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东北育才学校教书的这近廿年的时间里,教过的聪明孩童算是不少,数学特长班、英语特长班、日语特长班、短寿的计算机特长班和近年成立的创新实验班的就不说了,单是接触到的每年面向全市(一度全省)招生选拔出的超常实验班的超常儿童就不计其数了...

如果说回忆起教过的好学生,无非是那些考上清华、北大或是留学毕业后进入大公司的(以前有过回忆的短文,我的超常学生[?]),还没敢想过超常班(少儿班)会以这样的方式出了成禹(Robin Cheng)同学这样的“超常儿童(Supernormal)”...


最近在整理参评首席教师的资料,找出以前讲座中多次提到的“中点多边形”的范例(结果不存在于初始[?],是以前短文的记载),最近有了些新的想法(也和周鑫同学讨论ing),忽然想起当年用快捷方式发现这一规律的那小男孩移民加拿大后过得怎么样了呢...

互联网络的意义很大程度是拉近了时空讯息的距离,很容易找到了成同学妈妈接受采访的报道,也由此登陆到IMO、IOI的网站找到相关数据,甚至还可以访问到linkedin看到他的简历...

成禹是小学四年级(2002年)一路过关斩将考入东北育才学校超常教育实验班(少儿18班),后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就读Pinetree Secondary School(青松2中?),在老师的帮助下克服了语言障碍,“能够用英语学习数学、解答数学难题,而且日益精进。[?]”2009年受邀请进入加拿大的数学国家队...

从IMO官方网站的数据[?]看,2009年Robin Cheng(成禹)获得Silver meda(银牌)名次62,2010年Robin Cheng(成禹)获得Gold medal(金牌)名次7。原本觉得这已经很厉害很厉害了,从他妈妈接受采访提到他还参加了计算机竞赛(信息学)...查到加拿大IOI的网站[?]...


(From left to right):
Front row: Terry Bae, Peter Wen, Robin Cheng, Hanson Wang, Brian Bi
Back row: Graeme Kemkes, Ivan (IOI Guide), Richard Peng, Ian Munro, Troy Vasiga
原来成禹(Robin Cheng)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入选加拿大IOI(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代表队,分别活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也就是说在进入大学之前,他已经获得了两个学科领域的奥林匹克竞赛五块奖牌(2G+2S+1B),这不就是我们大海捞针般的选拔寻找的“神童”吗?

讲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蹦出来说了,“你们放走了神童!人家披着加拿大的国旗,作为老师你不觉得惭愧吗?”其实我更在意他父母的感受:)当然我也反思,我对他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选修课上(检索到以前post中有一条成禹童鞋的讯息,“插播广告:成禹同学是少年班我选修课里非常优秀的学生,近期也搭建了一个BBS,人气不是很旺,特为他宣传一下:)欢迎访问阳光学生论坛[?]”),印象中他计算机水平高,在同学中威望高,但并没有觉得多么出类拔萃,要知道每个年级的尖子常被大家熟知。上午我还特意问及他当年的班主任,刘利老师的评价是“表现聪明,成绩中上,解决问题思路独特且清晰。”

我也和少年班的姜平老师谈及此事,他的一个观点我很认同,大意是不少好苗子为了适应现实的教育目标,必然要放弃很多。很奇怪作为金牌大国,我们怎么没有创造过这样的个人奇迹呢?(不过我们还是有年龄比较小的神仙[?])印象中刘杳(求师得论坛ID:liuyao芝加哥大学的北京男孩)和我提到美国的Reid Barton,连续四年获得IMO金牌,还有一届IOI金牌,而他却是个homeschooled。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机会的问题,比如我很看好的张天光同学[?],如果他获得了如此的平台...本以为就我们的乒乓球选手在国内压抑,放出去会大有作为,其实又有多少学生如果也有成童鞋的机会,虽未必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但一定会有大的不同...

后来通过网络了解了下近况,"I'm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at MIT with solid math and programming skills."本来有意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他最终选择了MIT,关键是就读CSAIL(MIT’s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读本科初就已经在google实习...他已经创造了奇迹,祝愿他能成就自己更大的辉煌~

P.S.在我检索的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网站中,IPhO\IChO,甚至IOI都没法和IMO的数据相比较,当然这离不开google的支持,IMO的所谓大数据正在形成,可以通过它看看不同国家参赛男女生的比例,国家发展状况和获奖状况的相关性等等...

On this day..

8 Responses to “★成禹(Robin Cheng)”

  1. qiusir Says:

    关于中点多边形的资料:http://mathworld.wolfram.com/DerivedPolygon.html

  2. dancingsnow Says:

    语言是思维的镜子,同时又限制着思维。思维用语言系统性的表达就构成了知识,知识也限制着思维。知识与创新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相辅相承。在把握这个度上,是否可以选一条以创新为手段,学习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若如此,目的是否已经在限制了手段,创新已经并非创新了呢?

  3. qiusir Says:

    我同意语言会限制思维,不过问题出在交流过程中,但某方面的限制或许会有另外的启发呢。知识用语言系统表达应该是一个精炼的过程。心理学上应该有不少这方面的成果吧。

    如果把语言的范围扩大一些,比如抽象的代数表达式对思维会有限制,而一度有PWW(proof without words)的数学教学学习方法,或如你提到的创新呢。而我作为物理专业的,很体会到没有证明的数学一样美丽,美得很通俗和亲近,当然我是接住了信息技术手段...

  4. dancingsnow Says:

    限制可以启发,这个有同感。创新大致有两种:无中生有,有中生新。A限制启发,B限制启发,二者启发的很有可能是不同的东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心理学的根在哪儿了呢?心理学或许是一门表征式的科学,而非本质,也许我想的有些片面。我现在比较糊涂的是,要给孩子什么?孩子有看书的习惯,书是否是一种限制?孩子喜欢科学知识,记得很好,是不是也在限制了孩子的天马行空?孩子更喜欢讲逻辑讲道理,是不是他的思想只能讲逻辑讲道理了呢?逻辑和道理又是什么呢?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这种模式一定就是真实的吗?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中,给予我们什么样的一种发展动力呢?
    辛苦了,或许想得有些极端,肯定是有些钻牛角尖,但确实在困扰着我。谢谢您的解答和思考~~~

  5. qiusir Says:

    客气了,这些问题很好,我也只是就我的理解来交流:)
    心理学上的结果应该有其生理的基础,比如说运动上瘾是多巴胺让人愉悦之类。但对智力等判断绝非简单的记忆多少快慢来衡量,就如高个头的不应定比矮个的弹跳好力气大一样,但是比如篮球运动员等活动即便是有小个子的职业运动员范例,但毕竟还是大个头的运动。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接触到很多记忆了很多的东西的小盆友,但后续的成长和这些并无大的关系,反倒给大人过高期望后的反差而过早荒废。

    我也接触到一些重点小学的孩子,逻辑很清楚,满嘴的大道理,甚至知道法律,和别人相处不理想,对别人苛刻,对自己有利...这时候我就想包容多重要。

    苹果最初搞教育有过一个理念,人只有一次机会,我觉得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孩子在天赋上的某点某方面给予恰当的表达,并协助他坚持自己的兴趣...

    上课去了,有问题继续~

  6. dancingsnow Says:

    “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孩子在天赋上的某点某方面给予恰当的表达,并协助他坚持自己的兴趣...”很赞成。孩子的兴趣就是与一定的学习知识或者事物保持稳定关系的过程。孩子对什么都有兴趣,也对什么都没兴趣。假设某项技能有四项级别,孩子自己可以达到第二层,经过家长或老师的引导和影响可以达到第三层,甚至第四层。但是在升入新一层次中,需要一个质的飞跃,之前的量积累状态对于孩子来说,是很舒服的状态,不需要过多的努力,更多的孩子更满足于此。这时就需要外界的干预。这种干预是否有必要?
    你说的那几类孩子,是一种极端性的例子。是缺乏情绪智力发展的不完整式的单一追求。如果完整了呢?是否我们在用我们认为对的方式,限制着孩子,限制着一种进步呢?
    PS.不知道你是否看过TED课程中《学校扼杀创造力》的视频?

  7. qiusir Says:

    忽略可能性,想想我们的社会是否需要完美的人?想想我们又是否需要完美的教育?就眼下人类对内对外的认知水平,教育足够复杂,而我们能够努力的只有通过多样性来减弱复杂性。

    关于外界的干预,不知道什么状态?我觉得专才和通才有不同吧。

    当然就我说的那些极端的例子,很显然是按照我自我的角度和个人阅历本身的局限所形成的成见,或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们却用它寻找光明。”新芽也是从老枝上发嘛:)

    我认为对教育的理解和对于自然规律的认知不同。就是说正确的教育未必是好的教育,教育一定是选择可行的。因为教育更需要考虑环境的问题。
    比如文中的男孩,如果留在本地一定不会有如此的结果。但不能把这些加罪到教师和学校,因为环境体制等注定如此。

    “学校扼杀创造力”如此的话题我并不感兴趣,因为如果没有理性的生活单独去设想理想的教育是意义的。

    感谢你的问题,我可能所问非所答,至少是启发我去多一点思考:)

  8. qiusir Says:

    “在美国著名私校Philips Exeter 就读、今年就要入读Princeton、代表加拿大的华裔Zhou Qun (Alex) Song获得全场唯一满分,拿下个人历史上第五块金牌。他从七年级开始代表加拿大就拿了国际奥赛铜牌,八年级开始拿金牌,此次为五连冠,一举荣登名人堂Hall of Fame榜首!Alex这样的成绩简直令人发指!”
    http://note.youdao.com/share/?id=f3346401b792a91692b07476fd9f26f8&type=note&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