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qiusir:早上收到工信部备案系统提示短信,“尊敬的×用户,您的备案×已被注销,特此通知!”紧接着又收到一条,“投资移民特惠办理中...”这是神马意思?

@qiusir:“妈妈,你知道日本的地震是谁造成的吗?”“宝贝,妈妈不知道呀。”“妈妈,我知道,都是八路军叔叔干的。”


@qiusir:很强的家庭观念和放荡的个人生活不巧被黑帮老大和英雄警察错位拥有,《美国黑帮》如此黑白混搭是为尊重事实还是迎合观众的审美情趣?总归我是厌烦透了那如“光滑水平面上的某物体”一样本不存在的道德楷模。生活即便只有黑白,也是交错的。

@qiusir:除了电脑前,校园里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体育馆了。那里有阳光无风雨,有比赛无竞争。在那里,大家都遵从自己的喜好,独立也协作,流汗也快乐,渴了饮,脏了洗...原本只知为教师者需修图书馆之博学,现以为为教育者当行体育馆之开明。想来不是体育馆座落在学校里,而是学校潜伏在体育馆里。

@qiusir:看学生黑板报上关于小时候的留言:“小时候有很多梦想,但至今还无法实现的是,不考试多好呀。”“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是所在的班级由于太破而被拆散了。而最后悔的事是被老师误导成了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qiusir:值班,和同事小王去食堂的路上,他忽然问了句“你觉得自己快乐吗?”...
@qiusir:学校的任命公示都会贴在食堂的大门上,不知是告诉做饭的又多了一个吃饭的,还是告诉吃饭的又少了一个做饭的。

@qiusir:这地震震出居所的质量,那地震震出社群的品质。上天或许也疑惑,到底要怎样的震才能撼醒你,你并不是那圈舍里的麒麟。

@qiusir:唯一遭受过两次核武打击的日本,如今又面临福岛核电风云的侵袭,世人对“大核民族”唏嘘不已的同时,也身陷“核去核从”的纠结之中。@qiusir:关于核辐射,是盐之凿凿还是盐而无信?那争取盐论自由的莽撞也必然导致全城戒盐,而最后也只能是无盐的结局吧。
@qiusir:砖家核出此盐之盐究胡盐乱语,伤人无盐以对之盐论妖盐惑众。政府盐论自由察盐观色之盐行,会让民众握手盐和还是全城戒盐?

@qiusir:我们会为他人遭遇的不公而鸣,会为流浪的宠物、被砍伐的古树而呼,但即便那爱能波及到天涯的一粒沙,却不曾为自己直接抗争。真不知这是正义一直在转移,还是那无奈一直在泛滥?还是?

@qiusir:一场无法扑灭的大火: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因核泄漏爆炸气浪、火灾或遭致命辐射死亡56人;因核泄漏致癌死亡人数约9.3万人;因核泄漏患癌症27万人;全球20亿人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消除切尔诺贝利核泄事故漏后遗症需800年;放射危险将持续10万年…

@qiusir:派节里选择在咪呷咪呷自助,听着《忠孝东路走九遍》,全当是在台北了。
@qiusir:穷的寻开心,闲的纯扯淡。开心未必幸福,扯淡一定正经。
@qiusir:当还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时候,自然也就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了。

@qiusir:S水大于S酒时B可能对,S水小于S酒时D可能对。//@小太阳12011: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可能使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A。导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14

电学公式[?]

11

@qiusir:春风染绿了房前的杂草,我漆红了家里的门窗。见广场上彩旗飘飘,一定是那旗杆上发出了枝条。

@qiusir:2011年高考物理大纲(新课标版)较去年基本没有变化,细节上仅是选修模块3-1中“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要求从Ⅰ提升到Ⅱ,就是从“了解”和“认知”升级到“理解”和“应用”。联想前年“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也是从Ⅰ提升到Ⅱ的变化,可以想象相关题目的难度会有增加,甚至要重视下非静电力功的问题。以前“库伦定律”的要求也被升级。


@我Sober:我们班的标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汶川一中高三.三班!(上图)
@qiusir:下午看学生在为高考励志大会挑选班级口号,“两眼一睁,学到熄灯”等等,票选最多的是“清华北大,在我脚下,小小高考,一笔撂倒。”

@qiusir:学生整天“分分分”和“杀杀杀”似的呢,难道重点中学就是培养冲击清华门的敢死队吗?那“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标语简直就是在提醒我们内战不曾停止。
@qiusir:当所有的智能只有应试的出口,利益也只在分数里浓缩。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当事者的社会责任瞬时变成提高分数的叫喊,搏杀中透支的又何止是身体。与其被浪费,那就流失吧。

@qiusir:高考未必是通天的铁索,但对考生来说,试题所涉及到的知识却都是其中的一环,马虎不得。这也应了那“一百减一等于零”的管理学定律。
@qiusir:高三理综模考结束,走廊里一学生追上来说,“谢谢qiusir让我去洗了洗脸,谢谢...”“让你去洗个脸就谢成这样,下次我让你去洗澡,见识下皇恩浩荡:)”“谢主隆恩!”哈哈...

@qiusir:何必只去羡慕那云端的高处,即便是攀得上去,又能否爬得下来呢。
@qiusir:如果说是太阳释放的温度让人们笑迎着还冷的春风,那教师心里的善意会让学生接纳制度的严厉。

@qiusir:“我看你的爹爹,人是好的,不过记性差一点。他自己小的时候,一定也是不喜欢关在黑屋子里的,不过后来忘记那时的苦痛了,却来关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你们有记性...”鲁迅在《致颜黎民》中的话也很适合那些是好人但记性很差的老师们看,只是不要再去寄希望你学生的记性能好一点了。

@苏小迷糊:问题的有效设置,怎么做呢?哪些时候必须站在讲台上,哪些时候必须走到学生中间,什么时候呢?最新最有效的习题在哪儿呢?每一章的方法总结渗透到位了吗?公开课的哪些东西适合平时课堂哪些又不适合?他们享受到“三生”有幸了吗?
@qiusir:多通过创设有冲突的情境来设置有挑战的问题;和新题相比,那些旧有的经典题目更稳定;“三生”的课堂不是谁“有幸”,而都“有兴”,教师也如学生,就从自己有兴趣的那一点展开吧。

@qiusir:一座倒转的时钟,一个刚出生的老头...想必《本杰明·巴顿奇事》一定是受哲学家索伦的启发,把“正着来活倒着去理解”的生活再来一次颠倒。剧情的时间轴自然要比《重返17岁》长,也只有魅力男皮特能比帅哥扎克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You never know what’s coming for you.”

@qiusir:《查理的生与死》男主角是美到女星失色、我当是欧版金城武的ZAC,没想剧情竟多少有点的恐怖,还是《生死情缘》更贴切。印象最深的还是E.E. Cummings那诗:“Trust your heart if the seas catch fire, live by love though the stars walk backward.”(若火生海面 相信你的心 尽管星辰陨落 以爱为生)

@qiusir:水果之中我偏爱苹果,而苹果之中当最爱国光了。虽然貌相比不上富士的贵气,却有一股浓浓的童年味道。也是一股诚实的味道。

@qiusir:那吃饱了腐肉的乌鸦也亮嗓子,不会真当自己是喜鹊吧。戴着耳机也就忍了,居然还跑网上来代表...

@qiusir:关于教师参与教育的改革,有说从一开始就是现行教育的革命者的,我倒是更相信在成为应试专家的过程中的那彼此改变。如果有成为应试专家的过程要坑害多少人的疑问,那就想想重建的教育体系又会牺牲多少实验者呢,况且谁又是天生的独立呢。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04

@qiusir:生活和梦境完全是两回事嘛,天这么蓝,路这么顺,得来也速...对现实不满就做个噩梦吧,是梦也总能走出来。

@qiusir:很喜欢新学期校会上刘校长发言引用的那句“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原来美国课程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关于未来的话还有一段,“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qiusir:有时距离并不表征距离。比如某一刻靠得很近的两台车,相同的款式也播放着相同的音乐,而那双的黄线提醒着他们从不同的方向来,他们开往不同的方向。如果说人是那车,而生活高速路上的隔离带岂能挑头,我们又何必在意那擦肩呢?

@qiusir:在电影院里看《I Am Number Four》还是很过瘾,也很放松。真正的帅哥配以眩酷的特效,让“手电侠”这样俗套的睡前故事也一样吸引人。要是3D,要是互动...

@qiusir:阴沉的天气里看《多余的人》真不是个好的选择,难免会敏感那“自信的行走仿若拥有整个城市,却只能依靠别人而活”的鸽子,感同身受的迷茫和脆弱也让我更在意“多余的生活”的结尾处是否都是一样的感慨:“So. There we are. Where are we? ”

@qiusir: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感染像是教育的车轮,而天气、路况等因素注定时下的教育更像是架爬犁,单凭“责任感”的一只鞭子就可以滑行了。当然那道德的圣器里盛放的并不是什么未来,不过是些牛马的草料罢了。

@qiusir:当含蓄和容忍被异化成屈从,并不断被强化成民族的品格,这不仅意味着我们无从需要兴趣这最好的老师,那“宁愿接受所有处罚也不愿意学着倒背如流”的小爱因斯坦压根就没有机会来到这片国土上。

@qiusir:我心中太阳的伟大,不是那万丈的光芒,不是那日复一日的恒常。是那落日余晖点亮的万家灯火,是那适时退隐垂落的琼浆。

@qiusir:爱因斯坦: “舒适和幸福从来不曾是我追求的目标。自很早的时候起,我就鄙视所有财产、表面的成功和奢华。”“我们这类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在于思考什么和如何思考,而不是做什么和感受什么。”“沉思这个世界的问题,才能指望获得解放。”

@qiusir:以对泥土的感知来认知泉水,以对泉水的感知来认知空气,以对空气的感知来认知磁场...时间的土、时间的水、时间的空气和场让我的认知递进,让我的感知循环。

@qiusir:立定腳跟(HEEL)才有未來:每個人要有心靈的家(Home),最好能有正派的宗教信仰;要有知足的心(Enough),知所節制;對人要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有感同身受的態度(Empathy),最後就是要有愛(Love)...(從女工到google總經理的張成秀 ) via @打工婆

@qiusir:如果说“历史的重演”是分形的迭代,那据分形的自相似是可通过“碎片”认知全貌了。
@qiusir:那个“马上办”咋办?只能凉拌!我看设个“马上不绊”更实际点。

@qiusir:现实的残酷并非只是空间的自然受限,而是你维度缺失的社会存在。磨平棱角后的停滞也被压扁划归,这可比一般意义的死亡要彻底。想来那“道德之血”的说辞除了告诉你道德也如石油受限于管道,只流向那被需要的地方,更让你明白什么才是“管”制。

@qiusir:说到某人方向感差,我该不会是没有吧。在北师大西西楼呆了四年,愣是不知道西南楼在哪;一次出差在上海到了四川北路还不得不问一下北怎么走;平时开车甚至怕别人说向左向右转什么的...不过地磁的上南下北、电磁的左右手定则等倒是分的很熟练。

@qiusir:小流氓爱国、老教授骂街,互联网上的这后喻文化还真TND强劲。想到要不他们会去调情,也就忍了。
@qiusir:想来那无征兆的抱怨并非是对拥有的不满,是对需求的不明。

@qiusir:推荐我们主任@令狐小聪 的“三生课堂”:“生动”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在互动中实现知识、方法和情感等的“生成”;“生本”的态度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外显的“生动”、内容的“生成”和“生本”的价值,他要为新学期的课堂吹吹风...

@qiusir:高三励志:作为教师,我并不相信成功有什么通用的捷径,也没有预见未来的本领;作为长辈,我确信跑步机上的挥汗如雨是另外的一种前行,竭力攀登的失败也会八面威风。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长辈,我一直都相信,蜗牛的毅力总能丰满隐形翅膀的羽翼。2011,属于会飞的你!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21

@qiusir:挂满敏感瓷的高墙前正纠结于是做一个“目田的人”呢,还是做一条“自由的犬”,忽然发现那没了“自由的人”不就成了“目田的犬”了吗。
@qiusir:长城啊高,长城啊长,一边是向往,一边是家乡。等那瓷的墙变成篱笆等那犬儿卸去装,等那目田发出芽就是我梦乡...

@qiusir:诺贝尔奖颁奖历史上还没有谁比爱因斯坦获奖更曲折也更富戏剧性。从1909年起陆续被提名,在1922年才获得补发1921年的物理学奖,不过获奖理由既不是1905年的狭义相对论,也不是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而是用光量子解释了赫兹的光电效应现象,后得到密立根有力的实验支持,炸药奖才授予了最应该得到它的人。


@qiusir:Why blog?blog是需要,和摄取一样,排泄也是需要;Blog what?blog生活,玻璃窗里扯淡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人微言轻?微的人过微博的生活,又何必言重呢。
@郭芙蓉啊郭芙蓉:我是小人物,谁都是小人物,微自己的博,最仓促最小的舞台,最饱满最大的心情。管你看客多伟大,帐号是我的
@qiusir:思想从被接受到被表达,从正确引用到更在意自己的感受,不能不说是一种进化。
@你会喜欢的:微的力量 合则强
@qiusir:微的真正的强不是合力的强,而是多样性的强。

@qiusir:《Blood and Bone》里Bone回应黑老大那句“ I am the punishment of God. If you had not committed great sins, God would not have sent a punishment like me upon you”酷撼!不过这真是成吉思汗的话吗?不会是蒙古铁骑踏出来的吧。

@qiusir:“Couple bumps here and there,nothing bad."喜欢《万夫莫敌》里的这句台词,生活中总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也总能继续。如果我们也拍一部体育题材的励志电影,会以谁为蓝本呢?

@qiusir:完全是冲着丹泽尔·华盛顿才看《John Q》的。影片前半部写实得像部纪录片,后来才体会到那《迫在眉睫》的译名,而过于完美的结局即便被精心编排也终成虚幻。不仅是父爱,影片在暴露医保等社会问题时也引发不少道德上的思考。最后还是那自恋的新闻主持才带来转机,开放才有希望也是观影后的最深体会了。

@qiusir:原本很有实力的小闯数学竞赛发挥并不理想,最近将就个南开的实验班,也好,也省下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了。把我的台式电脑暂借,也提供我的题目:求作凸面镜上的反射点C,使过定点A的光线经反射后过另一定点B。

@qiusir:情人节也好,情人劫也吧,倒让我想起对磁铁N极和S极的感慨: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不是把本不该在一起的东西撮合,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把本该在一起的东西分开。与电的类比让我们相信磁单极子的存在,而感性上还是希望该有一种相处永远无法分开。

@qiusir:没上过山没下过乡,也没赶上大炼钢。还真看不懂那无视自己基本的权力却能成群结队学雷锋、浩浩荡荡去照相的,很怀疑。

@武卿:我看现在很多人都挺好为人师,纷纷在博客微博上以情感、心理、人生导师面目出现。同学们,别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人身上,走自己的路,让跟头告诉我们吧。
@qiusir:跟头武卿?路不平也未必直,还是感谢那些修路的和指路的人吧。

@qiusir:每每看到漂亮的石头,不是把它捡回家,而是存放在记忆里。久而久之,童年的河滩上也就不见了黑的泥,不见了细的沙。
@qiusir:这年总算是要过去了。连续加班很辛苦,犒劳一下,不经意竟克服了对麻酱的恐惧,味道不错:

@qiusir:硕鼠当街比猫欢,也只好重贴那旧年画。
@qiusir:"你知道一面逃难一面如何教书?有一位化学老师就直接把公式用粉笔写在他的黑色大衣背后,让学生一面看着他背影一面记诵,晚上把大衣上的公式擦掉,再记另外一个,白天让学生记诵..."齊邦媛《巨流河》

@qiusir:中午在体育馆练习定点投篮,一改对投失次数的在意,而改为只对投中的计数,主动训练的意识和成效多少都有点提高呢。

@qiusir: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而如此宿命的表述总让非龙凤者悲观,教育的意义又在哪呢?以前在超常部开数理选修课,某学生用画板Control M+L快捷淘气举动...那不经意发现给我很大启发。不管红色的多边形初始多么凸凹,只要进行中点迭代,总会趋近椭圆,可谓修成正果。而教育的必要和不厌其凡的意义在此。
@qiusir:不厌其凡的应试教育就如这线性的迭代,总能磨没了那棱角,而修成的正果也只是果的形;尊重个性的非线性迭代才能开出缤纷的花,有了缤纷的花才有芳香的果。

@qiusir:流水上听歌,循环播放那一首呢,还是随便听听...
@qiusir:凡事,己不可为而心向往之,己可为之而己不为,终可随心而为,奈何齿松味淡矣。凡事,可无心不可等。

@qiusir:古时传下来的多是诗词,现如今却多是因一首歌让一首诗传诵,因一部电影让一首歌传唱。如果说人们对多功能电子产品的偏爱是出于对“富信息”消费的需求,那未来我们又会消费怎样的产品呢。

@qiusir:即便能在纸上很熟练地进行着乘除法的运算,更多还不是活在那加减法的世界;当只是开始认识分形的奥妙,日后的成长也就注定要长久地线性迭代了。

@qiusir:近来热闹的全民打拐,怎么看怎么像是商场里的促销热购,不过这次打折的不是商品,而是那正义的标签。当然促销的最大的获益者还是那叫卖的商家。
@qiusir:我们的社会主义惯常把原本谋生的工作冠都以崇高的美名,如此可以堂皇地按需享用那甘愿的付出,当然这并不是大众的共产主义。问题是那清贫的奉献往往也掩饰不住对荣誉的企图,剩名就比剩饭靠谱吗?也是,我们的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呢。

@qiusir:想来是该谢谢那把我从水中解救出的船,不过在开赴下一站的路上,我也只有甲板上的片刻休闲了。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