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pre:涉世之初,面对社会现实有革命的冲动;熟视无睹后的敏感性丧失就有了独善其身的平静;社会的流水不觉中磨去了起初的棱角,眼下似乎更喜欢林肯的“什么是什么,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我想这是一种冷静。社会的车轮在不停地滚动着,不过与具体人的冲动、平静和冷静无关。

我想"共产主义"的实现有两种前提:
当所有的社会关系被优化成单一的"并联",这样社会为电路中每个单元都提供了相同的"电压",尽管存在个体的差异,但也能够保证人尽起用、人尽其能,不过这样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平均主义。
要么要等社会各体都是相同的,在生理上没有差别,甚至思维上,或许clone技术发展到某一天可以实现。但就是这样,如果不能够保证所有的社会关系是单一的串联或并联,同样不能够实现理想的共产主义。
这样看来,单一的社会关系是眼下复杂关系的终极,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从简单来,到简单去,复杂烦琐是简单之间的过程。

眼下现实社会关系注定了是串联、并联叠加的复杂社会网络,而现实的人更是千差万别。既然是这样,我们就不能用理想的境界来苛求自己,也不应该奢求他人。
教师的职业要求老师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事实上老师也尽量创造并联的社会关系,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机会,而这样的关系必然由于学生本身的差异产生明显的教育后果,社会是否接受呢?学生和家长能够理智对待吗?
当然教师没有办法创造完全单一的并联社会关系,既然存在着串联的可能,相同"电流"条件下,学生的差异当然也会造成教师关注的差异,而事实上这也并不是偏心那么简单。

不论是串联还是并联,都会因为个体的不同产生差异,这些差异并不取决于环境。
当别人对你好或不好,是因为你和别人不同;当你对别人好/不好,你的偏心也是因为他与别人不同。
还是正视人与人彼此的差异吧,这对我们认识自己对于别人和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以及社会境遇有所帮助。
学生的差异、老师的差异...差异是我们教育不能够忽略的事实,而我们的问题也在于不能够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
p.s.课堂上有孩子玩游戏,哎,很生气,上午心情不好...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