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错过雷雨交加的壮观场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读书伴我成长”的报告会。六名交流教师竟有五名是语文教师,或许这年代也就语文老师还算喜欢读书了,而一个读书报告会也俨然成了演讲比赛...不过好奇的是有两位都是谈李镇西的书,一下午就听“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说...”要不就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还好,还有说孔子说如何的:)不过这位李镇西也够夸张,竟搬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对其赞叹一番,就差说李镇西是苏的转世灵童了...

读书的表面是读别人,其实是在寻找自己。还是多发掘一些自己的真是想法,梳理一下自己怎么说,如果不是真是的想法,就算打着名人圣人的旗号,也是在说谎话。

报告会里也听到不少有趣的话,比如说“应试教育好像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其实我倒觉得素质教育对某些人来说才是臭豆腐,看起来闻起来都觉得恐怖,连品尝一下的勇气都没有;又听说“素质教育好像带刺的玫瑰,只能看不能碰。”我想这样看素质教育的只是看到了外表,甚至是美化了素质教育,我就不懂了,怎么说应试教育丑的像臭豆腐,素质教育哪里好看得像玫瑰花了?偏见!

也喜欢听到的这样的话,大意是“假如把一个家庭比喻成一座房子,父亲是梁的话,母亲就是墙。没有梁,房子不结实,没有墙却难以成家。而孩子是这所房子的窗,没有窗也就没有了希望。”

04

对于一个肥胖者来说,通过适当节食和锻炼来减轻体重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幻想着通过增长身体的高度来分担自己的体重,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这样的想法只能停留在逻辑上。忽然关联到早已步入中年的基础教育,有很多不满现状的教育者还幻想着“东西合璧”的改良呢?即便我们的教育还是个少年,也不知道过于臃肿的他还有多少长高的潜质?那就假设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是个婴孩吧。不能说教育的规律会违背逻辑,但绝不等同线性的逻辑。

这个年代,什么都能流行,流行歌曲,流行服饰,流行感冒...地震过后,连“爱心”也成了流行和时尚。尽管口号说“爱心无限”,但现实是爱心的确有限,相比爱心的务虚,具体的行动能力的实效就更明显了。其实“崇高”是个很虚幻/意淫的词汇,而“伪善”却很写实。弱者的善都涂抹在表面,只是看起来光彩,而强者的善表面冷漠,而沸腾是在心底。还是变得更强大些吧,那样的你才可以承担更多,才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爱不是口号,献爱心也不仅仅是捐几毛钱。

爱车是深蓝色的,刚洗过的时候很靓,但有一点灰都能看到,本以为深色的不显眼...而相比之下,白色系的车子看起来一尘不染的,其实有点灰也看不出来,常说的“耐脏”。其实这和人的风格一样的,白色系风格的人,小小的毛病大家是不在意的,而深色系风格的人,一点的问题都会很扎眼了。干净的评价不仅仅是干净与否的问题,还与底色有关,这是不是这是个成见的问题呢。

02

高考没几天了,都这个时候了,本来不建议还上网的...这几天也常常在网络上遇到就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每每问起关于高考的建议,甚至要我“临终关怀”一下,这里就推荐一点资料,万一有考生看到,或许可以有所帮助。

胡朗老师最后推荐的物理题目
十个易审题失误的地方
计算题书写要规范

29

假定不动的物体被称之为参照物,而生活中所有相关运动和静止的描述就是相对参照物的。如果以"光子"为参照,所有的现实运动都是飞速的,但事实上是他们运动得及其缓慢,甚至可以看做停滞不前;而当观察者以自己为参照,却发现和自己相关的所有都是静止的,不相关的运动状态竟然是有自己所决定的,除非他们和你保持一致。这些简单的物理原理,迁移到生活中,却可以引发我们思考另外的道理,理想和现实相对,局内和局外相对,党同伐异...

生活中,具体人的身高体重大不相同,但高矮胖瘦的描述都是相对的,个头高的还有更高的,个头矮的还有更矮小的,胖的有更胖的,瘦的有更瘦的...所以一些原本是客观概念的中性的量慢慢被淡化和模糊的,就如描述走路快走路慢本有速度的量化标准,却如描述某人性格急和性格慢等还不清楚的一些参量一样含糊不清了。

近来在讲授几何光学的一些知识,也遇到相对的概念,比如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就是相对的,如水相对于空气是光密介质,而相对与玻璃等却是光疏介质,是和高矮一样的相对。但再延伸到透镜上,问题有了一点点的变化,比如相对光密介质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有发散作用,但相对光疏介质的透镜却发生了逆转,凸透镜形状的发散,凹透镜会聚。参照的不同,或说是周围环境的不同,同一个透镜竟然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常说橘生淮南则为橘,也如俗语中,乌鸦跃上枝头变凤凰,乌鸦还是那只乌鸦,变换的是地位,但人眼中的乌鸦确实变成了凤凰。

以前有人说环环境决定人,其实,参照决定人,决定了外界的感受,而所谓的宽容,何尝不是用相对的观点看问题,多了一些理解。

27

每年的新教师培训,我都会和初为人师者说“教师的职业是一个很危险的职业”。你想,教师所面对的家长,一大群的大人就守着这么一个宝贝儿,他们很危险;教师面对的学生,那些不是皇帝的小皇帝,不是公主的小公主,他们很危险;教师面对的同事,长期处在危险之中,他们很危险...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所面对的社会,更多充斥着对教师的误解和曲解,“不是太阳的太阳”,这让教师也很危险。

早上同事传来“沈阳市165中学女教师英语课上打女学生”的视频,很快就看到相关新闻说“这名教师已经被校方开除,并责令调离教育岗位,今后不再从事教师职业。”整件事情让人错愕,错愕于女教师的不理智,先把道德的帽子放一边,你控制情绪的能力要反思啊,怎么被几个小毛孩子算计了...不过这也说明你很单纯的:)错愕于学生们的算计,teenager是很危险的,不过这么小就阴谋算计得逞的体验,长大了不得了啊:(还不用承担什么责任,即便他们长大后所谓懂事了,也会把这些作为谈资的;更错愕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果断,你的责任仅仅是处理吗,她有错,一辈子不允许从事教育工作,你有没有错,要是你也犯过错误,是不是发送到最低下的地狱,一辈子不得翻身呢!

我们多少都能体会为人父母的一些会愤怒,但如果“这样的老师该拉出去毙了”,作为家长教育出这样的孩子,你又该承担什么责任?你的心是肉长的,别人的也不是石头。这位女教师是应该反省,其他的人不应该反省吗?过去我们总说封建制度害人,现在是社会主义了,怎么就要把所有的罪过都要放大了加到一个人的头上?
...
整件事情再次提醒老师们,教师的工作是一件很危险的工作,保护好自己啊。同时也提醒那些只会谩骂的,睁大眼睛,整件事情,从头到尾,谁是弱者?

P.S.很多人喜欢冠以“沈阳女”的字样,明显的地域界限似乎让自己处于局外,从而可以旁观者清了。而此事并无明显的沈阳特色,更非辽宁独有,如果非要加上地域的标签的话,只能是中国特色了,而你想站在一旁冷嘲热讽,要看看你是否够格了。