彩虹折射就好,晚霞紫红色有点奇怪...)(亲身感受到,晚霞最初的确是从紫色开始,很快就变红了...)(“费曼正在全神贯注地凝视一道彩虹,脸上充满热情,一付他以前没见过彩虹的神情,或像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看到彩虹。”)
实属无奈而引发了量子革命的普朗克宣称,“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其他的定律都可以放弃,惟有热力学的两个定律无论如何不能违背!
@qiusir:普朗克的这个观点和费曼倒是很像。《费曼物理学讲义》里大概提到:假如由于某种大灾难,所有的科学知识都丢失了,只有一句话传给下一代,那么怎样才能用最少的词汇来表达最多的信息呢?我相信这句话是原子的假设(或者说原子的事实,无论你愿意怎样称呼都行):所有的物体都是用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一些小小的粒子,它们一直不停地运动着。当彼此略微离开时相互吸引,当彼此过于挤紧时又互相排斥。
(普朗克、玻尔兹曼、海森堡的钢琴、爱因斯坦的小提琴...玻尔兹曼还是一位诗人,如麦克斯韦写过不少诗一样...)
“像在钢笔尖上建摩天大楼那样,在想象的中微子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β衰变中微子理论。”
(霍金的去世日为爱因斯坦的139周年生诞,其诞辰则为伽利略的300周年死忌。)
@qiusir:话说麦克斯韦十二三岁的时候也被父亲撵去从画鸡蛋开始学画画,蛋对他来说实在太难了,结果他给出了卵形线的方程。从椭圆PA+PB=C的定义出发, Maxwell 想到PA+k*PB=C……从曹则贤教授报告中看到穿格子衫小男孩到苏格兰皇家学院作报告的逸事,也动手扫描了下PA-k*PB=C的图案……
(书里无来由的引用一些好看的图,贪多就有点缺水泥的堆砌感了)
“不能在心灵上作为一个诗人,就不能成为一位数学家。”
库仑断言电与磁是不同实体,安培则说相互独立的两种不同流体。
李政道:“这种完全对称的画面,呆板而缺少生气,与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观毫无共同之处,根本无美可言。有时,对称性的某种破坏,哪怕是微小的破坏也会带来某种美妙的结果。
麦克斯韦是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第一位主任。(后来的汤姆生、卢瑟福...)
歌德:“哪位神明写出了这些符号?灵魂的渴望平静下来,让大自然的秘密向我敞开!”
“对我这样的人,一种实际工作的职业就是一种绝大的幸福。因为学院生活会把一个年轻人置于这样一种被动的地位:不得不去写大量科学论文---结果是趋向于浅薄,这只有那些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能顶得住。”
对于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说这一想法是他“毕生最愉快的思想”。“一旦你真正了解了广义相对论,几乎无人能逃脱这一理论的美的魔力。”
“(父亲)爱因斯坦的性格,与其说像我们通常认为科学家应有的那种性格,倒不如说更像艺术家所具有的那种性格。例如,他对一个好的理论和一项做得好的工作的最高评价并不是依据其正确性和精准性,而是其优美性。”
1921年干脆不颁发物理学奖,这也是诺奖历史上一次非常奇特的行为。
普朗克建议,1921年的物理学奖补发给爱因斯坦,1922年的给波尔。(费曼似乎被提名了几十次)
“过去的发现犹如一长串彼此无关的涟漪,而今天他们似乎已经汇成一股巨浪,在巨浪的顶峰上,人们开始看到某种宏大的概括。”
“只要给了我初始条件,我就可以计算出任何物体任何时刻的运动。”
(海森堡发现矩阵力学的过程,钱德拉塞卡更细致描述过,可能是翻译的水准高,比这里读者过瘾)(至于只有海森堡获得诺奖,而天底下最谦逊的波恩却榜上无名)
(注意到惠勒和泰勒的不同,后者算是杨振宁的老师,和奥本海默有关)
(关于狄拉克,戴森切入点有趣,首先是上课无趣,戴森提问有让狄拉克要过几天才能回复,而且提到了严厉的父亲导致性格和表达上的特别,甚至提及娶了寡妇,还牵扯到爱因斯坦...)
“狄拉克一来,把费米的工作、波尔的工作、海森堡的工作,都一下子网络在里头。看了狄拉克的文章以后,你就有这么一个印象,觉得凡是对的东西,他都讲光了...”
1921年狄拉克毕业以后,正好遇上经济大萧条,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又回到布里斯托尔大学专攻了两年数学。(眼下的疫情必然导致就业情况不好,如果没有回老家躲避瘟疫的牛顿出现,或许有中国的狄拉克回到大学学习数学最后改变了物理)

Dirac Feynman

“根本无法与之竞争”的狄拉克和“非同一般的天才”的费曼在1963年波兰华沙召开的引力理论国际会议上进行深入讨论...
狄拉克的方程远比狄拉克更聪明。
1957ChenNingYangTsungDaoLee

(这算是华人之光在国际舞台闪耀的时刻。整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大多时间花在对一些珍贵照片的检索上,出版社是不会提供电子版链接的,即便它们也是用别人的)
“即若某一规律在中国武汉市成立,那么它在美国的普林斯顿照样成立...”(现在看这句话,想到了疫情。据说美国启动抗疫的曼哈顿计划,不知道哪里是洛斯阿拉莫斯,谁是奥本海默,谁是费曼,会不会再出现吴健雄这样的伟大女性,而谁又会充当泰勒的角色呢)(本来选好了要看的电影,这两天在整理笔记,很有正事啊)
塞格雷:“一旦某一规则在许多情况下都成立,人们就喜欢把它扩大到一些未经证明的情况中去,甚至把它当做一项原理。如果可能的话,人们往往还要使它蒙上一层哲学色彩,就像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对待时空概念那样。
杨振宁:“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像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这扇门究竟在哪个方向上呢?”
1950年,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的博士论文获得第一名,奖金1000美金。(李政道似乎一直不认为杨振宁也是费米的学生)
1951年李政道来到普林斯顿高等学院,杨振宁三年前就在这了...(有杨振宁写的序,作者在评述上应该不会偏向李政道吧)
“长久以来,在毫无实验证据的情况下,人们都相信,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这是十分令人惊愕的。”
李政道想起了向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吴健雄求助。
“与其说上帝是个左撇子,还不如说他用力时,他的双手是对称的。”
F4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四人组,有我最喜欢的Freeman Dyson)
《战争与和平》“皮埃尔被请到新客厅里,在这里不论坐到哪里,都会破坏对称、情绪和秩序...皮埃尔拉过一把椅子,对称被破坏了...于是,晚会开始。”(自发对称破缺)
“杨振宁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
Where there is a pang, there is yang.
费米和泰勒为杨振宁写推荐信给奥本海默,1949年秋,杨振宁来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对称意味着静止和束缚,不对称意味着运动和放松。一个强调秩序与规律,一个强调任意与偶然;一个具有刻板的形式和约束,另一个则具有活力、技巧和自由。”艺术评论家N.Frye
正是由于对称破缺,系统才能向有序化、复杂化和组织化方向发展。普里戈金说,“我们也可以把耗散结构看成是一种对称破缺的结构。”(大学时的校长的导师提到过这个)
“在活生物的对称里,我们应当考虑新的要素---运动,而在晶体的对称中没有运动。”
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我们一感到最惊讶的事实是我们的理论不仅仅是真实的,而且是美丽的。...我们在得到真的时候,同时得到了美。”
B.Russell“一种冷峻的美,像雕刻一样,不诉诸我们任何本性上的弱点,不需要油画和音乐的华丽的装饰物,却惊人地纯洁,能够至臻完美,是唯一能够显示出来的最伟大的艺术。”
@Ash Jogalekar: Chandra was friend and mentor to many of the 20th century's leading physicists. In 1956, he used to drive 2 hours from Yerkes Observatory t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every week to teach a class of just two - CN Yang and TD Lee. The next year the entire class won the Nobel Prize.
qyl

(戴森似乎提到过衣着考究的钱德拉塞卡经常来上课,学生就杨李二人...青葱岁月啊)(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提供了不少的线索,把不少的人和事情串起来,还顺便找了不多的图片资料等。)
裴文将艾略特的诗歌翻译为:
你到这里来不是为了证实,不是为了满足好奇或者传递消息。你到这里来是为了膜拜,这里的祈祷最真实。
Way of life

You are not here to verify,
Inform curiosity or carry report.
You are here to kneel,
Where prayer has been valid.

RR@12.11
天体的运动只不过是某种永恒的复调音乐而已,要用才智而不是耳朵来倾听。
在根本没有确信自然界是受规律支配的”情形下,开普勒曾经勇于寻找“规律”,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在对象的统一性表现为千篇一律的地方,美作为多样性而存在;而在多样性表现为杂乱无章的地方,美则作为统一性存在。(乱石堆里鹅卵石好看,球体中多面体更惹眼。)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
原本想当牧师的开普勒以全班第二名的优秀成绩毕业,麦克斯韦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剑桥大学,记得卢瑟福大概是中学学校的第二名,从新西兰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是第一名放弃了,焦耳生于曼彻斯特一个酿酒商家庭...
这种完全对称的画面,呆板而缺少生气,与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观毫无共同之处,根本无美可言。有时,对称性的某种破坏,哪怕是微小的破坏也会带来某种美妙的结果。(李政道)
Where there is a pang, there is yang.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